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水利工作总结(修改稿)_第1页
2007年水利工作总结(修改稿)_第2页
2007年水利工作总结(修改稿)_第3页
2007年水利工作总结(修改稿)_第4页
2007年水利工作总结(修改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7 年水利工作总结 2007 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 支持下,全局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今年的全县水利工作中取得了良 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特点 综合分析 2007 年水利工作,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 点: (一)项目工作成效显著 我们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重要位置,紧紧围绕农村水利基础 设施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抓项目、促发展,较好的体现了水利在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1、新建续建项目进展顺利 2007 年新续建各类水利工程项目 33 项,其中列入全县重点 建设项目的 2 项,列入全县重点争取项目并在当年开工建设的 1 项,当年完成建设总投资 1744.83 万元,其中国投资金 1355.11 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劳自筹 389.72 万元。全年新建渠道 29.69km,其中:干渠 5.37 km 、支渠 5.1km、斗渠 19.22km。全县 累计衬砌渠道达 355.38km;铺设人饮供水管道 125.06km,铺设 灌溉管道 122.26km;新增灌溉面积 0.26 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 面积 1.65 万亩,发展日光温室节水灌溉面积 0.29 万亩;治理小 流域水土流失面积 5.6 km2,解决 6000 人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 2 题,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 2006 年末的 41%提高到目前的 43%。 甘砂沟干渠改造工程。该工程批复总投资 496 万元,其中 国家投资 410 万元。设计改建渠道 12.56km,修筑各类建筑物 69 座。该项目是金强灌区骨干输水工程之一,也是目前我县投资最 大的水利工程。项目于 2006 年 4 月开工建设,2007 年 9 月底全 面竣工,共改建渠道 12.56km,修筑各类建筑物 69 座。该工程建 成后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1760 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 12490 亩, 其中农田 7490 亩,林地 5000 亩,并为灌区特色农业发展奠定坚 实的水利基础条件。 龙潭河水库防渗处理工程。龙潭河水库始建于 1990 年, 经多年运行,渗漏严重,不但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而且还存在 安全隐患。在国家尚未列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投资计划的情况 下,县政府决定拨付资金 230 万元,对库区进行防渗处理。工程 于 2007 年 4 月初动工,7 月底全面完成防渗处理,共铺设复合土 工膜 6.83 万 m2,完成 总投资 286 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拨款 230 万元,县水利局贷款 86 万元。防渗处理后当年蓄水 42 万 m3,恢 复灌溉面积 0.4 万亩。 安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工程核定总投资 497 万元,其中:省级补助 275 万元,地方配套 222 万元。项目实施范 围包括哈溪、祁连两乡镇。工程批复规模为:铺设供水管道 26.5 km,修建引水廊道 4 座,发展日光温室节水灌溉 3850 座,面积 3 9280 亩;衬砌 D40D60U 型支渠 6 条 19.88km ,修建引水口 6 座,发展饲草地补灌面积 6735 亩。项目先后于 8 月、10 月动工, 截止 11 月底,祁连片完成地下截引 4 处,铺设主支供输水管道 24.16km,蓄水调节池 4 座,修建各类检查、控制、分水井 30 座, 解决该区域已建 224 座日光温室供水问题,并为该乡今后规划 拟建的日光温室供水打下了基础。哈溪东滩供水管道于 10 中旬 开工建设,已完成经过耕地部分的 11.88km 主管线铺设,剩余工 程在 2008 年全面完成。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2007 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共有 6 项 单项工程,项目总投资 254 万元,其中国投 172 万元,群众自筹 82 万元。项目确定在天堂乡大湾村、打柴沟镇友谊村、朵什乡茶 树沟村、哈溪镇团结、金洞台、友爱等村实施。截止 11 月底,整 个工程全面完工和基本完工,共铺设人饮管道 118.56km,解决 了 6000 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与此同时,西顶管道改造工程也于 11 月底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使项目区近 4000 人的饮水水源得到 了保障。 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项目。项目总投资 267 万元,修建斗 渠 20 条 15.53 km,新建上水工程一处 。工程于 2007 年 4 月初动 工,10 月底全面完成工程计划建设任务,在华藏寺镇的粟家庄、 周家窑村配套灌溉面积 5300 亩。 日光温室供水工程。为解决日光温室供水问题,县委、县 政府决定在日光温室建设相对集中、供水矛盾比较突出的打柴 4 沟镇等 7 个乡镇实施 12 项重点日光温室供水工程。工程分别在 打柴沟镇的吴家湾、石板沟、宽沟、胜利,华藏寺镇的马圈湾台、 何家台,松山镇的下庙儿沟,赛什斯镇的野狐川,石门镇的宽沟 脑,哈溪镇的友爱、西滩,旦马乡的细水实施。工程于 8 月初动 工建设,10 月底全面建成并供水。工程完成总投资 380.67 万元, 维修地下截引工程 2 处,新打机井 4 眼、利用旧井 1 眼、开挖大 口井 1 眼,铺设各类主支管线及入棚管线 99.91km,解决了 7 个 乡镇 12 个村民小组的 1371 座日光温棚灌溉用水问题。 查干小流域治理一期工程。项目批复总投资 46.05 万元, 其中国投资金 25 万元。工程 4 月下旬开工建设,10 月底全面完 成建设任务。衬砌渠道 1.4km,修建谷坊 9 座,过水面 1 座,并通 过封禁治理、机修梯田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5.61 平方公里。 岔岔洼支渠改造工程。岔岔洼支渠始建于五十年代,经多 年运行已破烂不堪,不能发挥应有的工程效益。在县委、县政府 的高度重视下,水利部门和所在乡镇多方筹措资金进行改造。工 程于 5 月下旬动工,完成工程总投资 54.72 万元,改建渠道 5.1km,新增农田灌 溉面积 640 亩,保灌面积达到 2210 亩。 松山涝池及配套工程。该项目总投资 68 万元,其中国投 50 万元。工程于 2006 年开工建设,2007 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修建 3 万 m3涝池 1 座,配套渠道 4.5km,新增牧草灌溉面积 2000 亩。 5 松山镇达隆饮水工程。工程总投资 17.5 万元,修建截水 墙 1 座,铺设供水管道 6.5km,工程修建后不但解决了工程所在 的白石哇组、八一组 21 户 102 人、5400 头(只)大小畜的生活用 水困难,还将为下游近 3000 亩人工草场提供灌溉水源。 2、项目资金争取再创佳绩 经过全局上下积极争取和努力,今年省市县批准立项和下达 我县的各类水利项目资金达 2130.45 万元,其中国投资金 1507 万元,项目资金争取额度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争取的国投资金 主要有:安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275 万元,农村安全 饮水项目 172 万元,西顶管道改造工程 116 万元,以工代赈资金 185 万元,日光温室供水工程 265 万元,龙潭河水库防渗处理 230 万元,争取抗旱补助、节水灌溉、渠系配套、贷款贴息、民办 公助、特色农业等小水补助资金 264 万元。 3、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有效 紧紧抓住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历史机遇,坚持大中小项目 并举的原则,积极开展项目前工作,部分项目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重点开展了以下项目的前期工作: 石羊河流域源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编制了石羊河 流域源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并完成了双龙沟、 冰沟河、哈溪河、细水河、大水河、马路河、大直沟、小滩河 8 条 小流域治理典型设计工作。项目规划总投资 3.88 亿元,通过采取 修筑河堤、沟头坝、谷坊、排洪渠、淤地坝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6 对源头 8 条重点主河道、57 条支沟进行重点治理,逐步解决水土 流失问题。目前,正在积极争取列入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牧区草原生态建设水资源保障项目。该项目已列入水利 部牧区水利建设规划,省水利厅已上报水利部将我县列入示范 县,初步计划在“十一五” 期间投资 3200 万元。但这个项目的争 取还任重道远。 龙潭河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完成了龙潭河水库除险加固 工程初设报告,于 2007 年 7 月和 12 月通过省水利厅两次审查, 并根据省水利厅关于编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三年实施方案的通 知精神,编制上报了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龙潭河水库除险加固 工程实施方案。经多方争取,该项目已列入全国小型水库除险 加固计划,有望在今年或明年下达投资计划,计划 2008 年开工 建设。 柏林水库渠系配套项目。该项目概算总投资 498.82 万元, 计划改造干渠 15km,配套支渠 15 条 20.6km、斗渠 4km,改善和 提高灌溉面积 5750 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省发改委后已 完成专家评估,争取 2008 年开工建设。 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在抓好今年 6000 人农村安全饮水项 目建设的同时,完成“ 十一五” 了期间 2.42 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 项目前期工作任务。 黑马圈河截引项目。该项目在 2006 年完成截引工程地质 钻探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项目 7 估算总投资 157.84 万元,规划修建全断面截水墙一座,铺设输水 管线 1.45km,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 2200 亩。 石门干渠改造、河东干渠改造、科拉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 前期工作正在开展,计划陆续上报立项。 。 (二)灌区管理趋于规范 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尤其是今年全面实施水管体制改革、 水权水价改革等工作以来,为灌区规范化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 促进了灌区规范化管理进程。 一是水管体制改革工作为灌区的良性运行和发展提供了保 障。根据县政府批复的天祝县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全面完 成了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并通过市级初验。金强水管处定性为准 公益性事业单位,朱岔水管所、松山水管所、安远水管所定性为 纯公益性事业单位,4 个灌区核定编制 176 人,经测算确认公益 性经费缺口 357.96 万元。通过改革,明确了水管单位定性、定编 和公益性经费补贴政策,将逐步解决水管单位体制不顺、机制不 活的问题。 二是农村水价改革为增强灌区发展后劲奠定了基础。按照 “补偿成本、分步 实 施、逐步到位” 的原 则,经市物价局批准,农村 灌溉水价从 2007 年 4 月 1 日起由 0.08 元/m 3调整为 0.10 元/ m3,2010 年达到成本水价。 农村人饮水价从 2009 年开始调整, 自流工程在现行水价 1.2 元/m 3 的基础 上上调 0.05 元/m 3,提水工 程在现行水价 2.60 元/m 3 的基础上上调 0.06 元/m 3。2010 年至 8 2012 年,农村自流工程水价每年上调 0.07 元/m 3,提水工程水价 每年上调 0.10 元/m 3,到 2012 年人饮水价全部达到按成本水价 收取。农村水价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不仅有利于推动合理的水 价形成机制,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水的商品属性,将为灌区管理的 良性运行和水利工程的有效维护提供保障。 三是灌区水利工程维修改造投入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从这 几年的实践看,在灌区实行“四个一” 资 金筹措办法对水利工程进 行维修改造,是灌区维修改造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情况下的一种 行之有效地举措。今年,我们按照“一事一 议、因地制议、突出重 点” 的原 则 ,共计投入 资金 64.36 万元, 对岔岔洼支渠、阳山管道、 祁连煤路管道等 3 项工程进行了维修改造,改建渠道 5.1km ,维 修管道 3.2km,切实 解决了群众反映突出的用水问题。 四是水利运行管理机制有了新开端。借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 和水事制度改革的东风,制定完善了水利工程管理办法、 计划 用水与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农民用水者协会章程、 水票管理办 法等一系列水事管理制度,使水利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 规范化轨道。 五是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开始启动。 天祝藏族自治县 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已得到省水利厅和市政府审查批 复。与此同时,积极开展了节水试点示范工作,编制完成华藏寺 镇岔口驿、黄草川和哈溪镇友爱三个节水示范点实施方案,并在 友爱安装日光温室滴灌设施 40 套。通过节水示范建设,逐步提 9 高群众的节水意识,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 六是水利工程日常管护责任更加明晰。切实把工程管护责任 落实到工程建设、运行的全过程,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办法和管护 标准,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使每一项、每一段工程的管护都有 人问、有人管。从今年工程运行情况看,工程运行状态良好,因 人为因素造成的工程管护不到位现象大大减少,确保了工程正 常运行。 (三)抗旱防汛未雨绸缪 我县是一个旱洪灾害频发的地区,每年的旱洪灾害都给农牧 业生产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危害。为此,我们坚持抗旱 防汛并举的工作方针,早安排,早谋划,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 低程度。在抗旱工作方面,各水管单位根据气象资料提前分析来 水情况,及早安排工程清淤维修工作。全年共计清淤渠(管)道 158 km,维修渠(管)道 10 余处、建筑物 30 余座,在春末夏初连 续 50 天无有效降水的情况下,确保了农业灌溉。在旱情十分严 峻时,为确保特色农业的用水需求,采取在河道沿岸开挖截潜槽 和大口井引取地下潜水,调配购置应急抽水设备抽水等方式补 充灌溉水源。据统计,仅华藏寺镇的岔口驿、周家窑、粟家庄等 村抗旱应急抽水浇灌面积达到 4500 亩。同时,多方筹措资金 60 多万元,对灌溉及人饮设施进行了维修改造,全面完成了春灌 2.3 万亩、夏灌 7.3 万亩、冬灌 5 万亩的农田灌溉任务,解决了 0.84 万人、3.15 万头(只)大小畜因水源干涸而引发的饮水困难 10 问题。在防汛工作方面,一是切实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制。及时下 发了全县防汛工作安排,公布了防汛责任人名单,落实了防汛工 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县政府分管领导与防汛责任单位签订了全 县 4 座小型水库、石门沟人工湖、县城及 7 处重点河段的防汛安 全责任书,县防办与各乡镇、防汛责任单位签订防汛责任书 128 份,确保了防汛责任的落实。二是加大山洪灾害预防力度。制定 了天祝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印发了炭山岭等九个乡镇山洪 灾害防御预案,有效提高了山洪灾害的综合防治能力。三是切 实加强汛情隐患检查。在汛期前先后两次开展了以水库、城镇、 重点河段、旅游景点和局部山洪灾害易发区为重点防汛安全大 检查,落实河道清障任务 3 处 1.66 km,清理土石方 2.33 万 m3, 保障了河道行洪安全。四是切实抓好防汛抢险队伍建设和防汛 物资储备工作。各防汛责任单位成立了 23 个防汛抢险领导小组, 组建防汛抢险队伍 28 个 3378 人。储备防汛抢险应急编织袋 3 万条、草袋 8800 条、铅丝 2.12 吨、土石料 660m3,并给 3 座小型 水库配备了移动和固定通讯设施,有效提高了防汛抢险应急能 力。 (四)水土保持重点突出 近年来,随着我县境内兰武复线、小水电站等一批重点建设 项目的开工建设,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水土环境带 来了一定的压力。我们本着做好服务、加强监督的原则,以水土 保持预防监督为重点,加大力度查处开矿、建厂等建设过程中造 11 成的水土流失问题,努力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现象,不断改善水土 资源环境。 一是督促落实水土流失治理方案。对乌鞘岭特长隧道水土流 失治理情况严格按照水利部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了全面检 查,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施工单位对照水土保持方案和水土 保持设施施工规范进行了整改,已于 2007 年 6 月份通过水利部 水保司初验。与此同时,对全县在开矿、建厂过程形成的弃碴场 进行了水保执法检查,向业主单位下发了整改通知书,并已督促 整改完毕。 二是加大水保执法力度。对朱岔峡水电站、青岗峡水电站、 金沙峡水电站、毛藏莹石矿、兰武复线等开发建设项目进行了 水土保持法贯彻落实执法检查,对存在的水土流失隐患提出 了限期整改措施,督促开发建设单位认真履行水土流失防治义 务,水土资源环境得到有效防护。 三是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督促朱岔峡水电站、毛藏莹石 矿编制完成水土保持方案,并通过市水务局组织的审查。加强面 上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全年恢复治理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面 积 45.07 公倾,治理废弃土石方 437.24 万 m3。同时,不断加大水 土流失危害补偿费征缴力度,征缴“两 费” 63.3 万元。 (五)水资源管理和水政执法力度加大 一是城乡水资源管理机制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为加强城乡水 资源统一管理, “天祝藏族自治县水利局 ”经县编委批复更名为“天 12 祝藏族自治县水务局”,这标志着城乡水资源管理步入了一个新 的阶段。二是全面完成了石羊河流域九乡镇初始水权配置工作。 水权配置到村 77 个,配置到组 381 个,配置到居委会 1 个,配置 到用水户 19129 户,发放水权证 19129 本,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 72 个,以上各项指标均达到 100%的目标;配售水票 7606 户,占 发放水权证户的 40%。三是黄河流域我县水量配置实现了零的 突破,取得了辉煌的成果。黄河流域分配我县取水量由原方案中 的 3452 万 m3调整为 1.1 亿 m3,省水利厅已上报黄委会批准,近 期可望下达执行。四是切实加大对河道内违章建筑、非法采砂以 及影响河道行洪安全等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关闭炭山岭地区 3 家采砂场。五是加大对石羊河流域源头非法采金治理力度。石 羊河流域源头特别是在双龙沟、华龙沟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非 法采金活动时有发生,今年,先后多次会同市水务局和有关部门 进行了清理整顿,现已基本杜绝了非法采掘活动。六是加大水法 规宣传力度。开展了以水法、 水土保持法、 甘肃省石羊河流域 水资源管理条例为主要内容的水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散发各种 宣传单 30000 多份,张贴标语 300 多条,受教育群众达 10 万人 次。在县城各个宾馆、饭店、学校等场所和出租车上张贴了节水 宣传标语 4200 多份,在石羊河流域源头九乡镇发放各类宣传材 料 1 万份;印制水权、水价、节水型社会建设宣传册,发放到了各 乡镇和农户手中。 (六)机关效能不断加强 13 我们把建设效能机关做为提高服务能力、转变工作作风的关 键环节始终抓在手上,形成了推动各项工作的动力。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今年又制定完善 了机关效能建设八项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效 开展,建立了机关效能长效机制。同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有 效促进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是狠抓工作督查。为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我们从督查 入手制定了工作督查制度,建立了工作督查机制,并把平时工作 督查与专项检查结合起来,狠抓工作落实。首先,坚持和完善例 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局机关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局属单位例 会,会上对各单位、各股室上一阶段主要工作和阶段性工作完成 情况进行通报,并对下一阶段工作做出安排,会后形成会议纪要 由督查小组进行督查,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其次,加强工程建 设专项督查。水利工程建设面广、量大、点多,在严格日常建设 管理的基础上,为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年内先后开展了 3 次规 模较大的工程质量进度大检查活动,并对每项工程进行了质量 进度测评打分,做为年终工程建设奖罚依据,不但提高了工程质 量,而且加快了工程进度。第三,切实抓好日常工作督查。局班 子成员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工地对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 抽查,对一些任务重、时间紧的工作,由分管领导驻点督查抓落 实。 三是严格考核体系。今年,我们以目标责任制考核为重点, 14 建立了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制定出台了水利系统责任制考核奖 惩办法和水利系统年终考核末位工作岗位调整制度,切实加 强对局属单位和职工工作实绩的考核。通过这一考核制度的推 行,充分调动了系统上下和职工个人的工作积极性,有力地推进 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四是重视工程质量。我们始终把提高工程质量做为头等大事 来抓,确保发挥工程效益。在工程建设中严把材料选进关、设计 施工关、质量抽检关等关键环节,并在量化标准、细化责任的同 时,制定下发了天祝县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和天祝水 利工程质量奖惩办法,明确了工程分管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和 质量监督人员的工程质量责任,实行严格的质量责任追究制。与 此同时,在甘砂沟干渠改造、龙潭河水库防渗处理等骨干工程建 设中,还与有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签订了工程监理合同,对工程 建设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理。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地质量管理措 施,使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实现了一年上一个新台阶的目标。 五是加强机关管理。首先,从抓工作纪律入手,实行严格的 请销假制度和考勤日志制度,严格执行“ 四条禁令”,局领导定期、 不定期对上下班情况进行抽查,机关工作纪律井然有序,工作作 风有了明显好转;其次,从抓岗位职责入手,实行岗位目标责任 管理制,将岗位职责履行情况与职工个人年度考核和福利费待 遇挂钩,有效调动了工作积极性;第三,从抓职工思想入手,把定 期政治学习与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及时把握职工思想 15 脉搏,引导职工牢固树立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勇于奉献的良好 职业道德。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地措施,机关效能不断得以加强, 工作效能明显提高。 六是倾心关注民生。我们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办 理工作做为效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对每一件建议提案 都加以认真的调查研究,能够及时解决都尽力安排解决,不能及 时解决的,也都分类排队,列入规划争取解决,并将办理情况给 提出建议提案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做了认真的答复。在今年 我局承办的 30 件人大代表建议中已解决或部分解决的 11 件, 占 36.67%,在 5 件政协委员提案中已解决的 2 件,占 40%。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水利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 战,同时也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骨干水利项目支撑,水利发展后劲不足。近年来,虽然 在项目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上了一些新项目,争取国家投 入也是一年上一个新台阶,2006 年突破了千万元大关,今年又突 破了一千五百万元大关;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如牧区草原生态建 设水资源保障项目、石羊河流域源头综合治理、灌区改造与综合 治理项目等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水利项目,但由于受 国家投资导向、水资源配置、特殊的地形地貌等种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项目迟迟不能立项建设,始终摆脱不了小打小闹的困境,水 资源利用率低下、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依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16 的瓶颈。 2、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工程维修改造经费无来源。由 于现有部分水利工程修建年代久,破烂不堪,近年新建的工程维 修养护不到位,加之气候条件恶劣,冻胀破损严重,水利工程老 化失修问题十分严重。目前,全县水利工程设施完好率仅占 45%,已衬 砌的干支渠有 52%严重老化失修;现有的 4 座小型水 库中,1 座带病运行,1 座空库运行。经今年水管体制改革测算, 仅维护各类公益性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每年需要养护费为 149.39 万元,而国家不安排这方面的投资。近几年,我局虽然通 过“ 四个一” 资金筹措 办法逐步加大对灌区水利工程 维修改造的 投入,但每年投入的工程维修资金是十分有限的,致使水利工程 维修养护无法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3、人员经费压力巨大,水管单位公益性经费补贴无着落。 全县 4 个水管单位核定编制 176 人,现实有人数 135 人,其中核 定公益性岗位人员 119 人,经营性岗位人员 16 人。经详细测算, 2007 年水管单位仅人头费一项就达 406 万元(主要是自收自支 人员工资和“ 三金” ),除从水 费收入及其它收入中支付的 169.2 万元外,尚缺 236.8 万元,水管单位普遍三四个月没有工资。而 水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核定的水管单位年公益性经费补贴 357.96 万元,目前除灌区原来由财政供养的 26 人的人头经费 47 万元已落实外,其余 300 多万元补贴尚无着落。水保站、抗旱 服务队、二道墩牧草灌溉试验站虽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但由于 17 供养大量的自收自支人员,加之没有其它经费来源,有的靠承揽 工程来获取一些施工利润,有的靠种草养畜来增加一点收入,但 都是“杯水 车薪” ,因此 职工工资无法全 额发放,只能给职工发一 些生活费来勉强维持,可以说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如果自收自 支人员多、经费极其困难的历史老大难问题得不到根本性解决, 水利系统各单位最终会被拖垮压垮,更好地为“三农” 服务恐怕就 是一句空话了。 4、人员结构不尽合理,高素质水利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 水利系统现有在职职工 191 人,其中干部 35 人,仅占职工总人 数的 18.32%,工人 156 人,占职工总人数的 81.68%。现有各类 专业技术人员 94 人,占职工总数的 49.21%,其中副高级专业技 术人员 2 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35 人,助理级专业技术人员 46 人,水利技术员 11 人。职工队伍中虽然有一定比例的专业技术 人员,但大部分是通过后续教育取得学历和职称,有的不能胜任 一些技术要求高的综合性工作。而 1989 年以来没有给水利系统 分配过一名水利专业大中专毕业生,专业技术人才断层问题十 分严重。业务能力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