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福建省福鼎市陈杏德辞赋铭记选_第1页
3、福建省福鼎市陈杏德辞赋铭记选_第2页
3、福建省福鼎市陈杏德辞赋铭记选_第3页
3、福建省福鼎市陈杏德辞赋铭记选_第4页
3、福建省福鼎市陈杏德辞赋铭记选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杏德辞赋铭记选 秦屿赋 谨以此文献给我第二故乡的父老乡亲 福鼎一中退休教师(原福鼎四中教师) 陈杏德 岁次戊子,孟秋既望,逍遥子邀天涯客、凌波仙叙旧话常。俄尔月上中天, 满室生辉。酒过三巡,肴核半尽。逍遥子曰:“瀛洲者,传说中之海上神山, 仙人之所居者也。古来皆以虚无缥缈视之,是故青莲居士有诗云:海客谈瀛 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今若有人语曰:真瀛洲不在七十万里外烟波微茫之 处, (1)在于东海之滨,莲花岛上 , 诸君愿信之乎? 天涯客曰:“晚生虽不信神仙之说,然近年浪迹天涯,环游世界,亦曾属 意瀛洲之迹,卒无所获。夫子果有所闻,幸以教之。 ” 凌波仙莞尔而笑,曰:“吾知夫子之所指也,此真瀛洲者,莫非闽东北福 鼎市太姥山下之莲花岛 秦屿乎?吾见夫子诉衷情词有魂断小瀛洲 句, (2)由是忖度之。 ” 逍遥子颔首曰:“余不奉释道,亦不信佛国羽乡,然世事乃真有出人意表 者。余居彼处二十年,虽身处瑶岛,日对胜境,竟习以为常,浑然不觉。及出, 方如梦初醒,知是误入仙乡几近二纪也。实则道之仙乡,释之乐土,基督之天 国,皆人类之精神寄托,偶或遇有恰如己身之精神需求境界在,自然以为身处 仙乡佛国或天堂矣!不仅此也,回味渐久,思惟更缜,则益觉秦屿非徒风光旖 旎之仙境而已也!” 言讫,天涯客、凌波仙皆肃然敛袂曰:“夫子所言极为有理,然则能道其 详乎?” 于是逍遥子侃侃而谈曰: 夫秦屿者,海上之仙都,传说中之瀛洲也。彼处太姥山下,东海之滨。三 面崇山峻岭,唯攀周仓岭可通县邑;(3)一方烟波浩淼,必破滔天浪可向外 洋。揽三山以入怀抱,梳双髻以迎嘉宾。莲花四丛幻而为四境,碧野无垠垦而 成良田。 (4)春则紫红点翠,景色迷人;夏则万类勃兴,海风沁脾;秋则蟹肥 菊香,家家持螯;冬则鼎峰积雪,琼楼悬顶。夕照归舟,渔歌问答,欸乃之声 不绝;风长起碇,号子接传,龙虎吟啸时闻。然舟楫虽通,港浅巨舶不来;商 贾却步,地偏民风自朴;石径入云,行旅难于登天;游人罕至,宾来待如贵客。 外乡人到此,恍惚间宁不以为进入仙乡耶? 夫秦屿者,东海之遗珠,深闺之佳丽,闽荒之璞玉也。 (5)观乎史籍,览 乎舆地,名罕载经传,迹不见霞客;查阅方物,语焉不详,少有记载;搜乎艳 2 史,无有西施,不见王嫱。然而枕山负海,物阜民康,食则水陆毕陈,游则山 海兼胜。土著则安土重迁,不思远适;迁客则宠辱顿忘,乐不思蜀。此非世外 桃源、东海遗珠而何?美女如云,花容闭月,类皆环燕之属,偶显宓妃之灵; 而卒乃远离侯门,不入宫禁,矜持庄重,自足常乐,此又非深闺之佳丽、天界 之仙姝而何?僻处海隅,隔断崇岳,扬帆则惊涛莫测,越岭则云路阻长;山珍 海味,奇石异材,既鲜流出,更未开发,此非待采之宝藏,未琢之璞玉者何? 夫秦屿者,又乃海滨之邹鲁,高士之林泉,豪杰之渊薮也。福鼎学校,考 其肇始,当从秦屿。唐咸通间,屯头即有草堂书院;迄南宋时,冷城又设石湖 山长。朱子在此讲学,杨楫且为鼎邑首位进士;(6)先贤泽被后世,秦川从 此弦歌千年不绝。是故,以鼎邑而论,海滨邹鲁,首推秦屿。然而秦屿更多高 人逸士:或乡贤时俊,不慕功名,热心善举;或遐方迁客,默然舌耕,薪尽火 传。更兼豪杰辈出,俱是叱咤风云之辈;志士如林,皆为浩气贯虹之流。每逢 国家多难之秋,乡梓罹患之日,则忠义之士,挺身而出;巾帼之英,不让须眉。 前有抗倭奇女子陈氏姑娘,歼寇好男儿程伯简、张鸾三;(7)后有抗英名将 张朝发, (8)革命烈士黄丹岩。 (9) 斯地也,人文鼎盛,英气代传,人杰地灵, 曷可胜道哉! 言甫毕,天涯客惊曰:“噫嘻!是耶?果如是乎?” 凌波仙曰:“夫子所言不诬,唯此皆半世纪前事,今日秦屿,已非昔比: 道路纵横,沿同三高速,北至上海,南达福州,不过三五句钟;工商发达,借 沙埕深港,深山石材,渔岛海错,可达五湖四海。旧时鸟道,今成通途;昔日 渔姑,今闯天下。颓寺敝庵,修葺一新;琼楼玉宇,高耸入云。嵛山、牛岗、 台山、七星,沿海明珠,联成一串;凌峰、瑞云、翠湖、悬瀑,周边胜景,环 绕鼎峰。畲乡仙女,今更妩媚,轻歌曼舞,夺人魂魄;渔民后代,科技武装, 降龙伏虎,入地上天。远方游客,慕名纷至。听歌吹则响遏行云,品佳茗则神 清气爽。良辰美景,赏心悦目;海味山珍,大快朵颐。于是乎皆喜出望外,满 载而归。景区扩大,秦屿中心地位越加突出;靓女浓妆,生来国色天香今更雍 容。福温铁路,时速二百,载凯歌以奔驰;秦屿核电,功率六兆,助蛟龙而翔 舞。二者竣工之日,秦屿腾飞之时。天生丽质难自弃,一睹芳容四海惊。莫道 英雄甘寂寞,风云际会此其时!试看明日之海西,竟是何方在崛起! 夫子若不嫌谫陋,试为夫子歌一曲: 混沌初开兮天地始分,巍峨屹立兮东海之滨。黄老之师兮容成以降,丹成 羽化兮鼎臼尚存。尧天圣女兮飘然又下,风搴衣袂兮雾湿云鬟。种蓝救世兮受 民爱戴,掷荷四簇兮瀛洲生焉。汉武敕封兮名山第一, (10)晦翁传道兮德泽 绵长。 (11)遗世独立兮不求闻达,寂寞千年兮世外桃源。改革开放兮一声霹 雳,超凡拔俗兮举世皆惊。往事如烟兮俱已矣哉,腾上云霄兮请看来年! 【注释】 (1) 十洲记:瀛洲在东海中,去西岸七十万里。 3 (2)我曾经填过一首诉衷情偶作的词:“天涯迁客竟长留,梦幻廿余秋。无言执 手终别,魂断小瀛洲。 思不尽,是离愁,怅悠悠。春来冬往,依旧山青,依旧川流!” (3)秦屿除了与店下、硖门交通较为便利、不必翻越高山或绕道乘船外,到福鼎其余乡 镇都须攀爬高耸入云、长达 40 里的周仓岭。 (4)秦屿镇内有后岐、岭后两座小山和寒碧村外一小丘。其中两座小山遥相对峙,状如 小姑娘头上的双髻,而秦屿又称“莲花屿” ,所以我把四个居民区(积石、金麟、寒碧、 康湖)比作四丛莲花,簇拥着中间的两座小山。 (5)闽荒:李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朅 ji 来游闽荒,扪涉穷禹凿。 ” (6)据福鼎县志 ,唐代咸通年间(860873 年),秦屿屯头之草堂山建立草堂书院, 长溪县林嵩(官至金州刺史)曾在此读书。南宋庆元三年(1197 年),潋城(今秦屿冷城)人 杨楫(淳熙五年进士)前往长溪(今霞浦)赤岸迎朱熹到家,在潋城设石湖书院供朱熹聚徒 讲学。 (7)据福鼎县志: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 年)十月,倭寇万余人偷袭秦屿堡。秦屿民 众在里人程伯简的率领下奋起抵抗。明天启二年(1622 年)八月初一,倭寇千余人,进犯 秦屿,里人张鸾三、陈氏姑娘率义民捍却之。倭寇复由樟岐入袭,城破,张鸾三与义民 40 余人殉难,陈姑娘撞死于程伯简墓前,壮烈就义。秦屿人感其忠烈,分别葬陈姑娘、 张鸾三于积石山麓。 (8)张朝发(17951840 年),福鼎秦屿如陵里人。道光二十年(1840 年)五月,中英鸦 片战争爆发,清廷擢升朝发为浙江定海总兵。七月六日,英舰 26 艘直抵定海,朝发命城 上守军发炮,击退敌舰。翌日清早,英舰又来犯开炮轰城,朝发又指挥守军击伤英舰两 艘。至晌午,敌舰再次轰城,朝发被炸断左腿,由部属护送至镇海抢救无效壮烈殉国, 年 46 岁。他的英勇抗英的事迹曾被编为福州评话,广为流传。 (9)黄丹岩 (18971934 年),福鼎县秦屿屯头斗门村人。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 在福州、福安从事地下革命运动。不久,他回福鼎开展党的活动,在知识分子中成立反 帝大同盟(中共外围组织),并领导群众抗捐斗争。民国 23 年 1 月,由于叛徒告密而被捕, 在县城桐山英勇就义。 (10)据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五“大姥”条注:旧名才山。 力牧录云:黄帝时, 容成先生尝栖此。王烈蟠桃记:尧时有老母居此仙去,因名大母山。汉武帝命东方 朔校天下名山,又改母为姥。又据太姥山志记载,黄帝时,容成子曾在此炼丹。今 石峰下石井、石鼎、石臼尚存。汉代王烈蟠桃记载,尧时有老母种蓝于此,后仙去, 因名太母山。又据福建通志载,汉武帝命东方朔授天下名山,太母山册封为三十六 名山之首,改“母”为“姥” ,封为西岳之神。因而改名 太姥山。容城子,道家以之为 黄帝、老子之师。 (11)朱熹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 4 山川龙凤万福鼎铭 序:2008 年 10 月,福鼎市园林局拟在桐山溪边建设“鼎文化广场” ,广场中央铸造 一“山川龙凤万福鼎” ,并于鼎的基座上镌铸铭文。要求铭文既能概括福鼎市历史,字数 又须在 200 字之内。本文即为参加此次征文所作。 美哉福鼎,天锡嘉名。万福所锺,鼎盛吉祥。闽浙枢纽,南北津梁。沙埕良港, 东西捷航。巍巍太姥,浩浩汪洋。梧林郁郁,桐水汤汤。鸢飞鱼跃,凤翥龙翔。 山清水秀,物阜民康。 遥思祖辈,披斩何忙?古越先民,开辟蛮荒。衣冠南 渡,渐及闽疆。耕耘树艺,畴墅成行。洎乎唐宋,文教隆昌。晦翁传道,德泽 绵长。学堂林立,俊彦昂藏。乾隆四载,设县划乡。地灵人杰,武穆文彰。抗 倭御侮,慷慨激昂。人民革命,迎接朝阳。改革开放,纬地经天。 和谐社会, 旧貌新颜。乃立誓约,铸鼎铭焉:团结拼搏,鼎力争先。自强不息,永著先鞭。 秦屿文昌阁碑记(未刊稿) 文昌阁者,吾乡前清举人王锡龄邀乡绅王遐春等于嘉庆十五年徙并龙门 书院于集贤境所建者也。其建筑面积凡一百多平米,雍容肃穆,兼具教学藏书 之用,并参照关帝庙定例,行春秋两祭,由烽火营参将主之。清末废科举,阁 亦渐圮,遂由族人王捷魁、王秉煊等筹资重修,并以之开办新式学堂,是故文 昌阁与秦屿王姓渊源甚深。奈此市级文物,竟毁于 2006 年“桑美”台风,良 可痛惜。 为拯救文化遗产,秦屿中心小学借二百七十周年校庆之机,谋划重建。 承蒙乡贤校友慷慨解囊,共襄善举,乃按修旧如旧原则,仿清朝楼阁风格, 2011 年 10 月动工,迄 2012 年 10 月,历时一年,终底于成。阁分上下层,上 为藏书室、下为阅览室,建筑面积达 227 平方米,规模为闽东同类建筑之最。 落成之日,勒石以记,铭曰: 钟灵之地,文教之乡,海滨邹鲁,源远流长。 王氏先贤,善举共襄,文昌芸阁,古色古香。 藏书启智,育德培芳。垂泽万世,造福一方。 维新变革,蹈厉发扬,与时俱进,自立自强。 孰料灾祸,陡降彼苍,桑美横扫,楼毁地荒。 王姓后裔,继德重光,乡贤校友,亦竞解囊。 壬辰工竣,再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