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北定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2016-2017学年河北定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2016-2017学年河北定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2016-2017学年河北定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2016-2017学年河北定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 1 页,总 15 页 2016-2017 学年河北定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 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B著名歌唱家刘欢为甄嬛传演唱的主题曲凤凰于飞 ,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 诉,让人感动不已。 C现在的骗术五花八门,就算你炼就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也防不胜防,当图穷匕见 的时候,早就上当受骗了。 D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 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来源】 【百强校】2016-2017 学年河北定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A 项,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望文生义;B 项, 长歌当哭:用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与句中的情境不合。C 项, 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D 项,笔走龙蛇:书法生 动有气势,褒义。感情色彩不当。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 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 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 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 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 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比如,“指点江山”“长歌当哭”属于望文生义,不和情境;“笔走龙蛇”属于情感 色彩不当。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最新出台的医疗保险政策最大限度地关注了工薪阶层的就医问题,很好地完善了医 疗保险制度和医保专用资金的使用效率。 B世界上独一无二、风格奇特的福建客家土楼民宅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 凉、生活方便,虽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巍然屹立,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 C如果我们的作家动辄“与市场接轨” ,轻易认同“卖书比写书更重要” ,怎么指望他 们沉潜静思、面壁独处,写出具有独特思想和情怀的优秀作品? D环境工作组研究发现,购物收据含有毒化学物质双酚 A即使人们只是接触收据, 双酚 A 也能经由皮肤进入人体,甚至可能致癌,严重扰乱人体激素分泌。 【来源】 【百强校】2016-2017 学年河北定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 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 项,“完善了医疗保险制度和 医保专用资金的使用效率”搭配不当,“使用效率”应该是“提高”,而不是“完善” ;B 项,“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成分残缺 在“生活方 便”后面加上“特点”;D 项,语序不当,把“甚至可能致癌”移到“严重扰乱人体 激素分泌”后面。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 试卷第 2 页,总 15 页 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 A 项,“完善”与后面的“使用效 率”不搭配;B 项“具有”后面缺少宾语的中心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 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 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 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 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 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无意颂扬苦难。如果允许选择, _,_,_。_。_,_。而且我相信,当 他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深刻的底蕴。 由于它来之不易,绝不会轻易丧失 人性的某些特质,唯有借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 我宁要平安的生活,得以自由自在地创造和享受 一旦遭遇,它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 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 但是,我相信苦难的确是人生的必含内容 A B C D 【来源】 【百强校】2016-2017 学年河北定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 问题,答题时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 首先排除法,和相比较,更符合文意,假如衔接,文段显得很突兀,“它” 不知指代的是什么。如果是,那么正好暗合了文段的首句。到此已经得出答案 C而且后文“它”指代上文的“苦难”, 句中“借此机会”紧密地衔接句的 “一种机会”,句中的“它”指代句的财富,和后文也自然地吻合。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先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 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 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然后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 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 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本题中, 材料的中心词是“苦难”,主要是讲述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 比如代词“它”,比如“机会”。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 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B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和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 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C 史记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它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时 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 D戴望舒(19051950) ,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现代诗人、翻译家。 雨巷是戴 望舒的成名作由此他也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来源】 【百强校】2016-2017 学年河北定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带解析) 试卷第 3 页,总 15 页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以及文化常识。题干要求选出“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 述,正确的一项”。A 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有误,应 该是编年体。B 项“它是孔子和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录”有误,它 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辑录的。C 项“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有误,应该为纪 传体。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 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 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5下列各句中划横线词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因人之力而敝之 烛之武退秦师 箕踞以骂曰 其人居远未来 共其 乏困 拔剑撞而破之 素善留侯张良 常以身翼蔽沛公 交戟之 卫士欲止不内 籍吏民,封府库 A./ / / B./ / / C./ / / D./ / / / 【来源】 【百强校】2016-2017 学年河北定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中的词类活用现象。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划横线词活 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敝”,损害;“善”, 与交好。为动词的使动用法,“退”,使退;“破”,使破; “内”,使进入。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远处;“乏困”,缺乏的 东西。为名词活用为动词,“籍”,登记。为名词作状语,“箕”,像簸箕一 样;“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解答词类活用题,应先明辨划线词本身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 置或担当的成分。常见文言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左右欲刃相如”(刃:杀)。(2)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当作-”的意思, 如:“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4)名词活用做状语:A表特征状态, 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B表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 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D表处所,如“相如廷斥之”。E表趋向, 如“操军破,必北还”。F表频率,如“岁赋其二”。(2)形容词的活用:形容 词活用做名词:如“斫其正,养其旁条”、“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活用做动 词: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形容词的 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怎么样。)(4)形容词使 动用法:“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使明显);(3)动词的活用:动 词的使动用法:“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则其至又加少焉”、“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小题。 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 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然而中国新诗 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 试卷第 4 页,总 15 页 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 只好弃之而去。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 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无论是 诗经中的“风雅颂” ,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 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由于白话“新诗” “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 (胡适谈新诗 )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 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 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诗歌是文学形式 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 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 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 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 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 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 的东西,正日愈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愈减少获得公众关 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 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 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 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 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 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 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 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 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 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这样,中国新诗才能够既有技艺的美感,又有时代的 气息,还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因此而融入中华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有机会成 为新时期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 (选自长空诗话 ,有删改)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变化的一项是( ) A中国新诗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很少关注社会问题。 B中国新诗越来越狭隘,不能反映社会的主流。 C近年来出现了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 D质量上乘的诗歌越来越少,多数诗歌内容平庸。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 B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 C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 D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中华古典诗词曲赋曾经有过许多令人骄傲的绚烂与辉煌。 B白话新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 写。 C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能忠实地坚守诗歌阵地的人越来越少,诗歌的发展江河日下。 D中国新诗只要注重与时代结合,并继承发扬传统诗词曲赋的艺术,就一定能够改变 其“尴尬”处境。 【来源】 【百强校】2016-2017 学年河北定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带解析) 试卷第 5 页,总 15 页 【答案】 6C 7B 8D 【解析】 6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变化的一 项”,这是考查学生辨析文本信息的能力。题干已经给出答题的方向不属于中国 新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变化,考生应根据这一要求确定答题的区域。可在整体感知文 意的基础上,将选项带入原文进行仔细的辨识,做出判断取舍。选项 C 对应的文字在 第三段,文中的原句是“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 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 等”,由第段这一内容可知 C 项不是新诗内容方面的变化,是说新诗形式多样,反 映新诗注重形式。所以选 C。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 “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 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 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 C 就是对文章第三段内容的概括,概括的时候误把新诗的形式 多样理解成内容方面的变化,故错误。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选项中,不 属于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一项”,题干中给出了答题的方向。解答此题可 从文中找到论述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相关语段,由第段可知,B 项描述 的只是一个客观背景,主要原因在于在这个客观背景下诗人们的自闭。所以选 B。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 “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 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 寻找细微的差别。文章第一段的结尾说“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可见答 案应在后面,然后第段的开头说“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 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第段的开头说“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 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第段的开头说“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 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而选项 B 是在第四段,描述的只是一个客观的背景,并非原 因。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文中作者的观点来 分析选项的推断是否正确,由第段可知,D 项中“就一定能够改变”说法太绝对, 因为第五段的最后说“这样,中国新诗才能够既有技艺的美感,又有时代的气息,还 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因此而融入中华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有机会成为新时期 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并非选项所说“一定能够改变”。所以应选 D。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 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 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 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 D 就是把文中 “从而有机会成为新时期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这一内容理解成了“一定能够 改变”,说法过于绝对。 试卷第 6 页,总 15 页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水 仙 高 璨 水仙在我心中的位置与腊梅相当,甚至觉得比腊梅更容易亲近。因为我总是不忍将 任何一株腊梅花摘下,让它陪在身边。它是那么的美丽,蜡质的容颜却没有人类制作 的蜡像那种苍白、虚拟感,它们开在没有一片叶子的树枝,具有一种安静的气质。水 仙花却可以买来,摆在家里,想它时就可以清晰地观赏到。 我喜欢水仙花的样子,但几年未见我已有些淡忘,在这样的想念下我养了三株水仙。 看到它们时,我才准确地忆起水仙这种天使的神态与模样,还是那样甜美的笑靥,还 是那样洁白、鲜亮而温柔的黄,还是那样的随意,眼神会看到任意方向的风景。我一 直以自由的原则养着它们,它们的长势令我满意,并且在新年第一天的零点绽放了, 我并没有刻意希望它们在什么时候开放,但这样的开放时节照样令我惊喜。 它是同窗外的礼花一同绽放的。由于今年的时间实在不够充裕,我也是等到去年的 最后一天才点燃了第一只礼花。人们仿佛都变得忙碌了,到点了才出门,到点了才开 始在地面上铺展鞭炮,谁都没有闲情逸致在临近过年的时候,像以往那样扔几个震耳 欲聋的鞭炮,使附近车辆受到惊吓而呼喊起来 天空被各种颜色的礼花映照得明亮,轰隆隆的炮声包围了一切。这个时候,人和人 的交流变得很困难,好像声音挣脱着要离开我们,好像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将声音挽 留。这个时候,我感到的不是喧闹,不是声音的嚣张,而是寂静,是声音的凋零! 声音是最空洞的事物。即使炮声垄断了这个世界,即使所有的炮声都这般雷同,也 不能否认它们在很快地消逝,死去,不断地消逝,不断地死去。声音死去的无数间隙, 就是寂静,死一般的寂静。我们耳朵听见的是炮声,心灵听见的却是那些声音死亡的 空隙,它让我们在炮声中失去了自己的声音。再加上漫天烟花的烂漫,绚烂地将我们 迷醉,我们在这样的庆祝时刻,脑海往往一片空白,连祈祷都忘记了。 这是声音的魔术。 然而,当我看着水仙,周围的一切就都像变魔术般涣散,哑然一朵小小的花儿 才教给我们应该怎样安静地走过一年的最后一个时刻,或是怎祥走进新的一年。 在这样热闹、温暖与多彩的背景下,构造自己安静的思想才是最幸福的。想一想有 什么要对旧年说,有什么要对新年说,与自己的老朋友相当于诀别地告别,还有一位 新朋友正微笑着向你迎来,我们不说准备礼物,也应该准备一份虔诚,而不是仓促。 雪花不断飘过我的瞳孔,烟花消亡时漫天彩色的硕大泪滴令我心碎。我责怪自己的 仓促,以致于这一年又要与我告别时,我又没有准备好送给它的一首诗。但是它走了, 再也不会回来了。它从不会要求我写一首送别诗,它总是说过去一年的回忆都是送给 它的礼物,它说这是可以陪伴它的唯一事物。我曾说那我写一首诗,你就当回忆把它 也带在身边,但我最终没有写,你也没有为等待这样的一份礼物多停留一会儿,时光 的马儿依然飞驰着将你带走。多少个你来,多少个你去。岁月的来去从来不肯停止, 永远不肯停息 水仙在我身边安静的散发出清香,这与腊梅花有几分相像,它们都会在远远的空气 里用香味勾勒出自己的样子,它们都会用香味在远远的空气里为所有的陌生人画一条 小路,通向自己。我喜爱这种宁静和清香,甚至喜爱花儿们画出的小路,通向美好。 窗外的烟花不是路,它们是同我们一起迈过门槛的脚印,是离海最近的沙滩的脚印, 浪潮一抹立即就消逝了。 不要崇拜烟火,尤其不要在过年的时候让自己的心灵陷入空洞。这是水仙花穿戴着 它的安静告诉我的。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作者借水仙在新年到来之时的安静表现,表达了“我们应从容面对时光的流逝”这 一中心。 B文章综合使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并以抒情和议论为主,使文章既具有抒情性,又具 试卷第 7 页,总 15 页 哲理性和深刻性。 C文章第一段写到了水仙和腊梅,除了表现水仙的亲近随意,更加突出了二者相同的 安静气质。 D文章第段说窗外的烟花“浪潮一抹立即就消逝了” ,既写出了烟花生命的短暂, 也说明烟花带来的迷醉是短暂的。 E文章以“这是水仙花穿戴着它的安静告诉我的”一句结尾,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水 仙花的美丽。 (2)全文围绕“水仙”展开,请梳理文章的思路。 (3)文章第、段描写鞭炮的声音有什么作用? (4)文章说, “在这样热闹、温暖与多彩的背景下,构造自己安静的思想才是最幸福 的。 ”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 【百强校】2016-2017 学年河北定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带解析) 【答案】 (1)AE (2)首先将水仙和腊梅进行比较,表达出自己对水仙的喜爱之情;其次由水仙在 新年第一天的零点绽放,引出新年零点时刻的烟花和鞭炮声;最后写水仙在烟花和 鞭炮声的安静中,引发作者的人生感悟。(共 6 分,每点 2 分) (3)写出了鞭炮声音的喧闹和嚣张,表现了人们在辞旧迎新时的迷醉与浮躁。引 出下文水仙在辞旧迎新时的安静表现。将人们的表现与水仙的表现做对比,巧妙表 现主旨:我们应安静面对人生。(每点 2 分) (4)同意。因为人生最好的境界是安静。安静可以让人摆脱外界名利的诱惑,重点关 注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当有些人在生活中汲汲追求富贵名利的时候,我更愿意在书 香中安静的生活在书本中纵览古今,在与先贤圣哲的对话中充实心灵,以从容的心 态感受生活安静的幸福。(观点明确 2 分,理由充分 2 分,条理清楚 2 分,语言流畅 2 分 仅答“同意”或“不同意”不给分;如果从不同意的角度回答,理由充分、恰 当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项“应从容面对时光的流逝”,不 是文章的中心。E 项不是“突出水仙花的美丽”,而是突出水仙花的安静、从容。必 须选择两项,单选不给分;选对一项得 3 分,选对两项得 5 分。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应先明确文章的体裁,即是散文还是小说。本文是散文,应 明确是写景状物散文,还是写人叙事散文,还是说理散文。本文属于第一种,对象是 水仙。考生应进一步思考写了水仙什么特点(外形),要体现其内在什么精神(内在) 。使用什么技巧来体现。选项 A 考查文章的主旨,BE 考查文章的写作技巧,CD 两项考 查段落内容上的作用。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全文围绕水仙展开,请梳理文章的思路”。这是考 查文章的思路。解答此题,首先需要把握全文的内客,本文先引出话题水仙,接 着写水仙花在新年第一天的零点绽放,引出新年零点时刻的烟花和鞭炮声,最后写水 仙在烟花与鞭炮声中的安静所引发的作者的人生感悟。作答时把思路理顺,再简单概 括每部分的内容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梳理作者的思路,实际就是理清文章先写了什么内容,后写了什么内容。 前后的内容应该有明显的变化角度,所以在梳理作者的思路时,可以从这样一些思考 的角度来把握作者思路的变化:1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角度。散文大都是流动的感情 抒发,一般以感情为突破口,因此可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按作者的思想理解文章 的结构。2时空的变化角度。时间、地点是散文的主要要素,许多散文都是按照时间、 空间的变化组织材料的。3内容的变化角度。有些散文的内容是由事件、性格、品质 试卷第 8 页,总 15 页 的分类阐述组成,在分析文章结构时,可以从这些内容的区分中理解文章的思路。答 题模式:文章首先写了,然后,接着,最后。比如本题中,题干已 经给出了暗示“围绕水仙展开”,概括思路的时候应以水仙为中心。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第、段描写鞭炮的声音有什么作用”,这是考 查文章材料安排的作用。解答此类试题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答。从内容上来 看,这两段主要写鞭炮的喧闹和嚣张,而人们在此时却是迷醉与浮躁的。从结构上来 看,这两段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水仙的安静表现。正是人们的喧闹与水仙的安静表现 构成对比,引出了本文的主旨:我们应该像水仙一样安静地面对人生。回答时注意考 虑段落所处的位置及在全文中的作用。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答句子作用分析题一般从以下三个角度切入:(1)内容角度。写了什么 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2)结构角度。 这是重点。既要考虑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更要考虑句子所在段落在全文中的位置。 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开头段,则要考虑:点明题目;开门见山;总领全文; 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交代思路等作用。如果句 子所在的段是在文章中间,则其句子作用有:过渡,照应(呼应),转折(换) 全文内容或思路的转折,总结。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在文章结尾,则其句子作 用有:点明中心、升华主题、呼应开头、收束全文、引人深思等。本题中,应先看所 写鞭炮声音的特点,再看这一特点表现出人们的什么特点,最后再看这一材料与文本 主体材料水仙表现的关系,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说,在这样热闹、温暖与多彩的背景下,构造自 己安静的思想才是最幸福的。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 法”。解答此题,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同意或不同意。然后结合自身的体验进行 阐述。本文的主旨是人应该安静地面对人生,而安静是人生需要的一种最好的境界。 可以谈安静的好处,还可以谈怎么样才能做到安静等。总之这类试题是有一定的开放 性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果不同意,也可以结合自身体会进行阐述。 【考点定位】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对于阅读题的最后一题,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 需要答什么。本题从题干来看,应是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问的是 “文章说,在这样热闹、温暖与多彩的背景下,构造自己安静的思想才是最幸福的。 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考生应先明确自己的观 点,然后陈述理由。一般依从作者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 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 ”遂奔狄,从者狐偃、赵 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 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 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 ”处 狄十二年而行。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 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公子曰:“无之。 ”姜氏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 ”公子不可。姜氏与子犯谋, 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 试卷第 9 页,总 15 页 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 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 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 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 “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 弭,右属櫜鞬,以君以周旋。 ”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 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 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 ”乃送诸秦。 (节选自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 ,有删减) 注释:儵,sh,人名。櫜鞬,go jin ,藏箭和弓的器具 10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 报君 B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 君 C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 报君 D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 君 1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而校 校:较量对抗 B公子取季隗 取:通“娶” C将适齐 适:到去 D君其礼焉 其:二人称代词,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顶是 ( ) A重耳逃亡期间娶了叔隗,后将到齐国,便让叔隗 25 年后再嫁,叔隗没有应允。 B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送给他二十 匹马。桓公死后,因齐国内乱,重耳被迫离开齐国。 C重耳逃到郑国,郑文公没有礼待他,这也是晋国后来与秦国围攻郑国的重要原因之 一。 D重耳逃到楚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当楚成王问他回晋国后怎样回 报时,重耳以“退避三舍”回答,激怒了楚国将领子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 (2)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来源】 【百强校】2016-2017 学年河北定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带解析) 【答案】 10C 11D 12C 13(1)(5 分)公子如果返回晋国,那用什么来报答我? (2)如果托您的福, 我能返回晋国,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 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对曰/子女 试卷第 10 页,总 15 页 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这句 话是说“重耳回答说:美女。宝玉和丝绸您都有了;鸟羽、兽毛、象牙和皮革,都 是贵国的特产。那些流散到 晋国的,都是您剩下的。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 “曰”表示对话,此处应断开,排除 AD 两项,句末语气词“焉”应断开,“子女玉帛” 与后面的“羽毛齿革”句式一致,由此确定答案。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 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 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 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 “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D 项,“君其礼焉”中的“其”,处于 主谓之间,主要表达两种语气,一是商量,二是命令,从语境来看,应是表商量语气, “还是”。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 识点。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 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 角度辨析词性,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 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对称词语和句子中 处于对称位置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比 如本题,可以借助“其”的位置和前后的语境来分析用法。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 项,重耳娶的是季隗。B 项,重耳是被 妻子和子犯灌醉后送他离开的,四马一车为一乘,这里应为八十匹马。D 楚成王只是 礼待并未用对待诸侯的礼节,原文“子玉请杀之”并不能证明子玉被激怒了,也可能 是他有远见卓识,意识到了威胁,所以子玉动了杀机。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 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 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 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 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 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 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 A 项“重耳逃亡期间娶了叔隗”有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公子取季隗”。B 项,文章 第二段说的是“公子不可。姜氏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D 项,源自 最后一节。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何以报不谷”,介词宾 语前置句,应为“以何”;“反”同“返”,返回;“不谷”,君主自称。第二句中, “其”,我。“治兵”交战。“辟”,退避。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 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 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 试卷第 11 页,总 15 页 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 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晋国的公子重耳遭受危难的时候,晋国军队到蒲城去讨伐他。 蒲城人打算抵抗,重耳 不同意,说:“我依靠君父的天命享有养生的俸禄,得到所属百姓的拥护。有了百姓 拥护就同君父较量起来,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我还是逃走吧!”于是重耳逃到了 狄国。同他一块儿出逃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和司空季子。狄国人攻打一 个叫廧咎如的部落,俘获了君长的两个女儿叔隗和季隗,把她们送给了公子重耳。重 耳娶了季隗,生下伯俦和叔刘。他把叔隗给了赵衰做妻子,生下赵盾。重耳想到齐国 去,对季隗说:“等我二十五年,我不回来,你再改嫁。”季隗回答说: “我已经二 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改嫁,就该进棺材了。还是让我等您吧。”重耳在狄国住了 十二年才离开。 重耳到了齐国,齐桓公把女儿嫁给了他,还给了他八十匹马。重耳对这种生活很满足, 但随行的人认为不应这样呆下去,想去别的地方,便在桑树下商量这件事。有个养蚕 的女奴正在桑树上,回去把听到的话报告了重耳的妻子姜氏。姜氏把女奴杀了,对重 耳说:“你有远行四方的打算吧,偷听到这件事的人,我已经把她杀了。”重耳说: “没有这回事。”姜氏说:“你走吧,怀恋妻子和安于现状,会毁坏你的功名。”重 耳不肯走。姜氏与狐偃商量,用酒把重耳灌醉,然后把他送出了齐国,重耳酒醒之后, 拿起戈就去追击狐偃。 到了郑国,郑文公也不依礼接待重耳。大夫叔詹劝郑文公说:“臣下听说上天所赞助 的人,其他人是赶不上的。晋国公子有三件不同寻常的事,或许上天要立他为国君, 您还是依礼款待他吧!同姓的男女结婚,按说子孙后代不能昌盛。晋公子重耳的父母 都姓姬,他一直活到今天,这是第一件不同寻常的事。遭到流亡在国外的灾难,上天 却不让晋国安定下来,大概是要为他开出一条路吧,这是第二件不同寻常的事。有三 位才智过人的贤士跟随他,这是第三件不同寻常的事。晋国和郑国是同等的国家,晋 国子弟路过郑国,本来应该以礼相待,何况晋公子是上天所赞助的人呢?” 郑文公没 有听从叔詹的劝告。 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重耳,并问道:“如果公子返回晋国,拿什么来报答我呢? ”重耳回答说:“美女。宝玉和丝绸您都有了;鸟羽、兽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贵国 的特产。那些流散到 晋国的,都是您剩下的。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楚成王说: “尽管如此,总得拿什么来报答我吧?”重耳回答说:“如果托您的福, 我能返回晋 国,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如果 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我就只好左手拿着马鞭和弓梢,右边挂着箭袋和弓套奉陪您较 量一番。”楚国大夫子玉请求成王杀掉公子重耳。楚成王说:“晋公子志向远大而生 活俭朴,言辞文雅而合乎礼仪。他的随从态度恭敬而待人宽厚,忠诚而尽力。现在晋 惠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外的人都憎恨他。我听说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 得最迟的,恐怕要靠晋公子来振兴吧?上天要让他兴盛,谁又能废除他呢?违背天意, 必定会遭大祸。”于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秦国。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14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15结合全诗,分析本诗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借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描 试卷第 12 页,总 15 页 述秋景的方法) 【来源】 【百强校】2016-2017 学年河北定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带解析) 【答案】 14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1 分):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 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 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2 分)。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 后愉悦闲适的心境(2 分) 15从点面结合、嗅觉视觉、动静结合的角度即可。前两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 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句尾的丽、香两字,突出了诗人强烈的视觉和嗅觉; 后两句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 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 析”,这是考查诗歌的形象以及表达的情感。应抓住“迟日”“江山”“春风”“花 草”“泥”“燕子”“沙”“鸳鸯”这些景物,同时要关注景物的特点,“迟日”是 春日,“江山”是“丽”的,“花草”是香的,“泥土”融化,“燕子”飞来飞去, 忙着筑巢,“沙滩”是温暖的,“鸳鸯”是安睡的。再结合注释中的说明即可明白这 一乐景透露出作者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获得暂时安居的愉悦闲适的 心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技巧点拨】鉴赏景物形象主要如下方面把握:(一)看画面形(组成、远近等)、 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二)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读 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 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 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如相反,则使用了反衬的技巧。(三)分析意象的组合, 从整体上把握情感意境。比如本题中,第一问不难,只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分析概括即 可;第二问要结合注释中对背景的介绍来理解此时诗人的心情。 1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全诗,分析本诗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是考查诗歌的 技巧,同时题干也给出了提示“借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描述秋景的方法”。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 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 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 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 光骀荡。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 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 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 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第三句诗 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 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 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 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 意闹的情状。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 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 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 试卷第 13 页,总 15 页 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 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 构成一幅色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