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弹性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 2 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弹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上提供相应指导。方 法入选 2011 年 12 月2012 年 12 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157 例作为观察组,同时 入选在我院进行体检人群 160 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人群均行脉搏波传导速度、颈动脉超声 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 BMI、收缩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 三脂、LDL-C、HDL-C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 PWV、IMT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 组患者单侧、双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 32.5、21.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25.6、1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搏波传导速度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 析,年龄、LDL-C、空腹血糖、收缩压是影响其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2 型糖尿病患者动脉 弹性显著减退,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LDL-C、空腹血糖、收缩压。 关键词 2 型糖尿病 动脉弹性 脉搏波传导速度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 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成为威胁我国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临 床研究与动物实验均证实,糖尿病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可 以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 减退及衰竭 1。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靶器官损害的主要病理生理学机制,持续的血糖升高 导致患者内皮损害,而内皮损伤是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始动因素 2;但是如果患者合 并有其他危险因素,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显著升高,本研究旨在探讨 2 型糖尿病患者动 脉弹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上提供相应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入选 2011 年 12 月2012 年 12 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157 例作为观察组,其 中男性患者 97 例,女性患者 60 例,患者年龄 5672 岁,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 2010 年 ADA 糖尿病诊断标准:1糖化血红蛋白6.5%或;2空腹血糖 FPG7.0mmol/L,空腹 定义为至少 8h 内无热量摄入;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 2h 血糖11.1mmol/L;4在伴有典型 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11.1mmol/L。同时入选在我院进行体检人 群 160 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明确排除糖尿病,两组人群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收集两组人群一般资料以及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病史等。 1.2.1 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 应用Arteeh medical公司的Complior 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颈 -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carotid-radial pulse wave velocity,crPWV) 。测量前受试者全身放松,静息5min,平卧并 保持正常呼吸,头转向被检查侧对侧,首先用皮尺测量颈桡间距离并输入计算机,将压力 感受器置于颈动脉和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记录脉搏波形,自动记录传导时间并测量脉搏 波传导速度。 1.2.2 超声检查 应用惠普 5500 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定为 2.5MHz。 颈动脉中层厚度(IMT ) 测量:受检者取仰卧位,探头频率 7.0MHz,横纵向观察颈总动脉,超声显像为较低回声 分隔的两条平行亮线,期间距即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 。测量 5 次,取其平均值; 并检测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 1.2.3 实验室检查 受试者采空腹静脉血 5ml,应用贝克曼 Lx2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DL-c)。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两组 间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两变量简单相关分析采用 Pearson 相关检验, 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人群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 BMI、收缩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 三脂、LDL-C、HDL-C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 1 两组人群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男/女) 年龄(岁) BMI(Kg/m 2) 吸烟(例/) 饮酒 (例 /) 收缩压 (mmHg) 观察组 157(97/60) 58.69.7 26.62.7 22(14.0) 31( 19.7) 142.312.7 对照组 160(92/78) 59.29.1 24.12.5 27(16.9) 29( 18.1) 136.710.9 X2 或 t 值 2.032 1.652 2.624 3.024 3.278 2.032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组别 舒张压 (mmHg) 空腹血糖 (mmol/L ) 总胆固醇 ( mmol/L ) 甘油三酯 ( mmol/L ) LDL-C ( mmol/L ) HDL-C (mmol/L ) 观察组 78.68.2 8.421.57 4.730.68 1.680.77 3.610.57 1.120.34 对照组 76.17.4 4.930.61 3.970.79 1.420.72 2.940.69 1.320.33 t 值 1.035 2.527 2.124 2.021 2.367 2.012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注:BMI:身体质量指数;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2 两组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 PWV、IMT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单侧、双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 32.5、21.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25.6、1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 2 两组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组别 例数 PWV(m/s ) IMT(mm) 单侧斑块(例 /) 双侧斑块(例 /) 观察组 157 12.623.27 1.070.24 51( 32.5) 34( 21.7) 对照组 160 9.654.78 0.820.17 41( 25.6) 23( 14.4) t 值 2.034 2.127 4.625 5.023 P 值 0.05 0.05 0.05 0.05 PWV:脉搏波传导速度。 2.3 糖尿病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相关因素分析 脉搏波传导速度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年龄、LDL-C、空腹血糖、收缩压是影响其 主要危险因素,见表 3。 表 3 糖尿病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变量 偏回归系数 标准化偏回归系数 标准误 t 值 P 值 年龄 0.062 0.342 0.017 3.257 0.05 LDL-C 0.071 0.523 0.026 4.231 0.05 空腹血糖 0.076 0.601 0.015 5.023 0.05 收缩压 0.052 0.273 0.029 4.356 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成为危险我 国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意 义 3。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其中主要的危险因素,分析 4-5显示,合并这三类危险因 素者,靶器官损害显著加重,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糖尿病患者其动脉弹性显著降低, 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较高,这也是糖尿病患者产生靶器官损害,出现各种并发症的主要 病理生理学基础。 动脉粥样硬化是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其最初的临床表现为 动脉弹性减退,脉搏波传导速度是检测其主要指标,具有无创等临床优点,2007 年 ESH/ESC 高血压指南已将 PWV 作为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大小可以反映 动脉弹性或动脉僵硬度等功能性改变:值越大,动脉僵硬度越高,弹性越差;值越小,僵 硬度越低,弹性越好 6-7。分析显示,年龄、LDL-C、空腹血糖、收缩压是影响其主要危险 因素。随着年龄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逐渐增多,包括血压的升高,动脉弹性减退, 主动脉弓压力反射器敏感性减弱 8。长期的血压升高使血管壁张力增大,动脉壁的弹性蛋 白减少,弹性纤维断裂或钙化,胶原聚集,大动脉直径增加,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外周 阻力增加,动脉的缓冲功能减退,即动脉的顺应性和扩张性进行性降低 9。而持续的高血 糖、高血脂损伤血管内皮,而血管内皮损伤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始动因素,各种危险 因素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加重患者血管损伤 10。 综上所述,2 型糖尿病患者其动脉弹性显著降低,而老年、高血糖、高 LDL-C、收缩 压水平是加重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高洁,杨漪,乔治斌,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 2 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弹性功能的检 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 ,25(11):1073-1076 2 张冰,程罡,王莉莉.晚期糖基化终产物靶向治疗药物与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紊乱J. 中 国药理学通报,2007,23(5):565-567 3 Takayamat,Hirot,Yamagishim,et al. Effect of rosuvastatin on coronary atheroma in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multicenter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study measuring effects of rosuvastatin using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n Japanese subjects(OSMOS) J.Circulation, 2009,73(11):110-117 4 孟晓军,曾映娟,孙辽 .瑞舒伐他汀对 2 型糖尿病伴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颈总动脉血管 弹性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1,19(7):597-600. 5 Kario K,Matsui Y, Shibasaki S, et al.An alpha-adrenergic blocker titrated by self-measured blood pressure recordings lowered blood pressure and microalbuminuria in patients with morning hypertension: the Japan Morning Surge-1 StudyJ.J Hypertens,2008, 26(6):1257- 1265. 6 胡小亮,路方红,刘振东,等 .降压降脂联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7(32):1361-1362. 7 胡小亮,路方红,刘振东,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
- 图形图像处理数码照片处理之缔造完美肌肤21课件
- 输电线路遥控调度方案
- 消防设施日常检查与维护方案
- 一矿物质概念及特点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79课件
- 水电基础知识培训资料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安防监控安装工程一切险保险协议
- 2025版图书馆数字资源与实体图书购销一体化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军队房地产租赁合同续签审批文件页2
- 二零二五年度离婚案件律师全面代理协议
- 从《大学衍义补》窥探丘濬法律思想的时代映照与传承价值
- 肿瘤药物配制注意事项
- GB/T 22126-2025物流中心作业通用规范
- 2025至2030年中国光接入系统设备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土地 赠与协议书
- 非遗数字技术课件
- 2024-2025学年吉林省吉林十二中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全国招标采购专业技能大赛(央企组)复习题及答案-竞赛类
- 疾病诊断讲课
- 手术室术中无菌技术课件
- 2025年食品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