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期末复习3_第1页
2012-2013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期末复习3_第2页
2012-2013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期末复习3_第3页
2012-2013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期末复习3_第4页
2012-2013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期末复习3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邓中同步辅导与训练 14 期末复习 3 班别 姓名 一、选择题 1、几位同学在室外聊天,室内同学听声音可以分辨出每句话是谁说的,这主要是因为不同 的人的 ( )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频率不同 D响度不同 2、假如你的邻居经常引吭高歌,干扰你的学习或休息,为了减少干扰,下列措施中的无效 的是:( ) A用棉花塞住自己的双耳 B将门窗打开让空气流通 C用地毯挂在分隔的墙壁上 D请邻居歌唱时放低音量 3、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 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声污染 D减少大气污染 4、下面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放在冰箱的矿泉水变成冰块 B冻肉出冷库后比进冷库时重 C.铁水倒进模具中,冷却后变成车轮 D衣柜里的“臭丸”放久后变小了 5、下列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6、过度晒太阳光会使皮肤粗糙,甚至还会引起皮肤癌,这是由于太阳光含有以下哪种光线 造成的?( ) Ax 射线 Br 射线 C红外线 D紫外线 7、下列四种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 A在起大风暴的罗布泊沙漠里 B在潜水员敖游的海底 C在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峰顶 D在宇航员漫步的太空 8、用下面的光学仪器观察物体,不能看到放大的像的是:( ) A望远镜 B显微镜 C凸透镜 D平面镜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10、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阳光下人的影子 B人在河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 C人在湖边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D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象折断了 11、秋冬两季,我们在口唇涂上有“淡淡颜色”的万寿雷顿薄荷膏,可避免口唇干裂,这 2 是因为油脂( ) A容易反射太阳光,避免大量黑色素沉积 B锁紧皮肤水分,阻碍皮肤蒸发水分 C能够保暖 D将白光折射出七种色光,使“淡淡的颜色”变得好靓 1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看到蜡烛 A 的像 B 处,放置与 A 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B若把实验中的玻璃换作普通平面镜,能更方便把代替像的蜡烛放在 B 处 C因为人眼能看到镜里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 D在研究物与像的位置时,无需使用测量长度的工具 13、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蒙上它的眼睛,发现蝙蝠也能正常飞行,没受 一点影响,这是因为( ) A蝙蝠的眼睛能发出红外线,穿透黑布看到周围的环境 B蝙蝠的眼睛能发出紫外线,穿透黑布看到周围的环境 C蝙蝠飞行时能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D蝙蝠飞行时能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14、秋冬季节人们喜欢进补,尤好炖品。如图 2 所示, 在锅内放水,锅底的支架上放炖盅,长时间加热后, 炖品便做好了。以下正确的是( ) A、锅和盅内的水一起沸腾 B、锅内的水沸腾,而盅内的水几乎不会沸腾 C、盅内的水沸腾,而锅内的水几乎不会沸腾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5、如图 3 所示,是在一些交通道路口、银行等公共场所安装的两种电子监控器。它们主 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光学系统收集监控区域 内的景物信息,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输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其光学系统 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 A平面镜成虚像 B凸透镜成实像 C显微镜 D凸透镜成虚像 16、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部分家庭安装了热风干手器,利用热风干手器可使手上的 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 A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B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减小了水的表面积 D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17、利用凸透镜在光屏上已得到烛焰清晰的实像, 此时如果用黑纸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 光屏上的像( ) A上半部分没有了 B下半部分没有了 C整个像变暗了 D整个像缩小了 18、三个体积相同质量相同的空心铜球,铁球和铝球,空心部分体积最大的是( ) A、铜球 B、铁球 C、铝球 D、不能确定 19、当天平的底座放水平以后,指针向右偏,那么,调节横梁右端的螺母应该(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动,调节游码 D、螺母游码同时调 二、填空题 图 3 盅 图 2 锅 3 1、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在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_m/s. 2、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 用_来解释;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 后听到雷声,是由于_,若我们在看见闪电 3s 后,再听到雷声, 则发生雷电处与我们相距 。 3、如图所示的镜子中,可作潜望镜的是 ,能会聚光线的是 ,能发散 光线的是 。 4、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水面,光线与界面夹角是 400,反射光线恰好与折射光线垂直,则反 射角是 ,折射角是 。 5、医院抢救中暑病人时,首先是在人体的额头上大面积地擦酒精,这种方法称为“物理疗 法” 。这种疗法的依据是酒精 时从皮肤吸热,使皮肤的温度 (填“升高” 或“降低” ) 。 6、铁的密度是 7.9g/cm3,合 kg/m3,将质量为 237g 的实心铁球浸没在盛有 150cm3 酒精的量筒中,液面将升高到 cm3 处。 7、一瓶氧气的密度为 5kg/m3,对病人供氧用去了一半,则瓶内剩余的氧气密度是 g/cm3,一瓶煤油,密度是 0.8103 kg/m3,将煤油倒去一半,则瓶内剩下煤油的密度是 。 8、有一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某物体的质量,调节时忘了将游码调至横梁标尺左端“0”刻 线处,那么他测量的结果将偏 。若他所用的砝码已经磨损,则测量结果将偏 。 9、冰的密度为 0.9103 kg/m3,一体积为 0.2 m3 的冰块全部熔化成水,水的体积为 m3。 10、一玻璃瓶质量为 500g,当瓶中装满水时的总质量为 1.7kg,则玻璃的容积为 m3;用此瓶装满某种油时,油和瓶的总质量为 1.46 kg,则油的密度是 kg/m3。 11、两个相同的鱼缸注满水,在其中一个中放入一个模型小船,然后把两个鱼缸分别放在 天平上,如图 5 所示,则天平 平衡(填“能”或“不能” ) 。 12、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测得的结果如图 6 所示, 由图像可知:则 甲 乙 ;若 V 甲 =V 乙 ,则 m 甲 m 乙 ;若 m 甲 =m 乙 ,则 V 甲 V 乙 。13、如图 7,把装有某种液体的烧杯放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若加减砝码都不 图 5 图 5 4 39 38 37 36 甲 乙 能使横梁达到平衡时,应移动_,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_;小明观察图 7,可读出所测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 g。 三、实验综合题 1、在图 8 中方框内填入适当的面镜或透镜: 2、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_图是寒暑表,甲乙两表的示数分 别为_和_. 3、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cm;乙_cm;丙_cm. 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条件”的实验中,凸透镜 的焦距为 10cm;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得到的像如图 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所观察到的像是 立 的 像. (2)从图中的现象可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的范 围是 . (3)利用凸透镜的这一成像原理可制成 . (4)若在如图中的情况下,再把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增大 10cm,则增大后所成的像 是 立 的 像,根据这一成像原理可制成 . 5、下列是用托盘天平称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 A、用天平测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m1; B、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C、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上; D、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 V; E、把烧杯中部分水倒至量筒,测出剩下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m2 F、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按实验先后顺序正确排列步骤是:_,计算盐水密度公式是: _。 6、某同学要测定一个不沉入水的木块的密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A用细线打拴住小角铁块,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记下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