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生态经济林建议书_第1页
2011年生态经济林建议书_第2页
2011年生态经济林建议书_第3页
2011年生态经济林建议书_第4页
2011年生态经济林建议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昔阳县 2011 年生态经济 林示范项 目 建 议 书 设计单位:昔阳县林业局(盖章) 2010 年 8 月 山西省昔阳县 2011 年生态经济林 示范项目建议书 1、总论 我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东部,太行山西麓,属温带大陆 性季风气候区。全县国土面积 1954 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 地 120 万亩,有林地 42 万亩,人均林业用地 5 亩,发展林业 具有广阔的舞台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千载难逢的历史发 展机遇。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省、市一系列林业重点工程在 我县的实施,我县林业实现了由单纯木材生产向以生态环境 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生态需求成为第一需,加大、加快 生态环境建设成为首要任务。目前,全县造林绿化工作实现 了历史性跨越,森林面积达到 54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17.5%, 森林蓄积量达到 280 万立方米,发展规模林业基地 15 个,林 业产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林业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森 林资源保护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林业在维护 生态安全、调查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 挥了重要作用。 我县林业发展还存在着森林资源质量较低,整体生态功 能脆弱;林业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缺乏主导产业和龙头 企业;林业改革相对滞后,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难以适应形 势发展的需要;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 题,林业改革和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1.1 项目概要 1.1.1 项目名称 山西省昔阳县 2011 年生态经济林示范项目 1.1.2 项目实施单位 昔阳县林业局 1.1.3 项目法人代表 项目法人代表是昔阳县林业局长乔秋锁 1.1.4 建设地点 昔阳县 2011 年生态经济林示范项目人工造林干果经济林工 程区在昔阳县乐平镇下讲堂、上讲堂、寺上、南掌城、蛇沟、落雁 头、山庄头、崇家岭村;赵壁乡北石龛、梭罗峪、水峪、白羊峪。生 态林工程区在沾尚镇土坌、明水头、安丰、西峪口村。 1.1.5 主要建设内容、规模 昔阳县 2011 年生态经济林示范工程项目包括人工营造干果 经济林 4000 亩,生态林 2000 亩。 1.1.6 项目建设期 项目建设期为 1 年 1.1.7 建设效益 项目的建设突出生态治理的作用,同时兼顾经济社会效益, 集中表现在: 1.1.7.1 通过人工营造干果经济林和生态林与工程设施相配 套的水路及护林设施,使山体原本荒芜、破碎,岩石裸露的面貌 得以彻底改观,特别是大面积的封育区将是灌草茂盛,并能萌生 大量的榛子、油松等乔木树种,可以达到疏林密度,原有的油松 散生木通过加强管理,生长速度将加快。人工生态经济林工程的 实施,将使我县的森林覆盖率提高 0.3 个百分点,可以有效地控 制 12 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水土流失。 1.1.7.2 生态经济林工程的实施起到了它应有的防风固沙、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同时有效地保护了近四万亩农田, 亩产量预计将增长 15%,产值将增加 300 万元。 1.1.7.3 通过生态经济林工程的建设,将统一项目区广大农 村干部的思想,明确奋斗目标,群众造林和四旁植树步伐将加 快,项 目区村容、村貌等整体改观。 1.1.8.4 随着工程治理的深入开展,乔灌草立体结构将日趋 完善,从而越来越发挥出更大的生态功能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若干年后,项目区将成为山川秀美,林茂粮丰的生态 区。 1.2 编制依据 1.2.1中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1.2.2林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文件资料汇编 1.2.3中国林业建设质量手册 1.2.4山西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1 技术指标 当年苗木成活率 85%以上;主要分为造林小班面积核实率 100%;当年造林小班合格率 100%;生态林混交造林面 积达到 60%以 上。 1.3.2 整地标准 采用径流整地、穴状整地,个别地段采用鱼鳞坑整地。鱼鳞 坑规格为 6 04 03 0 厘米,外高内低,呈反坡形;穴状整地 规格 为 6 06 06 0 厘米,株行距为 2 米3 米,密度为 110 穴/亩(块 状)。 1.3.3 苗木标准 栽植生态林树种为油松、 、侧柏、刺槐和山杏,其中刺槐、山 杏苗木是二年生 l、 级裸根苗或营养杯苗,苗木无病虫害,无损 伤,根系完整,裸根苗栽植时应截杆;侧柏和油松苗为二年生 l、级 容器苗,要求 树冠整齐,生长旺盛的 优质壮苗。经济林树 种为辽核系列、中林系列,苗高 50 公分以上的嫁接苗。 1.3.3 配置模式 生态林采用块状混交方式及针叶与阔叶混交方法。具体为侧 柏与刺槐、油松与山杏混交,比例为 50:50。经济林采用核桃纯 林方式。 1.3.4 幼林抚育 为促进苗木正常生长对新造林采取锄草和扩穴、松土等措施, 抚育时间为 7、9 月。 1.4 结论 1.4.1 项目建设的作用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给全县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完全 发挥其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而且对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起到积极的作用。 1.4.2 项目投资的可行性 1.4.2.1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工作制度健全到位。 2000 年实施生态经济林建设工程以来,成立了以分管农业 副县长为组长,林业、水利、农业、农发办等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太 行山绿化示范工程领导组,领导组全面负责生态经济林工程的组 织、规 划、协调、管 护 和实施工作,领导组在林业局设立生态经济 林工程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下设工程规划、技术指导与检查验收 三个小组,工程规划组负责项目规划与实施方案的制定;技术领 导组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工作,专门委派 3 名同志对工程作全过 程监理和技术指导,确定工程建设内容和工程量;检查验收组负 责对项目实施单位的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资金使用情况 的监督检查,会同审计部门对项目单位进行审计。自始自终参加 监督和协调,保障工程顺利实施。 1.4.2.2 自然条件优越有足够的宜林地。 1.4.2.3 建设单位是有雄厚的技术实力,有多年实施生态经 济林工程的成功经验。 1.4.2.4 配套资金落实到位。 1.4.2.5 工程项目的各项保障措施的有利可行。 2.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背景及意义 昔阳县地处太行山西麓,水土流失严重,脆弱的生态环境严 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并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危害。为了 改变昔阳县的生态环境,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再造山川秀美的 新昔阳,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 设是我县经济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该项目的实施 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地面植被, 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度,提高区域性生态、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带动周边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增 加农民农业收入,还可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快速 发展。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该项目的实施可从生态效益、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及带动周边 农户造林积极性等多方面分析是完全必要的: 1、生态经济林工程的实施,可使山体原本荒芜、破碎,岩 石裸露的面貌得以彻底改观,特别是大面积的封育区将是灌草 茂盛,并能萌生大量的榛子、油松等乔木树种,可以达到疏林密 度,原有的油松散生木通过加强管理,生长速度将加快。可以有 效地控制水土流失。 2、生态经济林工程的实施起到了它应有的防风固沙、保持 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同时有效地保护了农田,增加亩产量提 高农民收入。 3、通过生态经济林工程的建设,将统一项目区广大农村干 部的思想,明确奋斗目标,群众植树造林步伐将加快,项目区村 容、村貌等整体改观。 4、随着工程治理的深入开展,乔灌草立体结构将日趋完善, 从而越来越发挥出更大的生态功能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若干年后,项目区将成为山川秀美,林茂粮丰的生态区。 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 建设地点或范围 昔阳县 2011 年生态经济林示范项目人工营造干果经济林工 程区在昔阳县乐平镇下讲堂、上讲堂、寺上、南掌城、蛇沟、落雁 头、山庄头、崇家岭村;赵壁乡北石龛、梭罗峪、水峪、白羊峪。生 态林工程区在沾尚镇土坌、明水头、安丰、西峪口村。 3.2 项目区基本情况 昔阳县位于山西省东部,太行山西麓,北纬 3720至 37 43, 东经 11320至 11408之间,东 与河北省赞皇县、内邱 县、邢台市接壤,西与寿阳县相交,南与和顺县相连,北与平定县 相邻。 东西长约 79 公里,南北宽 38 公里。总面积 1954.3 平方公 里。全县辖 12 个乡镇,335 个行政村,23.52 万口人,属于人口密 集区。现有耕地 43.8 万亩,林地 42.5 万亩,牧草地 67 万亩,宜林 荒山荒地 69.49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 17.51。 昔阳县属太行山系,为典型的中低山土石山区,西高东低, 山多川少,崎岖不平。昔阳县属温带、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一年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多集中于夏秋两季,年平均气温 9.3,平均无霜期 165 天,年均降水量在 500-600 毫米之间。天 然植被中以油松、侧柏、栎类、桦树、山杨林为主,主要灌木有黄 刺玫、山皂角、荆条、狼牙刺、酸枣等,草本植物以白草、羊胡子 草、狗尾草、蒿类及禾草类为主。 3.3 项目建设条件 3.3.1 基础设施条件 项目区内建有蓄水池多处可满足工程浇苗用水,同时有专 用拉水车 4 台,拉苗工具车 5 台,工程修路铲车 1 台等设施,这 些都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有利保障。 3.3.2 苗木供应情况 我们采取“苗木培育与工程造林同步 发展,基地育苗、精品 实施” 的方 针,采用 “建设单位建立主干苗圃;就地大搞容器育苗; 突出发展乡土树种;苗木数量自给有余;工程质量得到保障”的原 则。具体是昔阳县有澳垴山、洪水、孟壁等三个规模型苗圃,育 苗 400 万株,品种有油松、侧柏、桧柏、山杏、刺槐等 40 多个品 种,这样 两个林场就可以实现就地取苗,就地栽植,有力地保证 了苗木的成活力,提高了工程的质量。 3.3.3 自然立地条件 项目区地处太行山中段,属典型的西中山土石山区,位于东 经 11340至 11349,北纬 3727至 3732之间,项目区 海拨在 10001200 米之间,为低中山土石质山区,阴坡土壤为 山地褐土,土层厚度在 3060 公分之间,植被茂盛;阳坡土壤为 石质土,土层较薄,植被稀疏,土层厚度在 30 公分以下。 项目区水资源的主要来源是当地降雨。根据昔阳县气象局统 计资料, 项目区多年平均(19581999 年)降雨量为 550.1 毫米, 折合水体 223.02 万立方米。地下水为寒武系石灰岩岩溶水,埋藏 较深,根据省地质科学院水文所提供的昔阳地下水资源量为 22514 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为 11.6 万立方米,项目区地下水资 源量为 87.23 万立方米,扣除重复量 36.6 万立方米后,项目区水 资源总量 273.65 万立方米。 项目区水资源可利用量经测算为 83.1 万立方米,其中:地表 可利用水量 83.1 万立方米。 3.3.4 工程实施的有利条件 3.3.4.1 县政府和林业局高度重视,政策扶持,配套资金落实 好。 3.3.4.2 建设单位技术力量强,造林经验丰富,有优质的苗木 保障。 3.3.4.3 项目自然条件优越,有足够的宜林地 3.3.4.4 资金管理规范,工程管护到位。 4.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昔阳县太行山绿化示范工程由昔阳县林业局承建。现有干 部职工 54 人,其中有林业总工程师 1 人,林业工程师 2 人,助理 工程师 10 人,技术员 22 人。 41 雄厚的技术实力 昔阳县林业局有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多年承建太行山绿 化示范工程的先进经验。 42 优质的苗木保证 昔阳县有澳垴山、洪水、孟壁三个规模型苗圃,育苗 400 万 株,品种有油松、侧柏、桧柏、山杏、刺槐等 40 多个品种,这样两 个林场就可以实现就地取苗,就地栽植,有力地保证了苗木的成 活力,提高了工程的质量。 43 丰富的营林经验 近年来,我县先后承揽了太行山绿化示范工程、退耕还林工 程、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国道省道绿化 工程等重大林业工程的建设任务,完成人工造林 6.93 万亩,封山 育林 4.58 万亩,建成了张家山、澳垴山、老岭山、大西岭、驼燕岭、 万梁咀等一批精品工程,工程总量是过去四十年的造林面积的 1.5 倍,使全县的森林覆盖率提高了 2.6 个百分点。 4.4 科学的造林技术 经过多年的造林实践,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干旱阳坡造 林技术。 44.1 径流林业整地技术 为了扩大苗木生长的营养供给体,并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最 大限度地进行坡面截流,提高栽植穴土壤含水量,采用“六四二” 大鱼鳞坑整地,沿等高线品字排列、石块围边、垫土回坑、穴面呈 里低外高反坡,每亩整地 55 穴,从根本上解决了“大环境恶劣, 小环境优越” 的问题。土土山区 则采用隔坡水平 带整地方式,带 宽 1 米,深 0.5 米,长度沿等高线、地形而定,带面里低外高呈反 坡,起到活土层深,最大限度地拦蓄坡面径流的作用。 44.2 大容器苗造林技术 两个林场采用大容器,把 2 年生的实生苗培植到大容器袋 中培育半年以上进行造林,成活率达 97%以上。 44.3 裸根大苗带土坨浇根宝溶液造林技术 定植 2 年生油松、侧柏 12 年,然后带土坨上山造林,用根 宝溶液底水或施抗旱剂并浇底水,土坨直径 2030cm,苗木根 系生长环境基本不变,同大容器苗造林一样,虽然苗木运输及上 山造林费时费力增加了成本,但成活率达 95%左右。 44.4 混交林营造技术 林场大力营造不规则的块状混交林,以实现生态树种经济 化,野生资源栽培化。一是保证苗木生长的营养供给,二是利于 灌草生长,进而形成乔灌草复层结构,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 源,也减轻了病虫害防治与防林防火的压力。 44.5 覆盖林业技术 栽植后就地取材石片进行整穴覆盖,避免杂草丛生与苗木 争水争肥,避免了松土除草,也抑制了土壤水分蒸发,一举多得。 5.项目建设方案 5.1 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5.1.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 导,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及全国农业综合开发会议精 神,坚 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油安全,该善区 域环境和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加强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建设,不断优化农村产业机构和资源配置。同时进一步加强科学 化、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林业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实现兴林 与富民的和谐统一。 5.1.2 指导原则 (1)工程选择造林地时坚持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生态效益 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建设的相结合原则。 (2)工程坚持造林模式科学、施工精细的原则。如采用针阔 混交、乔灌混交、大苗栽植等模式,既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又增 加苗木多样性,同时有效地控制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3)工程坚持以先进造林技术,促进工程质量提高的原则。 如采用径流林业整地技术、大容器苗造林技术、裸根大苗带土 坨浇根宝溶液造林技术、混交林营造技术、覆盖林业技术等技 术都能进一步提高工程的造林成活率。 (4)工程坚持提高质量标准,建设精品工程的原则。要破除 传统观念,树立精品意识,采用大苗、容器苗栽植等方式,并加 大科技造林和管护力度,作到一次成效,一次成林。 5.1.3 建设目标 项目的建设突出生态治理的作用,同时兼顾经济社会效益, 集中表现在: 1、通过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以及与工程设施相配套的水 路及护林设施,使山体原本荒芜、破碎,岩石裸露的面貌得以彻 底改观,特 别是大面积的封育区将是灌草茂盛,并能萌生大量 的榛子、油松等乔木树种,可以达到疏林密度,原有的油松散生 木通过加强管理,生长速度将加快。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工程 的实施,将使我县的森林覆盖率提高 0.3 个百分点,可以有效 地控制 12 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水土流失。 2、太行山绿化工程的实施起到了它应有的防风固沙、保持 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同时有效地保护了近四万亩农田,亩产 量预计将增长 18%,产值将增加 350 万元。 3、通过太行山绿化工程的建设,将统一项目区广大农村干 部的思想,明确奋斗目标,群众造林和四旁植树步伐将加快,项 目区村容、村貌等整体改观。 4、随着工程治理的深入开展,乔灌草立体结构将日趋完善, 从而越来越发挥出更大的生态功能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若干年后,项目区将成为山川秀美,林茂粮丰的生态区。 5.2 规模与布局 昔阳县 2011 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包括人工造 林 0.2 万亩;封山育林 0.5 万亩。 昔阳县 2011 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人工造林工 程区在昔阳县大寨镇土巷村 1000 亩、西寨乡寺上村 1000 亩;封 山育林工程区在沾尚镇西峪口村 2500 亩、赵壁乡黄岩村 2500 亩。 5.3 技术措施方案 5.3.1 人工造林技术方案 (1)造林地现状 该人工造林地是宜林荒山和荒地,属于低中山土石山区,土 壤属褐土类的山地褐土,在淋溶褐土之下,以石灰岩、沙页岩质、 黄土质为基础,大多数为粗骨性土壤,土壤厚度约为 4080cm 左右。土壤结构好,持水能力和保肥能力高。该区主要树种有油 松、侧柏、刺槐、 杨树、栎树等,灌木主要有黄栌、黄刺玫、沙棘、 荆条、皂角、狼芽刺等,草类有白草、铁杆蒿等。 (2)林种选择 依据我省荒山立地条件,项目建设为生态林防护林。 (3)树种选择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做到造林地立地条件与树 种生物学和生态性的一致性,阳坡、半阳坡树种选择侧柏、刺槐, 阴坡、半阴坡树种选择油松、山杏。 (4)整地 根据造林树种及及造林地立地条件,采用径流整地、穴状整 地,个别地段采用鱼鳞坑整地。鱼鳞坑规格为 6 04 03 0 厘米, 外高内低,呈反坡形;穴状整地规格为 6 06 06 0 厘米,株行距 为 2 米3 米,密度为 110 穴/亩(块状)。 (5)苗木与植苗 栽植树种为刺槐、侧柏、 、山杏和油松苗,其中刺槐、山杏苗 木是二年生 l、级裸根苗或 营养杯苗,苗木无病虫害,无损伤, 根系完整,裸根苗栽植时应截杆;侧柏和油松苗为二年生 l、级 容器苗,要求树冠整齐,生长旺盛的优质壮苗,针叶树容器苗栽 植时要把容器袋撕破或去掉,栽植深度要超过容器袋上口 5- 10cm。用熟土回填覆盖,最后用地膜或石片覆盖,也可用草皮翻 盖。 (6)配置模式 造林采用块状混交方式及针叶与阔叶混交方法。具体为侧柏 与刺槐、油松与山杏混交,比例为 50:50。 (7)抚育管护 为促进苗木正常生长对新造林采取锄草和扩穴、松土等措施, 抚育时间为 7、9 月。 (8)苗木供应保障 在苗木供应中加强组织领导,一是要抽调专职领导、专门人 员对苗木从选苗、起苗、包装、运苗、假植、栽植等每个环节认真 检查验收。二是要严格标准,严格把关。按照造林设计和苗木分 级标准选苗期,不合格苗木不能进入造林工地。三是依法行政。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山西省林木种子条例 ,严格两 证一签制度,以保证苗木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 5.3.2 封山育林技术方案 5.3.2.1 封育区现状 通过调查,封山育林区海拨 12001600 米,降雨量 400500 毫米之间,土壤为山地褐土,平均厚度为 20 厘米。每公顷现有油 松母树每公顷 30 株,平均年龄 30 年,平均高 3 米,平均胸径 8 厘米。现有幼苗、幼树平均每公顷 80 株,平均年龄 5 年,平均高 0.6 米,平均胸径 3 厘米。灌木盖度平均为 20%,符合封山育林条 件。 5.3.2.2 封育类型 封育类型为乔灌型 5.3.2.3 封育方式 封育方式为全封 5.3.2.4 封育年限 封育年限为 8 年从 2011 年-2018 年底 5.3.2.5 封育措施 5251 封禁措施 在封育年限内,按照“预防为主,因害设防, 综合治理” 的原 则,实 施火、病、虫、鼠、兔等灾害的防治措施,要避免环境污染, 破坏生物多样性,做好相应的预测,预防工作,对封育区要设置 警示标志。在封育区边界明显的主要山口、沟口、路口树立坚固 的标牌, 标明工程名称,在封区四周范围、面积、年限、方式、措 施、责任人等内容,1500 亩以上至少应设立 1 块固定标牌,人烟 稀少的区域可相对减少,标牌不小于 1.21 米。 人工巡护。根据封禁范围大小和人、畜危害程度,设置管护 机构和专职或兼职护林员,每个护林员管护面积为一般为 1500 亩4500 亩,在警护困难的封育区可在要塞口、沟口、路口、设 峭卡加强封育区管护。 设置围栏。在牲畜活动频繁地区,可设置机械围栏、围壕(沟) 或栽植乔、灌木设置生物围栏,进行围封,封育区无明显边界或 无区分标志物时,可设置界桩以示界线。用石块垒 2m0.8m 的 圆锥形石柱,用白灰涂刷,标明封育区的边界范围。 5252 育林措施 对封育区内有萌檗能力的乔、灌木幼树母树,可根据需要进 行平茬或断根复壮,对封育区自然繁育能力不足或幼苗、幼树分 布不均匀的地块,可按封育类型、成效要求进行补植补播。对封 育区内树木株数少、郁闭度和盖度低且分布不均的小班,应采取 树冠下、林中空地补植或补播的人工促进方法育林。对树种单一 和结构层次简单的小班,可采取点状、团状、疏伐的方法透光,促 进林下幼苗、幼树生长,逐渐形成异龄复层结构的林分。 在封育年限内,根据当地条件,对符合封育目标或价值较高 的乔、灌树种,可重点采取除草、松土、除檗、间苗、抗旱等培育 措施。 53 管护 有完善的管护措施,我县吸取以前精品变次品,次品成废品 的教训,重视了工程的后期管护,政府加强了管护力度,制定了 完善的管护措施,县政府以(2002)56 号文件形式将生态工程区 实行全面禁牧的通告下发全县,同时还制作县政府封山禁牧碑 2000 块,分别树立在工程区各路口,实施单位加大了管护投资, 成立了由 300 村共计 550 人组成的专门管护队伍,常年对历年来 的工程进行管护补植,保障了生态工程林木的正常生长。 5.4 实施进度安排 人工造林 2010 年雨季和秋季开始整地,2011 年 3-5 月栽植, 5 月底栽植完成,7 月至 9 月幼林抚育,10 月进行验收和补植;封 山育林 3 月、4 月开始铲播和人工补植,铲播和补植的同时进行 铁丝网封山,4 月底铲播结束,5 月底人工补植结束。 6.投资估算及筹资方案 61 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 120 万元。其中植苗造林投资 80 万元,植苗造 林任务 2000 亩,每亩按 400 元概算。其中苗木费 70 元(110 株/ 亩) ,补植费每亩 15 元/3 年,管护费每亩 15 元/3 年,整地人工费 用 240 元(每亩用工 4 个,每工 60 元),栽植人工费用 60 元(每 亩用工 1 个,每工 50 元)。封山育林投资 35 万元,封山育林任 务 5000 亩,每亩按 70 元概算。管理费为 5 万元(按财政总投资 3.5%计 算)。 62 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 120 万元,其中中央农发资金 80 万元;省财政配 套 32 万元;市财政配套 4 万元、县财政配套 4 万元。 7.效益与风险分析 71 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内植被将大幅度增加,项目区可新增林 地 667 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了 2.5 个百分点,有效控制了项目 区水土流失,减轻自然灾害,发挥林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 环境的生态功能,保护和促进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7.2 经济效益 7.2.1 该项目实施需要大量的苗木和劳力,这样可带动本地 苗木的销售和解决部分剩余劳力,增加农民部分收入。 7.2.2 项目实施后带动农户增收情况 项目的实施可以吸引项目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能 改变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农田稳产、高产,增加农民农业收 入,还可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7.3 社会效益 随着环境质量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将得到 相应的提高,带动苗木种苗和销售体系形成。加快改善区域生态 环境和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林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充 分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 村目标的早日实现。 7.4 风险分析 项目的实施主要风险是自然灾害(旱灾、病虫灾、地质灾害), 我们要加强预测预报,做到防患与未然,采取一切抗旱措施,确 保苗木成活。 8.保障措施 81 领导保障 有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各部门的有利配合,昔阳自 94 年实施 太行山绿化示范工程以来,就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 林业、水利、 农业、 农发办等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太行山绿化示范 工程领导组,领导组全面负责太行山绿化工程的组织、规划、协 调、管 护和实施工作,领导组在林业局设立太行山绿化工程管理 办公室,办公室下设工程规划、技术指导与检查验收三个小组, 工程规划组负责项目规划与实施方案的制定;技术领导组负责项 目的技术指导工作,确定工程建设内容和工程量;检查验收组负 责对项目实施单位的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资金使用情况 的监督检查,会同审计部门对项目单位进行审计。自始自终参加 监督和协调,保障工程顺利实施。 82 技术保障 有乡村出荒山,林场出技术资金合作造林的良好机制,有抗 旱造林技术保障,我县自从二 00 二年以来,在太行山绿化示范 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逐年增加科技含量,引进先进的造林技术和 营林经验,由原来的容器苗栽植,采用普通阴坡育苗阴坡栽,阳 坡育苗阳坡栽的抗旱技术,提高到采用节水整地技术,截干造林 技术、 ABT 生根粉和抗旱保水剂的使用等,进一步提高造林成活 率和保存率。 83 组织保障 我县实施太行山绿化示范工程以来,采取股份制形式由造林 专业队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较以前大大提高,使太行山绿化的 投资效益进一步增强,加快了国土绿化的进程。 84 宣传保障 我们坚持科技兴林,把提高基层一线人员的技术素质作为重 头戏,大力进行科技推广及技术培训,不短引进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