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0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人民版_1_第1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0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人民版_1_第2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0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人民版_1_第3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0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人民版_1_第4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0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人民版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优化方案】2017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10 20 世纪世界经济体 制的调整 第 21 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 (时间:45 分钟,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2016江苏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沈志华说:“(十月革命前)列宁就宣布:粮 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义务劳动制,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是一种实行计划和监督的最 强有力的手段。 可见,革命后采取的一些措施早在革命前已经设想好了,被看作是无产阶 级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下列符合革命前设想的措施是( ) A允许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 B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C恢复货币机制和市场功能 D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解析:选 D。本题考查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革命前的设想“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义务劳动制”与“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内容相似。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反对资本家经营,故 A 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行余粮收集制,故 B 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货币和市场,故 C 项错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张实行企业完全国有化,故 D 项正确。 2(2016福州模拟)1920 年 6 月,共产党员科尔恰什金给俄共中央的信中写道,只 有“政府与农民的关系融洽了,主要在乌克兰进行的内战才能结束” 。这一建议提出的背景 是( ) A余粮收集制引发严重危机 B新经济政策改善了农民处境 C农业集体化政策遭到质疑 D指令性计划模式的弊端显现 解析:选 A。据时间“1920 年 6 月” ,当时苏维埃政权实行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除保 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农民实际上是将粮 食无偿地借给国家,与“1920 年俄共中央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内战才能结束” 相符,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3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其最合适的主题 是( ) A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 2 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 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 解析:选 A。据“需要先进工人进行大规模的十字军讨伐的地点去”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第一段材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了口粮、种 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根据第二段材料“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 的生产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期 使得农民生活困难,引起了农民的不满,农民急需要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故选 A 项。 B、C、D 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 4(2016安徽江淮十校联考)“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 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在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就 不可能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 耕作技术。 ”出现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 C斯大林模式确立时期 D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解析:选 B。材料信息“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在从资本 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 ,符合新经济政策的做法,故 B 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没有“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 ,故 A 项错误; 斯大林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没有“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 ,故 C 项错误;斯大林 执政时期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已经不是“无产阶级和农民在从资 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故 D 项错误。 5(2016南昌调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在工业方面,新经济政策 要达到的直接目的是( ) A加强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C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 D吸收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发展工业 解析:选 D。从新经济政策的工业措施可知其目的是利用私有制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 济,故 D 项正确。从新经济政策工业方面的措施,可知没有加强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 分,故 A 项错误;B 项是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措施,故 B 项错误;C 项是新经 济政策中农业措施的作用,故 C 项错误。 6(2016福建宁德模拟)苏联学者指出:“斯大林主要是列宁学说非本质立场的 继承者。在对待列宁遗产方面他的非连续性显然占优势。 ”斯大林对待列宁遗产的“非连续 性”主要表现在( ) A延续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放弃了新经济政策 C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D制定了“加速发展战略” 解析:选 B。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执政时期的政策,斯大林上台后放弃了该政策,与题 中“斯大林对待列宁遗产的非连续性 ”相符,故 B 项正确;斯大林时期没有延续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故 A 项错误;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是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故 C 项错误; 3 制定了“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故 D 项错误。 7(2016湖北稳派教育质检)下表为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19281937)经济发展 情况表(各项指标排名情况) 1928 年 1932 年 1937 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2 1 2 1 电力 10 7 4 3 2 煤 6 4 3 4 3 钢 5 5 4 3 3 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 ) A苏联依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完成了全面工业化 B苏联经济指标排名的提升缘于西方发生经济危机 C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有力地促进了苏联现代化发展 D重工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暴露了经济结构的失衡 解析:选 C。表格中各项指标的排名一直在进步,特别是 1937 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 和机器制造业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这不足以说明工业化很全面,结合所学可知苏 联片面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落后,故 A 项错误;苏联经济指标排名的提升主要原因 是自身开展工业化建设,故 B 项错误;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的现代化建设成效显 著,故 C 项正确;图表中未出现轻工业和农业的信息,无从得出经济结构失衡的结论,故 D 项错误。 81931 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 30%,1932 年占 50%, 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31 年苏联购买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 50%。这表明( ) A30 年代苏联开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1932 年苏联迅速实现了全面工业化 C危机迫使美国支持苏联的经济建设 D资本主义危机给苏联提供发展机会 解析:选 D。30 年代,斯大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即“斯大林模式” ,故 A 项错误;到 1937 年,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故 B 项错误;美苏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不同,美国不可能主观上“支持”苏联,故 C 项错误;1929 年发生世界经济大危 机,客观上给苏联提供了发展的机会,故 D 项正确。 9(2016河南六市模拟)1927 年底苏共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 把个体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这个过渡应是逐步的,因为个体私有经济在相 当长的时期内仍是整个农业的基础。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苏联( ) A对解决农民问题的办法尚未最终决定 B农业集体化全面推行 C小农经济分散性不适应工业化要求 D新经济政策被取消 解析:选 A。 “通过决议,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 ,但没有明确解决农民问题的 办法,只是笼统地说“过渡应是逐步的” ,故 A 项正确;B 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根据 材料“个体私有经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整个农业的基础” ,而没有涉及工业化要求,故 4 C 项错误;1929 年,斯大林公开宣布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不是“1927 年” ,故 D 项错误。 10(2016河北邯郸模拟)赫鲁晓夫在许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因地制宜地建立了 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主要有三种形式:承包到队的综合机械化生产队;承包到组的机 械化小组;承包到家的农机手承包家庭。这一措施( ) A改变了原有经济结构 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C废除了斯大林模式 D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提供模式 解析:选 B。根据材料中“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 ,可知这一做法扩大集体农 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调动了生产积极性,故 B 项正确;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 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题干只涉及农业措施,无法体现改变了原有经济结 构,故 A 项错误;据材料“赫鲁晓夫在许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 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 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故 C 项错误;中国的农村改革是从群众自发到中央肯定、推动, 故 D 项错误。 11(2016安徽马鞍山模拟)1970 年,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安德鲁萨哈罗夫在致党政 领导人的呼吁书中,把苏联比喻为“一辆巨大的卡车” ,而驾驶员“一只脚使劲往下踩加速 器,却用另一只脚踩刹车” 。这里的“踩加速器”是指( ) A利用科技革命成果 B巩固计划经济体制 C支持第三世界国家 D加快工业化步伐 解析:选 A。1970 年,苏联处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领域,利 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发展军工业,故 A 项正确;勃列日涅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 斯大林模式,不是巩固计划经济体制,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苏联经济方面内容,不 是支持第三世界国家,故 C 项错误;加快工业化步伐不符合“踩加速器”的史实,故 D 项 错误。 12 (2016福建三明模拟)2003 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 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 化 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 ”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苏联政局的动荡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戈尔巴乔夫改革 解析:选 D。戈尔巴乔夫改革期间,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经济领域开展私有化,结果导致苏联解体,与材料中“苏联的民主化 私有化 ”相符, 故 D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危机,故 A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苏联政局的动荡,故 B 项错 误;材料未涉及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故 C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8 分,第 14 题 24 分,共 52 分) 13(2016陕西渭南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 一个原因是,按照西方人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 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给访问苏联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映在一党制政治结 构中的个人自由缺乏、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同样使他 们感受震惊。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 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5 材料二 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对他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 30 年 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使这一惊 人的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尽管大多数民族最近已赢 得政治独立,但他们还没有获得经济独立。因此,他们是用羡慕而不是同情的眼光来看待 苏联的生活水平。他们不太注意苏联人缺乏个人自由这一点,因为这些人在他们自己的国 家里通常还享受不到这样的自由。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 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12 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展中国家“用羡慕而不是同情的眼光来看待 苏联的生活水平”的原因。(6 分)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苏联认识不同的 原因。(10 分) 解析:第(1)问,大多数西方人否认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原因在于“斯大林模式” 的弊端,依据材料一回答“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弊端即可。第(2)问,发 展中国家以羡慕眼光看待苏联,原因在于二者之间的差距,一方面是苏联在“斯大林模式” 指导下,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科技上的落后。第(3)问, 对苏联认识不同的原因,从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方面与苏联对比的 差距分析即可。 答案:(1)原因:苏联在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公民的自由权利得不到保障,法治不 健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重视重工业的发展,轻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经济结构不合理;轻视民生,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文化上:教育和文化传媒受到政府的 控制。 (2)原因:苏联在短时期内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发展 中国家经济、技术落后。 (3)原因:西方国家:资本主义民主国家,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得到一定的保障;经 济、科技、文化水平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它们看到了苏联民主、民生、民权方面存在弊 端。 发展中国家:虽然取得了政治独立,但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落后,更 关注苏联经济、军事的发展。 14(2016广东揭阳测试)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农业和农民问题突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理解农民的反抗,必须从这样的论断出发,即现代化、资本主义入侵传统 的农民社会对于农民社会来说意味着名副其实的灾难。 材料二 发展资本主义的阻力来自三个方面:农民本身,农民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领 域的领导人,以及组织健全的整个 传统社会。在前工业时期,农业既是社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