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特色治疗医学_第1页
骨伤科特色治疗医学_第2页
骨伤科特色治疗医学_第3页
骨伤科特色治疗医学_第4页
骨伤科特色治疗医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骨伤科特色治疗 骨伤科特色治疗,大致包括如下几 方面: n 1.重视中医学的整体观 n 2.正骨理筋手法 n 3.小夹板外固定方法 n 4.练功疗法 n 5.中药内服外敷疗法 1.中医学的整体观在骨伤科的应 用 骨科前辈的治学名言: n 何竹林( 1882-1972),广州人,广州中医学院 第一任骨伤科主任, 中医骨伤科学 第一版主 编。 n “中医骨伤科医师就是中医内科医师加上一双懂 得续筋接骨的手。 ” n “中医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特色之一就是强调整体观 念,中医内科医师的基本功同样也是骨伤科医师 的基本功。 何老的主要学术思想(续) 他认为:学习中医骨伤科,首先要学习 中医经典著作和历代骨伤科文献。如 果只重视复位手法和夹缚固定操作而 忽视基本理论学习,就会成为一个仅 懂得操作的 “工匠 ”,遇到危重症候便束 手无策,甚至误人性命。 1.1皮肉伤损可导致经络脏腑受 害 n “皮肉伤损 ”相当于今之 “软组织挫伤 ”。 n 其治之法,亦必于经络脏腑间求之,而为 之行气,为之行血,不得徒从外涂抹之之 已也。 n 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 ,所伤者无非气血。 1.2跌损从肝求治 n 夫从高坠下,恶血留于内,血者皆肝之所 主,恶血必归于肝。不问何经之伤,必留 于胁下,盖肝主血故也。 1.3伤科整体观念的总结 n气血俱伤以气为先, n内伤脏腑以肝为主, n次壮脾胃, n后补命肾。 2.正骨理筋手法 n 如果说 “辨证施治 ”是中医医学的特点, 那么 “辨证施法 ”则是正骨理筋手法成败的 关键。 2.1施法前提:诊断 n 中医骨伤科十九世纪前对骨折的诊断是以 “ 摸法 ”为主,同时结合受伤原因,外力情况 ,局部肿痛,畸形以及摸骨的声响,以鉴 别骨折。 n 古人认为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摸法者 ,手法中之先行。 2.2正骨八法 n 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n 正骨八法是骨伤科整复骨折常用的基本手 法,体现出筋骨并重,恢复功能为主的治 疗观点。 2.3施法时注意事项: n ( 1)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苦; n ( 2)应用拔伸捺正端提挤按等手法要记住 “ 稳,准,快 ”三字,即稳定,准确,敏捷。 n ( 3)要求达到 “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 心转,法从手出 ”的境界。 n ( 4)骨伤科手法要眼到,心到,手到,懂 得借助自身的体重,腰力,腿力,手力并 用。 3.小夹板外固定方法 n 骨折的固定方法:首先外敷上药,然后用 夹板外固定,是中医学治疗骨折的大法, 也成为中医骨伤科独特的骨折疗法。 n 绑扎固定:一般在损伤局部绑扎稍紧而得 固定确实,两端则轻松使气血流通。要求 复诊时绑扎固定物不松动不走样。 3.1注意事项 n 在固定后 1 4 天内伤肢肿胀明显 ,要注 意观察肢端动脉搏动以及温度、颜色、感 觉、肿胀程度、手指或足趾主动活动等情 况。如出现伤肢持续性疼痛、肿胀、麻木 、发凉、发绀、活动受阻等情况 ,应及时 到医院处理。 3.2注意事项(续) n 通过 X线或摄片检查 ,了解骨折是否移位 ,特别是在复位后两周内 ,以每周复查两次 为宜 ,如发现骨折处移位 ,应及时再复位。 两周后也应定期检查 ,直至临床愈合。 4.练功疗法(导引) n 伤科许多疾病通过药物手法治疗后得到痊 愈,若要巩固疗效还有赖于导引。因此导 引疗法是治伤的重要手段,也是巩固疗效 预防复发的必要措施,它贯穿在治伤的整 个过程之中。 n 魏氏在治疗腰痛时,有时不用药物,而用 几节导引方法,腰痛即能缓解。他认为预 防腰痛,导引有很好的作用。 4.1练功注意事项 n 功能锻炼第一要点: 循序渐进。 应根据骨 折的稳定程度,可从轻微活动开始逐渐增 加活动量和活动时间,不能操之过急,若 骤然作剧烈活动而使骨断端再移位,同时 也要防止有些病人在医务人员正确指导下 不敢进行锻炼,对这样的病人应作耐心说 服工作。 4.2练功注意事项(续) n 功能锻炼是为了加速骨折愈合与恢复患肢 功能,所以对骨折有利的活动应鼓励病人 坚持锻炼,对骨折愈合不利的活动要严加 防止。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外展活 动,内收型骨折的内收活动,伸直型肱骨 髁上骨折的伸直活动,屈曲型骨折的屈曲 活动,前臂骨折的旋转活动,胫腓骨干骨 折的内外旋转活动等都应防止 。 5.中药内服外敷疗法 n 重点总结四物汤,补中益气汤,小柴胡汤 以及六味地黄汤等在骨伤科的应用。 5.1气滞血瘀 n 行气为先,用复元通气散; n 胸腹胀痛,大便不通,用当归导滞散; n 反对一味行气下血:盖有气血已损者,再 用行气下血之药,复损脾胃,则运气愈难 。 5.2瘀血主肝 n 用 “清肝养血法 ”,用小柴胡加山栀子,黄芩 ,黄连,骨碎补以清肝火,次用八珍,茯 苓以壮脾胃。 5.3健壮脾胃 n 内伤下血作痛,脾胃之气虚,用补中益气 汤; n 外伤出血作痛,脾肺之气虚,用八珍汤。 n 强调:伤后及时调补脾胃,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补脾以生肌长力,充益气血生化之 源,有助于损伤修复而收全功。 5.4滋补肾命 n 药用:杜仲,补骨脂,五味,山茱萸,苁 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