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_第1页
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_第2页
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_第3页
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_第4页
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 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高职高专) 课程名称 仪器分析 课程类型 理论课(含实践) 所属专业大类名称 轻化工 所属专业类名称 轻 工 所属专业名称(专业课程填写)工业分析与检验 课程负责人 高晓松 所属学校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举办单位 轻化工工程系 推荐单位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申报日期 2009-5-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二七年四月 2 填 写 要 求 以 word 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 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 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 课程实际情况,填写 14 名主讲 教师的详细信息。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 说明的, 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3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姓 名 高晓松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0、11 最终学历 大学本科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电 话学 位 教育硕士 职业资格证书 考评员 传 真 所在院系 轻化工工程系 E-mail B 通信地址(邮编) 包头东兴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014035) 教学与技术专长 化学教育 分析检测 1-1 基本 信息 简单工作经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 领域及所负责任) 1983、7现在 在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任教 1999、92000、6 在巴盟前旗造纸厂培训职工 2003、32006、6 在内蒙古师范大学读在职硕士研究生 2005、11现在 任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轻化工程系主任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型、周学 时;届数及学生 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训、 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 (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分析化学 专业基础课 周 6 学时 300 人 仪器分析 专业课 周 8 学时 450 人 现代化学 选修课 周 2 学时 实验室组织管理 选修课 周 2 学时 认识实习 两周 三届学生 360 人 生产实习 20 周 两届学生 200 人 工业分析综合实训 专业课 两周 三届学生 450 人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毕业论文 三届学生 450 人 1-3 技术 服务 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研发项目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含项目/培训名称、来源、 年限、本人所起作用)及效果(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 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 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彰/奖励 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 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2007、4 参与培训河北天露制糖集团职工。 4 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 论课(含实践)、 实践(实训 )课 5 2. 主讲教师情况 姓 名 杨广华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77 最终学历 大学本科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电 话 4198018 学 位 工程硕士 职业资格证书 考评员 传 真 所在单位 轻化工工程系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内蒙古 包头市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014035) 教学与技术专长 职业技能培训 2 -1 基本 信息 简单工作经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 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 1984 年1988 年 内蒙古大学化学系学习 1988 年今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任教 20032006 中国农业大学读在职硕士研究生 2005 年-今 现任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轻化工程系教研主任 2 -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周学 时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训、 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 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 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 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 得的教学表彰/ 奖励(不超过五项) 有机化学、基础课、周学时 6、三届学生,学生数 540 分析化学:专业基础课、周学时 6,四届学生、学生数 620 仪器分析:专业基础课、周学时 6,四届学生、学生数 520 有机分析:专业课、周学时 4,五届学生、学生数 810 杨广华,稀土矿焙烧的尾气治理,科教研究新论集,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12。 杨广华,废水回用在造纸中的应用,科教论坛,内蒙古科技出版社,2002,6 6 2. 主讲教师情况 姓 名 郭清峰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1.4 最终学历 硕士 专业技术职务 讲师 电 话学 位 硕士 职业资格证书 考评员 传 真 所在院系 轻化工工程系 E-mail G 通信地址(邮编) 包头东兴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014045) 教学与技术专长 化学教育 分析检测 2 -1 基本 信息 简单工作经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 及所负责任) 2007、7现在 在包头轻 工职业技术学院任教 2004、92007、7 在南昌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2 -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周学 时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训、 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 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 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 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 得的教学表彰/ 奖励(不超过五项) 分析仪器 专业课 周 8 学时 两届学生 300 人 仪器分析 专业基础课 周 8 学时 两届学生 300 人 无机化学综合实训 专业基础课 7 周 360 人两届学生 300 人 有机分析综合实训 专业课 7 周 两届学生 450 人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毕业论文 两届学生 100 人 7 2 -3 技术 服务 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研发项目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含项目/培训名称、来源、 年限、本人所起作用)及效果(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 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 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彰/奖励 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 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郭清峰 葫芦芭中原薯蓣皂甙 HPLC 法的测定 时珍国医国药 2007 年 7 月 2. 主讲教师情况 姓 名 于志伟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7、7 最终学历 本科 专业技术职务 助教 电 话学 位 学士 职业资格证书 考评员 传 真 所在单位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轻化工系 E-mail yuzhiwei10_2000 通信地址(邮编) 包头东兴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014045) 教学与技术专长 2 -1 基本 信息 简单工作经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 域及所负责任) 2003、8现在 在包头轻 工职业技术学院任教 2 -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周学 时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训、 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 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 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 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 );获得的教学表彰/ 奖励(不超过五项) 仪器分析 专业基础课 周学时 6,四届,450 人 8 2-3 技术 服务 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研发项目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含项目/培训名称、来 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及效果(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 表的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 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 名称、授予 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Fe3+、Al3+、离子的分离实验中离子鉴定方法的改进 第一作者 内蒙古 农业大学学报(2005 年 4 期、 85-86 页)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4458 国内统一刊号:15-1207/N 稀土工业废水处理的研究 第二作者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 报(2005 年 4 期、117-118 页)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4458 国内统一刊号:15- 1207/N 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 论课(含实践)、 实践(实训 )课 3. 教学队伍情况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领域 在现教学中承 担的任务和时 间 兼职教 师现在 企业行 业中的 任职 高晓松 男 1960、11 副教授 考评员 化学 主讲 7 年 杨广华 男 1967、7 副教授 考评员 化学 主讲 7 年 郭清峰 男 1971.4 讲师 考评员 化学 主讲 2 年 于志伟 男 1977、7 助教 考评员 化学 主讲 5 年 李明君 男 1978、3 助教 考评员 化学 辅导 3 年 李光耀 男 1980、5 助教 考评员 化学 辅导 3 年 薛晓芳 女 1961、1 实验师 考评员 化学 实验辅导 5 年 边桂荣 女 1961、6 实验师 考评员 化学 实验辅导 5 年 3-1 人员 构成 (含兼 职教 师) 禹文龙 男 1964、8 副教授 制盐 网络答疑 2 年 9 3-2 教学 队伍 整体 结构 含辅导教师及与学生的比例 本专业共有教师 13 人,其中主讲教师 5 人,7 人为研究生、2 人为大学本科,讲 授教师 4 人,全部为本科,实验教师 2 人,全为专科学历;在年龄上为老中青相 结合,最大年龄为 47 岁,最小年龄为 27 岁,平均为 33 岁;师生比为 1:18。 本专业的主讲教师都具有 10 年以上的教学经历,对本专业的课程非常熟悉,教学 经验丰富,年终考核成绩优秀。同时,本专业认真制定教师培养计划,大力培养 中青年教师,多方面、多渠道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现中青年教师已成为 本专业教学和科研的骨干力量。 3-3 教学 改革 与技 术服 务/ 培训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 十项);主持或参与的技 术服务(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果、效益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要按照突 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构筑具 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根据本专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 和具体要求,确定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方案是:针对本 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增设“课程综合实训”教学环节。 “课程综合实训” 教学方案的基本运作模式可以概括为:合理精简、整合理论教学内容,压缩课内 验证性实验内容,每门课程在完成理论教学内容后,根据课程特点和行业企业相 关的技术技能要求,设计大型综合实验,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 知识能力。 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结合职业技能鉴定 工作,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突出能力培养、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使学生 更好的适应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劳动力市场需要。 3-4 师资 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近五年来,本课程所在专业,采取一切措施培养青年教师,具体措施有: 一、学院出资鼓励青年教师考取在职硕士研究生。我专业先后有 7 名青年教师考取 了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大连轻院等的硕士研究生,经过努力学习 ,现已全部毕业。 二、引进人才。我专业先后引进了硕士毕业的正式研究生 7 名,他们专业水平高, 对提高本专业的培养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定期请教学水平高的专家教授给青年教师讲课,提高他们的教学业务水平。 四、积极进行教师评教和学生评教活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积极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能手比赛,提高他们对钻研业务的热情。 六、聘请老教师进行评课、说课,对年青教师在业务上进行指导。 七、开展以老带新的岗位大练兵活动,组织青年教师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教材内容 和教学教法,使青年教师在专业上尽快成长起来。 八、鼓励青年教师下厂实习,熟悉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提高实践能力。 九、鼓励青年教师考取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获取相应的资格认证。 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先后有 9 人获得了双 10 师资格,并且逐步成为教学上的骨干力量。 11 4课程描述 4-1 本 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工学结合的改革及实际效果 仪器分析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研究利用仪器对物质进行 分析的方法及有关理论,担负着鉴定物质组成成分、测定其相对含量的两大任务,仪器 分析又是一门工具学科,它包括的范围相当广泛,渗透到各行业的质量检查、科学研究 及新产品开发之中。 通过本专业课程的学习,目的使学生牢固掌握其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建立起严格 的“量”的概念。让学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和知识,熟练操作分光光度计、原子吸 收分光光度计、气相和液相色谱仪等现代分析仪器,掌握分析测试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 能,找出适宜的分析备件,并掌握仪器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正确掌握有 关的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分析 测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掌握一些基本 的仪器分析方法和操作技能,把理论知识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能初步解决常规的 分析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质检工作打下基础。 多年来,在历任教师的努力下,根据教学和社会实践的需要,本课程得到了不断的 完善和发展,对教材内容作了较大的调整,逐步删减了在本专业培养方向上用不着的仪 器分析的那部分理论和技能,加强了实践和实训课的基本训练,并将教学内容和国家职 业技能培训的内容相结合,使培养出的学生能适应新形势下高职高专发展的需要和人材 培养的需要,大大加强了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本课程也成为学院的精品课程。 今后,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根据社会实践的需求,本课程的改革也会 得到更大的发展。 4-2 理 论课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 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前后续课程内容和生源情况,说明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 课程目标 学院办学是定位在“依托行业,服务企业,打造专业,建设专业”的指导思想,所以 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培养能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具有一定基本的理论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实 践能力,直接适应企业需求的专门性人才。 本课程针对性地培养企业的化验工作人才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在本课程前需有一 定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语文、数学、分析化学等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后续课程工业分 析的基础。 近年来,本课程所属专业的生源情况良好,平均年招生数在 300400 之间,生源稳定。 根据专业特点,我们培养的是分析化验的专门性人才,所以本课程在所有课程中处于 中心地位,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利用现代仪器进行分析化验的基本理论、基本 计算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为进入企业从事分析化验工作打下基础。 4-2-2 内容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课程内容选取依据 第一章、绪 论 1、仪器分析方法及分类 2、仪器分析的特点 12 3、仪器分析发展趋势 4、怎样学习仪器分析 第二章、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 1、比色分析和分光光度法定义、特点。 2、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光的基本性质,单色光,复合光,互补光,物质的颜色, 吸收光谱曲线及其产生机理。 3、光的吸收的基本定律 朗伯比尔定律的推导、应用范围,吸光度、透光率、吸光系数,摩尔吸收 系数。 4、分析方法和仪器 目视比色法,光电比色法,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与原理使用。 5、紫外吸收光谱 紫 外 吸 收 光 谱 的 产 生 , 有 机 化 合 物 特 征 吸 收 , 紫 外 分 光 光 度 计 的 构 造 使 用 。 6、影响比色及分光光度分析的因素 7、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应用 纯度检查,未知样品鉴定,分子结构推断,定量测定,差示分光光度法。 第三章、红外分光光度法 1、概述:红外分光光度法及特点,红外吸收光谱图。 2、基本原理: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红外吸收峰。 3、定性定量分析:样品制备,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4、红外分光光度计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红外分光光度计主要部件。 第四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1、概述:原子吸收光谱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异同点,优点与局限性。 2、原子吸收分析的基本原理 基态原子的产生,共振线和吸收线,基态原子和激发态谱线的轮廓,测量原子吸 收的方法。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仪器类型,光源,空心阴极灯,无极放电灯,原子化装置,分光系统,检测系统。 4、定量分析方法:作用线法,标准加入法,间接分析法。 测量条件的选择 第五章、原子发射光谱 1、概述: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光谱分析的特点。 2、光谱分析的仪器简介 3、光谱定性定量分析 光谱定性分析,光谱定量分析,光谱半定量分析。 第六章、折光、旋光分析 1、光的折射 折射定理 光的折射与物质浓度的关系 2、物质的旋光性 旋光度与浓度的关系 3、折仪和旋光仪的使用 第七章、气相色谱分析 1、概述:气相色谱法分类,气相色谱特点,气相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 2、气相色谱仪:流程、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3、气相色谱检测器:分类、主要性能指标、常用检测器。 13 4、气相色谱固定相:固体固定相、液体固定相、担体。 气相色谱定性方法 用纯物质对照定性,用文献保留值定性,经验规律定性,与其它方法结合定性。 5、气相色谱定量分析 峰面积的测量方法,定量校正因子,定量方法。 6、基本理论和操作条件选择 塔板理论与柱效率,速率理论与影响柱率的因素,分离度及操作条件选择。 第八章、液相色谱分析 1、概述:液相色谱法分类,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 2、液相色谱仪:流程、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3、液相色谱检测器。 4、液相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 5、液相色谱定性方法 6、液相色谱定量分析 峰面积的测量方法,定量校正因子,定量方法。 第九章、电位分析 1、概述:电化学分析法类型,电极电位与浓度关系,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 2、直接电位法 电位法测溶液的 PH 值,离子选择电极的类型,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定量方 法,影响测定的因素。 3、电位滴定法 电位滴定的仪器装置,确定终点的方法,电位滴定的类型,自动电位滴定简介,死 停滴定法。 第十章、电导分析 1、电阻、电导的一般概念。 2、电导法测定基本原理。 3、电导仪的结构、使用。 4、电导测定定量方法。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根据培养目标,本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扎实的分析化验的操作能力,难点是如何培 养学生独立完成分析化验工作。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加大学生实验操作的训练,采用模块化 教学,将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提早到一入学,并派有实际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同时,我 们还安排专门的实训课和职业技能培训,选取了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化验项目,让学生 独立完成全过程,大大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达到 中级以上分析化验工的能力,为进入企业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14 4-2-4 实践教学的 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在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任务。 根据这一思想,我们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如下设计思路: 1、将实践教学和国家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将所学内 容应用到社会工作的实际需要中,加强了就业的竞争力。 2、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专门安排了针 对性的分析实训课程和认识实习课程,结合企业实际,模拟实际分析化验项目,使学生在 校期间就能学会相关企业的分析化验内容,一进入企业就能自如工作,不需再进行新的培 训。 3、将课程进行模块化分割,进行模块化教学,把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从一入学 开始就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循序渐进中不断得到加强,直到能熟 练掌握。 4、鼓励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技能考试,获取职业技能资格证。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就 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学生参加实践锻炼的积极性。 4-2 实 践(实训)课教学内容 4-2-1 课程目标 及设计思想 本课程目标: 1、熟练掌握各种分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日常维护保养。 2、熟练掌握各种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标定。 3、掌握化验室的一般要求和化验室的建设设计。 4、掌握化学指示剂和一般化学试剂的配制和贮存。 5、独立完成指定分析项目的分析化验全过程。 设计思想: 1、适应技能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2、适应国家职业技能相关分析检验工种的培训内容。 3、结合就业市场对分析化验人才的需求。 4-2-2 课程内容( 详细列出实训或实习项目名称和学时)及选取依据 一、实验项目(48 学时): 实验一、 吸收曲线的测定 实验二、 工作曲线的制作 实验三、 邻二氮菲法测铁 实验四、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有机物 实验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实验六、折光法测糖 实验七、旋光法测糖 实验八、酸度计的使用 实验九、自动电位滴定的应用 实验十、电导率仪的应用 实验十一、气相色谱仪的应用 15 选取依据:根据理论教学的需要和后续专业课程的需要。 二、实训项目(2 周): 项目一 容量仪器的校准(必选) 项目二 硫酸铵肥料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 (必选) 项目三 胃舒平药片中铝和镁的测定(必选) 项目四 工业苯酚纯度的测定(必选) 项目五 钢铁中镍含量的测定 项目六 葡萄糖含量的测定(必选) 项目七 硫酸铜和硫酸锌的制备及产品质量分析(必选) 项目八 碳酸氢钾的制备及含量分析 项目九 去离子水的制备与水质分析 项目十 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合成及络离子组成的测定(必选) 项目十一* 废干电池的综合利用 项目十二* 用废牙膏皮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铝 项目十三* 净水剂聚合硫酸铁的制备 项目十四 食醋中总酸度测定 项目十五 铅铋合金中铋和铅的连续配位滴定 项目十六 工业纯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必选) 项目十七* 阿司匹林片剂中乙酰水扬酸含量的测定 项目十八* 牛奶中钙含量的测定 说明: 标有“*”的为综合设计型项目。指导书上仅提供项目背景、原理、要求及简单的 提示,学生须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自行设计项目实验过程。 选取依据:根据现代企业生产实际和就业市场对分析化验人才的需求。 三、认识实习 1、了解轻工生产工艺,特别是食品、乳品生产工艺的相关知识。 2、熟悉、适应现代化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节奏。 3、感受现代化企业文化。学习现代化企业工人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4、了解科研机构的工作环境和学术氛围。 5、初步了解现代化分析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6、了解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工作程序、被检样品的报送程序、检验项目和方法、 检验报告的书写。 7、通过参观实习,巩固所学知识,为今后继续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选取依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16 4-2-3 课程实施、教师指导方法与教学效果 实验:实验课采用随堂安排的方法,由任课教师亲自指导,一方面巩固所学理论知 识,另一方面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强,同时与所学知识的衔接性较好,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效果较好。 实训:分析实训安排在第四学期,时间为 2 周,由学生在实验室独立完成,学生需 完成实验的预习、实验方案的确定、实验试剂的配制、实验数据的测定和处理、实验结 果和结论的得出等全过程。选用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和解答疑难,并纠 正操作中的不当之处。通过实训,真正锻炼了学生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奠定的扎实的基础。 认识实习:认识实习安排在第三学期,为期一周,由指导教师带队到相关企业和科 研院所进行实习,要求学生了解相关企业的生产流程,工艺条件,化验项目,企业精神, 管理方法等。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本专业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对学习本专业知识重要性的 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本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4-2-4 考核内容与方法 实验的考核根据学生掌握实验技能的程度、结果的准确程度和实验报告的规范性。 实训成绩根据学生实验的预习情况、完成情况、实验结果和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报告 的完成情况,按优、良、中、差、及格、不及格五个档次予以评定。 认识实习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学习态度,现实表现,实习笔记及实习报告,综合 评定实习成绩。 4-2-5 创新与特点 本课程的创新之处在于模块化教学,使学生在一入校就接受职业技能培 训,且这种培训贯穿于日常教学的每个时段,使学生逐步累积分析化验的技 能知识,将来在工作岗位上能熟练进行分析化验的基本操作,逐步成为分析 化验的专门性人才。 本课程的特点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方面的累积性和连续性。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保障及使用情况; 配套实训实习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与条件;网络教学环境及资源) 本课程多年来在使用本专业的国家配套教材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和完善教材内容, 制作完成了多媒体课件。 实训课程配套有自编教材,经过几年来的使用证明,教学效果良好,能适应高职高 专人才培养的需要。 本课程配套有 6 个功能齐备的实验室,实验教材完备,实验开出率为 100%,实验效 果良好,并与蒙牛、宇航人、内蒙产检所等多家企业和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 保证了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 学院网络设施齐备,广泛用于教学活动,对教学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7 4-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 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 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 试等改革举措) 根据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取了理论实 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并重,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使 学生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黑板书写讲授和课件演示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将课堂教学与国家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学生的职业资格获取率不断提高,现在学生的职业资格过关率可达到 90%以 上。 3、针对学生灵活的就业方式,采取了教学外置的教学方式,派遣经验丰 富的教师到学生实习比较集中的企业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在实践的同时不 间断理论知识的学习。 4、将教学体系模块化。根据培养目标,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分解,实 施到学习的各个阶段,使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连续性和累积性,强化了学生 的实践应用能力。 5、学生作业体现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需求和实践锻炼的需要。 6、课程考试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创建了完整的试题库,同时将理论成 绩和实践成绩相结合,全面考核学生掌握本专业的能力。 本课程所在专业每年有 200300 的学生接受这样的培训,经过几年来的 不断努力,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反映良好,本课程所在专业已成为自治区级 品牌专业。 4-5 教学效果 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 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教学录像资料要 点;实训实习效果(作品)评价并举例说明学生在相应专业技能竞赛中的获奖情 况 校外专家和校内督导组都对本课程组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参阅网站) ,通 过学生评教指标体系,近三年学生对本课程组教师的教学过程非常满意(参 阅网站) ,同时有四位主讲教师的 45 分钟的教学录像资料,分别是杨广华老 师的基本操作实验录像、陈建华老师的课堂教学录像、马晓宇老师的多媒体 教学录像、高晓松老师的分析天平使用实验教学录像(参阅网站) 。通过课程 组教师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职业技能考试过关率在 90% 以上。 18 5自我评价 5-1 本 课程的主要特色(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1、广泛性 本课程涉及轻工、化工、食品和其它行业的所有分析化验工 作; 2、注重实践性 本课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