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苏轼的旷达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苏轼的旷达是其在北宋“三教合 一”成为思想界的普遍趋势下,以儒家 思想为根基,濡染佛老而形成的精神特 质,是当时士大夫“ 修身以儒、治心以 释”精神风貌的典型代表。苏轼的旷达 给其文学创作打上了鲜明印记,主要表 现为:以理驭情,清妙超然;搜研物情, 理趣深邃;任性宣情,宏肆奔放。 中国论文网 /4/view-12975908.htm 关键词 苏轼;旷达;文学创作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5)05- 0116-07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苏轼可谓 迄今难以逾越的高峰:其文于唐宋八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家中堪称翘楚: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 黄”,代表了宋诗的最高成就;其词开 创豪放派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而 雄视百代;其书法位列“ 苏黄米蔡 ”四大 家之首,被同时大家许为“本朝善书当 推第一”;他还开了宋代文人画的滥觞, 其画技被称为“ 玉局法” 。苏轼所取得的 杰出成就既是赵宋王朝社会土壤滋养的 产物,更是他这样一位旷世奇才旷达胸 襟、超迈个性的文化披露和心灵绽放。 通观苏轼一生,其自嘉v 六年 (1061)二十六岁人仕,至建中靖国元 年(1101)六十六岁致仕(卒于是年) , 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 朝,在四十多年的仕途生涯中,既有 “入掌书命,出典方州 ”的荣耀,也遭遇 了三起三落、身陷囹圄、屡遭贬逐的困 顿屈辱。在崎岖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苏 轼“达观一视 ”吟啸徐行,以超然乐观的 态度对待政敌的打击和生活的磨难,从 容不迫地走过了自己的人生旅程,成为 不朽的历史人物。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后人把苏轼的这种态度称为旷达。 解析其旷达有助于认识以苏轼为代表的 宋代士人的思想结构和心灵趣向,进而 更准确地解读其文学品格。 一、苏轼旷达的思想来源 (一)儒家思想是形成苏轼旷达 的精神基石 儒家以“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为 己任,其主调是积极儿童用世精神。但 当政治主张不被君主接纳时,它又讲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这两方面的结合便形 成封建士大夫事君立身行事的基本信条。 在专制社会里,君主的喜怒无常、党派 之间的剧烈倾轧,随时都可能给封建士 子的政治命运带来荣辱生死的遽变,因 而如何对待仕途进退就成为他们人生中 的重大课题。苏轼的旷达正是这种矛盾 的产物。 何为旷达?司空图在二十四诗 品中作如此描述:“ 生者百岁,相去 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日往烟萝。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 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晋书裴 Q 传中将其阐释为: “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奉身散其 廉操,谓之旷达。 ”苏轼推崇旷达,他在 论修养帖寄子由中提出,人生应当 “任性逍遥,随缘放旷 ”但又在 与傅维 岩秘校中郑重指出“ 仕无高下,但能 随时及物,中无所愧,即为达也。 ”可见, 旷达,作为一种品格,表现为无挂碍于 红尘俗世的超脱、飘逸;作为一种人生 态度,则表现为心胸开阔,无所执着的 一种达观超越。而在苏轼看来, “达” 是 与“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政治态度, 从政者在仕途上不论职位高低升迁罢黜, 都应“随时及物 ”勤于政事忧民惠民,做 到心中无愧方好。这就决定了苏轼的旷 达是与那种以不问世事、啸然尘外高自 期许而实为逃避矛盾、消极避世的高人 隐士精神大相径庭的。苏轼自鉴判凤翔 入仕起就始终未脱离仕途,在他所经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的五位君主中,仁宗赏识他,神宗理解 他,高太后重用他,这种为封建文人士 子所企羡的君臣际遇使苏轼深感“蒙恩 尤深”(答王定国 ) ,每每形诸歌咏, 溢于言表:“ 毕命驱驰,未尝万一,怀 安退缩,岂所当然。 ”( 杭州谢表 ) 苏轼“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忠君 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 其右”(宋史 苏轼传 ) ,这都说明, 苏轼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充满积极用世 热情的。 但苏轼的政治命运不幸而多舛。 熙宁年间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离 朝廷,元丰二年又被权要以“谤讪新政” 罪名投入监狱几至丧命。在其后剧烈的 党派倾轧中更因秉性耿直、不能随时俯 仰而大吃苦头,以垂老之年远放岭海几 乎不能生还。这种仕途摧折使苏轼悲愤 不已,欲仕不能、欲隐不忍:“我本放 浪人,家寄西南坤羡君欲归去,奈 此未报恩。 ”( 寄题梅宣义园亭 )苏 轼反复流露了这种复杂矛盾而又痛苦扭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结的心情。对此,苏轼的解脱之道是运 用儒家“可处而处,可仕而仕” 、 “士穷不 失义,达不离道” 的精神来处理与君主 仕途之间的矛盾,超脱名缰利锁的羁绊, 对个人的升沉荣辱亦坦然不以为怀,从 而形成了苏轼特有的一种忠而不愚、贬 而不颓的从政风格,从其奏论文章中很 可看出这个特点。比如苏轼认为身为大 臣就应当“以义正君 ”( 大臣论 ) ,不 能卑论趋时苟合取容。但他并不赞许 “轻死而无谋,能杀其身而不能全其国” 的所谓“忠臣义士 ”(霍光伦 ) ,而主 张在遭遇挫折时要“ 忍” 与 “待”:“君子之 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 必有所忍。 ”这样才能在复杂险恶的政治 斗争中既可保全自己,又能实现尊主泽 民、济世安邦的理想。 苏轼更用儒家的中庸思想为之提 供理论根据。他提出:“ 古之君子,不 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 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 ”(张氏园亭记 )这就是说: “必仕”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即尽愚忠,很可能会招致杀身之祸: “必不仕”又不合乎臣子的义分,也无法 施展自己的抱负。士大夫应处于仕与不 仕之间,既不要过分执着于功名进取, 又不要脱离仕途,更不能走向消极无为, 一切以中庸为度,只要“ 随时及物,中 无所愧”,尽到自己的职责即可。苏轼 的政治智慧,或者说他在仕途坎坷中体 现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把人世与出世打 成一片、熔为一炉。在他看来,人世即 出世,出世即人世, “宰官行世间法,沙 门行出世间法,世间即出世间,等无有 二”。既然出入一样、仕隐无异(等无 有二) ,那么“ 此心安处是吾乡 ”、 “尘心 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 (临江仙 )的旷达态度就是顺理成 章的了。苏轼正是秉此心态从政,在朝 则“以义正君 ”,大义凛然,遇事有可尊 主泽民者便忘躯赴之,祸福得丧付于造 物;但另一方面,他又“ 未许朱云地下 游”,并不学汉代的朱云那样折槛死谏。 当与秉轴者意见不合、发现自己处于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位非用事之地 ”时,就选择 “乞外任避 之”,借以远害全身,并在职守内力行 善政,尽力于朝廷。在多次贬居期间, 苏轼能做到“ 胸中淡泊,无所蒂芥,人 无贤愚,皆得其欢心” ,而且积极有为 于逆境,不以升沉荣辱为意,真乃进退 裕如、萧然自得,充分体现他旷达超迈 的政治襟怀。 (二)濡染佛老 思想是形成苏轼旷达的主要因素 宋代士大夫对待佛老的态度大致 可分三类:一种是以“ 辟佛 ”、 “辟老”者自 居,站在儒家正统立场对佛老严加批判 大力排斥:一种是在遭遇挫折后用它来 排遣失意的情怀,作为精神寄托情感抚 慰:一种是利用佛老义理和思想资料来 创建新的理论体系。但在宋代这些矛盾 的态度往往会在同一个人身上呈现出来。 比如,王禹上书力主“澄汰僧尼” 、 “罢度人修寺 ”(东都事略 卷三十九) ,但晚年谪居时,他则“ 焚香默坐,消 遣世虑”。司马光力主 “辟佛 ”,但其 家法中写定:“ 十月就寺斋僧,诵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经”(说郛 卷三十九) ;欧阳修撰写 本论 ,对佛老大加挞伐,但“自致仕 居颍上,日与沙门游” ( 佛祖统纪 卷四十五) ;改革家王安石罢相后,晚 居钟山信仰高僧瞿昙,并著楞严经疏 解阐释佛理,甚至舍家为寺;至于宋 代理学家们一面斥佛老为异端,一面又 吸收佛老精义来丰富营造自己的学说, 更是广为后人所知的事实。这些情况表 明,出入于佛老而归宗于儒,以儒修身, 以禅治心,已在宋代士林中蔚成风气。 苏轼走的正是这条路子,只不过他不像 政治家王安石那样“ 杂于禅 ”为的是“欲 明圣学”,也没有像思想家朱熹、陆九 渊那样借用佛老思想元素去建构理学、 心学一类的思想体系,而是用来处理仕 途上的进退行藏,借以应对当时风云变 幻错综复杂的党派斗争,这正好促成了 苏轼的旷达。 同欧阳修、王安石等人一样,苏 轼对佛老的态度也有个变化过程,可以 乌台诗案为界划为前后两期。前期的苏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轼“奋厉有当世志 ”,从朝廷利害出发, 对佛老那些“ 虚无淡泊之言 ”、 “猖狂浮游 之说”及其无为出世主张予以严厉批判, 直指佛老对当世政治经济社会的消极影 响。同时,苏轼也意识到佛老思想中存 在的有益因素,可使那些“不得志于天 下高世远举之人放心而无忧” (韩非论 ) ,他自己也与方外之人结 交, “吴越多名僧,与予善者常十九” , 常常“颂诗往来 ”(东坡志林 卷二) 。 这是苏轼日后一度“ 归诚僧佛 ”的缘凭。 但可看出,此期苏轼对佛老思想的论断 批判并未有超越前人的理论深度,他的 方外交游也主要是受风行于世的禅悦风 气影响所致。苏轼真正开始汲取佛老思 想中的有益因素,与自己固有的儒家思 想进行融合,进而内化为一种旷达的生 活态度来对抗仕途险阻,是从贬居黄州 开始的。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这 是他政治上屡遭挫折的起点。绍圣年间 又远贬惠州,继贬儋州。政敌的打击接 踵而至,生活上越加窘迫,加之往昔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友因畏牵连而与之绝交,使他几陷绝境, 此时他亟须解除精神危机获得心灵寄托, 这无疑从客观上加速了他“归诚佛僧” 的 步伐。乌台诗案后,一种尘缘尽捐飘然 欲举的气氛充盈在苏轼的思想中,飘逸 在他的诗文里。他甚至坚持五年“间一 二日辄往焚香默坐” (黄州安国寺记 ) 的参禅活动。他殷切关照友人说:“禅 理气术,比来加进否” ,他自己则常 “默 坐反观,瞑目数息” 以养生( 答刘贡 父 ) 。其实苏轼平生多次表示对佛老那 一套“出生死超三乘遂作佛” 的“超然玄 悟”之说是诲谩不信的。他临终前留下 的诗篇更是宣称:“ 平生笑罗什,神咒 真浪出。 ”( 答径山琳长老 )这表明 苏轼虽好佛老,但并没有像那些虔诚的 善男信女一样成为佛老思想的俘虏。正 如他所言:“ 学佛老者,本期于静而达, 静似懒,达似放,学者或未至其所期而 得其所似,不为无害。 ”( 答毕仲举书 )他对佛老采取的态度是以“智虑臆度” 之,即对其中有益的妙理玄言参考借鉴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以“期于静而达 ”,这才是苏轼濡染佛老 的旨趣所在。 佛学自东汉末年传人后,即与中 国的老庄之学一起作为儒学的对立补充, 对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塑造产生极大影 响,许多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无不出入 三教各得所归。但在苏轼眼中,学佛老 如陶(渊明)王(维)者近乎懒,刘 (伶)李(白)者似乎放,苏轼不赞成 学佛老而走向懒与放,进而“嬉游人生” , 而是追求一种“ 静而达” 的境界,其目的 在静以待变,达以处难。苏轼正是运用 佛老思想中的空无观念和齐荣辱、等生 死、乘运委化、因任自然的生命主张来 看待生活磨难和仕途荣辱,并收安心之 效:“升沉何足道,等是蛮与触” , “进退 得丧齐之久矣,皆不足道”(与杨元 素 ) 。在佛老主张的价值观面前,人世 间的一切烦恼痛苦沉浮荣辱都已变得微 不足道不必执着了,由此形成的心态恰 可为苏轼承受政敌打击和生活重压提供 精神支撑,使他临深履薄而泰然自若,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心胸豁达而应缘无碍,谈笑生死之际, 超然不改其度,而且始终没有丧失对生 活的兴致。虽倾心佛老却未厌弃世事, 纳交方外而不遁人空门,好而不溺,学 而通变,旷而不颓,达而不放,这就是 苏轼借助佛老思想形成的独具特质的旷 达。本质上空无无为消极遁世的佛老思 想在苏轼身上显现出理性的光辉。宋初 名臣王禹指出:“ 夫禅者,儒之旷 达也。 ”(小畜集 卷十七)他从自己 的身心体验出发,精准地道出了宋代士 大夫濡染佛老的目的所在,也正可说明 佛老思想在苏轼身上发生的效应。 (三)朴素的辩证思想是形成苏 轼旷达的认识论基础 苏轼在对许多具体事物的认识上 含有唯物思想并富于辩证色彩。苏轼认 为运动与变化是事物的根本属性。他在 御试制科测中指出:“天以日运, 故健;日月以日行,故明;水以日流, 故不竭:人之四肢以日动,故无疾;器 以日用,故不蠹。 ”在墨妙亭记 中提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出:“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 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化。 ”阐发了作者对自然万物运动、变化、 发展规律的认识。苏轼还看到事物总是 在相互矛盾对立的状态中互为依存: “有成而后有毁,有废而后有兴” :“必 尝去也,而后有归;必尝亡也,而后有 得,无去则无归,无亡则无得”;“ 刚柔 相推而变化生变者两之,通者一之, 不能一则住者穷于伸,来者穷于屈也”。 同时,他又看到事物总是在相互矛盾的 运动过程中互相转化,指出“否极泰至” 是“物理之常然 ”(量移廉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实地测量申请书
- 初中生补助申请书范文
- 厂家再审申请书
- 征地调解申请书
- 支付赔偿金申请书
- 入团申请书初三800
- 徐州疫情复工申请书
- 不读大专申请书
- 私人骗钱申请书范本
- 安全的老面馒头培训课件
-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9.古诗三首》教学课件
- 讲好中国故事英语演讲2-3分钟
- 介绍莫兰迪的课件
- DB32/T+4860-2024+电镀园区环境管理技术规范
- 室内安装标识标牌施工方案
- GB/T 17775-2024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
-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 《福建省整体装配式卫浴间标准设计图集》
- 中药冷敷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中药冷敷技术
- 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课件
- 【公开课教案】《蹲踞式起跑》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