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第一学期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案_第1页
2012级第一学期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案_第2页
2012级第一学期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案_第3页
2012级第一学期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案_第4页
2012级第一学期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2、3 周 新生报到,入学教育、军训 大学体育教案 周次 第 4周 授课班级 2012级公共合班 课时安排 2课时 类型 实践 授课教师 李 珍 教学 内容 1、学习广播操“七彩阳光”预备节、第一节; 2、田径类游戏;3、原地队列队形练习。 教学 目的 1、通过体育游戏教学,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和身体素质; 2、练习中能较快地与同伴配合,团结合作,积极参与,体验乐趣,乐于帮助别人。 教学 重点 徒手体操 教学 难点 原地队列口令 结构 时间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及教学要求 练习 次数 开 始 部 分 5 一、教学常规 1、 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节的内容、任务及要求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组织方式: 要求:口令宏亮、精神饱满 准 备 部 分 25 二、绕操场慢跑 2-4 圈 教学方法: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要求:学生积极配合 基 本 部 分 60 三、广播操(七彩阳光) 预备节、第一节:伸展运动 四、田径类游戏跑的游戏:贴膏药 五、原地队形练习(原地转法、走和跑互换 练习以及口令练习) 。 1、 短促口令有:报数、稍息、蹲下、起立、 跨立等。 2、 拖长式口令有:向(中、右、左)看 齐;向前看;立正;原地转法: 向(右、左、后)转;半面向右 转;半面向右转。原地踏步走; 一、 游戏:(一) “反口令练习” 。 游戏规则略。 组织形式 (学生站立成圆形) 组织 教学方法: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要求:学生积极配合 4*8 拍 8*8 拍 3 结 束 部 分 10 六、身体恢复练习 1、蹲起 15 次 2、课后作业,归还器材 教法:老师总结 组织方式 要求:学生认真听讲 2 组 课 后 小 结 大学体育教案 周次 第 5 周 授课班级 2012 级公共合班 课时 2 类型 实践 授课教师 李 珍 教学 内容 1、学习广播操第二节:扩胸运动;2 、行进间队列队形练习; 3、跳远。 教学 目的 1、使学生明确队列队形的基本内容,掌握行进间队列队形的正确动作及口令练习; 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跳远技术,获得基本 运动技能; 3、加强学生遵纪守法、团结拼搏的协作精神及提高学生的体质键康水平。 教学 重点 行进间队列练习 教学 难点 跳远助跑技术 结构 时间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及教学要求 练习 次数 开 始 部 分 5 一、教学常规 1、 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节的内容、任务及要求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组织方式: 要求:口令宏亮、精神饱满 准 备 部 分 25 二、绕操场慢跑 2-4 圈 三、广播操(七彩阳光) 第二节 扩胸运动 教学方法: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要求:学生积极配合 基 本 部 分 65 四、行进间队列队形及口令练习 起步走;12 1;立定;跑步 走; 复合式口令:如: 左转弯起步走; 右转弯起步走; 左后转弯起步走; 右后转弯跑步走; 左后转弯跑步走; 五、蹲踞式跳远的助跑技术 1、简介 跳远是人体通过快速助跑和有力的起跳, 采取合理的空中姿势和动作,使身体腾跃水 平距离的运动项目。 在跳远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蹲 踞式跳远、挺身式跳远和走步式 3 种空中姿 势。三步半的走步式是当今跳远竞技场上最 流行的姿势。在学校体育教学和外训练中, 主要采用蹲踞式跳远、挺身式跳远。 跳远场地:沙坑长 79 米,宽 2.753 米,跑道宽 1.211.25 米。 2、简介跳远的一般知识 跳远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等阶 段组成。 (1)三种姿势: 蹲踞式、挺身式、走步式. (2)结构:助跑、起跳、腾空、落地. (3)技术难点. 空中技术. (4)技术关键:助跑与起跳的衔接. (5)助跑方式:直线. 3、助跑: 为获得水平加速度。快速助跑, 用有力一腿踏板起跳,腾空后,踏跳腿前提 与摆动腿并拢,两腿屈膝。跳远的助跑速度 组织形式 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要 求:学生积极配合 8*8 拍 3 组 5 与跳远成绩密切相关。跳远助跑的任务就是 获得最高的助跑速度,并为准确踏板和快而 有力的起跳做好技术、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助跑的起动姿势直接影响助跑的稳定性与准 确性。助跑的起动姿势是从静止状态开始, 一般采用两腿微曲、两足左右平行站立的 “半蹲式” ,或两腿前后分立的“站立式” 起动姿势。 结 束 部 分 5 六、放松 1、放松 2、课后作业, 归还器材 教法:老师总结 组织方式: 要求:学生认真听讲 课 后 小 结 第 6 周 国庆放假 大学体育教案 周次 第 7 周 授课班级 2012 级公共合班 课时 2 类型 实践 授课教师 李 珍 教学 内容 1、学习广播操第三节、第四节;2 、体操基本术语;3、跳远。 教学 目的 1、通过广播操,发展学生协调能力。 2、通过教学,基本掌握蹲踞式跳远的基本技术。 教学 重点 体操术语 教学 难点 跳远的踏板起跳 结构 时间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及教学要求 练习 次数 开 始 部 分 5 一、教学常规 1、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节的内容、任务及要求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组织方式: 要求:口令宏亮、精神饱满 准 备 部 分 30 二、绕操场慢跑 2-4 圈 三、广播操(七彩阳光) 第三节 踢腿运动 第四节 体侧运动 教学方法: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要求:学生积极配合 8*8 拍 基 四、体育游戏:花样跳远 学生面对沙坑运用各种花样姿势向远 处跳,看谁跳的最远。 五、体操基本术语介绍 体操术语是根据体操技术的发展和人体 运动的规律总结出来的专门用语。 动作方向的术语 1、基本方向:以人体直立时作基准,分前、 后、左、右、上、下等 6 个基本方向。 中间方向:分前上、下;侧上、下等。 斜方向:分前侧上、前侧下等。 2、队列队形术语: 列:左右并列成一排为列。 路:前后并列成一行为路。 横队:由“列”组成的队形称横队。 纵队:由“路”组成的队形称纵队。 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要 求:学生积极配合 组织 3 组 7 本 部 分 60 排头: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者为排头。 排尾:位于纵队最后或横队左翼者为排尾。 基准:被指定作为看齐目标者称基准,被 指定作为其应举手示意(除排头排尾者外) 。 六、蹲踞式跳远的踏板起跳技术 起跳脚着地的瞬间做出扒地的动作,助 跑最后一步大腿抬得稍低些,下落要快速积 极,起跳脚在距离身体重心投影点较近的前 方做向前、向下、向后的迅速、柔和着地, 迅速蹬伸,三关节充分蹬直,蹬离地面. 摆动腿折叠迅速前摆,摆至大腿与地面平齐, 小腿自然下垂.同时,两臂屈肘协调下肢摆 动。 组织形式 学生分组练习 1、原地模仿 2、上一步完成 3、上四步完成 4、在沙坑中完成 结 束 部 分 5 七、放松 1、放松 2、课后作业, 归还器材 教法:老师总结 组织方式: 要求:学生认真听讲 课 后 小 结 大学体育教案 周次 第 8 周 授课班级 2012 级公共合班 课时 2 类型 实践 授课教师 李 珍 教学 内容 1、学习广播操第五节;2 、跳绳(体育游戏); 3、跳远。 教学 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跳绳的基本要领; 2、通过教学,基本掌握跳远腾空技术。 教学 重点 广播操、跳绳 教学 难点 跳远腾空动作技术 结构 时间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及教学要求 练习 次数 开 始 部 分 5 一、教学常规 1、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节的内容、任务及要求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组织方式: 要求:口令宏亮、精神饱满 准 备 部 分 30 二、绕操场慢跑 2-4 圈 三、广播操(七彩阳光) 第五节 体转运动 教学方法: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要求:学生积极配合 8*8 拍 基 本 部 分 60 四、跳绳(体育游戏) 1、各种方式跳短绳 连续单脚交换跳 两手握绳两端,由后向前摇绳子, 一脚 在前跨跳过后,另一脚随即跳起,绳从而脚 下依次抡转过去。 2、并脚跳 两手摇绳的两端,并脚跳过由后向前摇转 的绳子。 3、连续单脚跳 两手摇绳的两端由后向前,一腿屈膝脚 离地,单脚跳过绳子,连续进行。连续单脚 跳,注意练习一定次数后,换脚进行。 9 4、体育游戏:用跳绳组合的游戏 五、蹲踞式跳远技术空中技术 (1)原地模仿 (2)悬垂模仿空中技术 (3)利用踏板在沙坑中完成 组织形式 2 组 3 组 结 束 部 分 5 六、结束部分 1、放松 2、课后作业, 归还器材 组织方式 课 后 小 结 大学体育教案 周次 第 9 周 授课班级 2012 级公共合班 课时 2 类型 实践 授课教师 李 珍 教学 内容 1、学习广播操第六节;2 、皮筋; 3、体操单杠(介绍);4、跳远。 教学 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了解单杠;通过单杠如何锻炼身体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跳皮筋技术,获得基本技能 。 教学 重点 广播操 教学 难点 单杠 结构 时间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及教学要求 练习 次数 开 始 部 分 5 一、教学常规 1、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节的内容、任务及要求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组织方式: 要求:口令宏亮、精神饱满 准 备 部 分 30 二、绕操场慢跑 2-4 圈 三、广播操(七彩阳光) 第六节 腹背运动 教学方法: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要求:学生积极配合 8*8 拍 基 本 部 分 四、跳皮筋 跳 皮 筋 , 是 适 宜 于 儿 童 的 民 间 游 戏 , 约 流 行 在 20 世 纪 50 至 80 年 代 。 皮 筋 是 用 橡 胶 制 成 的 有 弹 性 的 细 绳 , 长 3 米 左 右 , 皮 筋 被 牵 直 固 定 之 后 , 即 可 来 回 踏 跳 。 跳 皮 筋 有 挑 、 勾 、 踩 、 跨 、 摆 、 碰 、 绕 、 掏 、 压 、 踢 等 10 余 种 腿 部 基 本 动 作 , 同 时 还 可 组 合 跳 出 若 干 个 花 样 来 。 五、全程助跑的蹲踞式跳远技术. 落地缓冲:收腹举腿,小腿往前伸,同时 双臂用力往后摆动,并屈膝落地缓冲。要点: 小腿前伸的时机把握好,曲腿前伸臂后摆, 落地后往前不往后。 落地不稳,双腿落地区域有较大的差异。解决办法: 多做近距离的起跳落地动作,手臂的摆动要协调配合。 地面设置标志物,双脚主动有意识地踩踏标志物。 组织形式 组织形式 练习方法; 单足跳前进练习:一般采用左(右)去 右(左)来的方法进行练习,距离控制 在 2530 米左右,完成 34 组。 收腹跳练习:从原地直立开始起跳,空 中做屈腿抱膝动作或双手在腿前击掌, 落地时一定要屈膝缓冲。 组织形式 11 60 六、单杠简介 1、使学生了解单杠的一般知识; 2、介绍通过单杠如何锻炼身体。 教学方法: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要 求:学生积极配合 结 束 部 分 5 七、结束部分 1、放松 2、课后作业, 归还器材 组织方式 课 后 小 结 大学体育教案 周次 第 10 周 授课班级 2012 级公共合班 课时 2 类型 实践 授课教师 李 珍 教学 内容 1、学习广播操第七节、第八节;2 、体育游戏;3、体操双杠(介绍);4、三级跳远(介绍)。 教学 目的 1、熟练掌握广播操,提高协调性; 2、双杠简介,使学生了解双杠;通过双杠如何锻炼身体。 教学 重点 广播操 教学 难点 双杠 结构 时间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及教学要求 练习 次数 开 始 部 分 5 一、教学常规 1、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节的内容、任务及要求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组织方式 要求:口令宏亮、精神饱满 准 备 部 分 35 二、绕操场慢跑 2-4 圈 三、广播操(七彩阳光) 第七节 跳跃运动 第八节 整理运动 教学方法: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要求:学生积极配合 8*8 拍 8*8 拍 +5 拍 基 本 部 分 四、体育游戏 体操器械类游戏快速跳绳接力 五、体操双杠(介绍) 1、使学生了解双杠的一般知识; 2、介绍通过双杠如何锻炼身体。 组织形式 组织形式 3 组 2 组 13 55 六、三级跳远(介绍) 三级跳远是人体经过快速助跑后,由 单足跳、跨步跨步跳和跳跃所组成的连 续三次向前腾跃水距离的运动项目。 教学方法: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要 求:学生积极配合 学生分组练习 结 束 部 分 5 七、结束部分 1、素质练习 立定跳 8 个 2、课后作业, 归还器材 组织方式: 课 后 小 结 大学体育教案 周次 第 11 周 授课班级 2012 级公体合班 课时 2 类型 实践 授课教师 李 珍 教学 内容 期中考试:广播操;跳远(任选一项) 。 教学 目的 1、通过考核,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对体育有个新的认识; 2、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 教学 重点 测 试 教学 难点 学生体力的合理分配 结构 时间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及教学要求 练习 次数 开 始 部 分 5 一、教学常规 1、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节的内容、任务及要求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组织方式: 要求:口令宏亮、精神饱满 准 备 部 分 30 二、绕操场慢跑 3-4 圈 三、复习广播操、跳远 教学方法: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基 本 部 分 60 四、考核内容(任选一项) 1、广播操; 2、跳远 。 组织形式 结 束 部 分 5 五、放松 安排课后作业 归还器材 师生再见 组织方式: 要求:学生认真听讲 课 后 小 结 大学体育教案 周次 第 12 周 授课班级 2012 级公共合班 课时 2 类型 实践 授课教师 李 珍 教学 内容 1、毽子; 2、铅球; 3、体操:跳跃(介绍) 教学 目的 1、广播操练习中能较快地与同伴配合,团结合作,积极参与,乐于帮助别人。 2、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 重点 广播操 教学 难点 体操跳跃 15 结构 时间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及教学要求 练习 次数 开 始 部 分 5 一、教学常规 1、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节的内容、任务及要求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组织方式: 要求:口令宏亮、精神饱满 准 备 部 分 30 二、绕操场慢跑 2-4 圈 三、毽子 踢毽子又称(毽球) ,是在中国一向流 传很广,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体育活动。 规定动作有盘踢、磕踢、落、上头、交踢 6 个套路。 教学方法: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要求:学生积极配合 四、学习投掷(铅球) 1、铅球技术简介 2、准备阶段 握球:五指自然张开,以指根或指端托 住球。 (如图 1) 持球:放于腮与锁骨窝处,以脖颈与手 臂的挤压力抵住球。 (如图 2) 五、原地推铅球技术 1、预备姿势 高姿、低姿。 2、预加速阶段 身体左侧对投掷方向,两脚左右开立 比肩稍宽,左脚尖指向斜前方并与右脚弓 在一直线上;右膝弯曲,上体向右倾斜扭 转,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臂微屈于胸前, 使球的垂直线离开右脚外侧,以加长用力 距离和拉紧左侧肌肉。 (如图) 图 1 图 2 组织 教学方法: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要 求:学生积极配合 基 本 部 分 60 3、分组练习 徒手模仿练习;原地持球练习 六、体操:跳跃(介绍) 1、踏板跳 2、屈腿跳 3、跳上成跪撑,跪跳下 4、分腿腾跃 图示 教学方法: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要 求:学生积极配合 结 束 部 分 5 七、结束部分 1、放松 2、课后作业, 归还器材 教法:老师总结 组织方式: 课 后 小 结 大学体育教案 周次 第 13 周 授课班级 2012 级公共合班 课时 2 类型 实践 授课教师 李 珍 教学 内容 1、体育游戏;2 、铅球;3、体操技巧。 17 教学 目的 1、 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体育的爱好; 2、 通过对铅球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投掷的基本技术。 教学 重点 跳 远 教学 难点 铅球最后用力 结构 时间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及教学要求 练习 次数 开 始 部 分 5 一、教学常规 1、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节的内容、任务及要求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组织方式: 要求:口令宏亮、精神饱满 准 备 部 分 30 二、绕操场慢跑 2-4 圈 三、复习广播操(七彩阳光) 教学方法: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要求:学生积极配合 四、田径类游戏原地传递实心球 学生分成相等人数的队列站立,排头每 人持一个实心球,老师发令后,排头将实 心球从头上传球给第二个人,第二个人将 球从胯下传给第三个人,第三人再将球传 给第四个人,以此类推,单数都从头上传 球,双数从胯下传球,直到传到最后一个 人游戏算完成,看哪个队先完成算胜利! 输队要受惩罚。 五、体操技巧前滚翻、单肩后滚翻 1、前滚翻(如下图)蹲撑,两腿蹬直,同 时屈膝、低头,提臀收腹,团身向前滚动。 前滚时,后脑、肩、背、臀部依次着地,然 后抱小腿团身成蹲撑(如图示) 。 教学方法:老师指导 组织形式 基 本 部 分 60 保护与帮助:单膝跪立于学生体侧,一手托 肩,一手压小腿,帮助滚翻。必要时再扶腰, 帮助恢复成蹲撑。 2、单肩后滚翻 背朝滚翻方向蹲撑,两手用力推垫, 体后倒,臀部靠脚跟往下坐,低头、团身 向后滚动,使臀、腰、背、肩、颈、头依 次着垫,当肩部着垫时,迅速屈肘,两肩 贴于垫子上,经两手支持两,两手放在垫 子上,用力撑垫,推起成跪撑平衡。 六、原地推铅球 最后用力阶段 它是尽量运用滑步所获得的预先速 度和形成超越器械的有利身体姿势,充分 发挥人体各部分的力量集中作用于铅球上, 以获得最大的出手速度和适宜的出手角度, 从而获得最佳的推球效果。 (如图) 图示 强调注意: 组织教学和练习时注意安全问题 教学方法: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要 求:学生积极配合 结 束 部 分 5 七、结束部分 1、放松 2、课后作业, 归还器材 组织方式: 要求: 1、自然、活泼的放松,使身心 恢复到平静状态。 2、整齐、有序的归还器材。 课 后 小 结 大学体育教案 周次 第 14 周 授课班级 2012 级公共合班 课时 2 类型 实践 授课教师 李 珍 教学 内容 1、体操 技巧 前滚翻、单肩后滚翻; 2、实用类体操; 3、中长跑。 19 教学 目的 1、通过 教学, 使学生掌握技巧组合动作; 2、通过 教学,了解 实用类体操的基本 技术。 教学 重点 体操技巧 教学 难点 前、单肩后滚翻 结构 时间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及教学要求 练习 次数 开 始 部 分 5 一、教学常规 1、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节的内容、任务及要求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组织方式: 要求:口令宏亮、精神饱满 准 备 部 分 30 二、绕操场慢跑 2-4 圈 教学方法: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要求:学生跟音乐练习 三、体操技巧前滚翻、单肩后滚翻 1、前滚翻(如下图)蹲撑,两腿蹬直, 同时屈膝、低头,提臀收腹,团身向前滚动。 前滚时,后脑、肩、背、臀部依次着地,然 后抱小腿团身成蹲撑(如图示) 。 2、保护与帮助:单膝跪立于学生体侧,一 手托肩,一手压小腿,帮助滚翻。必要时再 扶腰,帮助恢复成蹲撑。 3、单肩后滚翻 背朝滚翻方向蹲撑,两手用力推垫, 体后倒,臀部靠脚跟往下坐,低头、团身 向后滚动,使臀、腰、背、肩、颈、头依 次着垫,当肩部着垫时,迅速屈肘,两肩 贴于垫子上,经两手支持两,两手放在垫 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要 求:学生积极配合 基 本 部 分 60 子上,用力撑垫,推起成跪撑平衡。 3、技巧类游戏:滚翻游戏 四、实用类体操:搬运 (1)背负法。 (2)骑坐肩上法。 (3)托背托腿法。 (4)单臂勾腰法。 (5)两手交搭两手扶背椅式搬运法。 (6)四手互搭搬运法。 五、中长跑 是中距离跑和长距离跑的简称。属 80 0 米以上距离的田径运动项目。中距离 跑项目有男、女 800 米和 1500 米;长 距离跑项目有男子 5000 米和 10000 米,女子 3000 米、5000 米和 10000 米。中长跑是历史悠久且开展普遍的运 动项目。在 2000 多年前的古代奥林匹 克运动会上就有中长跑比赛。 图示 组织形式 结 束 部 分 5 六、结束部分 1、放松 2、课后作业, 归还器材 组织方式: 要求: 1、自然、活泼的放松,使身心 恢复到平静状态。 2、整齐、有序的归还器材。 课 后 小 结 大学体育教案 周次 第 15 周 授课班级 2012 级公共合班 课时 2 类型 实践 授课教师 李 珍 教学 内容 1、铅球; 2、体操:技巧。 21 教学 目的 1、通过 教学, 使学生掌握技巧组合动作; 2、通过 教学,掌握铅球的动作技术。 教学 重点 体操技巧、铅球 教学 难点 肩肘倒立 结构 时间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及教学要求 练习 次数 开 始 部 分 5 一、教学常规 1、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节的内容、任务及要求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组织方式: 要求:口令宏亮、精神饱满 准 备 部 分 30 二、绕操场慢跑 2-4 圈 教学方法: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要求:学生跟音乐练习 三、体操技巧 1、体操 技巧 肩肘倒立 2、技巧类游戏:滚翻游戏 四、原地推铅球完整技术 1、维持身体平衡阶段 球出手后,右腿迅速与左脚交换,左腿 组织形式 教法: 讲解. 要求:1.认真听讲 . 2.积极动脑 . 组织形式 基 本 部 分 60 后举,降低身体重心,缓冲向前的力量,以 维持身体的平衡。 2、完整技术 握、持球准备阶段预加速阶段 最后用力阶段。 五、实用类体操:搬运 (1)背负法。 (2)骑坐肩上法。 (3)托背托腿法。 (4)单臂勾腰法。 (5)两手交搭两手扶背椅式搬运法。 (6)四手互搭搬运法。 结 束 部 分 5 六、结束部分 1、放松 2、课后作业, 归还器材 组织方式: 要求: 1、自然、活泼的放松,使身心 恢复到平静状态。 2、整齐、有序的归还器材。 课 后 小 结 大学体育教案 周次 第 16 周 授课班级 2012 级公共合班 课时 2 类型 实践 授课教师 李 珍 教学 内容 1、接力跑; 2、体操:技巧组合。 23 教学 目的 1、通过 教学, 使学生掌握技巧组合动作; 2、通过 教学,基本掌握接力跑的技术。 教学 重点 体操技巧 教学 难点 肩肘倒立 结构 时间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及教学要求 练习 次数 开 始 部 分 5 一、教学常规 1、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节的内容、任务及要求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组织方式: 要求:口令宏亮、精神饱满 准 备 部 分 35 二、准备活动 绕操场慢跑 2-4 圈 组织队形 基 三、基本部分 1、体操 技巧 肩肘倒立经单肩后 滚翻接跪平衡接跪跳起 2、技巧类游戏:滚翻游戏 3、跪跳起 由跪立开始,臀部后座,上体稍前倾 、屈髋,然后用力向前摆起,伸膝使身 体腾起,制动双臂,收腹偍膝成蹲立。 保护与帮助:保护者站立在练习者侧方 ,两手握住其脚腕向上提拉,必要时可 强调注意: 1、组织教学和练习时注意安全 问题。 2、加强保护与帮助。 组织: 一、教法与步骤: 1、教师讲解并示范跪跳起; 2、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本 部 分 55 用膝关节顶住其髋部帮助展髋。 注意事项: 1、充分活动开头部、肩部和腰部,防 止以上各部位扭伤; 2、认真做好保护与帮助。 四、接力跑 奥运会比赛项目分男、女 4100 米 接力跑和 4400 米接力跑。 1908 年第 4 届奥 运会首次设立接力项目,但 4 名运动员所 跑距离不等。1912 年第 5 届奥运会改 设 4100 米接力跑 4400 米接力 跑。女子 4100 米接力跑和 4400 米接力跑分别于 1928 年、1972 年被列入奥运 会比赛项目。 3、教师用语言激励学生完成练习 ,并提高练习质量; 4、组织不同典型的学生进行示范 ; 5、教师讲解存在的典型错误,并 指出改正方法; 6、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 7、分散进行肩肘倒立接跪跳起针 对性练习; 教师讲解示范 结 束 部 分 5 五、结束部分 1、放松 2、课后作业, 归还器材 要求: 1、自然、活泼的放松,使身心恢 复到平静状态。 2、整齐、有序的归还器材。 课 后 小 结 第 17 周 理论课 第一节 体操概述 一、概念 体操运动是以徒手、持轻器械或在器械上完成的各种类型与难度具有一定艺术要求的 单个动作、组合动作或成套动作,充分挖掘人的潜能,表现人的控制能力,并具有一定艺 术要求的运动项目。 25 二、体操的基本内容 根据体操练习的特征和对人体产生的主要作用,体操的内容包括: 1、队列队形练习: 分为队列练习和队形练习两部分。队列队形练习有原地队列动作和行进间队列动作 2、徒手体操 徒手体操是根据人体各部分的解剖特点,由举、踢、摆、振、蹲、转体、绕环、屈伸、跳 等一系列徒手动作,以不同的方向、路线、速度、幅度、频率和节奏,按照一定的程序所 组成的身体练习,包括单人动作、双人动作和多人动作。 3、轻器械体操 轻器械体操是在徒手体操的基础上,通过手持哑铃、实心球、体操棍、跳绳、火棒、球等 轻器械,充分利用器械特点进行的身体练习。器械体操 4、技巧运动 技巧运动包括滚动、滚翻、平衡、倒立、手翻等动作。 5、器械体操 器械体操专门用来指竞技体操中的各个器械项目,包括单杠、双杠、吊环、鞍马、平衡木、 高低杠等。 6、跳跃 跳跃包括以下肢为主的一般跳跃和上下肢结合的支撑跳跃。 7、实用类体操 包括攀登、爬越、负重搬运、翻越障碍和撑杆爬墙等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可 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可以提高人产在日常生活、从事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也是 现代拓展练习的内容。 艺术体操 8、自由体操 主要是由徒手体操,技巧的翻腾、跳跃、平衡及力量性动作组成。女子自由体操还包括 波浪和舞蹈等动作,并有音乐伴奏。 9、健美操 健美操是融体操、舞蹈和音乐于一体,通过徒手和使用健美器械的身体锻炼项目。 10、艺术体操 是在音乐伴奏下徒手或持轻器械进行的身体练习,是女子特有的、符合女子生理和心理特 点的有较强艺术性的体操项目。 11、蹦床运动 是集体操、跳水等运动项目的特点形成的竞技运动项目,通过蹦床练习可以发展弹跳 力和灵敏性,着重训练控制身体的能力,有效地锻炼前庭分析器的功能,培养勇攀高峰的 拼搏精神,同时蹦床运动又为技巧动作和跳水动作的创新提供条件。 三、体操的分类 按体操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分:基本体操、竞技性体操、团体操。 1、基本体操:队列队形、徒手体操 、健美操、轻器械体操、器械体操、专门器械体操、 一般跳跃、技巧等。 2、竞技性体操: 男子项目: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单杠 女子项目:自由体操、跳马、高低杠、平衡木。 艺术体操:绳、圈、棒、带、球。 蹦床运动:蹦床(男、女个人,男、女同步) ;小型双蹦床(男、女个人):单跳(男、女 个人) 竞技健美操:男、女个人,混合双人、混合六人,三人(男三、女三、混三) ,混合六人 (男三、女三) 3、表演性体操 (1)团体操 团体操是集体的综合性的体育表演项目。通过刚健而优美的徒手体操,持轻器械体操, 舞蹈和技巧动作;瑰丽而多彩的组字,图案和造型;复杂而巧妙的队列队行变换;再配以 烘托主题的音乐,陪衬主题的服装,道具以及背景等艺术装饰,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来反 映一定的主题思想。因此,它具有鲜明的思想性,较高的艺术性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等特 点,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通过团体操的表演,使表演者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受到集体主义和纪律性的教育;使 观众心旷神怡,精神振奋,受到美的教育。是一种有效的宣传教育手段。 在进行体操练习时,合理地选择项目与内容,坚持经常锻炼,能全面地增强各器官,内 脏器官和神经系统,促进人体全面发展,还可以着重锻炼身体的某部位或发展某种身体素 质,进一步提高身体全面发展水平。 在体操教学训练中,保护与帮助不仅是一项安全措施,而且是教学训练的重要手段。正 确熟练地掌握保护与帮助方法,对防止运动创伤,加速掌握动作,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 团结互助等良好作风都具有重要意义 (2)舞台体操 体操表演上舞台,与文节目同台表演,已有相当一段历史了。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健美 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等已成为各种文艺汇演的精彩节目,技巧和一些器械体操表演也 开始登上舞台,为丰富舞台节目增添了色彩。 四 体操的特点: 1、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易于普及,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2、能全面和有重点地锻炼身体。 3、在教学和训练中广泛采用了保护和帮助。 4、有较强的艺术性。 5、不断的创新。 五 体操基本术语 体操术语是根据体操技术的发展和人体运动的规律总结出来的专门用语。它确切、简明地 揭示体操动作的本质和特征。认真学习和正确运用体操术语,不仅有助于对动作技术的理 解和掌握,砌且对于教学与训练工作也都有重要意义。 下面选择一些在体操教学与训练中经常用的术语说明: (一)动作方向的术语 1、基本方向:以人体直立时作基准,分前、后、左、右、上、下等 6 个基本方向。 2、中间方向:两个基本方向之间成 45 度角的方向。分前上、下;侧上、下等。 斜方向:3 个基本方向之间构成的中间方向。分前侧上、前侧下等。 队列队形术语: 列:左右并列成一排为列。路:前后并列成一行为路。 横队:由“列”组成的队形称横队。纵队:由“路”组成的队形称纵队。 间隔:相邻者左右之间的间隙叫间隔。距离:相邻者前后之间的间隙叫距离。 排头: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者为排头。排尾:位于纵队最后或横队左翼者为排尾。 基准:被指定作为看齐目标者称基准,被指定作为其应举手示意(除排头排尾者外) 。 翼:队列左右左右两端叫翼,左端为左翼,右端为右翼。 27 徒手体操术语 基本姿势术语 立:人体站立的姿势。如直立、并立、开立、点地立、单脚立等。蹲:稍蹲、半蹲、全蹲。 跪:两腿并拢屈膝,膝与小腿前着地,上体与地面成垂直的姿势。撑:上肢或身体某部位 支撑与地面上的姿势。 坐:以臀部和大腿着地,上体与地面成垂直的姿势。卧:身体躺在地面上的姿势。 倾:身体与地面不成垂直又不失去平衡的姿势。 弓步:两脚分开约一大步,一腿屈膝约 90 长度,另一腿伸直体脚掌着地,上体与地面成 垂直的姿势。 平衡:用脚、手和脚或身体某一部位支撑地面,身体保持一定时间表的静止姿势。 劈腿:两腿分开成直线着地的姿势。桥:身体背向地面,上肢与下肢支撑成弓形的姿势。 (四)器 械 轴 是指器械最长的工作部分。例如单杠、双杠的杠面. (五)人体的轴 通过重心上下的联线,叫纵轴。通过身体左右的联线叫横轴。 前后轴:通过身体前后的联线叫前后轴。 (六)身体站立部位与器械关系的术语 正:肩袖与器械袖成平行的姿势。如前正立、正立。 第二节 奥运知识 一、古代奥运会的产生 最早的运动会就是古希腊的古代奥运会,奥运会的全称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 匹克”一词源于希腊的地名“奥林匹亚” 。奥林匹亚位于雅典城西南 360 公里的阿菲斯河 山谷, 这里风景如画,气候宜人.古希腊人在这里建起了许多神殿 ,因此,古人把这块土地叫做 阿尔菲斯神城,也称“圣地“奥林匹亚,依当时的信念,它象征着和平和友谊。 古代希腊和地中海区域其他国家的人们在祭典和收获季节,常常举行盛大集会, 并进行各 种游乐和竞技活动,热闹非凡。最初这项活动分散在各地,也不定期,但以奥林匹亚的集会最 为盛大。 公元前 884 年,古希腊爆发战争,各地战火连绵, 瘟疫成灾, 农业欠收.希腊平民非常 渴望和平,怀念当年的那种庆典活动。于是,奥林匹亚所在的伊利斯城邦国王联络其他几个 城邦的国王,达成了一项定期的奥林匹亚举行运动会的协议 ,并规定在运动会年实行“神圣 休战日” 。 “神圣休战日”期限是三个月。在这期间,任何人不得动刀兵发动。即使正在交战 的双方,也得放下武器,准备去奥林匹亚参加运动会。从此, 就产生了全希腊性的赛会. 到公元 前 776 年,第一次用文字记录下获奖者安全名。这就是后人所说的第一届古希腊运动会。 之后, 这种赛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因此比赛地点在奥林匹亚, 也称它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简 称古代奥运会。从公元前 776 年到公元 349 年,古代奥运会被罗马帝国的皇帝废除为止 ,古 代奥运会一共举行了 293 届。 古代奥运会对普通奥运观众并不意味着欢乐。一个典型的奥运观众,如果是从雅典出发, 他必须跋山涉水穿过大半个伯罗奔尼撒半岛,沿着一条崎岖不平的朝圣者古道,头顶地中 海夏季的炎炎烈日,步行或借助骡马的脚力,用两个星期的时间才能走完雅典到奥林匹亚 的 300 多公里路程。如果来自海外殖民地,走海路则需要更长时间 当筋疲力尽的观众终于抵达奥林匹亚,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奥林匹亚基础设施极为 简陋,仅有一家稍微像样的旅店,并且只向外交使团和官员开放,级别不够的贵族只能自 己搭帐篷解决住宿问题。至于另外 8 万名普通观众其中将近一半是兜售饮食、纪念品 的小商贩不得不到宙斯神庙附近的旷野里自便。于是,奥运期间这里变成了一片卫生 状况恶劣的露营地。 奥林匹亚的运动场不设观众席,也没有树阴遮蔽,因为宗教原因,奥运会上不允许观众 戴帽子,人们只能从早到晚站在尘土飞扬的运动场中间,暴晒于烈日底下。由于夏季河水 断流,井水供不应求,观众脱水、中暑的情况时有发生。那时,希腊没有完善的排污系统, 干涸的河床成了几万人的临时厕所,垃圾就地堆放,再加上遍地的苍蝇,卫生状况可想而 知。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古代奥运会连续举办了一千多年。据说,奥运会的脏乱程度令人闻 之色变,以至于有这样一种说法对于不服管教的奴隶,主人会以威胁的口气对他说: 再不听话,就罚你去奥林匹亚看奥运会! (南方周末8.19 赋格文) 二、奥运会会歌 现代首届夏季奥运会于 1896 年 4 月 6 日在雅典开幕,开幕典礼中 ,演奏了一曲庄严的古 典弦乐,1958 年国际奥委会将它定为奥运会会歌,会歌作曲者为希腊萨马拉斯,作词者为帕 拉马斯。 三、奥运会会旗 1913 年,法国顾拜旦建议设国际奥委会会旗,并设计为白底,无边, 中央从左至右有蓝,黄, 黑, 绿 ,红 5 个套连圈环 ,依次代表欧亚非澳美 5 洲,白底意指所有国家都能在自己旗帜下参赛。 1914 年 7 月, 奥林匹克大 会首次悬挂奥林匹克旗。1920 年,举办第 5 届夏季奥运会的比利时奥委会赠送国际奥委会 一面同样的旗,奥运会期悬挂,后成定制,历届奥运会开幕由上届举办城市转交此旗 ,由举办城 市保存,比赛期间主运动场仅悬挂借用品,1952 年,奥斯陆市赠送国际奥委会冬季奥运会旗, 交接,保存和使用方法同夏季奥运会。1970 年,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评议第 4 期上对 会旗赋予新含义:它象征 5 大洲团结 ,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竞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 相见。 四、奥运圣火 1934 年,国际奥委会雅典会议决定恢复古奥运会旧制,奥运会期间主体育场燃烧奥林匹 克圣火,圣火火种取自奥林匹克,采用火炬接力方式传到主办国,在此之前 1928 年的第 9 届 奥运会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市的主体比赛上自始至终有一高塔燃着熊熊的焰火。火种用聚 光镜集阳光点燃而成,然后通过接力传送经 4 个国家至东道国主办地, 这是奥运会首次举行 这种活动。1936 年 7 月 20 日, 奥林匹亚为第 11 届夏季奥运会举行点火仪式后每人手持 火炬跑 1 公里的接力 ,经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 ,捷克斯洛伐克,8 月 1 日传到柏 林, 全程 3075 公里,参加接力的共有 3075 人,从这届起,国际奥委会正式规定点燃奥林匹克 火焰是每届奥运会开幕式不可缺少的仪式.此外,燃点圣火是为了纪念一次大战中牺牲的战 士, 而火炬传送则象征在世界各地传播和平的友谊。 1、现代奥运会的奠基人 皮埃尔德顾拜旦 皮埃尔德顾拜旦是现代奥运会的奠基人。他出生于巴黎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入巴 黎大学攻读法律、政治、后又去英国深造,学教育学。当时英国的户外体育对顾拜旦震动 很大,他立志回去要改变法国对体育的漠不关心,他更向往的是扩大世界的体育交流。 1863 年,顾拜旦提出举办类似古奥运会的比赛,但不是照搬,而是把过去只限于希腊人 参加的古奥运会扩大到世界范围。尽管顾拜旦的主张遭到一些反对派的杯葛,但在他不懈 努力下,1894 年 6 月 16 日终于有 20 个国家派代表在法国巴黎大学召开了第一届“重建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会议” 。6 月 23 日晚,委员会正式宣布成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这一天,对世界体育运动的发展,对奥林匹克运动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少国家把这一 天作为体育节日,中国也于 1986 年将这天定为奥林匹克日。 29 2、现代奥运会的历史 奥运会自公元 776 年于希腊的奥林匹亚举行以来,已经有 1200 年的历史。当时的 运动项目有五项全能(包含铁饼、标枪、跳远、赛跑和摔跤) 、赛跑、拳击、摔跤、 Pankration(拳击和摔跤的混合运动) 、四轮马车赛跑和骑马。 奥林匹克的复兴始自 1896 年,当时希腊的雅典举办了第一次现代奥运会,当时有来自 14 个国家的 245 名 运动员参加。 此后,参赛运动员、参赛国家和比赛项目与日俱增,在 2000 年澳大利亚 的悉尼奥运会上,有来自 199 个国家的 10,000 多名运动员参赛。 冬季体育项目最早 在 1908 年添加到奥运会中,当时是花样滑冰运动。冰球项目自 1920 年加入。在 1924 年,冬奥会第一次在法国的查米尼斯单独举行。 自 1994 起,冬奥会定于不和夏 季奥运会同年举行,因此目前奥运会为每两年一届,冬季奥运会和夏季奥运会交替进行。 奥林匹克运动有一系列独特而鲜明的象征性标志,如奥林匹克标志、格言、奥运会会旗、 会歌、会徽、奖牌、吉祥物等。这些标志有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形象地体现了奥林匹克理 想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今天,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不断发展壮大,奥林匹克标志也已 经在全世界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林匹克标志、奥林匹克旗、奥林匹克格言和奥林匹克会歌的 产权属于国际奥委会专有。国际奥委会可采取一切适当措施使奥林匹克标志、旗、格言和 会歌在各国和国际上获得法律保护。为了加强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和奥林匹克标志的保护, 保障和维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人和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先后颁布了北 京市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规定 (2001 年 10 月 11 日北京市政府令第 85 号发布)和 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 (2002 年 2 月 4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45 号发布) 。 当今世界上流传最广的标志要数奥林匹克五环了,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它已成为奥 林匹克精神与文化的形象代表,五环“转”到哪里,奥林匹克运动就在哪里生根开花。 说起五环的来历,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1936 年第 11 届柏林奥运会第一次举 行火炬传递活动,火炬的传递路线自奥林匹亚开始,从希腊北部出境,沿多瑙河穿过奥地 利,最后进入德国。为了烘托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卡尔迪姆及其 同事几乎完全按照古奥运会的情景来布置沿途经过的古希腊遗址。火炬到达德尔菲帕那萨 斯山的古代运动场时要举行一个特别仪式,这时,迪姆突发奇想,在一个高约 3 英尺的长 方形石头的四面设计并刻上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五环标志,放在了古运动场的起跑线一 端。仪式结束后,火炬继续北上,而这块作为道具的石头却被留在了古运动场。由于极少 有人知道这块刻有五环标志石头(后被称做“迪姆之石” )的真实身份,此后的很长一段时 间,它被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