2009年清华回忆整理_第1页
2009年清华回忆整理_第2页
2009年清华回忆整理_第3页
2009年清华回忆整理_第4页
2009年清华回忆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 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试题 中英文综合(200 分) 1.语文部分(95 分) 甲文:白居易的粉丝(9 分) 1、请解释什么是“白居易现象” 。 2、“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一句中的“文章”指的是什么? 3、陈至呼为“白舍人行诗图 ”的根据是什么? 4、作者写到“打开整部中国文学史上,与大众如此呼吸相通,生息相关,声气相连,心神相交的文人,还真是很少见有与他相匹敌 者。”作者似乎另有感慨,作者感慨的是什么哪 乙文:4 年前与奥巴马的邂逅(11 分)(略) 1、请具体说明文中“如同奥巴马所期待的那样” 指的是什么? 2、下文为奥巴马当选总统后的演讲,请说明文中“我” 的作用和下文中安尼克松 库伯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丙文:历史与记忆(13 分)(略) 1、文中“记忆能否擦拭掉历史的尘垢,恢复其本来面目?” 显然有两种回答:能或不能。请选择一种,并举例论证。 2、“在押往集中营的火车上,她设法递出了令人揪心的一封明信片。她说,她不知道她的孩子在哭泣,在挨饿?他要死了吗?她希 望有人去照料一下她的孩子啊!这份明信片现在就在博物馆里展出。“作者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什么? 3、如果中国发展年鉴要增加一个词条“城市记忆” ,请你做一个解释。(30 字以内) 丁文:传统油画过气了吗?(12 分)(略) 1、最后说这种诗意又是“东方式” 的,怎么理解? 2.式微一词出自哪?它的意思是什么? 3、文中与架上油画意思相同的词还有哪些?(请写出两个) 4、传统油画仍是绘画艺术中魅力犹存的主流样式。在作者看来,原因是什么 甲-丁文:作文 1、下面的词都是与原文相关的词汇,选择其中的 5 个,做简单的解释。(5 分) IT 粉丝 过气 涂鸦 小众化 2、上面四篇文章是选自某一期报纸的某一版面,请你为这个版面拟一个称谓,并说明你的构想(800 字左右)(45 分) 2.英语部分(80 分) 1、10 个词汇题,给出一句话,将其中一个词划线,从 A、B、C、D 中选出与划线词意思相近的词。(10 分) 2、10 个单项选择,高中大纲难度。(10 分) 3、完型阅读。(20 分)大意是第三世界孩子的生活与西方世界孩子的生活的比较。 4、阅读。量很大,7 篇。共 20 小题,每题两分。(40 分) 3.中英文综合(25 分) 将下面一段古文,请先译成现代汉语(5 分),再将其译为英文并做评论(20 分)。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 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数学:(表示指数位置) 1、(50.5+1)/(50.5-1) 整数部分为 A,小数部分为 B。求:(1)A、B(2)B+B2+B3+Bn 2、求证:(1)当 x+y=1,x2n+y2n0.5(2n-1) (2)a,b,c0,任意将其排序为 x,y,z。求证:a/x+b/y+c/z=3 3、问 x2+2px+2q=0,p、q 是奇数时是否有有理数根,证明之。 4、椭圆 x2/(a2)y2/(b2)=1,过 A(-a,0)做 l 交椭圆与 P 交 y 轴于 R,过 O 做 l平行于 l 交椭圆于 Q.求证:AP、根二倍 OQ、AR 成等比数列 5、写出所有公差是 8 的三项等差质数列。 6、sin tcos t1,z=cos t+i sin t(i 是虚数单位 ),求 z0+z1+z2+z3+zn 7、求证:a1,a2,a3,a4a2n+1 各项相等的充要条件是数列an 满足条件:从中任取 2n 项,均可分成各含 n 项的两组使两组各项 之和相等 8、四面体 ABCD 中,AB=CD,AC=BD,AD=BC,求证:(1)其四个面都是锐角三角形(2)若同一面上三个二面角是 a,b,c,cosa+cosb+cosc=1 9、三位数中任取一数,求:它是 5 的倍数的概率;它恰有两位数字相等的概率 物理: 实验题:黑箱上有 ABCD 四个接头,AB 间电压为 5V,BC 为 0,AD 为 3V,CD 为 2V,其中有一个电源,若干电阻,画出含电阻 最少的电路图。 计算题: 1.三根重 G 的木杆对称地摆成正四面体,长 a,直径忽略,摩擦力足够大,(1)求杆顶端受力大小及方向;(2)若有重 G 的人坐 在某杆中点,杆不动,求此时杆顶端受力(要用力矩) 2.长 H 的铁链悬空,下端恰与台秤接触,现自由释放,求台秤的最大示数是铁链重的多少倍。 3.斜面 C 上有物体 B,B 的水平上部上有 A,ABC 质量分别为 m1、m2、m3 ,斜面倾角为 a,AB 间动摩擦因数为 u1,BC 间为 u2。 以水平力 F 拉 C,C 在光滑水平面上(1)若 AB 不滑动,求 AB、BC 间的摩擦力(2)增大 F,谁先滑动? 4.异种电荷q、q 以不等半径绕 o 轴以相同角速度旋转,求 o 上一点的磁场方向 5.电阻网的问题 理科综合: 数学部分: 1、以 e 为底,某虚数为指数的运算(疑似与三角函数有关) 2、64 匹马,每场赛 8 匹,问理想状态下能否在 50 场比赛内完成排名? 3、有限条抛物线及其内部(含焦点的部分)能否覆盖整个平面?证明之。 4、100 个集装箱内共有 200 件货物(两件一箱),大乱顺序重新装箱。若出现箱剩余容积不足以容纳下一件货物,封闭该箱,另取 一集装箱,封闭的箱不能再打开。问再最坏的情况下,这 200 件货物需用多少集装箱才能重新装箱?证明之。 5、写出一个整系数方程,使 20.5+3(1/3)是其一个根 6、制定规则如下:AB 轮流在黑板写整数字,写下的数不能表示成已有数字的非负线性组合,例在有 3、5 后不能在写 835,1535 ,933 ,写下 1 的判输。若黑板上已有 5、6,问谁有必胜策略 7、A 选择 n 枚硬币,B 根据自己的策略摆放这些硬币,之后 A 选取一个至少有 2 枚硬币的位点,取走一枚硬币,再将另一硬币移 动到相邻位点,当指定点 P 上有硬币时判 A 胜。问再一条有 5 个位点的线段和 7 个位点的圆环上,A 分别至少选择多少枚硬币时,无论 P 的位置均可保证获胜? 物理部分: 1、 理想气体满足 PV0.5常量,当 V 变为 2V 时,求 T 的变化 2、 以人491um 光照射金属,其遏止电压为 0.71v,当以人364um 的光照射时求其遏止电压。普朗克常数 h6.610(-34) ,元 电荷 e1.610(-19)(其实原理很简单,求出逸出功即可,就是数不好算) 3、 小球质量 m 小车质量 M,悬线长 l,将小球拉至悬线水平自由释放,至悬线与竖直方向最大夹角(异侧)为 b,地面光滑水平 (1)求细线拉力对小车做的功(2)小车位移 4、 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金属杆,两只同质量青蛙同时以相同对地倾角相同大小的速度相反的方向跳起,均恰好落在杆的另一端,求 青蛙与杆的质量比 5、 对黑体辐射的物体,辐射最大波长 l 满足 lTb(T 为热力学温度,b 是常量) 辐射功率 PcT4 (c 为常量)。已知人体 的 l9.6um,太阳的 l=500nm(1)四块金属板依次排开,第一块温度 T1,第四块温度 T4,求第二块温度 T2;(2)火星距太阳 400R( R 是太阳半径),认为火星受热面积为 pie r2(pie 为圆周率,r 为火星半径)估算火星表面温度(我的思路:计算 400R 半径的 球的表面积 S,火星受热面积与 S 之比就是火星受热占太阳辐射总功率的比例。根据人体 37 摄氏度和 l 可计算出常量 b。当火星辐射功 率与受热功率相等时,就是其温度平衡时,可列出方程消去常量 c。太阳体积时地球的 130 万倍,火星与地球大约在同一数量级,我估 算的 R100r,算得火星表面平均温度在 0 摄氏度上下,应该差不多) 6、 在失重条件下设计实验测宇航员质量,并进行误差分析 化学部分: 1、 写出 H3PO2 和五氧化铬的分子结构式 2、 为何氟气解离成氟原子需要的能量比氯气解离低? 3、 为何卤素能形成1、5、7 价化合物? 4、 臭氧和双氧水是极性分子吗?解释之 5、 从分子结构分析为什么氧气能和大多数金属和除氟外的卤素直接化合 6、 一氧化碳的中毒原理是什么? 7、 氯气与消石灰制取漂白粉的离子方程式 8、 1992 年美国化学杂志评选的含氮明星分子是什么?(NO)其生理作用? 9、 当分子间作用力不可忽略时,怎样修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何条件下气体可认为是理想气体? 10、 重水反应使氨基 H 信号消失,从蛋白质结构角度分析为什么蛋白质中的氨基 H 信号消失有块有慢?(鄙人认为是肽键的原因) 11、 为何 Na 与水的反应比 Li 剧烈? 12、 为何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鄙人认为是碳氧双键吸收地面反射红外线使大气升温) 13、 为何浓 NaCl 能防腐? 14、分析某药物抑制 HIV(艾滋病病毒)增殖的原理,其结构是胸腺嘧啶上一个羟基被N3 代替(鄙人认为是使 HIV 逆转录时胸腺 嘧啶被替代,无法与腺嘌呤形成氢键形成) 15、 毒鼠强化学式为42448,不含不饱和键,试写出其结构式 作文:以下四篇文章都摘自一篇报纸的整个版面。请给这个版面拟一个题目,并说明这样拟题的理由(800 字以上) 白居易的粉丝 中国文学,一直有大众化和小众化的分野。唐代的白居易,则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学大众化的典型诗人。 白居易,生于公元 772 年(唐代宗大历七年),终于公元 846 年(唐武宗会昌六年),活了 74 岁。经历顺宗、宪宗、穆宗、敬宗、 文宗、武宗六朝。无论当时,无论后世,谈及这位诗人,离不开以下三点:一,他在诗坛领袖群伦,推动潮流的地位;二,他在朝野引 起轰动,遐迩知名的程度;三,作为诗人,他在当时中国人之大多数心目中的无与伦比的尊崇,非同凡响的声望,他的粉丝,可以说是 举国上下,遍地皆是,大江南北,无处不在,这也许是最值得大书而特书的中国文学的“白居易现象”。 他的朋友元稹为他的诗集白氏长庆集序中,这样写道:“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马走 之口无不道。缮写模勒,炫卖于市井中,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明人胡震享的唐音癸签一书中引丰年录:“开成中,物价至贱,村路卖鱼肉者,俗人买以胡绡半尺,士大夫买以乐天诗。” 白居易的一首诗,竟可以换来一条胖头鱼,一方五花肉,我估计当代诗人的作品,怕难以卖出这样的高价来。所以,我一直认为,白居 易大众化的文学追求,和白居易诗歌的大众化现象,是特别应该加以研究的对象。因为与之相对的文学小众化,文人的小圈子化,贵族 化,雅痞化,老爷化,使得文学脱节于现实,疏隔于生活,陌生于人民,淡漠于民众,再这样下去,不但换不来鱼,换不来肉,被人唾 弃,视作敝屣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为什么要研究,因为在唐朝,中国文人的作品,其传播的范围,速度,方法,手段,都是极其有限的。然而,白居易能够在这有限 的空间里,创造出来无限的局面,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被他同时代广大公众所追捧,千载以来被更广大公众所认可的成功者。 “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通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 “日者又闻亲友间说:礼、吏部举选人,多以仆私试赋判传为准的。其余诗句,亦往往在人口中。仆恧然自愧,不之信也。及再来 长安,又闻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倡伎。妓大夸曰: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妓哉?由是增价。又足下书云: 到通州日,见 江馆柱间有题仆诗者,复何人哉?又昨过汉南日,适遇主人集众乐,娱他宾。诸妓见仆来,指而相顾曰:此是秦中吟、长恨歌 主耳。”(元稹白氏长庆集序) 我很纳闷,唐代一没有作协,二没有诗刊,三没有朗诵会、演唱会,四没有立体的、平面的媒体鼓吹,五更没有好事之徒、乌合之 众,炒作什么排行榜,名家榜,成就榜,畅销榜,起哄架秧子,赔钱赚吆喝。然而,白居易的诗,竟弄得连政事缠身的将相王侯,深居 九重的嫔妃宫娥,也被他的诗声文名,为之倾倒。不能不看到没有现代传播手段的唐代诗歌,其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大,群众反 应之广,舆论呼应之热,简直成了一个不解之谜。 因为一直到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白居易死后约二百年,一个叫毕升的技工,才发明活字版印刷。在此以前,雕版印刷书 籍,数量有限,然而,尽管如此,白居易,还是成为中国最受欢迎,最有读者,最具广泛影响,最拥有知名度的诗人了。那时的读书人, 要是手里不拿着两册白居易的书,要是嘴里念不出白居易的诗,就是缺乏格调,赶不上时代的落伍者了。 据宋人计有功的唐诗纪事卷二载: “唐宣宗李道龙闻白居易死,以诗悼之曰: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叫冥路作诗仙。浮名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 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一个诗人,能得到上自帝王的知音,下至黎民的拥戴,拥有如此上上下下 的热烈支持,得到如此方方面面的强大反应,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诗人白居易,恐怕是绝无仅有者。 而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白居易竟有如此热爱其诗歌的追星族,简直令人叫绝了。“荆州街子葛清,勇不虏挠,自颈以下,遍 刺白居易舍人诗,成式尝与荆客陈至呼观之。令其自解背上,皆能暗记。反手指其去处,至不是此花偏爱菊,则有一人,持杯临菊丛。 又黄夹缬林寒有叶 ,则指一树,树上挂缬,缬窠锁胜绝细,凡刻三十余处,陈至呼为 白舍人行诗图也。”说实在的,古往今来,中国 诗人何止千千万万,但从来没有一位诗人的粉丝,追捧到这等程度者。 打开整部中国文学史上,与大众如此呼吸相通,生息相关,声气相连,心神相交的文人,还真是很少见有与他相匹敌者。所以,对 于我等身在其中的,已经进入 21 世纪的中国文坛来说,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多,读小说的人,比写小说的人少,相较之下,就不免 感到相当败兴,相当沮丧,相当打不起精神来呢! 1、文中的白居易现象具体指: 2、唐宣宗诗中的“文章” 指: 3、文中有“白舍人行诗图 ”,文中这样说的根据是? 4、文中赞美白居易“与大众如此呼吸相通,生息相关,声气相连,心神相交的文人,还真是很少见有与他相匹敌者”,似另有感慨。 感慨的是: 4 年前与奥巴马的邂逅 11 月 5 日中午,当我看到奥巴马在 2008 年美国总统大选中胜出,当选为美国 200 多年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时,不禁回忆起 4 年 前在美国与他的邂逅。 2004 年,当时我担任新民晚报驻美记者。7 月底,前往有民主党摇篮之称的波士顿,采访报道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这个会议要正 式确认民主党参加总统选举的人选,以及造势。那一年,民主党推出的是两个约翰的组合,即同为联邦参议员的克里和爱德华兹,对抗 共和党的小布什与切尼组合。 在波士顿市中心的大篮球场弗利特中心,我亲眼见识了一场文体秀。4 天的会议,原本以为会很枯燥,其实正好相反,穿插期间的 歌舞表演和宣传短片都很精彩,重量级人物出场之前是极尽铺陈,演讲也很具煽动性。在这次大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奥巴马的名字, 一个来自伊利诺伊州的年轻黑人议员。他自然也登上讲台发表演说,支持克里和民主党。一些美国媒体把他称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民主 党政治新星”,甚至说他 4 年后有望参选美国总统。不过当时,他的风头显然比不过前总统克林顿夫妇,甚至也不如今天的对手麦凯恩。 当年共和党重量级人物的麦凯恩坚决反对小布什的政策,被民主党拉到了阵营里,与奥巴马同台演讲支持克里。 会议结束后,我乘坐美国航空公司的飞机从波士顿返回洛杉矶,航班在芝加哥中转。在波士顿罗根机场的候机室里,我见到了乘坐 同一个航班的奥巴马。只有一个人,一身休闲西装打扮,自己背着公文包,安静地和其他乘客一起候机。很少有乘客认出他。出于职业 的习惯,我上前做了自我介绍。他微笑着与我握手,和我聊了起来。得知我是来自上海的记者,他高兴地说,他几年前去过上海,对上 海的印象很好,因为上海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他那次去上海有一个目的,是访问东方航空公司,因为东航曾经开通奥巴马所居住的芝 加哥到上海的客运航线,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停飞了,他很希望能说服东航恢复这条航线,因为这有利于中美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他的 家乡芝加哥的发展。 转眼登机时间到了,他和我握手道别,分头上了飞机。我走向自己座位时,发现他就坐在前面不远的经济舱座位上。 那一年的 10 月 31 日,美国当时第二大航空公司美联航开通了上海芝加哥的直飞航班。 那一年 11 月,奥巴马在国会选举中当选为联邦参议员。 2006 年 4 月,美国当时第一大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开通了上海芝加哥的直飞航班。美国航空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艾比在开通 仪式上感慨地说,全世界最大的航空公司开通了飞往全世界人口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发展中国家的空中桥梁,很多人认为这是早就应该 发生的事,但是他更愿意用“值得的等待” 形容这条新航线的开通。 这几年间,东航虽然没有恢复上海芝加哥的客运航线,但是开通了上海纽约的直飞航班,中国国航、美国达美航空、大陆 航空公司等也相继开出中美之间的客运航线。算上美国成为中国居民旅游目的地等等,无庸置疑,如同奥巴马所期待的那样,近年来中 美之间的交流在不断推进。 1、文章最后说“如同奥巴马所期待的那样” 。期待的具体内容是? 2、奥巴马在演讲中说: 这次大选创造了多项“第一” ,也诞生了很多将世代流传的故事。但是今天晚上令我难忘的却是在亚特兰大投票的一名妇女:安? 尼 克松?库波尔 (AnnNixonCooper)。她和其他数百万排队等待投票的选民没有什么差别,除了一点:她已是 106 岁的高龄。 她出生的那个时代奴隶制度刚刚结束;那时路上没有汽车,天上也没有飞机;当时像她这样的人由于两个原因不能投票一是她 是女性,另一个原因是她的肤色。 今天晚上,我想到了她在美国过去一百年间所经历的种种:心痛和希望;挣扎和进步;那些我们被告知我们办不到的世代,以及那 些坚信美国信条是的,我们能做到的人们。 曾几何时,妇女没有发言权,她们的希望化作泡影,但是安?尼克松? 库波尔活了下来,看到妇女们站了起来,看到她们大声发表自 己的见解,看到她们去参加大选投票。是的,我们能做到。 当 30 年代的沙尘暴和大萧条引发人们的绝望之情时,她看到一个国家用罗斯福新政、新就业机会以及对新目标的共同追求战胜恐 慌。是的,我们能做到。 当炸弹袭击了我们的海港、独裁专制威胁到全世界,她见证了美国一代人的伟大崛起,见证了一个民主国家被拯救。是的,我们能 做到。 她看到蒙哥马利通了公共汽车、伯明翰接上了水管、塞尔马建了桥,一位来自亚特兰大的传教士告诉人们:我们能成功。是的,我 们能做到。 人类登上月球、柏林墙倒下,世界因我们的科学和想像被连接在一起。今年,就在这次选举中,她用手指触碰屏幕投下自己的选票, 因为在美国生活了 106 年之后,经历了最好的时光和最黑暗的时刻之后,她知道美国如何能够发生变革。是的,我们能做到。 美国,我们已经走过漫漫长路。我们已经历了很多。但是我们仍有很多事情要做。因此今夜,让我们自问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 活到下个世纪;如果我们的女儿有幸活得和安一样长,他们将会看到怎样的改变?我们将会取得怎样的进步? 邂逅的故事和演讲中说的故事中,“我” 和“库波尔”分别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历史与记忆 城市记忆,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时髦的名词,且号称“工程” ,哪个城市都在用,有的学者或团体则将城市记忆列项,作为研究开发的 重点。笔者向多位专家请教,城市记忆究竟是什么,有曰名人、名事、名物的,也有曰名校、名企、名楼的,也有综合各项的,内涵丰 富,外延也漫无边际,不过总的意思是要重视城市的历史,从这一点来说,重视城市记忆,还真是功德无量的好事。 我曾去澳门参加一个学术讨论会,主题就是“历史与记忆” 。这样的会议应该是历史学家唱主角,但这次会议的与会者,却来自社会 科学的各个领域,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地理学家、博物馆学家、档案学家,居然还有 IT 方面的专家,且有的本身就是跨学 科的研究者。比起专门由历史学家出席的会议,这次更多了几分学术热闹,也更给人以启示。 这次会议,与我们所说的城市记忆,主题有几分相似,所以我是格外留意,以致使我在会议期间,整天在想这些问题:历史是什么? 历史的职责又是什么?记忆与历史的关系如何?记忆能否擦拭掉历史的尘垢,恢复其本来面目?我知道这些问题肯定是与会者感兴趣的, 因为会议的论文基本上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但感兴趣是一回事,弄清楚是另一回事,如果真弄清楚了,还要这么多学者干什么?我 还在想,如果说记忆将成为历史的延续,那么记忆是否准确就显得极为重要,因为记忆并不一定是准确的。如果记忆出现集体失误,是 否会给社会进步带来一种更可怕的后果? 会议的最后一天,有一位来自以色列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的女士,介绍他们征集展品以及展出的内容。犹太人对历史的不忘大概已 经到了极致,在世界各地到处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大屠杀纪念馆。那位叫 Haviva 的女士说,为了一件大屠杀幸存者的遗物,诸如一副 破碎的眼镜、一双鞋、一只陪伴过集中营中孩子的玩偶,她们可以奔波千里,等待数年,然后征集进馆,当然更多的是幸存者自己找上 门来捐赠的。一位妈妈在被纳粹分子抓走时,她的孩子还只有两岁。在押往集中营的火车上,她设法递出了令人揪心的一封明信片。她 说,她不知道她的孩子在哭泣,在挨饿?他要死了吗?她希望有人去照料一下她的孩子啊!这份明信片现在就在博物馆里展出。 她在演讲的时候,放映了一些图像,其中有她提到的眼镜、玩偶、明信片等物品。当那只小熊玩偶终于征集进馆,准备从外地邮寄 回来时,运输公司的人问,需要保险吗?保额多少?她说,这真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物品本身并不值多少钱,但如果它是大屠杀幸 存者的遗物,尤其对幸存者来说,它是可以通过金钱来计算的吗? 这位女士讲述的是一些展品背后的故事,与喜好“宏大叙事” 的学者们不同,以小见大,倒反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是她对历史与 记忆的一种诠释?我不知道历史需要宽容,还是需要执着?或许二者都需要。我们从不缺乏记忆力,但记忆好像不仅仅是记忆力的问题。 1、“位妈妈在被纳粹分子抓走时,她的孩子还只有两岁。在押往集中营的火车上,她设法递出了令人揪心的一封明信片。”作者举 这个例子是为了向读者说明什么? 传统油画过气了吗 我并不讳言自己喜爱的是那种“看得懂的” 或曰“诗意的”的,常被年轻人讥为“ 老派”、“过时”的传统油画。尽管一个多世纪前就有人 预言由于摄影术的发明这类写实派油画必将式微以至消亡,但今天看来,架上(具象)油画仍是绘画艺术中魅力犹存的主流样式。对此, 艺术史家可以给出种种解释,在我看来却另有原因。 工业革命以来,尽管科技发明日新月异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大为改观(最主要的变化在“行”,实现了从马车到飞机的跨越),但人 们居住的基本格局并无大变,无论是独幢住宅还是楼宇式公寓。现在仍有模仿维多利亚时代风格的成套古典家具出售既是复古,也 是时尚,将其置于欧式别墅,再配上古典油画,可谓相得益彰;至于乡村风格的实木家具,其温馨简约的气质似乎更能包容不同年代不 同风格的油画;当然了,与“狞厉之美” 的现代派油画相协调的只能是风格冷 “酷”的现代家具了。 我们据此可以大致得出结论:住宅与家具风格样式的延续性使得装饰其间必须与之协调的画作(主要是油画,也包括水彩、素描、 版画等)的风格得以延续,而人们的审美习惯也因此沿袭而难以被彻底颠覆。只是,名画多锁于豪门深院,行画多置于中产客厅,而名 不见经传的佳构或许正悬于寒士的阁楼。 对传统油画过气与否的分歧还在于:同是“海归派” ,带回国内的见闻却迥异美国的艺术教育根本不教什么素描、写生、人体结 构,只是鼓励学生们肆意涂鸦;俄国的美术学院至今保留着完整、严谨的俄罗斯画派的写实基础训练课程;欧洲一些完全按文艺复兴时 期艺术大师创作方式复原的艺术工作室声誉日隆。而在中国,既有陈逸飞、靳尚谊等人的写实油画的天价拍卖纪录,也有深圳大芬村创 下全球行画市场 60%份额的商业奇迹。 在我看来,传统绘画方式的继承者往往不像那些野心勃勃的叛逆者那样追求惊世骇俗的轰动效应,作画的动力多源于对自然和艺术 的热爱。他们追慕大师,不抱超越之心,但求臻于化境。由于心境淡泊,反倒不乏自出机杼、别开生面者。 所附油画的作者徐文华君,与陈逸飞、陈丹青、夏葆元等同为 80 年代赴美的上海画家,在纽约这样的现代大都市生活了二十多年, 却从未间断过写生。 画面中的秋景即取自纽约中央公园(见图),左侧凸前的青灰色树干与背景中林木的黄绿色形成虚实与色调上的对比,色块和线条 显然经过画家的简约处理,可见其研习俄罗斯风景画大师列维坦的心得。构图则大胆采用了风景画中少见的正方形,沉稳大气,可视为 画家对印象派宗师塞尚的致敬。然而,晨曦透过薄雾弥漫的秋林,整个画面给人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