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专题能力提升练(十三)(古代诗歌鉴赏三) (90 分钟,80 分)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琅琊溪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盥)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槎(ch): 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 答:_ _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三、四两句进行赏析。(4 分) 答:_ _ 【诗歌鉴赏】 这首诗开头两句写冬去春来,琅琊溪雪融水涨,并描写了游人们为欣赏这 美丽的山水而渡溪过桥的情景,反映了琅琊溪景色之美以及作者对此美景的喜爱。结尾两句从 溪水中漂流的落花来写溪流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有暗示 美景在深山幽境之意。这两句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 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充分激发了读者的想象。 答案:(1)这首诗描绘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 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2)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 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浪淘沙中秋雨 萧汉杰 【注】 愁似晚天云,醉亦无凭。秋光此夕属何人?贫得今年无月看,留滞江城。 夜起候檐声, 似雨还晴。旧家谁信此时情。惟有桂香时入梦,勾引诗成。 【注】 萧汉杰,号吟所,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人,南宋末遗民词人。 (1)“旧家谁信此时情”中的“情”具体指的是什么情感?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 分) 答:_ _ (2)有评论者说, “贫得今年无月看”违背常理,却是“愈无理愈佳” 。你是否认同这种说 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 分) 答:_ _ 【诗歌鉴赏】 解答第(1)题,要分析全词内容并联系诗歌所给注释。这首词开篇就点出 一个“愁”字,而后面不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不透露一种愁情,所以“旧家谁信此时情”中 的“情”指愁情。至于产生这种愁情的原因,考生可结合当时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词人的 境遇、注释等来分析。解答第(2)题,要在理解词人境遇和情感的基础上进行。词人“留滞江 城” ,漂泊在外,孤独寂寞,贫穷无助,而又遇中秋夜雨,客观环境、词人的主观感受和情绪 等都会影响到词人。无论持何种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情”具体指的是“愁” 。产生“愁”的原因是:中秋夜雨,无月可赏;贫 穷无助,漂泊在外;孤独寂寞,无人理解,无人诉说;国家灭亡,内心伤感。 (2)示例一:同意这种说法。 今年不可能无月看,月亮自有它运行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人的境况而 变化;有月或无月不因贫富而有别。所以说这句诗违背了常理。这一句“无理之语”更深刻 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情感:飘零在外、孤独寂寞、贫穷无助、失国失家,愁绪满怀,把握不了 自己的生活甚至人生。让人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词人内心的真情。 示例二:不同意这种说法。 2 “今年无月看” ,因为今夜中秋有雨,确实无月可赏,符合自然常理。加上词人此时情 绪低落,无心赏月,符合人之常情。这一句“贫得今年无月看” ,深刻写出词人生活困窘、 贫穷无助,飘零在外、孤独寂寞,失国失家、愁绪满怀,连自己的生活都把握不住,何来赏月 之心绪?这是人之常情。所以,这句诗符合常理,让人更真切地感受到词人当时的境遇与忧愁。 3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西江月题情 高濂 有恨不随流水,闲愁惯逐飞花。梦魂无日不天涯,醒处孤灯残夜。 恩在难忘销骨,情 含空自酸牙。重重叠叠剩还他,都在淋漓罗帕。 (1)诗歌上阕中“闲愁惯逐飞花”与秦观千秋岁中“飞红万点愁如海”同是写“愁” , 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4 分) 答:_ _ (2)请简要赏析“恩在难忘销骨,情含空自酸牙”两句。(4 分) 答:_ _ 【诗歌鉴赏】 上阕,开头两句,点明愁恨的深沉。 “有恨不随流水”是说恨重难排,年 华虽随流水而逝,离恨却不随流水而消。 “闲愁惯逐飞花”是说愁多易乱,写愁思的弥漫和长 久。三、四两句,写抒情女主人公对游子的朝思暮想、魂牵梦萦,这两句渲染了怀思的凄苦。 下阕,前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思念而哀伤、因强咽泪水而牙酸,用“难忘” “空自”对比表现 女主人公的哀伤之情。后两句,写女主人公每天都在思念,生活在泪水涟涟的状态下。 “罗帕” 作为体现女主人公思念游子的道具,更形象地表现了女主人公“重重叠叠”的爱、愁的纠结。 答案:(1)“飞红万点愁如海”使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把词人的忧愁比作海水,形象地 体现了诗人忧愁之多之深;“闲愁惯逐飞花”使用拟人的手法,写“闲愁”追逐落花,与“有 恨不随流水”对比,写出抒情主人公愁多易乱。 (2)词句从“恩” “情”在抒情女主人公身上的反应写起,写往日的情怀让女主人公难忘 的状态:感情难以忘怀,让人哀伤不已;强咽相思泪水,让人牙酸心伤。“难忘” “空自” 对比,虽然难忘,但也只是白白相思,进一步体现女主人公内心的悲凉。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咏怀二首(其二) 李贺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 ! 头上无幅巾,苦蘗已染衣 。 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 【注】 南山期:指长寿。苦蘗已染衣:指穿着苦蘗染就的黄衣。 (1)“惊霜落素丝”是什么意思?这一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答:_ _ (2)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 分) 答:_ _ 【诗歌鉴赏】 在这首诗里,李贺比较具体地描述了自己赋闲在家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全 诗叹“老”嗟贫,充满忧伤绝望的情绪。 首联两句写作者傍晚著书完毕,发现头上白发如霜且丝丝掉落,感到很震惊,不禁感慨万 千。三、四句写自己看到白发以后的反应。尽管表面显得很轻松,却掩藏不了内心深处的痛苦, 端详着镜中早衰的容颜,不禁暗自发笑:像我这样终日愁苦,年纪轻轻就生了白发,哪会有南 山之寿!作者这时已由“早衰”想到“早死” ,流露出悲观绝望的情绪。他的笑,不过是一种 无可奈何的苦笑而已。 后四句写作者乡居时的贫苦生活:头上不裹“幅巾” ,任凭风吹日晒,身上穿着用苦蘗染 就的黄衣,与乡野之人无异。写到极苦处,忽然宕开一笔,故意自宽自解:“不见清溪鱼,饮 水得相宜?”那些生活在清溪里的鱼儿,除了水,什么可吃的东西也没有,可它们还是怡 然自得,尽情嬉戏。同鱼儿相比,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这里形式上是转折,意义上是发展、 深化,作者表现出的超然态度,有力地烘托了他的悲苦情怀。 3 答案:(1)对如霜的白发掉落下来感到非常震惊。写出了作者的现状和内心感受,是作者 感情抒发的触动点。 (2)对人生苦短、沉沦不遇的感慨。作者傍晚著书完毕,发现白发掉落,于是感慨人生 苦短;作者成天苦吟,是为了排遣沉沦不遇的苦闷。对贫苦生活的无奈。作者头上不裹“幅 巾” ,穿着苦蘗染就的黄衣,生活清贫,只好用喝清水的鱼来自我宽慰。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御街行 无名氏 霜风渐紧寒侵被。听孤雁、声嘹唳。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披衣起。告雁儿略 住,听我些儿事。 塔儿南畔城儿里。第三个、桥儿外。濒河西岸小红楼,门外梧桐雕砌。 请教且与,低声飞过,那里有、人人无寐。 (1)上片游子“披衣起”前多处写景,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 析。(4 分) 答:_ _ (2)“请教且与,低声飞过,那里有、人人无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 的?请简要分析。(4 分) 答:_ _ 【诗歌鉴赏】 这首托雁言情之作,表现了客居异乡的游子对亲人的思念。 上片先借秋夜景物渲染孤独寂寞的感受。一句“霜风渐紧寒侵被”使人生出寒意,倍感孤 苦。而一声声孤雁的哀鸣又烘托游子的孤独与凄苦。 “一声声送一声悲” ,用一声声孤雁的悲鸣 传达出一个悲痛的倾诉,一声声鸣叫牵动着作者沉重凄苦的心情。 “披衣起”形象地表现出作 者急切的心情。 “告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 ”语气之柔软和缓、恳切诚挚,触人心弦,令人动 容。托雁传情,本绝无可能,而如此设词,异想天开,却将游子深婉细腻的心理活动,表现得 入木三分。 下片全是游子对雁所说的话。简而言之,仅有一句话,即是说:你飞过我亲人的居所,请 千万不要高声鸣叫,以免惊动也是无眠的人儿。此处全用口语,虽无一字直叙人物,却真切地 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思念,十分生动传神。这里,游子(作者)不厌其烦地向大雁详细描述亲人的 住所,看似絮叨,实是殷勤,不仅表现出对大雁的真切希望,还生动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之情。 答案:(1)写秋夜霜风渐紧、寒气袭人、碧天如水,营造了清冷、空茫的意境,渲染了 怀人的伤感气氛。用失群的大雁一声接一声的凄厉鸣叫,烘托孤身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独与 凄苦。引起下文游子对孤雁的请托叮咛。 (2)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关切之情。作者运用想象的手法,想象自己思念的人也在 因思念自己而无眠,进一步表现出作者的思念之深。同时,叮咛大雁飞过自己的家门时要放低 声音,否则会增添亲人对自己思念的愁绪,表达了对亲人的关切之情。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登润州城 丘为 天末江城晚,登临客望迷。 春潮平岛屿,残雨隔虹霓。 鸟与孤帆远,烟和独树低。 乡山何处是,目断广陵西。 (1)首联中的“迷”字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 分) 答:_ _ (2)简要分析诗人在这首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4 分) 答:_ _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傍晚江边登高望远的图画,意境清新,但诗人情绪 低落。首联写诗人漂泊他乡,登高远望,不禁感到孤独和迷茫。颔联和颈联借景抒情,抒发诗 人旅途中的孤独之感。春潮滚滚淹没江中岛屿,雨还未停天边出现虹霓。远处一叶孤帆伴着飞 鸟,眼前烟笼独树一片低迷。尾联诗人自问自答,直抒胸臆,进一步抒发思乡之情。哪里是我 的家乡啊?我的目光望断广陵以西。 4 答案:(1)“迷” ,一是迷蒙:眺望远方,天色低沉,景色一片迷蒙;二是迷茫:诗人远离 家乡,孤身一人,因精神无所寄托而感到迷茫。 (2)抒发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孤独之苦和思乡之愁。首联,诗人登高而望,孤独迷茫之感油 然而生。颔联和颈联借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孤独之情。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思乡 之情。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朝中措 【南宋】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 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1)简要赏析“翻被梨花冷看”的妙处。(4 分) 答:_ _ (2)简要分析“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蕴含的情感。(4 分) 答:_ _ 【诗歌鉴赏】 此词写羁旅愁情。上片中“清明时节”二句,描写的清明时节的雨,不是 毛毛细雨,而是哗哗大雨;江边水急,浪潮翻涌。词人冒雨寻春。 “翻被梨花冷看”将梨花拟 人化,梨花冷眼旁观词人雨中的狼狈,责怪词人不思故土,却对他乡山水花木如此苦恋。面对 这冷眼与责怪,词人有口难言,无限辛酸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之中。下片中“燕帘莺户,云窗 雾阁”指歌伎舞女之所。雨中寻景不成,因而只能到莺啼燕舞的珠帘玉户消磨时光,一醉解千 愁。然而醉乡虽好,难以久留,醉醒客散,只听得归鸦啼鸣。古时清明节家家户户门上插柳以 祛邪。归去的途中,词人也随手折了一枝杨柳,随后恍然醒悟流浪之人羁旅天涯,哪会有 自己的家门呢?词人不禁感叹一枝杨柳“插向谁家” 。一种天涯游子欲归无处、欲住无家的悲 哀,猛然袭上心头。满腹悲怨溢于词中,幽默中见无奈。词人用笔举重若轻,不见着力,十分 自然,用笔之巧,用意之妙,令人拍案叫绝。 答案:(1)运用拟人手法,将梨花人格化,写它冷眼旁观词人雨中的狼狈,似乎责怪词人 不思故土,却苦恋他乡山水花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心中的落寞之情。 (2)词人归去的途中,随手折了一枝杨柳,可是把它插向谁家呢?表现出天涯游子无家可 归(或“国破家亡”)的悲苦之情和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玉蝴蝶 高观国 唤起一襟凉思,未成晚雨,先做秋阴。楚客悲残,谁解此意登临。古台荒、断霞斜照,新 梦黯、微月疏砧。总难禁。尽将幽恨,分付孤斟。 从今。倦看青镜,既迟勋业,可负烟林。 断梗无凭,岁华摇落又惊心。想莼汀、水云愁凝,闲蕙帐、猿鹤悲吟。信沉沉。故园归计,休 更侵寻。 (1)“古台荒、断霞斜照,新梦黯、微月疏砧”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 分) 答:_ _ (2)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 分) 答:_ _ 【诗歌鉴赏】 词的上阕,写秋景秋情。 “楚客”点明词人客居他乡的身份。 “楚客悲残” , 既写词人悲秋景的残败凋零,又写词人由此而引发的悲怆之情。 “古台荒微月疏砧” ,营造 了一种肃杀、悲凉的气氛。词的下阕, “倦看青镜猿鹤悲吟” ,体现了词人功业无望后的失 意心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归隐想法。结尾三句说尽管“故园”消息渺茫,但是词人归计已决, 不再迟疑犹豫了,表达了词人的思归之情。 答案:(1)通过描写荒凉的古台、残断的晚霞、斜照的夕阳以及黯然的新梦、暗淡的月光、 断断续续的捣衣声,营造了一种孤寂、肃杀、悲凉的意境。 (2)功业无成的感慨。 “从今。倦看青镜” ,词人懒于照镜子,正是仕途失意的反映, “从 今”一词更强烈地表达出了勋业不就的悲凉。归隐山林的渴望。 “可负烟林” ,表明词人感觉 个人功业无望,有了归隐山林的想法。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词的最后两句,直接表达了词人 的思归之情。 5 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送客归京 【唐】白居易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 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 春。 东城送客马上 【宋】贺铸 向午孤烟起客樯,一陂春水两鸳鸯。 渔童解唱沧浪曲 ,应笑尘埃马上郎。 【注】 九衢:纵横交错的大道;繁华的街市。曲江:唐长安城曲江池,为游赏胜地。 每逢科考放榜,皇帝常于此召集上榜举子举行宴会,饮酒赋诗。沧浪曲:沧浪歌载“沧 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即盛世施展才华,乱世独善其身。 (1)白诗颈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 分) 答:_ _ (2)两首诗都写了“送客” ,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4 分) 答:_ _ 【诗歌鉴赏】 白诗首联叙写朋友归京,千里迢迢,不知何时才能回到长安。诗人对友人 行路的担忧与二人深厚的情谊跃然纸上。颔联以轻快的笔调,想象朋友在烟雨朦胧的三峡渡口 登舟而去,抵达京城后快马扬鞭、意气风发穿行于繁华街市的情形,流露出欣羡之意。颈联运 用对比、反衬手法,写诗人想到自己依旧羁旅在外,虽有美酒为朋友饯行,却没有书信寄给君 王,不禁黯然神伤。尾联中,诗人对朋友寄予厚望,希望朋友归京后替他向君王传话,请君王 回忆当年科考放榜时君臣一起在曲江池宴饮欢谈的美好情景。贺诗前两句写晌午时分,孤烟袅 袅,朋友乘船从城东离开,诗人远远望见一池春水中双宿双栖的鸳鸯,心中生发出对自然美景 的无限热爱。后两句写渔童如果懂得沧浪歌中寄寓的“盛世施展才华,乱世独善其身”的 道理,就会嘲笑汲汲于功名利禄的自己,诗人以此抒发自己被功名利禄束缚,欲归隐而不得的 无奈、苦恼之情。 答案:(1)运用了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 “有”与“无”形成强烈对比, “有”是为了反 衬“无” 。这样写,将诗人的内心情感突出地表现了出来。 (2)白诗既有对友人归京的担忧、欣羡之情,又有对自己得到君王重用的渴望、期待之 情,还有对友人寄予的向君王传话的厚望。贺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 的淡泊,欲归隐田园而不得的无奈、苦恼之情。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题杜子美书室 赵 直将骚雅 镇浇淫 ,琼贝千章照古今。 天地不能笼大句,鬼神无处避幽吟。 几逃兵火 羁危极,欲厚民生意思深。 茅屋一间遗像在,有谁于世是知音? 【注】 骚雅:骚,指离骚 ;雅,代指诗经 。浇淫:指不良风气。兵火:指 安史之乱的战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第8版·数字教材版) 课件 第1章 绪论
- 高级职称评定课件
- 北医大gsp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北京法官入额考试真题及答案
- 3-Methyl-2-buten-1-ol-d6-生命科学试剂-MCE
- 北海五中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高温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高清课堂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包头期末考试高中卷子及答案
-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跨学科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小学生英语授课课件模板
- 膳食委员会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年中国宽带SOHO路由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XXX学校违规使用教辅材料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范文
- T/SFABA 7-2024天然食品添加剂天然性溯源
- T/CECS 10011-2022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高性能双壁波纹管材
- T/CACEM 22.6-2022校车运营服务管理第6部分:评价与改进
- DB31/T 477-2018旅行社服务质量要求及等级划分
- 购物中心行业研究报告2024-2025商业洞察
- AI智能体的感知与理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