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上海市语文中考c卷_第1页
2014上海市语文中考c卷_第2页
2014上海市语文中考c卷_第3页
2014上海市语文中考c卷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 C 卷 一、 文言文 (39 分) (一) 默写(15 分) 1. ,艨艟巨舰一毛轻。 (观书有感 ) 2衣带渐宽终不悔, 。 (蝶恋花 ) 3. 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 4. 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孟论学) 5. 野芳发而幽香, 。(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 67 题(4 分)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 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 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6.诗中“黄衣使者”指的是 。(2 分) 7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满面尘灰烟火色”道出了卖炭翁生活的艰辛。B.“牛困人饥日已高”描写了卖炭翁矛盾的心理。 C.“回车叱牛牵向北”描绘了两宫使蛮横的行为。D. 全诗揭露了宫市的公开掠夺带给百姓的疾苦。 (二) 阅读下文,完成 810 题(8 分) 陋 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予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8本文的作者是 朝的 (人名) 。 (2 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 分) 孔子云:何陋之有?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突出了陋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 C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赞美了陋室因环境清幽而不陋。 (四)阅读下文,完成 1114 题(12 分) 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奔走,吾谁 与守?”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 遂筑东南长 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 以守,卒全其城。 【注释】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 为一堵。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 (1)民皆奔走( ) (2)轼诣武卫营 ( ) 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黄河河水冲垮了曹村,洪水泛滥到梁山泊。 B. 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洪水在梁山泊泛滥。 C. 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可以泛舟。 D. 黄河河水冲垮了曹村,可以泛舟到梁山泊。 2 13苏轼在洪水泛溢“城将败”之际,采取了驱使复入、 、使官吏分堵以守等措施。(2 分) 14文中“过家不入”体现苏轼的可贵品质是( )(3 分) A. 以身作则 B. 临危不惧 C. 公而忘私 D. 亲民爱民 二、 现代文(4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519 题(18 分) 中国的茶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形成和发展历史非常悠久。先秦诗经总集里就有关于 茶的记载。汉朝,茶叶已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唐代茶业昌盛,出现了茶馆、茶楼、茶会,提 倡客来敬茶。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 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 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合了儒家、道家和释家的哲 学思想,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 “品茶”不仅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 意。品茶的环境一般由茶室、摆设及茶具组成。 茶室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小憩于此,意趣盎然。中式茶室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重在渲染自然美。可在茶室内缀以花草、藤蔓,家具多选用竹、木、藤、草制品,使人仿 若置身山乡农舍、由间旷野、渔村海边,有回归大自然之感。 。给人以较高的艺术感,有文化特色。四壁可缀以层次较高的书画和艺术装饰物;室内摆放 与茶相关的工艺品,即使是桌椅、茶具,也要从功能与艺术两方面加以选择。但室内的布置与陈设,需有 章法,不能有堆积、纷杂零乱之感。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民族文化和饮茶风情,如蒙古族的帐篷、地毡和盐奶茶;富有江南 情调的中堂品茶室;具巴蜀特色的木桌、竹椅和“三件套”盖碗茶等,都会给品茶者带来一种民族特色的 感觉。 。满足部分客户的怀古心理。茶室的布置,大多模仿明、清式样,茶室正中挂有相关的画轴 和茶联,下摆长条形茶几,上置花瓶或仿古品,再加上八仙桌、太师椅,凸显“大家”气派。 茶室的布置与摆设,必须与茶相关。室内的布置基本上以自然休闲为主,多利用原木、胡桃木或 者石材类的材质,地台、窗格等要素的使用可以很好地烘托气氛,也可以摆放一些小的水景,增添一份自 然风韵。既要考虑到美观、大方,又要充分展现审美情趣和艺术氛围。 与此同时,不同的茶叶应该选择不同类型的茶具,以满足品茶者的心理追求。比如绿茶,应用透 明的玻璃杯来冲泡,边冲泡边观赏茶色、茶形,别有一番情趣;红茶(特别是红碎茶)宜用高玻璃杯冲泡, 使红艳的茶汤更加诱人;乌龙茶则宜用紫砂茶具了,冲泡后用小茶杯饮用。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的茶文化主要是茶在精神文化中的体现,远远比“茶风俗” “茶11 道”的范畴深广得多,也是中国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茶文化的区别所在。 15.第段中“大家”引号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引用 B. 强调 C. 特殊含义 D. 讽刺、反语 16.第段的说明顺序是 ,主要说明了 。 (3 分) 17.依次填入第段空格处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民族、地域型 仿古型 自然型 文化型 B. 自然型 文化型 民族、地域型 仿古型 C. 仿古型 自然型 文化型 民族、地域型 D. 文化型 民族、地域型 仿古型 自然型 18.本文围绕“品茶的环境”介绍的内容有:(9 分) 二模 C 卷- 3 - (1) ; (2) ; (3) 。 阅读下文,完成 2024 题(20 分) 蝈蝈的叫声 “啯啯,啯啯”窗外,若隐若现地传来一阵叫声。 我警觉地竖起耳朵。是什么声音?从哪里传来的?怎么这么刺耳? 自从儿子进入中考倒计时以来,我对声音就特别敏感。有一次,6楼一户人家搞装修,虽然与我家 隔了四层,但是,我还是感觉电钻和电锯的声音,非常刺耳,吵人。我跑上楼,与那户人家商量:我家孩 子正在迎接中考,孩子每天下午五点半放学回家,能不能请你们在五点半前停工?户主一听我的来意,二 话没说,当即吩咐工人,每天五点二十准时停工。后来才hu知,去年他的小孩刚刚参加过高考,深有体 会。父同此心啊! “啯啯,啯啯”声音越来越响,似乎正由远而近。 这是多么单调、直接、枯燥的声音啊,简直让人抓狂。我们家,早就草木皆兵。平时在家里,我喜 欢一边干活,一边哼个小曲,有时兴致来了,还会和妻子对唱一曲家乡的黄梅戏,来段天仙配什么的。夫 唱妇随,甭提有多美了。这个嗜好,早已被我像掐灭一根香烟一样,灭了。为了给儿子打造一个静谧、祥 和的学习环境,我和妻子在家里尽量不发出一丁点声音,电视,不看了;音响,不听了;手机,打到振动; 做饭的时候,将厨房的门关牢,不让任何锅碗瓢勺的声音透出来。最绝的,是妻子将拖鞋底都缝了层厚布, 这样,走起路来,就能跟猫一样,无声无息了。有几天我感冒,老是打喷嚏,声如宏雷,为了将喷嚏的声 音遏制住,我肩膀上搭了条厚实的毛巾,一旦要打喷嚏,赶紧用毛巾将嘴死死捂住。喷嚏,遂一次次作夭 折状。 “啯啯,啯啯”该死的声音,像炸雷一样,越滚越近,最后,竟然在楼前停了下来。 我打开窗户,探出头,一看,肺都气炸了!原来是一个小贩,挑着一串串蝈蝈笼在叫卖。米黄色的 小笼子里,传来此起彼伏的蝈蝈的叫声。我家楼下正好有一棵大树,卖蝈蝈的小贩和他的蝈蝈们,看来是 打算在树阴下休息会。“啯啯”一只蝈蝈的声音;“啯,啯啯”又一只蝈蝈的声音;“啯啯,啯 啯”如果你听过几百只蝈蝈同时吼叫,你一定会像我一样愤怒、崩溃! 蝈蝈的声音,很快吸引了几个玩耍的小孩,围了过去。这些刚上小学的孩子,暂时还没有感到多少 学习的压力,几只蚂蚁,就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何况忽然闯进小区里来的蝈蝈们。儿子小的时候,也像 他们一样,无忧无虑,快乐得像个天使。记得有一次,我带儿子到乡下一位亲戚家玩,亲戚家外面的树枝 上,到处都是蝈蝈的叫声。儿子和亲戚家的小孩,拿着网兜,四处逮蝈蝈,一个下午下来,胳臂晒得脱了 一层皮,他竟然丝毫不觉得痛。我曾经答应他,每年夏天都带他去乡下,这个承诺,已经有几年没有兑现 了? “啯啯,啯啯”蝈蝈的大合唱,拉回了我的思绪。不行,我不能让这个噪音影响了孩子的复 习!再有一个星期,儿子就要参加中考了,这可是他人生中所面临的第一次大考,绝不能毁于一旦。 我怒气冲冲地打开卧室的大门。 刚走到客厅,儿子房间的门,突然也打开了。11 “儿子,是外面的声音吵了你吧?我马上去赶走他们!”我心疼而有点愧疚地看着儿子。12 “老爸,你也听到外面的声音了?”儿子伸了个懒腰,“我从窗户看到了,是蝈蝈的声音,真好13 听啊!” 好听?我以为儿子会像我一样被聒噪的蝈蝈声弄得心烦意乱,没想到,他竟然觉得好听。他真的觉14 得蝈蝈的声音好听?他没有被影响到吗? “老爸,我有个小请求。”15 4 “你说,老爸答应你。”16 “去帮我买一只蝈蝈回来,好吗?”17 18 19. 根据第段的拼音写汉字(2分) hu 知 20根据上下文,第段画线句“不让任何锅碗瓢勺的声音透出来”中“透”不能改成“传”的理由是 (4分) 21第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其表达效果是 (4分) 22文中反复写到蝈蝈的叫声,其作用是(6分) (1) ; (2) ; (3) ; 23下列对本文的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 告诉我们学习一定要有个安静的环境。B. 阐明了关爱孩子要真正了解他的需求。 C. 表现了父母对儿子的无微不至的呵护。D. 赞美了父与子两代人之间浓浓的亲情。 三、综合运用(11分) 根据要求,完成第24-26题(11分) 九年级开展以“文明出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闯红灯原因 有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