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高二语文 2017.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涂在答题卡上。 2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的对应题号内。 第 I 卷(阅读题,共 70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 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的 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社会风 气、提升国人道德,凝聚中华儿女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探究中华 礼制变迁的规律,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但它们能在认同 中华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例如,在我国 历史上,无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辽朝的契丹族、 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及建立清朝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 礼制,从而能使民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显然,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 增强自信的重要途径。 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 仪的内在精神实质。礼记郊特牲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所谓尊其义,就 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高尚的 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 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 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 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 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中华礼制提出的愿景,是中华先民 们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社会。中华礼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等学说, 能为今日构建和谐世界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 2 作为一种制度,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在封建社会,它强调封建等 级,包含一些糟粕。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 与变迁。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便是一种改革;礼记进一步提出 “时为大”这一与时俱进的礼制改革原则。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的重要原则,这使 它成为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 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 那是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关注不够。秦汉之 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 转折。礼法合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礼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礼 制既有教化功效,又有法制规范之用。礼记经解认为“礼禁乱之所由生”,可以 起到“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用。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 形”,使人们“徙善远罪”,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 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 ( 人民日报 2016 年 03月 25日) 1下列对中化礼制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中华礼制历史悠久,有着很强的凝聚功能,可以让有过矛盾与冲突的民族逐渐 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共存共荣。 B中华礼制不仅讲究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强调道德修 养与道德实践,追求知与行的统一。 C中华礼制具备教化功能,注重培养道德人格,这是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 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的结果。 D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改革,秦汉之后,礼与法逐渐结合,融为一体, 这是中华礼制变迁的一个重要转折。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正是由于各少数民族政权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 礼制,才有了民族融合的不断向前推进。 B孔子反复强调 “不学礼,无以立”,这与礼记郊特牲中“礼之所尊,尊 其义也”所提倡的精神是不一致的。 C中华礼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等学说,有助于消除冲突与 争端,从而构建和谐的世界。 D儒家礼制观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它在战国时期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 秦汉以后,则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礼制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的文化传统, 探究其变迁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B古人通过礼可以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所以我们今天要推进国家和社 会治理,就必须大力弘扬中华礼制。 C本文第二自然段列举的大量历史事实,足以证明中华礼制具有强大的凝聚功能, 充分发挥其作用,可以增强国人自信。 D本文不仅论述了中华礼制对民族发展的积极作用,还指出了其包含的糟粕和自 身的不足,使人们对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6 分) 结合课文内容,完成 45 题。 4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 吾尝与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B 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 C因问广、食其失道状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D愿为诸君快战 如姬为公子泣 5下列各项,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其李将军之谓也 B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C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 此天下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D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二)课外文言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彭韶,字凤仪,莆田人。天顺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成化二年疏论忤 旨,下诏狱。给事中毛弘等救之,不听,卒输赎。寻迁郎中。 锦衣指挥周彧,太后弟也,奏乞武强、武邑民田不及赋额者,籍为闲田。命韶偕御 史季琮覆勘。韶等周视径归,上疏自劾曰:“真定之田,自祖宗时许民垦种,即为恒产, 除租赋以劝力农。臣诚不忍夺小民衣食,附益贵戚,请伏奉使无状罪。”疏入诏以田归 民而责韶等邀名方命复下诏狱言官争论救得释。 十四年春,迁广东左布政使。梁芳弟锦衣镇抚德以广东其故乡,归采禽鸟花木,害 尤酷。韶抗疏极论,语侵芳。芳怒,构于帝,调之贵州。 二十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明年正月,星变,上言:“彗星示灾,见于岁暮, 遂及正旦。岁暮者,天道之终。正旦者,岁事之始。此天心仁爱,欲陛下善始善终也。 惟陛下慎终如始,天下幸甚。”时方召为大理卿,帝得疏不悦,命仍故官巡抚顺天、永 平二府。均大兴、宛平、昌平诸县徭役,劾奏镇守中官陶弘罪。 孝宗即位,召为刑部右侍郎。嘉兴百户陈辅缘盗贩为乱,陷府城大掠,遁入太湖。 遣韶巡视。韶至,贼已灭,乃命兼佥都御史,整理盐法。韶以商人苦抑配,为定折价额, 4 蠲宿负。悯灶户煎办、征赔、折阅之困,绘八图以献,条利病六事,悉允行。弘治二年 秋,还朝。明年,改吏部。与尚书王恕甄人才,核功实,仕路为清。慧星见,上言宦官 太盛,不可不亟裁损。帝是其言,然竟不能用。 韶莅部三年,昌言正色,秉节无私,为贵戚所疾,大学士刘吉亦不之善。韶志不能 尽行,连章乞休,乃命乘传归。月廪、岁隶如制。卒,年六十六。谥惠安,赠太子少保。 (明史列传第七十一)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籍为闲田 籍:没收 B.除租赋以劝力农 劝:劝说 C.遂及正旦 正旦:元旦,明代重大节日之一 D.连章乞休 乞休:自请辞去官职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疏入/诏以田归民/而责韶等邀名方命/复下诏狱/言官争论/救得释。 B疏入诏/以田归民/而责韶等邀名方命/复下诏狱/言官争论救/得释。 C疏入/诏以田归民/而责韶等邀名方命/复下诏狱/言官争论救/得释。 D疏入诏/以田归民/而责韶等邀名方命/复下诏狱/言官争论/救得释。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彭韶不畏权贵。锦衣卫镇抚使梁德,回老家广东大肆祸害乡里,对此恶行,彭 韶上疏直言,慷慨陈词,并因此得罪了梁芳。 B彭韶体恤民情。他做巡抚时,上疏请求皇帝平均大兴、宛平、昌平百姓的徭役; 任刑部右侍郎时,同情商人疾苦,减免他们的赋税。 C彭韶勇于直谏。他在刚刚被任命为大理卿时,直谏皇帝从政要慎终如始,致使 皇帝不悦,让他仍按原职巡抚顺天、永平二府。 D彭韶正直无私。他在刑部任职三年,言谈正直,态度严肃,秉持节操,以致为 贵戚怨恨,遭大学士排挤,而不能尽情施展抱负。 9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和课内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臣诚不忍夺小民衣食,附益贵戚,请伏奉使无状罪。(3 分) (2) 慧星见,上言宦官太盛,不可不亟裁损。(3 分) (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魏公子列传)(4 分)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011 题。 四犯令 【宋】侯寘 月破轻云天淡注,夜悄花无语。莫听阳关牵离绪。拼酩酊,花深处。 5 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不似荼蘼 【注】 开独步,能着意,留春住。 【荼蘼】春季最后开放的花。 10下列对这首宋词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月破轻云天淡注”中的“破”字描写了月亮穿过云层,清辉撒满夜空,天空 一层淡淡的银白,朦胧恬淡,富有动感。 B“夜悄花无语”写出了夜深人静连花儿也寂然不动的环境特点,表面写花,实 际写人,通过花写出了人静寂落寞的情态。 C词中的阳关指据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古琴曲阳关三叠,“莫 听阳关牵离绪”体现了不任凭曲子牵动离愁别绪的旷达情怀。 D“拼酩酊,花深处”写出了花丛深处尽情纵饮的情状,表现了“有花堪折直须 折”的豪迈情怀。 E“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是通过想象虚写的,写法与姜夔雨霖铃 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一样的。 11简要分析词作下片中“不似荼蘼开独步,能着意,留春住”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 绪。(6 分) (四) 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2子曰:岁寒, 。(论语子罕) ,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高祖本纪 ) 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李将军列传)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必有一得。(淮阴侯列传) ,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管仲列传)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村头的老槐树 梁永生 许多年来,每次回到故乡,一头撞进那片热土的怀抱,我最先望见的就是村头那 棵傲然挺立的老槐树。枝丫间升腾起的袅袅炊烟,氤氲着饭菜的清香,传递着家的温暖 讯息,让我瞬间忘记了浑身的疲惫和一路的颠簸。 村头是小村通往外面的门,老槐树就是守卫门户的门神。进门,出门,看似寻常 简单,却是悲欢离合。对于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村头的老槐树下是滋生思念、牵 挂和企盼的地方,也是守望幸福的驿站。老槐树是一把标尺,丈量着血浓于水的亲情距 离;老槐树是一道分割线,隔开了草木故园与外面的世界。每每我离开故乡,老槐树下 是母亲和我分别的地方。老槐树下也是村民聚散离合的地方。寒来暑往,流转经年,参 军入伍,异乡求学,外出打工,出外经商,多少背着简单行囊的村人走出家门,走出村 6 头,走出老槐树的庇护,去外面的世界追逐梦想。不管走得多远,无一例外都要在老槐 树下启程,从此天各一方,四处漂泊。 老槐树是小村的眼睛,目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人,也打量着每一个从村子 里经过的人。记忆中,村头的老槐树下是外乡人歇脚的驿站。货郎担、卖油郎、玩把戏 的、补漏锅的,甚至是要饭的,这些行色匆匆的乡村过客或推车,或肩扛,走村穿巷, 沿街叫卖,用自己的手艺和勤劳换取着一家老小的温饱。老槐树下,对于那些四处漂泊 的生意人或者手艺人来说,是一个吸袋旱烟歇歇脚的场所,也是一个体味人生冷暖的地 方。一年四季,老槐树下都或多或少蹲坐着闲暇无事的村人,冬天晒暖,夏季纳凉,几 乎没有断过人。乡亲们宅心仁厚,民风淳朴,尤其是对那些外乡人更是厚道热情,看见 路上走来陌生人,便起身上前询问。来人一边散烟,一面说明来意,如若是来投亲奔友 的,立即有人领着到家里;如若是做小买卖的或者是手艺人,便有人向其详细讲解村落 布局、街道走向、人口分布,让这些外乡人少走冤枉路。 那棵老槐树,年年岁岁历经风雨侵蚀依然傲然挺立,凝视着一个小村的兴衰荣辱。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临近年关,村头的老槐树下便人头攒动,潮水般涌来了村中的 男女老幼,他们踮起脚尖举目远眺,翘首以盼父思女,母盼子,妇望夫,夫念妻, 羞涩的村姑揪着辫梢等情郎。栖息在钢筋混凝土丛林里的游子,无论事业多么辉煌,地 位多么显赫,异乡再好都无法安放他们不安的灵魂和躁动的心灵。多少次夜深人静,他 们时常想起那熟稔的村头,亲人们手搭凉棚站在村头老槐树下的那幅剪影,在梦中一次 次浮现,那时候,他们心里热乎乎的,也酸溜溜的,饱含着热泪,记住了乡愁。 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村庄里留下的多是些苍老的身影和稚嫩 的面孔。村庄空了,瘦了,村头也不再是往昔的村头,人影稀疏,门可罗雀。在村庄的 臂弯里,在夕阳的余晖里,我看到村头那棵原本蓊蓊郁郁、葳蕤蓬勃的老槐树,如今一 天天消瘦下去,仅留嶙峋铁骨,用最后一丝气息默念着思念、牵挂和企盼。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文章开头“一头撞进那片热土的怀抱”表现了作者归乡的急迫心情,“炊烟” “氤氲着饭菜的清香”运用了通感的手法,体现了作者内心深处清晰的农村印记。 B“对于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村头的老槐树下是滋生思念、牵挂和企盼的 地方,也是守望幸福的驿站”,表达的是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牵挂。 C“老槐树是小村的眼睛”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村人和路人的活动都在 老槐树关注之下的情况,表现了老槐树富有灵性的特点。 D文章第段记述外乡人老槐树下歇脚的文字,是为了表现老槐树热情好客、为 一切人遮风避雨提供方面的特点。 E.老槐树不仅仅是一棵树,更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形象:它既是村庄的象征,是游子 乡情、乡思的寄托,也是农村传统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的物化。 (2)简要概括现实生活中“老槐树下”有哪些功用。(4 分) 7 (3)文章为什么以“村头的老槐树”为题?(6 分) (4)探究文章结尾画线部分表达了哪些意思,有什么现实意义。(6 分) 第卷(表达题,共 80分) 四、(20 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总理的南太平洋之行,无论是与老朋友路易艾黎的亲属交流,还是看橄榄球赛 的“围巾外交” ,都让当地媒体津津乐道地说个不停。 在与瑞典的对决中,因德尔波特罗和摩纳哥受伤,阿根廷人的排兵布阵顿显左支 右绌,好在纳尔班迪安尚能披挂上阵。 国防科技大学银河团队,为中华民族之崛起,披肝沥胆奋斗半个多世纪,开创了 堪称中国超级计算机发展缩影的历史伟业。 他读了青年作家郝景芳的获奖科幻小说北京折叠后,掩卷深思,惊觉人生如 梦,白云苍狗,因此不必执念太多,要学会放手。 在“雷锋热线”志愿者前来探望时,这位爱热闹的孤寡老人激动地坐了起来,在 病床上振振有词,和志愿者们分享着她的人生经验。 A B C D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中国自主设计建设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攻克了大尺度、高精度的拼装施工 难题,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建设任务。 B专家表示,没经过专业指导的急救行为值得商榷,特别是心肺复苏,虽然技术 并不高深,但要做到规范操作、有效抢救也非不易。 C 中国诗词大会是由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它让 古代经典诗词深深印在了国民大众的头脑里。 D我国推行控烟已有多年,但成绩不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人际交往中,互相递 烟被很多人视为增进情感促进交流的一种手段所致。 1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在南方的夏夜里,原野上,到处听得见一种调式简单然而情致陶冶人心的乐曲。它 由一种缓慢的鸣叫声构成, 带颤音,曲调显得更富于表现力。凭这声音你 能猜到,那振膜一定特别薄, 非常宽阔。 没什么惊扰,它就安安稳稳地呆 在低低的树叶上,那叫场便会始终如一,绝无变化; 只要有一点儿动静,演奏家 仿佛立刻就把发声器移到肚子里去了,让你无法凭听觉找到它的准确位置。 选项 A 所以 就 并且 只要 但是 B 由于 却 并且 可是 8 C 由于 就 而且 如果 然而 D 因为 而且 即使 但是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个字。(5 分) 前人有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有一定道理。不过,仅仅 有国家不幸, ,而让杜甫等春风得意,也不可能诞生血泪交迸、与苍生息息相 通的诗文;太平盛世也曾造成了李白的失意、韩愈的辛酸和苏轼的落魄, ,也 成就了中国诗坛一颗颗闪耀的明星。由此可见,国家不幸与诗家不幸相比, 。 18下面是公益类平台“拾柴计划”的标识,请写出标识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倡导的 主题。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80个字。(6 分) 五、作文(60 分)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议论性文章。(60 分) 某大学引进了一款手机运动软件,要求每名学生每学期必须完成 120 公里的跑步里 程数,并打卡记录,否则体育课成绩不及格。伴随着新规定,校园里兴起一种新的“业 务”:替人代跑,每公里 5 元,打卡付款。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 9 高 二 语 文 答 题 纸 2017.04 选择题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10 13(1 ) 14 15 16 总 分 答 案 分 值 3 3 3 3 3 3 3 3 5 4 3 3 9、 (10 分) (1) (分) (2)(分) () (分) 11、 (6 分) 12、 (分) (1) (2) (3) (4) 10 () 13(2) (4 分) 13(3) (6 分) 13(4) (分) 17、 (分) () () () 18、 (6 分) 11 五、19、作文(60 分) 100100 12 800 13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17.4 一、(9 分) 1.C(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 2.C(A项,“才有了民族融合的不断向前推进”错;B 项,精神是一致的;D 项, “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错) 3.B(太绝对化) 二、(41 分) (一)(6 分) 4. A(A项,转折连词,却,但是;B 项,才/于是,就;C 项,介词,趁机/介词, 用;D 项,介词,为了/介词,对着) 5. B(定语后置。A 项,被动句/宾语前置句;C 项,省略句/判断句;D 项,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 (二)(19 分) 6.(3 分)B(劝:鼓励) 7.(3 分)C 8.(3 分)B(“上疏请求皇帝”无中生有) 9.(10 分)(1)我实在不忍夺取百姓的衣食(来源),来增加皇亲国戚的利益,请 治我奉命出使办事不力之罪。(每小句 1分,错一处该小句不得分) (2)彗星出现,(他)上疏说宦官太多,不能不马上裁减。(每小句 1分,错一处 该小句不得分) (3)我是市场上的一个操刀的屠夫,可是公子却亲自多次看望我,我没有报答感 谢他的原因,是认为小的礼节没有什么用处。(每小句 1分,错一处该小句不得分) (三)(11 分) 10.CD(C 项 3分,“旷达情怀”错,反映的应是因离愁深重不忍听送别曲子的心境。 D项 2分,“豪迈情怀”错,该句写的是无法摆脱离愁而尽情借酒浇愁的情状,表现了 无法慰藉的痛苦和难以言说的悲哀) 11. 紧承上句“春逐行人去”,感叹不能像荼蘼花那样晚开,留住春天,从而留住 行人,表达了主人公无法挽留行人的深沉惆怅与叹惋之情。 14 (四)(5 分) 12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夫运筹策帷帐之中;虽令不从;愚者千虑; 仓廪实而知礼节(每空 1分,共 5分) 三、(20 分) 13(1)AE(B 表达的不仅是游子对故乡的牵挂,还有亲人对游子的思恋 C“老槐 树富有灵性”没有根据,D 表现的是乡人的厚道热情和民风淳朴)(4 分) (2)是游子奔赴他乡的起点,是路人歇脚的驿站,是乡人休闲的场所,是村人盼 归的地点。(4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3)村头的老槐树是文章行文的线索,文章材料都是围绕老槐树展开的;老槐树 是游子情感的寄托,是乡人心灵的归宿,是农村传统生活的象征;老槐树是文章抒情的 主体,作者通过老槐树表达了对传统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农村走向没落的忧虑之情。 ( 分,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4)老槐树老了,正在走向生命的终点; 象征了村里留守老人对外出打工子 女的思念与牵挂 ;表达了作者对传统乡村渐渐远去的失落与忧虑 。(4 分,答出 2点 即可得满分) 现实意义:针对当前年轻人纷纷离开农村,村庄成为空巢的现象,引起人们对农村 的美好回忆和思考,让人们记住乡愁,留住农村。(2 分,意思对即可) 四、(20 分) 14 (3 分)D 15 (3 分)C(A主谓搭配不当。 “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和“完成建设任务”不搭 配。B不合逻辑。 “也非不易”与上文意思不符,应为“也不容易” 。D结构混乱。 “一个重要原因是所致”结构混乱。) 16. (3 分)C 17没有诗人自己的不幸;这些不幸成就了一篇篇不朽的巨作;诗家的不幸 才是文学创作的根本。(1 分,每点 2分,共 5分,意思对即可) 18最上面是如两人相拥、又如两只手掌承举着火焰的线条构成的心形图案;(1 分) 心形下面是四个大字:拾柴计划;(1 分)最下面是一行小字:帮助好人做好事。 (1 分) 主题:人人做好事,让爱心充满人间,温暖人间。 (3 分) 五、作文(60 分) 建议基准分为 44分,阅卷标准参考 2016年山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办公楼工程地质勘察与地基处理技术方案
- 火车站建筑施工技术方案
- 大豆蛋白生产人员培训与操作规范方案
- 河道清淤疏浚与排涝能力提升方案
- 房屋建筑电梯安装施工方案
- 火力发电站建设施工方案
- 屋顶绿化系统施工方案
- 高端阀门生产线项目技术方案
- 涉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方案
- 个性化视觉营销方案
- 医疗健康新媒体运营方案
- 保安防暴器材培训
- invt英威腾CHF100A变频器说明书
- 医院2025年度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 个人成长经历课件
-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学生版)
- T/CAQI 96-2019产品质量鉴定程序规范总则
- 2025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模具开发技术协议书
- 冷色暖色美术课件
- 拆除安全合同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