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学案4.10 积贫积弱的北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学案4.10 积贫积弱的北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学案4.10 积贫积弱的北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学案4.10 积贫积弱的北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学案4.10 积贫积弱的北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 10 积贫积弱的北宋 课标要求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一、兵虚财匮 1根源 宋初,赵匡胤把地方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2积弱 (1)养兵政策:把流民编入军队,强壮士兵编入禁军,边塞大量屯兵。 (2)守内虚外:禁军一半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 (3)频繁调动:禁军轮流驻守京城, “兵不识将,将不知兵 ”。 3积贫 (1)冗兵:北宋养兵政策,导致军队人数激增。 (2)冗官:北宋实行一职多官制,并通过科举考试和恩荫赏赐大量授予官职。 (3)冗费:除冗兵、冗官费用外,还有大兴土木费用、皇室开支,以及每年向辽、西夏 交纳的“岁币”。 名师点拨 北宋“ 三冗” 问题的出现,表明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更应注意精兵简政。 二、内忧外患 1阶级矛盾激化(内忧) (1)原因:北宋王朝纵容土地兼并,使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 (2)影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士兵起义不断。 2边境烽烟四起(外患) (1)表现 宋曾两度出兵攻辽,但都归于失败。1004 年,北宋与辽签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 每年送给辽大量的“岁币” 。 1040 到 1042 年间,北宋对西夏的战争屡战屡败,被迫进行和议,结果是每年送给西 夏“岁币”。 (2)影响:对辽、西夏的用兵,不仅没有解除辽、西夏对北宋的威胁,还使人民饱受战 争之苦。 名师点拨 社会矛盾激化是北宋中期面临的三大问题之一。社会矛盾的激化具体表现 为阶级矛盾激化、民族矛盾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1背景 对西夏战争惨败后,面对社会危机的日益加深,范仲淹等有名望的大臣纷纷要求宋仁宗 改革弊政。 2概况 (1)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整顿吏治,裁减老朽、病患、贪污及无能的官吏。 (2)由于官僚贵族的反对和诽谤,宋仁宗发生动摇,于 1045 年下令废除新法。 3影响 “庆历新政”虽然仅一年左右就夭折,但它揭开了北宋革除弊政、变法改革的序幕。 名师点拨 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启示: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并要 做好充分的宣传和动员,改革者还要树立坚定的改革信心,改革才能成功。 主题一 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有哪些 1社会矛盾激化 (1)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 (2)辽和西夏的威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 (3)改革派和保守派引发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形成 北宋建立后,军权、行政权和财权过于集中,造成国家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弱, 国力衰退,导致“积弱”局面形成;冗兵、冗官、冗费又造成了“积贫”局面。 3封建统治出现危机 农民反抗斗争不断,财政入不敷出。 材料一 读北宋王朝收支情况表:(单位:贯) 年代 收入 支出 1021 15 085 万余 12 677 万余 1049 12 625 万余 “所出无余” 1065 11 613 万余 13 186 万余 (1)表格反映了北宋中期的什么状况? (2)为什么会导致这种状况出现? (3)北宋“三冗”局面的形成,从反面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1)出现了财政入不敷出的严重状况。 (2)“冗兵、冗官、冗费” 的结果。 (3)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材料二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陛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 军旅之资,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今三司差人般 (搬)送至雄州交割。治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 ” (4)这一材料出自于什么盟约?盟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5)盟约的签订反映了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评价这一盟约的签订? 答案 (4)“澶渊之盟” 。北宋承诺每年送给辽国大量银两和布帛,换取辽宋之间的和平。 (5)反映出长期积贫积弱局面使北宋统治者畏敌怯战,以致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却签 订了屈辱的和约。 评价:使北宋暂时获得了边境地区的和平局面,这既是北宋长期积弱的表现之一,也加 重了北宋政府的财政负担,成为北宋积贫的原因之一。 图示法理解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 主题二 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及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中心内容 宋仁宗时,范仲淹等实施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这次改革发生在宋仁宗庆历年间, 故称“庆历新政” 。 2失败的原因 (1)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诽谤,这是失败的主 要原因。 (2)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了新法。 (3)改革措施太激烈,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 (4)改革没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措施不到位。 (5)改革没有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材料 范仲淹于庆历三年九月将答手诏条陈十事奏折呈给宋仁宗,提出了十条改革 主张:(一) 明黜陟,按官员的政绩进行升迁。(二) 抑侥幸,限制恩荫。( 八)减徭役。 (九)覃恩信,主要是免去积欠的赋税和大赦方面的内容。(十)重法令,重视法令的制定 和执行。范仲淹认为当时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整顿吏治,裁汰内外官吏中老朽、病患、贪 污、无能之人。 (1)范仲淹这一改革主张的中心是什么? (2)这一主张的实施效果如何?原因是什么? 答案 (1)整顿吏治。 (2)最终失败。变革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最终失败。 1 宋史食货志载: “(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 焉。 ”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宋初冗官,吏治腐败 B战事不断,农民 破产 C巩固政权,不抑兼并 D佛教寺院强占民 田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的社会现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北宋初年,统治者对兼并土地采取不予抑制的放任态度。 2997 年,宋廷岁收 2 200 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 11 000 万缗,收支却亏 1 500 多万缗, “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皇室奢侈 D “三冗”严重 答案 D 解析 财政危机是材料的核心信息,故 D 项与之关系最密切。 3北宋初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这从反面证明了( ) A分权、强兵弊端无穷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加强中央集权弊大于利 D机构改革要量财力而行 答案 B 解析 北宋初年,统治者奉行养兵政策,每逢灾荒年月,政府就把大量的流民编入军队, 军队数量猛增;为了削弱官员的权力,朝廷实行一职多官,官僚机构膨胀臃肿。上述做 法导致了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造成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所以,在改革中要重视精 兵简政。 4庆历新政的措施中直接限制官僚特权的是 ( ) A定期考核官员 B严格“恩荫”制 C改革贡举制 D慎选地方官吏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恩荫制”是宋朝官员子弟除科举制之外的一 个重要的升官途径。庆历新政严格“恩荫”制,使官员子弟的升官途径大大缩小,直接限 制了官僚特权,所以选 B。 5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 范君指范仲淹,希文 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 ) 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 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 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 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其中心措施 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所以流传此民谣,A 、B、C 三项与史实不符。故答案为 D。 6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 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 可为国。 宋史卷二八四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冗费”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冗官”现象的出现产 生了什么后果? (2)材料中的“冗”危害从反面提供了怎样的教训? 答案 (1)原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将地方上的军权、财权、政权收归中央,造成 冗兵、冗官、冗费现象,修建寺庙、给辽、西夏“岁币”等也加强了上述现象。 影响:军队战斗力低下,官府行政效率低下,财政困难,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2)精兵简政,提高行政效率,财政量入为出等。 基础巩固 1北宋时期,出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宋冗官,吏治腐败 B北宋统治者采取了纵容地主兼并土地的政策 C混战不休,农民破产 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的引文,反映的是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的社会现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 因是赵匡胤为巩固政权,曾经对功臣宿将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 2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 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 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 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D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隐含的关键信息是北宋官员数量庞大,但又行政效率低下,结合本课时所 学“三冗”的史实可判断 C 项最佳。 3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态在北宋进行的改革是 ( ) A王安石变法 B庆历新政 C仁宗变革 D军事改革 答案 B 解析 引文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故 B 项正确。 4北宋时,范仲淹向宋仁宗提出了改革主张,其中心措施是 ( ) A发展经济 B减少徭役 C整顿吏治 D增 强军事 答案 C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本史实的能力。庆历新政的中心措施就是整顿吏治。 故选 C 项。 5庆历新政失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 A北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 B北宋王朝十分腐朽 C变法内容不尽合理 D变法没有顺应历史潮流 答案 A 解析 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他们和范仲淹一样,同属于封建 统治阶级。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图,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 A地主阶级占有全国的绝大部分土地,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农民生活非常困苦,大部分人无立锥之地 C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残酷剥削,阶级矛盾尖锐 D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历史现象 答案 D 解析 如图主要反映了北宋时期土地兼并严重的现象,而积贫积弱现象的产生则源于中 央集权的强化和对外战争的败多胜少上。 7据史书记载,宋军“终日嬉游廛市间,以鬻技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习 以成风,纵为骄惰” 。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宋朝治军注重兵员的素质 B宋朝军队的作风懒散 C宋代存在严重的冗兵现象 D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能力和理解能力。材料中“嬉游”“ 绣画”“骄惰”都 证明了宋兵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故 A 项不正确。 8北宋每年给辽和西夏岁币给北宋带来了双重影响,其中有利的影响是 ( ) 暂时维持了宋辽、宋夏之间边境的和平 有利于民族交流和交往 加重了北宋的 财政负担,加剧了积贫 加深北宋的社会危机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北宋用岁币换取了暂时的和平,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经 济、文化交流,但也给北宋带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加剧北宋的贫穷。所以是积 极的、有利的影响,是不利的影响。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张载集 (宝元以后) 募兵益广,宗室蕃衍,吏员岁增故用度不得不屈。 (仁宗时)承平浸( 渐)久, 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 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火(伙) 多如一火(伙) ,天下祸患,岂可不忧? 欧阳文忠公全集 材料二 官雍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中期朝廷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 (2)材料二中的“夷狄骄盛,寇盗横炽”分别指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出现以上危机的原因是什么?为了挽救危局范仲淹采取了 什么措施? 答案 (1)军费开支成为国家最重的负担;官吏增多加大财政危机;土地兼并导致阶级 矛盾尖锐。 (2)夷狄骄盛:是指辽、西夏对宋进行战争;寇盗横炽:是指农民起义不断。 (3)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措施:庆历新政。 解析 第(1)问从养兵之费、吏员岁增、占田无限、盗贼一年多如一年等信息中归纳; 第(2)问“夷狄骄盛”是指北宋受到西夏、辽的侵扰, “寇盗横炽”是指农民起义频繁。第(3)问 由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是由于加强中央集权导致积贫积弱。面对危机范仲淹开始了庆历新 政。 【学习思考】 1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是什么?(教材第 41 页) 提示 北宋为了防止地方割据采取了过度的集权: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 每年又通过科举制和恩荫赏赐的方法大量授予官职,造成了北宋的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 为防止武将专权,实行“更戍法”,使得兵将不相识,养兵之策造成军队数量庞大但战斗 力较弱;军队、官员的激增必然导致财政开支的激增,再加上统治者大兴土木、修建寺 观造成了冗费。冗官、冗兵、冗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造成了北宋的积贫积弱。 2北宋在澶渊战胜了辽国,为什么却要每年给辽送岁币?(教材第 41 页) 提示 北宋消极防御的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