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农村发展调查报告 正当农民欢庆丰收、迎接新春的时候,新世纪连续第七个“一号文件”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发表了。喜讯传遍大江南北、村村寨寨。冬天的脚步渐行渐远,一号文件像春风一样, 温暖着亿万农民的心。在“一号文件”的指导下,我开始了这次意义深远的实践调查 之行。 一、实践调查的现状与意义 中国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黄河长江流域肥沃的冲积平原,曾经是我们祖先赖以 繁衍生息的粮仓。如今这周边依然富饶,但是昭示其生命力的不再是泥土里的产出, 而是一座座新兴工业城市。在六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性转身。 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急剧上升呢,农业的比重已经下降到 11.3%。虽然我国在工 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他拥有着七亿两千万农民, 三百二十多万个村庄,中国仍然是个农业大国。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多种因素的制约。相当长时间以来我国农业、 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耕种收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省份和最低的省份相差 29 倍。希望和困惑,机遇和挑战,不变和巨变交织在一起,演绎着中国农村这个特殊的 阶段。 人多地少无事可做,在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农村剩余劳动生产率的问题逐 渐凸现出来。在田野庄稼承载不动数亿农民希望的时候,一些人开始探索离开土地的 道路。乡镇企业成为中国农民为了富裕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转移。异军突起的乡镇 企业又一次点燃了农民走向富裕的希望,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这些由农民创 造的,离土不离乡的城镇企业贡献了我国 GDP 增长的近三分之一。同时农民收入的 34% 也来自乡镇企业。 东西部乡镇企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他们有限的容纳能力使得乡镇企业不能完全 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到城市去,成为千百万农民的一种选择。2008 年,四川省外 出农民工达 2000 万人,全省劳务收入超过 1200 亿元。河南省外出务工人员达 2155 万 人,劳务收入 1611 亿元。湖北省外出务工人员达 1200 万人,劳务收入 900 亿元。 0 1000 2000 3000 四 川 湖 北 外 出 务 工 人 员 劳 务 收 入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农 民 收 入 1978年 2008年 纵向看,我国农村改革三十年来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从 1978 年的 134 元提高到 4760 元,年均增长 12.6%。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横向看,农民收入仍然落后于国民经 济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2008 年收入差距达到了 11020 元。因此,我们看到 在这种状态下,解决三农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实践调查的准备工作 (一)解读 2010 年“一号文件” 20042009 年,中央已连续出台 6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强农惠农政 策密度之大、力度之大、突破之大,前所未有。这几年,“皇粮国税”免了,补贴年 年增加,农业连年增产,农民连年增收,农村形势持续向好。这些年来,一号文件锁 定“三农”,已经成了一个公认的政策风向标,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 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位置的坚定决心。 首先,“三农”向好,全局主动。经过了去年那样的困难,上上下下各个方面对 这一条都体会深刻,高度认可。经过艰苦努力,去年农产品供给充足,市场价格基本 稳定,对我国经济较早开始回升、实现“保八”目标,发挥了基础支撑作用,做出了 重要贡献。继续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对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成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稳定大局,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其次,增产增收,如何持续。粮食连续 6 年增产,连续 3 年稳定在 1 万亿斤的台 阶上,近 40 年来是第一次;农民人均收入连续 6 年增幅在 6%以上,首次突破 5000 元, 20 多年来也是第一次。这样的成绩真的来之不易。但是基数高了,保持很难,突破更 难。支撑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弦已经绷得很紧,基础脆弱、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日 益凸现。 第三,城乡统筹,才能破解“三农”难题。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 进时期,对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需要固本强基。 “三农”工作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对很多新挑战、新问题。在新形势下,破解这些 难题,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决不能只在农业内部做文章,必须在统筹城乡发展上 下功夫。农业基础打牢了,经济发展才有持久动力 2010 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新胜利、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必须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 村发展的好势头不逆转。 (二)实践调查背景 我的家乡是曾贫穷的一度令村民心酸的贫困地区,但是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 如今却是另一翻景象。这次,我利用春节假期返乡的时间,对家乡附近的几个村庄的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做了调查,了解到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的变化,希望能对当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提高对国家相关“三农”政策的认 识。 三、实践调查结果 (一)农村新气象 在经济收入方面,本世纪之前我村仅靠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 来源,虽然产量在逐年增长,但因土地产出有局限,机械化生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等 因素的制约,村民收入不高。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 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城镇甚至是广东福建等经济发展繁荣的大省份去打 工,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使家庭收入提高,生 活水平大大改善。 在物质生活方面,在 80 年代的农村里,人们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用的是煤油 灯,蜡烛照明。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 80%的人只能靠步行, 1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 二只有 5%的人用的是摩托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往往 是好几家的人挤在一家看一台 14 寸的黑白电视机。但是进入 21 世纪后,特别是在近 几年里,房屋全是钢筋水泥砖瓦房,房中的装饰更是地面砖、符合包材和随处可见的 精致暖气片,和城里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说,在村村通工程的大力建设下,水 泥路、路灯让农村容貌焕然一新,路上摩托车、电动车随处可见,农民骑着电动车区 农田的图景成为新农村的独有景象。现在几乎 95%的 人家都有彩色电视机、DVD、电冰箱等家电,电话手机 等通信设备更是家家都 有、人人必备。新农村 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 字。我观察了农民房子 的墙上面写的标语,就能看出中国农村的变迁,改革开 放之初,八十年代农村农民墙上的标语基本上都是计划生育的标语“贫困山区要致富, 少生孩子多种树”。到了九十年代,墙上的标语开始出现饲料化肥,表明要进一步提 高劳动生产率需要集约需要花费需要饲料。现在再去看墙上的标语没排在第一位的是 手机,其次是家具电器。表明农民要走向外部世界,要与外部世界建立起联系。 同时,村民生活能源问题上也有了相当大的改观。新农村建设中电热、燃气、太 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木材、麦秸、玉米秸。这样,不仅仅提高了 燃料利用率,还 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 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硬件设施齐全了,在文化思想教育上也没有落后。在社 会型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 98% 以上,幼儿园、托儿所更不稀奇。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都 有乐观的积极向上预期,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 生活保障方面,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近几年以来,农村 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 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 (二)相关问题探讨 问题一:劳动力输出结构单一。从上世纪 90 年代的进城务工人算起,到现在已 有二十年。往日进程的父辈们已接近半百,新一代农民工正跃跃欲试。父辈们的农民 工多以从事建筑业为主。面对新一代农民工,情况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是文化水平 低的一代。在调查中发现,多数新一代务工人员选择先学习一定的技能,然后到城市 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且 80%的新一代务工人员又一想留在打工城市,而非回到祖 祖辈辈耕耘的农村。因此,解决务工人员的技能学习问题成为关键。 问题二: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 调查的情况来看,富平官庄村、店子村都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 结构也很单一。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 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 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如我 镇上的桃子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目前镇上还没有一家对桃子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产 品全部都是鲜销。三是产业品牌不够响。传统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品牌不多,不响, 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民的 组织化程度不高。 问题三:受多种因素限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走访中, 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 坑农行为;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到手”。 据调查,今年农民购买玉米种、麦种平均价格每公斤为 13.41 元和 18.48 元,分别比 去年同期上张 10.5%和 24.6%;磷肥、碳氨、尿素等,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 的上涨。二是畜牧业生产出现停滞迹象。由于我县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 种草养畜可用耕地空间缩减,玉米、红薯等饲料作物播种面积也在减少,加上牲猪饲 养方法落后,目前猪、山羊、黄牛饲养量难以实现有效增长。三是自然灾害频繁,以 我村为例,多为干旱、霜冻所困扰。 问题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产生活不方便。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不够完善。虽然现有水利设施经过近年来的除险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强,但沟渠因 无资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设施有“有肚无肠”的现状。二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调查 的 3 个村,虽然都有县、乡道经过,公路通村率达 100%,但是路面狭窄,路况差,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三是安全饮水难保障。从走访的几个村中来看,大多还是 地面打井汲取地下水,存在着饮水难的问题。 四、总结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我国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从农村开始的 1978 年发端于农村的改 革使我们的粮食生产得以迅速恢复,经济欣欣向荣,城市改革也随之顺利开展。今天 当我们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时候,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业依然是实现平稳发展 的坚强后盾。农村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市场。我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不断采取措 施,从千方百计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到少去、多予、放活, 再到免税补贴建设新农村,国家每年数以千亿计的资金流向农业。村村通工程、改水 改厕工程、农村电网的建设、免费义务教育、新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康县乡镇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建筑石料矿山环境影响及修复方案
- 十五五规划纲要:太赫兹成像技术的创新与无损检测
- 十五五规划纲要:收入分配调节政策
- 2026年建筑装饰公司员工食堂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 动物饲养中的健康风险评估与预警
- 云计算在科学计算的可视化技术应用
- 2025浙江经建工程管理限公司招聘38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浙江温州滨海新城投资集团限公司招聘13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城管委招聘7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浙江省新能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2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拟接收毕业生情况(北京)笔试历年备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2套试卷
- 2025宁夏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230人(1号)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4 函数的周期性和对称性(3大考点+12大题型)(讲义+精练)(解析版)-2026年新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 医疗器械报废方案
- 术后恶心呕吐诊疗指南(2025版)
- 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农村金融》专业生涯发展展示【高职(专科)】
- 2025全国交管12123学法减分考试题库带参考答案
- 2025年四川省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任职资格试题及参考答案
-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1)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DR成像技术操作规范与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