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班组管理安全卫生知识专用试卷__2013安康杯标准试卷及其答案_第1页
2013年班组管理安全卫生知识专用试卷__2013安康杯标准试卷及其答案_第2页
2013年班组管理安全卫生知识专用试卷__2013安康杯标准试卷及其答案_第3页
2013年班组管理安全卫生知识专用试卷__2013安康杯标准试卷及其答案_第4页
2013年班组管理安全卫生知识专用试卷__2013安康杯标准试卷及其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 年班组管理安全卫生知识 专用试卷 1、2013 年度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的主题是( ) 。 A 弘扬企业安全文化 加强班组安全管理 B 强化安全基础 推动安全发展 C 科学发展 安全发展 2 、 ( )的成功对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生产和生活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A 行为文化建设 B 观念文化建设 C 管理文化建设 3、企业从安全生产角度出发主要关心的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过程的( ) 。 A 安全质量建设 B 安全体系建设 C 安全文化建设 4 、 ( )是企业从事生产活动的最基层组织,是员工从事生产活动的前沿阵地 A 班组 B 工会 C 车间 5 、在猝死的人群当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因为心源性的意外,比如出现心脏骤停、心 肌梗塞等。这种意外的发生在“( ) “ 之内抢救是最有效的,那是抢救的黄金时间。 A 四分钟 B 五分钟 C 六分钟 6、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成员的( ),即企业的观念文化,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 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A 思想观念 B 安全技能 C 安全意识 7、 班组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 )学时,考试( )分以上者为及格,不及格者 要重新考试,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A 8 80 B 7 70 C 6 60 8、危险预知活动,即 KYT。是针对生产特点和作业全过程,以危险因素为对象以 作业班组为团队开展的一项安全教育和训练活动。其中 K、Y、T 各自的含义是( )。 A 危险、预知、训练 B 预知、危险、训练 C 训练、危险、预知 9、下列不属于结成互保(联保)对子应遵循的原则是( )。 A 能力互补 B 性格互补 C 领导安排 10、( )是推进安全文化进步的最基本动力。 A 安全思想 B 安全行为 C 安全教育 11、安全文化“四个建设”包括:观念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建设、物态文 化建设。 A 教育文化建设 B 思想文化建设 C 管理文化建设 12、 通过对事故规律的研究,人们已经认识到:生产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 人的不安全行为 B 错误的操作 C 生产工具简陋 13、 危险源是指( )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 合之根源或状态。 A 直接 B 可能 C 已经 14、 人、机、环境三者安全品质匹配上的缺陷,称谓事故的( ) . A 直接隐患 B 间接隐患 C 三要索 15、根据隐患发生事故的( ),隐患可分为事故直接隐患和事故间接隐患。 A 频率 B 性质 C 原因 16、安全行为与事故关系密切,专家对现代工业的研究表明:70%以上的事故原因与 ()的因素紧密相关。 A 机械 B 人为 C 操作 17、长期闲置不用的设备,使用前应( ),合格后方可使用。 A 全面检查 B 整体清洗 C 内部检测 18、在工作中与互保对象以外的人员要相互监督,共同严格执行劳动( )穿戴标 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制度。 A 保护用品 B 工作服 C 工作相 19、在生产过程中,人、机、环的关系中,最难控制的是( )。 A 人 B 机 C 环 20、班组危险预知活动是当前( )的重要内容。 A 企业安全管理 B 班组安全管理 C 安全教育改革 21、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理念包括零事故原则,危险预知原则和( )。 A 全员参加原则 B 领导参加原则 C 安全员参加原则 22、建立班组安全文化实施标准分为( )。 A 四项 B 六项 C 八项 23、在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行为中,有效的领导是企业或组织取得成功的一个( )条件。 A 直接 B 重要 C 间接 24 、( )与社会的公共安全企业文化既有相互联系,又有互相作用,因此我们 要从更大范畴来认识安全文化。 A 企业文化 B 企业安全文化 C 企业安全教育 25 、( )的研究就是要揭示出个体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研究其心理、 生理对行为的影响规律已达到控制和调整人的行为的目的。 A 个体安全行为 B 群体安全行为 C 企业安全文化 26、重大事故险患管理规定 是我国劳动部( )年发布的。 A 1994 B 1995 C 1996 27、新上岗职工(含换新工种人员)必须明确专人监护,负责其安全工作,在监护 期间不得独立操作,安全监护期不少于( )个月。 A 1 B 2 C 3 28、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 )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 1000 万元以 上的事故隐患。 A 20 B 30 C 40 29、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发生事故的( )。 A 直接原因 B 间接原因 C 物理因索 30、 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将有害因素划分为( )类。 A 5 B 6 C 7 31、班组的操作规程是否存在不当之处,需要完善的( )。 A 控制措施 B 预防措施 C 急救措施 32、设备处于静止状态时,由于没有( ),当人接触或与静止设备做相对运动时 就有可能引起伤害。 A 安全标志 B 护栏 C 防护 33、( )是一种使人不能落入危险和有害因索作用的区域,或在人操作的区域中避 免危险和有害因素落入的安全装置。 A 协示标志 B 安全护栏 C 防护栏杆 34、下列属于电伤事故的是( )。 A 电光性眼炎 B 雷电伤害 C 静电伤害 35、射频电磁波泛指频率( )以上的电磁波。 A 90KHz B 100KHz C 110KHz 36、下列( )都属于电路故障。 A 断线、短路、漏电 B 短路、漏电、噪声 C 断钱、漏电、振动 37、机床发生故障时,安全保险装置会有( )显示,提醒注意。 A 声或光 B 电弧 C 电火花 38、电气接地是防止电气设备( ),防止工艺过程产生静电和遭受雷击时,可能 引起火灾、爆炸和人身触电危险的一种保护性技术措施。 A 漏电 B 短路 C 接触不良 39、下面不属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原则的是( )。 A 科学性 B 系统性 C 时效性 40、作业员较长时间在强烈嗓声的环境下工作,听力会明显下降,甚至发展到( )。 A 永久性耳聋 B 暂时性耳聋 C 间接性耳聋 41、电伤是由电流的热效应、( )、机械效应等对人造成的伤害。 A 物理效应 B 化学效应 C 电击效应 42、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电量是很小的,不足直接致命,但静电电压高达几万甚 至几十万伏,可发生放电、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火灾、( )事故 A 触电 B 电磁辐射 C 爆炸炸 43、触电伤亡事故中,纯电伤性质的及带有电伤性质的约占( ) . A 76 % B 75 % C 77 % 44、电路故障是由电能传递、分配、转换失去控制或( )损坏造成的。 A 电气元件 B 电击 C 断裂 45、环境因索是人的行为( ),是影响人的行为的条件,甚至产生重大影响。 A 外因 B 内因 C 主观因素 46、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时的原则:科学性、( )、全面性、预测性。 A 系统性 B 准确性 C 原则性 47、不属于人员操作动作合理性监督技术方法的是( )。 A 现场观察法 B 人机分析法 C 人传口述法 48、关于应急报告,原则上是依次向上一级报告,( ) 。 A 禁止越级报告 B 也可以越级报告 C 5 个小时后可越级报告 49、一旦发生意外伤害或疾病,在场人员应争取在第一时间抢救伤者,在实施抢救 伤者需移动过的物品应( )。 A 分类放置 B 放回工厂 C 恢复原状或做好标记 50、休克昏迷的处理程序:让休克者平卧,不用枕头,脚部抬高( )。若属于原 性休克同时伴有心力衰竭、气急,不能平卧时可采用半卧。 A 10 度 B 30 度 C 50 度 51、抬运骨折伤者,从地上抬起时要多人同时缓慢用平托运送时,必须用( ),不能用布担架或绳床。 A 木板或硬材料 B 棉被 C 软担架 52、常用的洗胃剂是( )的高住酸钾溶液或( )碳酸氢钠溶液。 A 1:5000,12% B 1:5000,14% C 1:4000,12% 53、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应用( )捂住口鼻,打开门窗,将中毒者送至空气新 鲜处,使其呼吸道畅通 A 衣服 B 湿毛巾 C 手 54、当一人发生触电事故后,应立即用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挤压法交替使用进行 抢救,每次吹气( )次,再挤压( )次。抢救要坚持不断,切不可轻率终止。 A 2 5,1015 B 2 3,1020 C 2 3,1015 55、职业中毒的现场急救:立即将患者搬离中毒环境,尽快将其移至上风向或空气 新鲜的场所,保持( )。 A 患者清阴 B 呼吸畅通 C 中毒者体温 56、班组或岗位人员要配备符合救援人员( )装备,严格按照救援程序开展应急 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A 安全卫生防护 B 安全健康防护 C 安全职业防护 57、扑救有油的带电电气设备,应用干澡黄沙盖住火焰,使火焰熄灭。人要站在离 火源( )以外的地方进行扑救。 A 1M B 1.5M C 2M 58、当发现有人触电后,首先应迅速( ). A 急救 B 切断电源 C 保护现场 59、下列物品引起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的是( )。 A 磷化锌 B 闪光粉 C 铝粉 60、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包括( )项内容。 A 5 B 7 C 6 61、 特殊工种是指从事特殊工作岗位工作的统称,这类岗位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对操作本人、他人及周围设备的安全有( )危害的工种。 A 特殊 B 一般 C 重大 62、 职业健康监护分为上岗前检查、在岗期间定期检查、离岗时检查、离岗后医学 随访和( )五类 A 应急健康检查 B 离岗后抽查 C 离岗后定期健康检查 63 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的( )内,可视为离岗时检查。 A 70 日 B 80 日 C 90 日 64、职业危害因素是指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可能使作业人员某些器官和系统发 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或慢性病变的因索,接触这些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所导致的急 性或慢性病变就是通常所说的( )。 A 矽肺病 B 传染病 C 职业病 65、在职业病防治法中,突出了职业病( )的里要性,强调了用人单位必须承担 起职业卫生的主体责任。 A 后期防治 B 前期预防 C 持续治疗 66、职业病危害因素的( )和( )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A 强度 浓度 B 监督 管理 C 强度 管理 67、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 ) 和卫生要求的工作场所、环境和条件。 A 职业安全健康 B 职业卫生标准 C 职业安全标准 68、针对企业接触有毒有害的岗位企业要建立( )档案。 A 职业健康监护 B 危化品管理 C 职业病预防 69、在生产作业时强烈的热辐射、( )和气湿等不良气象条件下作业,可能引起 中署。 A 高气温 B 粉尘 C 电磁辐射 70、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特点是完整性和( )。 A 直实性 B 偶然性 C 连续性 71、在岗期间健康检查大型车及营运性职业架驶员检查周期为( )。 A 6 个月 B 1 年 C 1 年半 72、在岗期间健康检查小型车及营运性职业驾驶员检查周期为( )。 A 2 年半 B 1 年 C 2 年 73、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尘肺患者每 ( )年进行( ) 次医学检查。 A 1-2 , l B 1-3 , l C 2-3 , 2 74、劳动者接触石棉浓度符合国家标准的,其健康检查周期为( )进行 l 次 A 1 年 B 2 年 C 3 年 75、尘肺患者在离岗(包括退职) 或退休后应每( )年进行一次医学检查。 A I-2 B 2-3 C 4-5 76、接触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岗位的劳动者,在离岗职业健康检查时,目标疾病是( )。 A 矽肺 B 肺结核 C 石棉肺 77、电工作业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周期是( )。 A 1 年 B 2 年 C 3 年 78、有害作业岗位的劳动者接触的有害因素一般有( )及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 生物因素 ,会直接影响作业人员的健康。 A 粉尘 B 嗓声 C 电磁辐射 79、劳动者身患( )不可以从事粉尘作业。 A 肺气肿 B 胃炎 C 感冒 80、接触矽尘工龄在 10 年(含 10 年)以下者,随访( )年,接触矽尘工龄超过 10 年者,随访( )年。 A 15 20 B 15 21 C 10 15 81、接触粉尘工龄在 20 年(含 20 年)以下者随访( )年随访周期为每( )年一次。 A 10 5 B 5 1 C 10 2 82、电离辐射是指引起物质原子电离的射线或徽粒子,如 射线和( )等。 A 紫外线 B 无线电波 C 中子 83、铬对人体的危害目前认为是一种致癌物,可引起鼻中隔穿孔、皮炎和溃疡,( )不得从事铬作业。 A 活动性肺结核 B 肠炎 C 关节炎 84、对接触有害化学因素的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在上岗前、在岗中、离岗时等必须 ( )。使其健康得以监护。 A 进行体检 B 接受领导安排 C 及时清理污物 85、接触铅的岗位的劳动者,在岗期间健康检查周期是( )。 A l 年 B 2 年 C 3 年 86、接触汽油的岗位的劳动者,在岗期间健康检查周期是( )。 A l 年 B 2 年 C 3 年 87、接触酸雾岗位的劳动者,在岗期间健康检查周期是( )。 A 1 年 B 2 年 C 3 年 88、保存药品时应注意 : ( ) . A 药可以放到任何地方,方便拿就行。B 过期、变色、变质的药要扔掉。 C 药品可以混放。 89、正常人每分钟呼吸次数为( )次儿童为( )次,婴儿为( )次。 A 16-20 , 20-30 , 36-40 B 16-30 , 20-40 , 30-40 C 10-20 . 20-30 , 30-40 90、心绞痛患者应就地采取坐位、半卧位或( )休息,切勿活动,以免加重病情。 A 站位 B 卧位 C 蹲位 9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 )、脉搏和意识的状况。 A 面色 B 体温 C 呼吸 9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