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16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16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16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16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 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12 分,每小题 3分) 人的第一种记忆是遗传记忆。性细胞中记录了一切生物的结构和活动原则,这些 特性随着性细胞世代相传。遗传记忆惰性大,正是这样才保证下一代与上一代的相似, 才避免了自然界各种因素的混杂。遗传记忆的信息量非常大,达 10的 10次幂比特, 科学界认为,只要有 2的遗传因子就能保留人的结构的全部信息。那么,其余 98 的遗传因子包含的是什么信息呢?原来,一部分遗传因子是从人类祖先那里继承下来 的,这部分因子可以说是自然界赐予的。它们在通常条件下处于隐蔽地位。一旦地球 发生灾难,生存条件变得与祖先经历过的相似的时候,现代人就会产生有助于自己生 存的器官。 第二种记忆是免疫记忆。人的血液中有着极少的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细胞,它们 生存的时间极短,主要职能是尽量多地消灭人体的敌人。淋巴细胞对侵入血液中的细 胞或者简单有害物质作出快速反应,生成抗体,把有害物质粘住,不让它们进入其他 器官。而消灭来敌的重任则落在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头上。这些细胞能够毫不费力地区 别外来细胞,能够把它们记住并把记忆保留下来。人一旦得过麻疹或猩红热,就会获 得终身免疫力。 第三种记忆是神经记忆。当我们说“我的记忆不如他好”时指的就是这种记忆。 它的信息量高达 10的 11次幂比特。目前已知的是神经记忆是由几个阶段组成的。这 种记忆先从知觉开始,感觉越强烈,记得越牢。神经记忆分短期的和长期的两种。短 期信息只保留数分钟,这种记忆量不大,记忆时间短,而且这种记忆十分不牢靠。如 果信息十分重要,那么它就可能变成长期记忆,甚至终身记忆。信息从短期记忆转变 为长期记忆的过程称为突变,是位于大脑颞叶深部的海马发挥了作用。 (选参考消息2001 年 1月 19日) 1根据文意,“遗传记忆惰性大”的意思是( ) A 遗传记忆随着性细胞世代相传不能变化 B 遗传记忆稳定性强,难以改变。 C 遗传记忆能保证下一代与上一代相似。 D 遗传记忆在通常条件下处于隐蔽状态。 2对第二段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的血液中的吞噬细胞的主要职能是记住侵入人体的外来细胞。 B淋巴细胞能够把侵入血液中的有毒物质粘住,并阻止它们进入其它器官。 C人的血液中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是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细胞。 D人具有免疫记忆,若得过麻疹和猩红热后,就会获得终身免疫力。 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的结构的全部信息只保留在人体 2的遗传因子中。 B某些遗传因子常常是隐蔽的,一旦灾难发生,生活环境变了,人就会产生利于生存 的器官。 C有的人记忆力很好,常常“记忆犹新”,那是由于他的突变能力很强。 D能否记住信息不是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的主要区别。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 A神经记忆是因人而异的,免疫记忆和遗传记忆是天生的。 B遗传记忆的信息量不如神经记忆的信息量大。 C遗传记忆存在于性细胞中,免疫记忆存在于血液中的某些细胞。 D免疫记忆有助于增强机体相应的抗病能力,神经记忆则应用于生活学习之中 二、阅读下文,完成 59题:(15 分) 德国美学家们一般把艺术分为“空间性的”和“时间性的”两大类。属于空间 艺术的有绘画、 ,其功用主要是 “状物”,或写静态,描绘在空间中直立和平 铺并列的事物形状;所涉及的感官主要是视觉,所用的媒介主要是线条和颜色。属于 时间艺术的主要有、 、诗歌和一般文学,其功用主要是叙事抒情,或写动态,描 绘在时间上先后承续的事物发展过程,所涉及的感官较多,视觉、听觉和筋肉运动感 觉都要起作用。 时间艺术在所用的媒介方面有一个值得重视的差异,这就是其他各种艺术的媒 介如声音、线条、色彩都是感性的,即可凭感官直接觉察到;至于文学则用语言为媒 介,而语言中的文字却只是代表观念的一种符号。例如“人”这一观念,各民族用来 考单招 上高职单招网 代表它的文字符号各不相同,英文用 MAN,法文用 HOMME,单凭这种文字符号并不能直 接显出“人”的感性形象,只能显出“人”的观念或意义,所以语言这种媒介不是感 性而是观念性的,也就是说,语言要通过符号间接引起对事物的观念。这个分别黑格 尔在他的美学里也经常提到。这个分别就是使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独特地位的 首要原因。 其次二个原因是各种艺术都要具有诗意。“诗”这个词在西文里和“艺术”一 样,本义是“制造”或“创作”,所以黑格尔认为诗是最高的艺术。克罗齐还认为语 言本身就是艺术,美学实际上就是语言学。各门艺术虽彼此有别,毕竟有基本共同点。 例如莱辛虽严格区分过诗与画的界限,我国却很早就有诗画同源说。王维就是一个著 例,苏轼说过:“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苏轼本人就同 时擅长诗和画。在起源时有些本是一体的综合艺术,后来虽分道扬镳;仍是,例 如在近代歌剧和电影乃至民间曲艺里,语言艺术都还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都 足以体现出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所占有的独特地位。 文学的独特地位,还有一个浅而易见的原因。语言是人和人的交际工具,日常 生活中谈话要靠它,交流思想感情要靠它任何人都不能不同语言打交道。除聋子和 哑巴以外,任何人都会说话,都会运用语言。有些人话说得好些,有些人话说得差些, 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产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说话的艺术就 是最初的文学艺术。说话的艺术在古代西方叫做“修辞术”,研究说话的艺术叫做 “修辞学”,和诗学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古代西方美学绝大部分是诗学和修辞学, 专论其它艺术的美学著作是寥寥可数的。我国的情况也颇类似,历来盛行的是文论、 诗论、诗话和词话,中国美学资料大部分也要从这类著作里找。我们历来对文学的范 围是看得很广的。例如论语、道德经、庄子之类的口口著作,左传、 史记、汉书之类的 著作,水经注、 本草纲目、齐民要术之类 的口口著作乃至某些游记、杂记、书简之类日常小品都成了文学典范。过去对此曾有 争议。有人认为西方人把文学限为诗歌、戏剧、小说几种大类型比较科学,其实那些 人根本不了解西方文学界情况,如果他们翻看一下英国的万人丛书或牛津古典 丛书的目录,或是一部较好的文学史,就会知道西方人也和我们一样把文学范围看 得很广的。 5、第段划线句子中的“这个分别”是指 _;第段划线句子“过去对此曾 有争议”中的“此”是指 (4 分) 6、(1)第段空格中应填上的成语 源于孟郊的诗:“妾心藕中丝,虽断犹 连牵”。(1 分) (2)填入第段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寓言、史学、科学 B、经学、哲学、科学 C、经学、史学、医学 D、哲学、史学、科学 7、第段中“各门艺术虽彼此有别,毕竟有基本共同点”这是 (A、黑格尔 B、克 罗齐 C、莱辛 D、本文作者)的观点,“基本共同点”是指 _。(4 分) 8、就第段的文意来看,属于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还有很多种,除本文所列举的, 再各举一例:空间艺术:_;时间艺术:_。(2 分) 9、本文第段的中心意思是: _(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 1014题:(14 分)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其后百六十有七年而吴有专诸之事。专诸 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其后七十余年而晋有豫让之 事。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 之其后四十余年而轵有聂政之事。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 齐,以屠为事 其后二百二十余年秦有荆轲之事。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轲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 属于野王。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 遂不复会。 鲁句践已闻荆轲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 人也!”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 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 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 也欤。” (节选自刺客列传) 注:“天丽粟,马生角”:传说太子丹在秦国当人质时,秦王待太子丹无礼,说天下 粟,马长角才能让太子丹回燕国。 考单招 上高职单招网 10、“然其立意较然”中的“较”的意思是:( )(2 分) A比较 B明显 C较量 D大概 11、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 分) 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译文:_。 12、文中“太史公”即为_。“具知其事”的“事”是指_。(3 分) 13、文中所及荆轲的事曾在高中课文六国论中提到,课文原句是: _ 。(2 分) 14、太史公对荆轲的评价与下面古人的评价基本一致的两项是:( )(4 分) A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B身入狼邦,壮志匹夫生死之外;心在燕国,萧寒易水古今流。 C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于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 炫俗,由君王观之,皆所不取也。 D图穷事自至,豪主正征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 情。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题。(22 分) 美意朦胧 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为此,过去的许多好时光在浏览唐诗中流去了。因为 唐诗很美,而且美意朦胧,就像久久笼罩在朦胧中的一抹天光。 唐诗的朦胧美,先是朦胧在它的形式美。唐代的律诗、绝句,每句字数相等,且 求对仗、平仄音律,讲究字面的整齐性和音调的明亮感。唐代英才辈出的诗人们,几 乎每一个都能在清纯的诗情和几近桎梏的格律的碰撞中,吟成几首流传后世的好诗。 然而,既然格律已近乎桎梏,纵是最伟大的天才,也无法把所有的诗篇都写得那么完 美。杜甫让世间如梦如幻地领略到唐诗的形式无与伦比的朦胧美感。杜甫写“绝”了 唐诗,也写“完”了唐诗。他是非凡的。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 科玉律。然而,历史自有静观的明眸。杜甫赖以名垂千古的最终是他的新乐府“三吏” 、“三别”,他的兵车行、丽人行、北征。他的律诗千秋无匹。然而, 带着镣铐,怎么能跳好所有的舞蹈?一首被誉为“千古七律压轴之作”的登高, 终因他追求四联对仗而不免“气竭意尽”。这是唐诗失之于完美的悲哀,但这并非是 伟大诗人的悲哀。晚年入蜀后的杜甫写出的打破了韵律的如春水生、江畔独步 寻花那些诗篇,至少与他许多真气弥漫的杰出律诗相映成辉。 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数以万计的唐人诗篇,真正流传于口碑的,不 过三百。后世家喻户晓的,更多的是唐人瑰丽多姿的零落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 河落日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旧时 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为谋篇之难能,往往是先成句,尔后凑合成篇, 也因此唐诗佳句多于佳篇。一如雾中之星光,朦胧间,只见斑斑点点,隐隐绰绰。 唐诗的形式美在朦胧中迷失,而唐诗秀色可餐、光可鉴人的字面美,则在朦胧中 生成。中国传统文化最神秘的源头,恐怕是它独特的汉字。独特的汉字天生是灵犀一 点,只可意会。由它直接产生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真可说是上溯远古,下接千载。 以至当代抽象为其精灵的现代艺术,似乎也是滥觞于它,而似乎最美的书法艺术又多 是书录唐诗的作品。这不难让人想到,汉字甚至不须阅读,便有一种让人在视觉上获 得愉悦的字面美。汉字经过富有灵性的选择、组合,能让人望而生情,可歌可泣。而 唐诗的字面美,达到的是几乎空前绝后、出神入化的境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 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 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信手拈来这两首唐诗,不须细读,不求 甚解,单从字面所洋溢出来的朦胧美感,便是千盅酒,万朵花。 红尘无涯,万象朦胧,蒙蒙迷雾中偶现得一线天光,自然更见娇妍。而娇妍无比 的唐诗,至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红尘的朦胧美意。它是青青竹林间的一个浣纱女,它是 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 一叶独舟。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是为咏史。半壁日出,千里江陵,是为纪游。而尤 为管领千秋的,是唐诗中参尽的人间真禅。三春晖,明月光,白发悲,斑马鸣,生死、 离合、荣辱、悲欢、凄美之至,伤感之至,潇洒之至,淋漓之至。道千秋人之未道, 歌千秋人之未歌。这一娇妍的的天光,让红尘更见其朦胧,至美至真。 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在流去的许多的时光里,我想我的肩头和心中,已沐 浴过无尽娇妍的万斛天光。 15应该怎样理解“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这句话?(6 分) (1)“杜甫写绝了唐诗”的意思是_ (2)“也写完了唐诗”的意思是_ 考单招 上高职单招网 16“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是什么意思?请结合二、三段分两点加以说明。 (6 分) (1)_ (2)_ 17除了形式美与字面美外,第五段中,作者还形象地赞美了唐诗的另外两个特点。 它们是 (6 分) (1)_ (2)_ 1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这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作者浏览唐诗时获得的朦胧美。 B作者对于打破了韵律的诗篇加以肯定,而对格律给以否定。 C对唐诗的广泛传播与流传,我国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功不可没。 D本文构思精巧,语言清新,首尾照应,表达了作者对文学作品的朦胧美情有独钟。 E本文是一篇美学随笔,概括了唐诗具有“朦胧美”的共同特征。 五古代诗歌鉴赏(17 分)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 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 1 )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哪个季节的怎样的特征?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 什么情绪?(4 分)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2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2022题:(11 分)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 无名氏 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 20、对这两首元曲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无名氏曲的“平沙”指一望无际的黄沙;“细草”写秋天沙漠的草的形态,“斑 斑”写细草斑斑点点地撒在沙漠之中。 B、古代描写边塞的诗歌,大多表现苦寒、孤寂的情调,而无名氏的这首曲子从自然 美的角度描写边塞生活,富有新意。 C、白曲中“一点飞鸿”是活动的生命,它与“寒鸦”的组合,使原本的寂寥化为生 机盎然,给人以恬静、美好之感。 D、白曲融情于景,在烟雾朦胧中,传达出寂寞和淡淡的哀愁。 21、无名氏曲中的“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这几句给人 _的感受,“一声新雁”的作用是_。(4 分) 22、天净沙秋中将自然景物构成意象,描绘出一幅富有特征的画面。请就其中的 一组,进行赏析。(4 分) 六. 作文(70 分) 23.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考单招 上高职单招网 一只海蚌对它身旁的同伴说:“我身子里有一颗东西,很痛,它又重又圆,我 真苦恼。”它的同伴说:“赞美天空,赞美大海,我身子里没有痛苦。我里里外外完 整无缺,安然无恙。”这时,正好一只螃蟹走过,他听到了两只海蚌的对话,便对那 只里里外外完整无缺的说道:“是的,的确完整无缺,安然无恙。但你要知道,让你 同伴忍受痛苦的是一颗无与伦比的美丽的珍珠。 我们知道:人类的丰收成果、辉煌 业绩、伟大事业,往往要经历磨难,走过痛苦的征程才能取得。你有过痛苦的经历吗? 对痛苦有何认识?请以“痛苦的价值”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意自定、文体不限、文题自拟、不少于 800字。2卷面工整,字迹清楚。 试卷答案 一、1B(A应是能变化,只是变化小。C是指“惰性大”的结果。D 不属于题目要 求的范围) 2C(A主要职能是吞噬。B粘住的应是有害物质。D应是麻疹或猩红热。) 3D(A条件与结果颠倒了。B缺少“与祖先经历过的相似”的条件。C“突变能 力很强”表述不当,这并不是指能力。) 4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