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 鲍鹏山说孔子道德与成功 鲍鹏山:说孔子第九章 道德与成功 (阅读 449 次) 鲍鹏山:说孔子 第九章 道德与成功 55 岁到 68 岁,这是孔子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时期。整整 14 年的时间,他一直在周游列 国。他周游列国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诸侯,能够听从他的教导,能够理解 他的理想,推广他的道义,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但是这 14 年下来,应该说他是失败的。在 这个过程里面,他见过很多人,经过很多的事,这些人和这些事,虽然没有帮助孔子实现他 政治上的成功,但是对于孔子本人人格上的成功,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磨炼。 据孔子家语辨物记载,在鲁哀公三年的五月份左右, 60 岁的孔子来到了陈国,见到了 陈闵公。陈闵公对孔子这样一位文化名人的到来感到非常高兴,待以上宾,把国家最好的 馆舍分给他和他的学生来住(孔子家语辨物 ) 。孔子在陈国过了一段非常平静的日子。 在这一段时间里面,他主要和他的学生们在探讨文化,而陈这个地方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 巫风昌盛,老百姓大多数都能歌善舞。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诗经里面,有陈风十首,就 是陈地方的民歌十首,收录在今天的诗经里面,这十首诗都非常的浪漫,富有诗情画 意。像陈风里面的月出 、像泽陂 、像东门之杨 、像宛丘 ,这些诗歌,可以说 没有一首不是迷离惝恍,令人如梦如痴。我曾经在一本书里面讲到, 月出这首诗,是 诗经中最美的一首诗。我们看看这首诗的第一章,是这样写的: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翻译过来,是: 月亮出来明晃晃啊, 那个美人真漂亮啊。 步履款款身苗条啊, 我的心儿扑扑跳啊。 2 真是太美了,这就是陈国的音乐,是陈国的民歌。所以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在陈国就沉浸 在这样的一种浪漫氛围之中。 陈风里还有一首诗叫宛丘 ,根据韩诗外传的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在陈国的时候, 曾经到过宛丘这个地方去游玩。那么宛丘这首诗是怎么写的呢?我们也来看看它的第 一章,它的原诗是这样的: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 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翻译过来: 你腰身儿晃啊,舞在宛丘上啊, 我真动了情啊,可是没希望啊。 看,陈国的民歌都是一往情深。在诗经305 首里面,在诗经国风的 160 首里,它 只占了 10 首,但质量非常高。而且我们知道孔子对诗经是非常爱好的,按司马迁的记 载,305 首“孔子皆弦歌之” ,现在孔子到了陈国,在宛丘之上唱着宛丘这首歌,感觉 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孔子在陈国这一段时间过得很平静,而且应该说是带点浪漫情怀的。 在这期间,鲁国传来消息,季桓子死了。此人和孔子有不少恩怨,两人曾有比较亲密的合 作与信任,但终于分道扬镳,这就是齐人馈女乐的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病重的季桓 子抱病出游,望着鲁国的山川城郭,感慨万端。对身边人说:“这个国家曾经是有希望强 大起来的啊。只因为我得罪了孔子,不听从他的教导,就失去了这样的历史机遇了。 ”在内 疚自责之中,他回过头来,对儿子季孙肥(后谥康子)说: “我死后,你在鲁国做相时,你一定要把孔子招回来。 ” 没几天,季桓子就死了。季桓子要儿子季孙肥招回孔子,一是为鲁国着想,希望鲁国在孔 子指引下强盛起来;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自己的愧疚:他对孔子,毕竟抱有人格上的巨大 尊重。孔子因为他的缘故背井离乡这么多年,他是难辞其疚的。他希望他的儿子能予以补 偿。 孔子听到这样的消息,一定是感慨系之吧。他自鲁定公 13 年(公元前 497 年) ,离开祖国 到此(鲁哀公 3 年公元前 492 年) ,已五年,孔子听到季桓子死前留言,大约还要晚一些。 当初他离开鲁国时,走走停停,徘徊观望,行动迟缓。学生们埋怨他走得太慢,他说: “我走得这样缓慢迟疑,这是离开父母之国的正常心情和正确道理啊。 ”(孟子万章下 ) 现在,听到了这样的消息,不能不触动他的归乡之思。我们知道,孔子对鲁国的感情,是 双重的,因为鲁国对他而言,是双重故乡:血缘上的故乡与文化精神上的故乡。他生于鲁 3 国,自他的六世祖孔防叔开始(一说自他的八世祖木金父起) ,他的家族就在鲁国繁衍生息, 所以,鲁国是他名副其实的祖国。同时,鲁国的始祖为周公,鲁国的文化是周公礼乐文化 的嫡传,在“礼失而求诸野”的春秋末年,周代礼乐文化的重镇就在鲁国。孔子全心向慕 的古代圣人,第一就是周公;孔子热烈赞美并坚决维护的古代文化,就是周王朝的礼乐文 化。所以,鲁国还是他的精神故乡,文化故乡,是他的思想资源。他虽在外周游,心却时 时牵挂鲁国,眼光也时时在眺望着故乡。 现在,他似乎看到了回国的希望,看到了回到祖国一展政治抱负的希望。他兴奋地对弟子 们说: 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我们回去吧,回去吧。在鲁国我还有很多的学生啊,这些学生我有好多年没见面了,还不 知道他们学成什么样子,我应该回去裁剪裁剪他们了,培养培养他们了,考察考察他们了。 (论语公冶长 , 孟子尽心下 ) 孔子很高兴,对他能够回到鲁国抱了很大的希望。 但是,出乎人们意料,就在大家都已经认为季肥肯定召回孔子,孔子也抱着这样极大希望 的时候。季肥的召回孔子的使者一直没有到来。到底出了什么差错呢? 正像司马迁所说的,孔子的一生, “诸侯害之,大夫雍之” ,诸侯们都害他,那些执政的大 夫们都阻拦着他,阻碍着他。当季肥按照他父亲的遗愿,准备召回孔子的时候,一个小人 出来阻止了他。这个小人叫公之鱼,他对季肥说,你不能召回孔子。为什么呢?因为你的 父亲曾经重用过孔子,可是没有善始善终,因此遭到了诸侯们的嘲笑。可见你的父亲就是 因为孔子把名声搞坏了。现在如果你把他召回来,如果你两个合作的不好,孔子是个很有 原则的人,你不听他的不行,那么很有可能的结果是,一段时间以后,你跟你父亲一样, 两人的合作又会中途终止。到那个时候,你就跟你父亲一样会被诸侯们嘲笑的。 。季肥一听, 还真是这个道理,我不能让一家两代都因为孔子而成为别人的笑料。私心一旦出现公心就 没了。季肥就问公之鱼,那你看,是不是有一个折中的方案啊?公之鱼说,有的,孔子有 一个学生叫冉求,这个人可以召回来。公之鱼为什么看中了冉求?冉求有两大优点,第一, 冉求是个行政人才,孔子的学生里面,孔子曾经讲过,行政才干最强的两个人,一个是冉 求,一个是子路,而冉求排在子路之前,他确实是一个行政人才,而且冉求是一个经济专 家,是一个财政专家,搞经济他很有一套,而且,后来还证明,冉求打仗也行。所以这个 人拿来马上就可以用,而且是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冉求的一大优点。冉求还有一个优点, 这个优点是相对于季康子而言的优点,就是冉求不像孔子那样坚持原则。冉求是比较机灵 的,有的时候冉求是会见风使舵的、察言观色的。说白了,冉求是可以控制的。季康子听 从了公之鱼的建议,召回了冉求。 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 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 ”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厓求。 ”於是使 使召厓求。 【史记孔子世家 】 孔子在陈国等待着鲁国的使者来召他回去,等了半天,使者终于来了,可是带来的鲁国公 4 文不是召孔子的,是召他的学生冉求的。孔子当时的内心是既高兴又失望。这时子贡很聪 明,把冉求叫到一边,说,你应该知道我们的老师很想回国了,不想再在外面流浪了,你 回去以后一定要做季肥的工作,一定要想办法帮助我们老师回国。 有人会不解,孔子想回国人家还不让他回去吗?这有一个面子问题。你当时是自己出走的, 现在如果鲁国的政府不给你一个邀请,回去就会很没有面子。问题还在于,孔子不是一个 普通人,没有鲁国政府的邀请,他回去以后,以什么样的身份、方式自处呢?所以子贡对 冉求说,你回去一定要在这方面做工作,让鲁国的政府出面邀请我们老师回去。你看我们 老师已经 60 多岁了,还在外面流浪。所以说,孔子周游列国,有的时候真的是一种说起来 很伤感的旅程。 我们再看一下季肥为什么不听他父亲的话而偏偏听公之鱼的话。因为公之鱼的想法,完全 是小人的想法。大人有大人的思路,小人有小人的心思。而且小人的心思有他自身的逻辑, 从他的立场上来看,有它的合理性。小人的说法往往比君子大人的道理更能打动人心,更 能触动人们内心里面的私念。公之鱼的说法,就打动了季肥,让季肥把父亲的遗言都忘了。 人们更多时候不是被道理打动的,是被利益打动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小人往往得志的原因。 公之鱼的这个小人说法和季肥内心里面的私念一拍即合,畅通无阻,他成功了。可是小人 畅通无阻的地方,就是君子雍塞不通的地方,小人得志的地方,肯定是君子失败的地方。 一个小人打败了父亲,一个小人打败了大人,庸人战胜了圣人,一个公之鱼,让季康子父 亲的遗言失效了,让孔子失败了,一个小人打败了两个人。所以我们说,有一种文化,得 志的往往是小人,成功的往往是庸人。 孔子终于还是没有能够回到鲁国。如果这一次孔子回国,孔子完全还可以再为鲁国服务, 他有这个精力,更不用说他的能力了。后来又过了 8 年,孔子 68 岁才回去,那真的已经是 太老了。 这样孔子在陈国一呆三年,一直到鲁哀公 6 年。陈国是个弱小的国家,和吴国交好则楚国 来攻,与楚国交好则吴国来逼,这样的处境,也与鲁国相似。孔子曾经说过, “危邦不入, 乱邦不居” (论语泰伯 ) 。一个危险的地方不要去,一个混乱的地方不要在那里待,为 什么呢,因为,这样的地方,第一,危险,第二,无所作为,浪费生命。所以他不愿意在 陈国这样无所事事地呆下去了。 一天,孔子在野外郊游,看见几只山鸡。山鸡见有人注意到它们,就警觉地展翅飞起,在 空中盘旋一阵后,在较远的地方落下了。孔子突然被山鸡的行为触动心事,感叹地说: “这山坡上的野鸡呵,识时务呀,识时务呀!” 跟从孔子出游的子路见老师夸奖这几只山鸡,便煞有介事地向山鸡拱拱手表示敬意,而山 鸡看到这些人还在注意他们,并有声音举动,叫了三声,飞走了。 孔子在山鸡那里领悟到了什么?那就是知危而去,择安而居。这就是识时务,察安危,就 5 是他说的“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论语泰伯 ) 。事实上,孔子人在陈国,目睹陈国 政治、外交现状,目睹陈国政治的衰败,外交的窘困,军事的弱小,早已有避祸远去的想 法,山鸡的行为不过是对他思想的一个印证罢了。 一转眼孔子已在陈国呆了三年,生活虽然无忧,壮志却自难酬。怎能在这样平淡的日子里 目睹自己的雄心赴之东流而心安理得?孔子想走了。 此时楚昭王带军和吴国的军队交战,楚国的军队和吴国的军队在哪个地方打仗呢?不在楚 国,也不在吴国,在陈国打。你想一个弱小的国家多可怜,这有点相当于我们,在所谓的 日俄战争里面,俄国人和日本人打仗,不在俄国打,也不在日本打,在咱们中国打。 楚昭王听说孔子在陈国,准备聘请孔子,还准备把七百里土地封孔子。虽然昭王不久病死, 此事没有实行,但这个充满希望的南方大国还是对年已六十三岁的孔子很有吸引力。并且 由于楚昭王病死,楚国退兵。要到楚国去必须经过吴兵控制区,但孔子还是决定冒险以往。 等待他的,是他平生最大的一次磨难。 在这次由陈去楚的路途中,要经过一段相当辽远的荒芜地区,人烟稀少,无处餐宿,一边 是已离开陈国,一边却又还没有接上楚国, “无上下之交” (孟子尽心下 ) ,为了躲避吴 国军队,他们还不免要绕道行走。时间一长,无人接济,他们随身带的粮食吃完了,而楚 国还没到。 论语卫灵公载: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这个“病” ,就是饿得趴下了,莫能兴,就是起不来了。可见当时的情况极其严重。 孔子“不怨天,不尤人,知我者其天乎!”他坦然面对一切,并把这一切看成是人生磨练 和品行琢磨的机会,他依旧讲诵弦歌,抚琴吟唱。 这是什么境界?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境界,是从容面对一切不幸与挫折的境界,是面 对命运的苦难而报之以微笑的境界。当一个人自己足够大的时候,一切外在的压迫与打击 就相应的小了。庄子逍遥游中不也说过有这样一种人吗?在那藐姑射山上,有一个神 人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 这样的人,没有什么东西再能伤害他。大水滔天,淹不着他;大旱大热,连金石都融化了, 土山都烧焦了,他却不感到热。这是神人。 孔子是肉体凡胎,但六十多岁的他,内心已然成圣。人间的一切魑魅魍魉,一切鬼蜮伎俩, 一切小人暗算,命运摆弄,他都可以一笑置之:轻蔑成了他最好的武器。 桓魋要杀他,威胁他,他说: “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论语述而 ) 6 匡人要杀他。他又说: “天之来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论语子罕 ) 我有大德,我内蕴着人类的精神;我传斯文,我承担着绝大的使命,我既然有如此重大的 历史使命,一个小丑桓魋,一群乌合匡人,能把我怎么样?这就是孔子的自信,这就是孔 子对外来威胁的轻蔑。 甚至,当他的一个很糟糕的学生,后来被称为“圣门蟊螣”蟊螣就是害虫的公伯 寮诽谤同门子路,导致孔子在鲁国堕三都行动失败,甚至导致孔子从司寇和摄行相事的职 位上离任,使孔子一生中最大的现实政治理想化为泡影后,面对着激于义愤而要杀掉公伯 寮的子服景伯,孔子仍然宽容大度地一笑: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论语宪问 ) 仍然是付他人于轻蔑,付自己于命运! 这样的人,什么人能打败他?没有。 什么事能骚扰他内心的平静?没有。 所以,在这样的严峻考验面前,他仍然弦歌不绝。 但是,他的学生们并不都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在这样困难的情形之下,弟子中间不满和悲 观的情绪迅速漫延。他们已经跟随老师周游八年。八年来,他们怀抱理想,追随理想,艰 苦备尝,颠沛以之。他们砥砺人格,修养品德,如琢如磨,如切如嗟。可是,他们却处处 碰壁,迄无成功。他们不能不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在他琴声悠扬的时候,一些人 的内心却一片烦躁。那个急躁、直率的子路便是最突出的一位。他已经怒形于色了他 想不通为什么在这种时候老师还这样不疼不痒,不骄不躁,不急不慢,他对同学们发牢骚: 老师在这种时候还弹琴,还唱歌,难道符合礼吗?(孔子世家困誓 ) 子路是很有意思的人,他对老师有怨言,从来都是直接说的。他就直接到老师的帐篷里面 去问老师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看起来非常平实,其实非常深刻,它代表着一种观念,可以 说是中国哲学史上、伦理学史上一个重大的命题。他问老师六个字: “君子亦有穷乎?” 君子也会无路可走吗?这个穷,不是我们今天讲的经济上的困难,没有钱的穷。在论语 里面,这个穷指政治上的穷,无路可走。 子路是一个纯朴的人,天真的人,热情的人。一个内心光明的人,他对孔子、对道德有着 7 非常纯朴的信仰有着这种信仰的人非常可爱,所以,子路是孔子弟子中最可爱的一位 他的思路是:既然我们是君子,是德行高尚,理想纯洁,匡世济民,仁慈博爱的人, 我们就应该在这个世界上处处行得通,就应该在这个世界上处处受欢迎得追捧!难道我们 这样的人在人世间还会如此困厄而一筹莫展吗?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伦理学上的命题,在 不经意之间,子路提出来了。 显然在这样特定情景下,他对道德及道德行为的有效性提出了怀疑,这是站在功利的立场 上来认识道德的,从这个立场出发,得出的结论当然是这样的:一个人,既然是尊崇道德 的,既然是按道德的要求,做道德的人,行道德的事,那他就理应受到道德的保护,享受 实行道德而该得的好处和报酬。比如幼儿园老师会跟小孩说,要做一个好孩子,做个好孩 子就是道德行为。可是孩子如果反过来问老师一下,老师,我为什么要做一个好孩子?我 做一个好孩子有好处吗?老师说,你做一个好孩子,我今天就给你发一朵小红花。这朵小 红花就是什么呢?就是道德行为的有效性。你做了好孩子了吧,你得到奖赏了。现在子路 没有看到奖赏,没有得到小红花,反而是七八年来到处碰壁,一筹莫展。 但这显然不是道德的本质,更不是人的最高境界,孔子的回答非常简单,但内涵却极丰富: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前四个字:“君子固穷”君子本来就应该是常常走投无路的。孔子这个回答很冷酷啊。 对于子路这样的对道德抱有那么大信仰的人,这是一个很沉重的打击。实际上子路对于道 德这样的有效性抱有这样的信仰,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个迷信,所以孔子用这样的办法来 彻底打破他的迷信:你不要以为你做了好人就有好报,我告诉你,做好人不一定有好报。 如果你认为做一个君子处处都能够行得通,到处都能受欢迎,那我告诉你,错了。恰恰相 反,君子正因为他讲道德,讲原则,他追求进取却又是有所不为,所以他常常是被掣肘的, 时时是被雍阻的,往往是行不通的,所以,君子固穷。 这是对道德的极透彻的理解,悲观而又崇高。孔子的意思是,道德只能保证我们成人,而 不能保证我们成功。有时两者甚至正矛盾:我们必须在不成功中成人,也就是说,在世俗 功业的失败中成人这就是磨砺,这就是考验: 我们是安然接受一次道德的失败?还是孜孜追求一种缺德的成功? 是保有人格尊严而失败,还是丧失人格得成功? 简单为一句话:我们是要一次高尚的失败,还是要一种下流的成功? 人生有时候就需要有这样的选择题,而君子选择前者,小人选择后者。因此小人往往是成 功的,君子往往是失败的,这就是君子固穷。 但是,就像庄子所讲的那样, “成也,毁也” (齐物论 ) ,成功往往就是毁灭,一件事 情成了往往另一件事情就毁了,世俗的事情成功了,往往意味着人格失败了,在他们不择 手段地追求世俗成功的过程中,他们丢掉了亲情,丢掉了朋友,丢掉了人格,丢掉了道德 8 一句话,丢了人。相反,有些人,世俗的事业失败了,人却成就了。老子、庄子、孟 子,凡此一类伟大的圣贤,往往是在终生不断的一连串的世俗功业失败中挺身立起的。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里面,除了法家思想,道家,儒家,墨家都是成人学,而不是成功学。 成功和成人,我们要区别开,君子是追求成人的,小人往往是不择手段去追求成功的。君 子追求成功的时候决不以人格的丧失作为代价,所以在两者选择的时候,他一定是选择首 先保有人格的尊严。而小人正相反。 道德有没有好处?当然有,修炼道德虽不能让我们成功,但却能让我们成人,这不是道德 最大的好处么? 孔子对于子路的回答是十个字,我前面只讲了四个字:君子固穷。后面还有六个字,叫 “小人穷,斯滥矣” ,这六个字和前面六个字实际上是对照着说的,和君子做对比说的。什 么叫滥?就是放肆的意思。就像河水泛滥了,没有规则了,没有正当的道路了。河水在没 有泛滥的时候是在河床里面流动的,一旦泛滥了,那就到处流动,没有规则没有方向了。 小人一旦在他的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在他的事业不能够成功的时候,他可能就像河水泛 滥一样,没有方向,没有原则,无所不为。 孔子在告诉我们,一个人有没有道德,有没有道德的意识,有没有道德的约束,有没有道 德的信仰,结果是不一样的。君子固穷,没错,但是穷且益坚,穷不失志,久约不忘平生 之言(论语宪问 ) 。他永远有尊严,永远有人格,他走到哪个地方,他仍然有那样的一 种精神,有那样的一种气质,有那样的一种高贵和凛然不可侵犯。他不会变得猥琐,这就 是君子。 他的人格不会因为穷而堕落。 他的精神不会因为穷而萎缩。 他的气质不会因为穷而委琐。 这难道不就是道德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好处吗? 所以孟子说,我这个人有最大的优点就是,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一个人内心里面有浩然 之气,穷一点有什么?小人正相反了,他也许会成功,但是他会失去很多:失去人格、失 去亲情,失去友谊。小人也许在得志的时候他可能还有一些派头,还有一些模样,但是一 旦到小人穷的时候,他就会失去方向了,就会无所不为了,用孟子的话来讲,就是“放辟 邪侈,无不为已” ,就会下流,就会堕落。这个时候不用别人来收拾他,他自己就会自轻自 贱。所以最大的失败一定是人格的失败,最大的穷一定是人格上的穷。这就是君子和小人 的区别,而通过这种区别,我们能知道道德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什么。道德不会保证让我 们成功,但是道德能够保证我们不会堕落。道德能够保证我们在失败的时候仍然是有精神 的,这不是最大的好处吗? 所以在论语卫灵公里面,孔子对子路又说了一句话: 9 由,知德者鲜矣! 这句话非常有意思,在和子路的对话里面,在经历了这一场磨难之后,孔子发现了一个很 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对于道德的内涵,对于道德最精粹的东西有所理解的人太少了。 我们想想是不是这样?在生活中,很多人就是从功利的角度去理解道德的。为什么要做个 好人呢,好人别人都喜欢我,能行得通,吃得开。我们的理解就是在子路的层次上。所以 孔子很感慨地对子路说,仲由啊,能够对道德作透彻理解的人很少啊。 透彻的理解应该是什么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工业自动化设备采购合同规范
- 2025版混凝土搅拌机租赁及租赁期限延长服务合同
- 2025版母婴护理月嫂服务合同助力新手爸妈
- 二零二五年度创新时尚餐厅经营管理权租赁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屋租赁合同范本(商铺)
- 2025版公寓租赁代理承包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并购合同范本
- 2025版新型建筑材料采购及施工合同
- 二零二五返聘企业数据分析专家合同
- 2025版大型商场商场内儿童托管服务承包合同
- 2025年内河船员考试(船舶辅机与电气2203·一类三管轮)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农村土地确权课件
- 2024年黔西南州畅达交通建设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高清版)T∕CES 243-2023 《构网型储能系统并网技术规范》
-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员安全教育培训手册
- 2025年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基础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共3套)
- 大气监测培训课件
- 财政分局对账管理制度
- 2025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
- 标准预防与手卫生
- 工程量计算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