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季度院感通讯_第1页
2012年2季度院感通讯_第2页
2012年2季度院感通讯_第3页
2012年2季度院感通讯_第4页
2012年2季度院感通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 年 2 季度院感通讯 第 1 卷 第 2 期(总 1 期) 一、二季度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 1、二季度共采样 48 份,包括空气、物表、使用中的消毒液、 医务人员的手,合格 48 份,合格率 100%。详见下表 二季度消毒剂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表 样本名称 样本数量(份) 合格(份) 合格率(份) 空气 13 13 100% 物表 7 7 100% 医务人员手 12 12 100% 使用中消毒液 12 12 100% 内镜 4 4 100% 总计 48 48 100% 二、二季度目标性监测结果 二季度共监测外科手术部位 124 例,类切口 39 例,类 切口 76 例,三类切口 9 例。临床调查发现 2 例切口感染。 3 例切口感染病人中,1 例为髌骨骨折术后(类切口)发 生深部切口感染,切口分泌物培养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另 2 例为急性阑尾炎并穿孔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深部切 口感染,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 1 例为大肠埃希菌,1 例为有氧培 养无菌生长。针对这次 MRSA 感染,我科及时到现场指导了隔离 控制工作,并印发了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指导临床 医生选用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治疗感染,并调查手术人员,对手 术人员进行了手部和鼻腔的采样。 三、二季度医院感染管理质控检查情况 1、手术室: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装;无菌敷料缸打开使用后 未注明时间;84 液未注明配制时间;戊二醛消毒液到期未及时更 换; 2、外儿科: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装;诊疗用物未按时消毒灭 菌;体温表消毒方法不合格;无菌敷料缸打开使用后未注明时间; 换药车清洗不到位,污垢明显;石蜡油未灭菌;灭菌后的凡士林 纱条未注明灭菌时间及失效时间;利凡诺药液瓶打开后未注明时 间。 3、骨伤科:盛装络合碘的瓶子灭菌时间过期;紫外线灯管未按 时擦拭,有灰尘;紫外线强度监测缺陷;诊疗用物消毒灭菌不按 时进行;医疗废物处置登记不及时;换药室的生理盐水过期; 速效手消毒剂过期;打开使用过的无菌敷料缸未注明时间; 4、妇产科:产床用后未及时处置;装冲洗用络合碘的瓶子未灭 菌;打开使用过的生理盐水未注明开瓶时间;打开使用过的无菌 敷料缸未注明时间;无菌包指示胶带未注明时间;消毒液瓶失效; 无速效手消毒剂;器械盘未灭菌使用;镊子筒过期;垃圾分类不 清; 5、内科:有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装的现象;消毒液瓶未灭菌; 紫外线消毒未登记; 6、急诊科:器械盘、持物钳筒、消毒液瓶过期;治疗台上物品 放置不合理;无菌生理盐水过期;紫外线灯管未及时擦拭,有灰 尘; 7、康复科:未配制 84 液;持物钳筒未灭菌,浸泡东西混 乱错误;诊疗用物消毒处置不完善;无菌银针盒打开后未注明时 间;无速效手消毒剂; 四、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控制 6 月 10 日骨伤科报告 1 例手术部位 MRSA 感染病人,院感科立即 到科室调查。 调查情况:患者,男,44 岁,既往体健,5 月 12 日因右侧髌骨闭 合性骨折入院,5 月 30 日行右髌骨骨折内固定术,类切口,手术 时间 90 分钟。6 月 4 日出现伤肢肿胀、压痛、肤温高;6 月 9 日晚 持续高热,伤口拆线两针,见大量乳糜状分泌物流出;发热时间 6 月 4 日6 月 9 日,血象 1.83 万,6 月 7 日采样伤口分泌物培养, 6 月 9 日出结果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处理措施: 针对具体情况,感控科做出了如下措施: 1、要求科室立即做好隔离工作 2、制定隔离和预防控制措施,下发科室 3、根据药敏结果,指导医生选用万古霉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4、为病人做血培养 4、对该手术间空气,手术人员(三名手术医生和一名洗手护士) 的手和鼻腔进行采样培养,发现手术室空气培养出 MRSA,一名手术 医生鼻腔培养出 MRSA,一名手术医生和一名手术护士的鼻腔培养出 普通金黄色葡萄球菌,另一名医生没有培养出致病菌。针对采样培 养结果进行了下列措施:(1)关闭该手术间,进行全面消毒处理, 各项培养结果合格方可开放;(2)阳性结果的三名医务人员暂停手 术,进行去污染处理,三次培养阴性后方可恢复手术。 五、职业暴露的监测 5 月 5 日妇产科医生刘艳辉报告在为病人接生缝合时被缝针刺伤, 刺伤后立即进行了伤口处理,查病人 HBV 阳性,上报我科,我给予 受理,并收集相关资料,给刘医生按规定注射乙肝高介免疫球蛋白, 并追踪检查。 六、横断面调查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是指调查一定范围内某一特定时间段内医 院感染病例,反应在该时间横断面的医院感染存在的实际情况与相 应的关系。我院于 2012 年 6 月 19 日对 6 月 18 日的全院住院患者进 行了现患率调查。先将我院此次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调查时间和对象 调查时间为 2012 年 6 月 19 日,调查对象为 6 月 18 日 0:00 24:00 的所有住院患者,不包括此间新入院患者。 2、调查方法 调查人员由院感科专职人员、医务科人员和各科室主任组成。 调查前一日院感科组织了统一培训,培训内容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调查方法、调查表填写。调查人员分为两组,每组 5 人,由感控科 邝宜君和医务科陈新红分别任组长,每组负责 3 个科室。调查方法 采用床旁调查和查阅在架病历相结合的方式,每一调查病例均填写 统一的个案调查表。所有在调查时间段内存在的医院感染和社区感 染,均计入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病例数。 3、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当前诊断、医院感染、社区感 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感染性疾病的细菌送检情况。 4、诊断标准 按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2001 年) (二)调查结果 1、一般情况:本次应查人数 200 人,实查 200 人,实查率 100% 医院感染 6 人,6 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 3.00%,例次现患率 3.00%社 区感染 73 人,74 例次,社区感染率为 36.50%,例次现患率 37.00%。 2、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全院调查日共有 102 人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 51.00%,其中 一联用药为 85.30%,二联用药 14.70%;根据用药目的,治疗用药 66 人,占 64.71%,预防用药 34 人,占 33.33%,治疗+预防用药 2 人;占 1.96%; 3、病原体监测 共分离出病原体 10 株,其中医院感染 1 株,社区感染 9 株,革 兰氏阳性菌 2 株,革兰氏阴性菌 8 株;治疗用药送细菌培养 26 人, 送检率 38.24% 4、各科室医院感染现患率和社区感染现患率见下表 科室 监测 人数 医院感染 社区感染 感染 现患率 感染例 现患例 感染 感染率 现患例 现患例 人数 (%) 次数 次率( %)人数 (%) 次数 率(%) 内科 56 1 1.79 1 1.79 23 41.07 24 42.86 普外 科 15 0 0.00 0 0.00 4 26.67 4 26.67 骨伤 科 61 4 6.56 4 6.56 10 16.39 10 16.39 妇产 科 8 0 0.00 0 0.00 1 12.50 1 12.50 儿科 32 1 3.13 1 3.13 32 100.00 32 100.00 康复 科 28 0 0.00 0 0.00 3 10.71 3 10.71 合计 200 6 3.00 6 3.00 73 36.50 74 37.00 5、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分布见下表 感染部位 医院感染 社区感染 感染例次 构成比(%) 感染例次 构成比(% ) 手术部位 2 33.33 泌尿道 2 33.33 5 6.76 下呼吸道 1 16.67 44 59.46 皮肤软组织 1 16.67 5 6.76 胃肠道 10 13.51 上呼吸道 4 5.41 腹腔内组织 1 1.35 其他 5 6.76 合计 6 100.00 74 100.00 七、上半年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附后) 附:多种耐药菌隔离预防措施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 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 进行床旁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 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 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进行床旁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4、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定植者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实施诊疗护理操作 时严格执行手卫生。 5、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 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 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 应当戴手套。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 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 把防护用品脱下,并洗手或 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6、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 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其他 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 须使用含有效氯 1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7、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含有效氯 1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 8、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 疗,都应先电话 通知相关科室,以便他 们作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 散。在把 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 须由一名医务 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 对该病人应采取接触隔离预防措施。接收部门的器械 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应依据以上方法进行清洁消毒。 9、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抹布、拖布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 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用含有效氯 1000mg/L 的含氯消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