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二轮复习第三章 第3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1页
2013高考二轮复习第三章 第3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2页
2013高考二轮复习第三章 第3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3页
2013高考二轮复习第三章 第3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4页
2013高考二轮复习第三章 第3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3 节 实 用 类 文 本 阅 读 【聚焦重难点】 考点 考查范围 涉及省份 命题预测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 息(C 级) 分析语言特色、把 握文章结构,概括 中心意思(C 级) 主要涉及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 与整合能力。对文章语言特色及 文章结构的分析,能够概括中心 意思。 福建卷、广东卷、辽 宁卷、新课标卷、山 东卷 一般以主观题的 形式出现,兼有 客观题。 【与高考对接】 考点一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考点解说 所谓筛选,即确定对象,就是针对题干的要求及其提供的信息,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 查找题干信息与语言材料信息对应的信息。 所谓整合,即调整组合所选信息,就是把筛选出的有用的材料按要求分类,用准确的语言把加 工过的信息进行描述或总结概述。 考题展示 考题 1(2012 年广东卷)围绕“寂寞出学问”,秦绍德从哪三个方面做了倡导?(5 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 题, 应先根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 筛选出信息在原文的合理相关的句子,再加以提炼。 访谈在 记者的提问和总结的带动下分为三个部 分,这三个部分均为秦绍德对 “寂寞出学问”不同方面的认识,由此分别列出要点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治学精神方面:要有坚守学术,静心求实的精神;治学态度方面:要有兴趣,要 有对学问热爱;治学环境方面:媒体与学者应当形成良性关系,要弘扬学术精神,学术成果而不 是学者的私生活。 考题 2(2012 课标卷) 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 ?请简要说明。(6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传主的性格特点体 现在多个方面,而本 题限制为“ 在 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难度,概括 时 也不会遗漏,我 们不妨先找出区域(如第二 段和最后一段),寻找关键句,然后从中归纳。 【答案】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努力探索真知;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注重积累,追求高水 平;修改科普文章一丝不苟,注重概念和表述准确无误,不片面追求形象生动。 技法点拨 此类试题一般按要点给分,所以全面作答,掌握解答要领最关键。 1.读懂题干,明确题干问题。利用好题干中包含的信息提示,确定如何答案。 2.细察语境,确定答题区间。把命题所涉及的内容放回原文,找准相关的信息区间,还要认真 探求相关信息区间的前后文,看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3.按分配点,分条陈述。一般情况下,4 分题 2 个要点,6 分题 3 到 4 个要点,并且答题时要 标上序号,使答案醒目。同时注意答案不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重复罗嗦。 4.组织答案方法有效。一是要紧扣题意要求;二是善于利于文中的关键词语;三是注意语言的 概括性。 考点二 分析语言特色 考点解说 分析语言特色主要是指对文本呈现出来的语言个性,是叙述性的还是描述性的,是平实的还 是绚丽的,是深奥艰涩的还是平易晓畅的,包括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等进行分析。 考题展示 考题 1(2012 年辽宁卷)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方位展示了克罗齐独特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行为,凸显了他的人 格魅力和学术影响力。 B. 克罗齐把艺术对理性的依附中解放出来,而他对艺术的认识又有别于世俗的理解,他认为 艺术不是用来娱乐的。 C. 本文则取了克罗齐的重要人生阶段,技术了这位 20 世纪前半期有重要影响的理论家兼社会 活动家,以史带论,试论结合。 D. 文中“我将死于工作”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克罗齐终生的创造性努力,同时也流露出他对 自己身体健康的漠不关心。 E. 克罗齐主张,历史与艺术都着力于表现普遍法则,都以人为焦点,历史与艺术的区分界限 与真实和虚构。 【解析】考查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 结构,概括中心意思。A 与 C 可以说是相对项,A 项中 “全方位”分析错,本文只是“择取”。 E 项原文第二段第三行“他发现,历史与艺术都以人为焦点,着力 于表现独特而个别的事实”并非“着力于表现普遍法则” 。D 项“流露出他对自己身体健康的漠不关心” 有误。 【答案】(5 分)答 C 给 3 分,答 B 给 2 分,答 D 给 1 分,答 A、E 不给分。 考题2(2012年山东卷) 第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特色的分析能力。因 为这是一篇科普 类的文章,所以在 语言方面兼有 说明文严谨、简明而朴素的特点,同时又有生动的特色。所以在分析时结合文中例句即可。 【答案】严谨。运用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严谨地说明了重水的特性和功用。 简明。多使用短句、语言简洁明白。如“在大自然中,普通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 朴素。语言朴素自然,平实客观。如“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读起来亲切自然。 生动。有些句子运用了修辞,如“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 动。 技法点拨 分析实用类文本的语言特色首先要辨明文体,注意文体特点。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从语义和句式入手。句子中的关键词所包含的情感、态度等,整句与散句、推测与肯定、言 论与抒情,往往有着不同一般的表现力。 2.从修辞的角度体会。修辞一般是用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的,抓住修辞特点,就能从语言的表 达效果上加以体味。 3.从语言风格上揣摩。语言风格有含蓄与明快,文雅与通俗,生动与平实,富丽与素淡,简洁 与繁复等,结合具体语言分析,体会其效果和特色。 考点三 探究 考点解说 探究主要是指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考题展示 考题 1(2012 年辽宁卷)克罗齐一生经历了大地震、社会动荡和战争带来的苦难,但最终大有 成就。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请结合原文和现实人生,谈谈你的看法。(8 分) 【解析】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苦难是人生的财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 66 号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第 3 页 共 7 页 富”是一个传统的话题,题目本身 难度不大。但在回答 时,如果忽视题目要求中“结合原文”,就容 易只谈现实意义,而得不到理想的数。回答探题时游离文本是大忌。这类题相当于小型作文,无论赞 同还中否定,观点一定要明确,分析时要有理有据,并且一定要联系文本内容。另外,语言表述要简 洁。考场是有时间限制的,写的太少,分析不透彻;写得太多,势必要侵占做其题的时间。 【答案】(8 分)观点一:认同这个说法。 苦难成就了克罗齐。青年时期经历的大地震给他带来了心理创伤,这推动他在人生之旅和学术 之途上更为关注人类的心灵和精神;中年之后的克罗齐又因社会动荡和战争苦难进一步历练,更加 成熟。 观点二:不认同这个说法。 苦难并非克罗齐想要的,而是现实迫使他不得不面对的。如果没有大地震和战争,在安宁和平 的正常环境和社会生活中,思想深邃、有志于学术和社会活动的克罗齐,同样会大有作为。 观点三:辩证理解。 苦难本身不是人生财富,苦难通过心灵转化才能成为人生财富;此外苦难分自然、经济、政治、 社会等多种情况,它们给人的影响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观点明确,给 2 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 4 分;联系实际,给 2 分。) 考题 2(2012 年山东卷)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6 分) 【解析】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及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注意题目要求,先回答合 适与否,再回答两个理由,并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如果回答否,可以从首段、末段找到理由。 【答案】示例一:合适。 “古怪”一词形象生动,能够引起读者兴趣。 “古怪”准确地表现了重水稀奇少见的特点。 正文重点写重水与普通水在特性、功用方面的巨大差异,文题一致。 重水有多种用途,它既可以用来制造武器,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也可以用于工农业生产, 给人们带来巨大利益,是矛盾的统一体。 (答出两条即可) 示例二:不合适。 虽写了重水与普通水不同的一些特性,但最终目的是写重水的用途,题文不符。 科技说明文应讲究客观性,而“古怪”一词带有主观感情色彩。 重水是大自然中的一种物质,具有它自身的特性,无所谓“古怪”。 重水与水相似,却比水重 ,所以称为“重水”并不“古怪”。 (答出两条即可) 【点对点训练】 一、(河北唐山 2013 届高三期末统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梁思成的学术良知与勇气 1924 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共赴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梁思成进了建筑系,宾夕法尼亚 大学的建筑史教授古米尔对中国建筑史非常感兴趣,并向梁思成询问有关情况。梁思成 这才发现中 国建筑史的研究是一片空白,他只能回答说:在中国人的观 念中,建筑从来就不是一 门艺术,顶多只 是一些工匠们的手艺活而已。事 实上,在学 习古代建筑史时 ,梁思成就发现,许多书籍都以欧洲中心 论的观点记述着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史,而中国古代建筑史却没有 获得相应的地位,这令 他颇感落寞。 恰好在这时,梁启超把一本新近 发现并重新校印的古书寄 给梁思成。在扉 页上梁启超写到:“ 一 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 这本书叫营造法式,作者是宋徽宗的工部侍郎李 诫,著于 公元 1100 年。它完整地记录了当 时宫殿建筑的各种建造图 例和标准,是迄今 为止中国最早的一部建 筑标准手册。尽管里面有太多的 术语无法读懂,但古人的智慧令他惊叹,他由此定下了研究中国建筑 史的志向。 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后,1928 年 2 月,梁思成回国。从此以后,梁思成和林徽因回到祖国,奔 走于大江南北的荒山野岭间,开始了他梳理中国建筑史的事 业。 唐代建筑艺术是中国建筑发展的一次高峰,可是由于年代久 远、自然灾害和人 为破坏,建筑物的 保存极为艰难。日本人曾断言,中国已不存在唐以前的木构建筑,要看唐制木构建筑,人们只能到日 本奈良去。但梁思成始终有一个信念,相信国内肯定还有唐代的木构建筑存在。他偶然看到了一本画 册敦煌石窟图录,这是法国 汉学家伯希和在敦煌石窟实 地拍摄的。在 这本书中,他看到 11 号洞中 有一张唐代壁画“ 五台山图” ,绘制了佛教圣地五台山的全景,并指出了每座寺庙的名字。其中有一座 叫“大佛光寺”,这让梁思成看到了发现唐代建筑的希望。 1937 年 6 月 26 日的黄昏时分,梁思成、林徽因一行四人终于在五台山一个人烟稀少的偏僻的村 落附近找到了佛光寺。佛光寺正殿中斗拱、梁架、藻井以及雕花的柱础都明白无误地显示了晚唐时期 的特点,梁思成还看见梁架上有古法 “叉手”的做法, 这种做法只有在唐代绘画中才有。两天后,他们 终于有了最重大的发现,林徽因在一根大殿梁的根部发现这样 的文字:佛殿主女弟子宁公遇。她猛然 想起,大殿前耸立的经幢上写着:唐大中十一年。横梁和 经 幢上的字迹吻合在了一起。原来,那个 谦恭 地坐在平台一端,被巨大的天王像挡住的女性雕像,并不是僧人所说的“ 武则天”,而正是出 资建殿的 施主宁公遇本人。佛光寺,这 座保存完好的唐代木构建筑就这样被发现了。 回国后的 15 年间,梁思成考察了全国 190 个县的 2738 处 古建筑,并在 这样的基础上完成了中 国建筑史和中国雕塑史两部书稿, 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 赞扬。 对比今天某些枯坐书斋、隔膜 现实的学者,战火纷飞中,梁思成风尘仆仆从一个村落赶往另一个村落的身影,令人油生敬意。 1957 年,雄伟壮丽的北京城墙 被拆除着。 毁墙的炮声不时传 来,每一炮,都像在梁思成的心中炸 响。它是我们的国宝,也是世界人类的文物遗迹。我们既承继了这样珍贵的一件历史遗产,岂可随便 把它毁掉! 早在 1950 年 2 月,梁思成就和建筑家陈占祥为保护北京旧城一起递交了著名的“梁陈方 案”。方案提出:留下北京旧城,作 为城市的博物馆;旧城外的西 侧另辟新区,新建一个新中国的政治 心脏。但是,“梁 陈方案”立刻被无情地否定。 梁思成仍不愿放弃最后的一丝努力,他据理力争。但是,在那样一个年代,梁思成微弱的呼喊, 很快淹没在历史巨大的呼啸声中。 为了北京旧城多保留一些有价 值的牌坊、琉璃 宫门等古建筑,在扩 大的国务院办公会议上,梁思成和吴晗争得面 红耳赤,有一次,吴晗站起来说:“您是老保守,将来北 京城到处建起高楼大厦,您这 些牌坊、 宫门在高楼包围下岂 不都成了鸡笼、鸟舍,有什么文物鉴赏价 值可言!” 气得梁思成当场痛哭失声。 时代毕竟在进步,如今,尽管在一些地方,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依然是一个逼仄的话题,但包括 古建筑在内的优秀文化遗产的价值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让我们记住梁思成吧,因为他的学 术良知与学术勇气,在今天依然是一种相对稀缺的精神资源。 (摘编自李跃梁思成:致力古建筑保护的一代宗师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在中国古代,工匠的地位很低,人们自然不把建筑当做一种艺术品,最多是看做工匠们的手 艺活,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 B.日本人断言:中国不存在唐代木构建筑,只有日本奈良保存着唐朝木构建筑。这个断言没有 经过实地调查,是个鲁莽的结论。 C.梁思成回国后,花了 15 年时间考察中国古代建筑,最后写成了中国建筑史,这部著作 为中国建筑赢得了国际地位,也了却了他当年的心愿。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 66 号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第 5 页 共 7 页 D.梁思成和陈占祥递交“梁陈方案”的目的,是保护北京的旧城,但是这个想法与那个时代的 思想潮流相背离,于是方案立刻遭到了无情地否定。 E.这篇文章主要记述了梁思成研究古建筑,发现唐代建筑以及保护北京旧城三个方面的内容, 展示了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成就和遭受到的巨大磨难。 2.梁思成立志研究中国建筑史,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6 分) 3.梁思成和林徽因依据什么确定“佛光寺”是唐代建筑?请简要概括。(6 分) 4.梁思成的“学术良知和学术勇气”体现在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 分) 二、(广东深圳南山区 2013 届高三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严歌苓小女人的大宇宙 张艾嘉和陈冲通过与她的合作屡获殊荣,她担任 编剧的电 影梅兰芳票房火爆,根据她的小 说 一个女人的史诗改编的电视剧轮番热播, 金陵十三钗 的版权被张艺谋买下制成恢弘大气的电影 巨作。她是最有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也是最爱超短裙的娇小女子,更是情感与文字里的永恒 “挣夺 者”。 (小标题一) 在华人文学的星空里,严歌苓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存在 。和 许 多擅长抒情和回忆的女作家不同,她 特别擅长讲故事。这使她的小 说可读性强,好 读,好看。从少女小渔天浴白蛇扶桑第九个寡 妇寄居者等小说一路走来, 严歌苓的小说形成了一个有关好故事的星河。而好故事的来源, 严歌 苓归功于那个“ 从来不露面的主人公”。在很多作品里,她都用一个 20 岁出头的少女“ 代替”自己不断 地进行自我探寻。 在人人都避讳谈感情的上世纪 70 年代, 满心想寻找爱情的 严歌苓,曾因一次大胆表白被冠以 “不道德的诱惑者 ”之名,被批斗、被唾骂。在被禁闭的小屋里,黑暗压抑得她无法呼吸,在某一个瞬 间,甚至想到了自杀。多年后,她真的把这段经历写成了一篇中篇小说灰舞鞋。 她孤身前往美国,很多年以后,严歌苓开始动手写寄居者,她再次用独特的自述式、视觉化的 叙事风格,在血淋淋的战争年代里表达自己 对身份认同的思考和漂泊的感 觉。 写作,不是人干的事(小标题二) 梅兰芳中有这样一句话:“小冬,知道什么是孤单吧,心里的。畹华跟了我们这么多年,他心里的 孤单都还一直存在。他所有的一切,都是从这份孤单里头出来的,谁要是毁了他这份孤单,谁就是毁 了梅兰芳。”“其实从内心上来 讲,我是一个蛮喜欢独处,也就是喜欢寂寞的人。 ”严歌苓这样评价自己。 梅兰芳的孤独在严歌苓身上一样存在,她的写作方式与梅兰芳和十三燕的默戏如出一辙,每天从早 上八点到下午一点,是她雷打不动的写作时间,而在 这段时间 里,她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个人静 静地呆着,谁也不能打扰。小说失眠人的艳遇中说:“我是个晚期失眠症的患者,30 岁这年,我不仅 是患者,而且是晚期了。原以为到美国来,这个症不会跟我来,直到一夜,我略微偏脸,看到一大摊黑 色在白床单上,我不认识我的 头发,但我 认识我的失眠。”因为强烈的失眠,让严歌苓认为写作不是人 干的事,她被诊断患有躁狂性的 忧郁症,她曾 经有三十多天没有睡 过觉。那段时间,她用“无语”来形 容。“看见人家,人家问我怎么了,我就会流眼泪,就是无 语,对自己就是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了。 ” 尽管认为写作“不是人干的事儿”,在文字里“寄居”依旧是严歌苓固执的选择,原因是“我觉得人 最不了解的可能就是自己,所以才会有文学、戏剧, 这些东西能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严歌苓对记者 说。 (小标题三) 当代女作家中,很少有像严歌苓 这样经历丰富的人。她的人生比小说更精彩:自幼学习舞蹈,最 终却走上写作之路;30 岁开始学英语,用了几个月的 时间 ,竟然考上哥 伦比亚大学文学写作系的研究 生;“外交官夫人 ”严歌苓婚姻美 满,但当初他们的爱情甚至遭到了 FBI 的追查 很多人把张爱玲和严歌苓放在一起比较,其 实不然。尽管同张爱玲一样,严歌苓的小说大多与女 人有关,但严歌苓的小说中女主角 们绝不会对着镜子在空无一人的房 间里踱来踱去。 严歌苓给予了 她的女主人公更为宽阔的世界和人生, 这些女性经历的世事不再只是一个人的世事,还是一个时代、 一个民族的世事。譬如小说小姨多 鹤,它与 战争和大历史有关,但却不煞有介事;它与女人男人有 关,但却并不只关风月;它的切口小,但背景深广。 这些 传奇的造就,却是因为严歌苓有一颗绝不放 弃的心,努力去挣得的结果。为了小说小姨多鹤的写作,严歌苓甚至曾三次飞往日本,采访几个当 年被卖到中国人家做媳妇的日本老太太。老太太 们都已 80 岁高龄,生活得很清 贫。当严歌苓问及那 段历史时,她们特别激动,讲着讲着,忍不住落下两行清泪。她们紧紧握着严歌苓的手, 说好像又回 到了中国。喃喃地叙述中,严 歌苓的心受到了冲击,她更加理解这些人,脑海中也有了更形象的人物。 正是这份基于史实去写作的执著和认真的“挣”劲,造就了她事业的成功。 选自杨澜访谈录之巾帼 1请参照第二节“写作,不是人干的事”的标题方式,为第一、第三节各拟一个小标题。 (4 分) 2文中说“在华人文学的星空里,严歌苓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存在”,严歌苓文学作品的“特 色”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这种特色形成的原因。(5 分) 3严歌苓是情感与文字里的永恒“挣夺者”,但同时这样一个“挣夺者”又甘于寂寞,在孤 独中写作,你怎样看待这样的“挣”与“孤独”的?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6 分) 【参考答案】 一、1C D(选 C 给 3 分,选 D 给 2 分,选 E 给 1 分。A“严重影响了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没有 依据。B “没有经过实地调查 ”,“是个鲁莽的结论”,原文没有依据。E “遭受的巨大磨难”欠妥,原文 没有写磨难。) 2.中国建筑史的研究是空白,中国古建筑史在国际没有地位,营造法式里的建筑智慧 令他惊叹。(每个 2 分)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 66 号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第 7 页 共 7 页 3.敦煌壁画与唐代 绘画上的相关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