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浙江省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条目解析(一)_第1页
2015年浙江省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条目解析(一)_第2页
2015年浙江省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条目解析(一)_第3页
2015年浙江省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条目解析(一)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 年浙江省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条目解析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a b) (1)分封制 内容:西周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主要诸侯国:周武王时召公之子受封于燕(深入东北最远的姬姓贵族) ,周公长子代表 周公受封于鲁(姬姓贵族封国中位据最东) 。周成王时商朝旧贵族微子封于宋地。 诸侯权利:世袭统治权 诸侯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西周的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扩大统治区域,周的文 化形式也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消弱。 (2)宗法制 含义: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大宗与小宗: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 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 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 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b c) 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 。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分封制、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 治权) 。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秦的统一 (a b) 统一的过程: 到公元前 221 年,秦国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 大业。 公元前 215 年蒙恬率秦军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次年渡河攻占阴山地区等边境军事 要地,并修筑长城,修直道; 公元前 220 年屠睢统兵征讨岭南,于公元前 214 年平定岭南,并开凿沟通湘水和漓水的 灵渠,便利了兵员和军需的补充;置桂林郡、象郡、南海郡(今广州) 、象郡,实施镇守和 行政管理,这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在“西南夷”开辟“五尺道”交通路线,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这是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 政权版图的开始。 统一的影响: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扩大了统一帝国 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皇帝制度的建立 (a b ) 皇帝制度的建立: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 ,开始使用“皇帝”称号, 确立了“皇帝”制度。 皇帝的地位及权力: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特点:皇权至高无上 皇帝制度建立的影响:皇帝制度的建立使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 所制约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 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 政治。 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汉朝州刺史的设置 (a a) 时间:西汉汉武帝时期。 设置: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 职责: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c d) 【1】中央政治制度演变 特点: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丞相制度被废除。 史实: 秦朝的“三公”及其职责 丞相:协助皇帝助理万机 太尉:主管军事 御史大夫:丞相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唐朝三省六部制 (a b) 唐代中央设中书省(草拟) 、门下省(审核)和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设吏、户、礼、兵、 刑、工六部。唐初,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等同于宰 相,实际上分散了相权。使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强化了皇权。 宋朝: (a b) 中书门下,长官称同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 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枢密院,长官称枢密使,分管军事。 三司,长官称三司使,分管财政。 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 (a b) 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 明成祖:设内阁。内阁是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阁当值, 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为防止内阁演变为事实上的丞相,以司礼监的太监 予以牵制,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清朝设立军机处。(a c) 设立: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不久改名军机处。 职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特点: 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较高。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 影响: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特点:中央权力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史实: (1)秦朝:郡县制的建立(a b) 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郡县制,秦统一后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制的内容及特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 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 ,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 方行政机构称为“道” ,县下有“乡” 、 “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 安的“亭” ; 郡县制的设立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 没有封地。 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 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元朝的行省制度 (a b) 行省的设置:元朝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 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 ,即陕西、甘肃、辽阳、河南江北、四川、云南、湖广、 江浙、江西、岭北行省。此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中书省(直辖“腹里” )和宣政 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至此西藏正式纳入中央版图。 行省与中央的关系: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各行 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央诏旨,行政官员不 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为保证行 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行省制度的意义:行省的设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也是我国省制 的开端。 【3】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b c) (1)积极作用: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 经济和文化繁荣、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