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高二第二学期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2016-2017高二第二学期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2016-2017高二第二学期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2016-2017高二第二学期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2016-2017高二第二学期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页(共 6 页) - 1 - 中学 2016-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题(卷) 高 二 语 文 试 题 命题教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 第卷(阅读题)和第 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 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卷(阅读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 题,其中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1、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生态文学需要知性书写 高娟 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中国生态文学创作呈现蓬 勃的发展态势。其中像徐刚的守望家园系列、李青松的绿色森林系列、哲夫的 生态危机系列、郭雪波的草原生态系列、 陈应松的神农架系列等优秀作品的 问世,引起了读者的关注。但就整体创作而言,目前多数作品仍停留在揭示生 态现状,表达生态焦虑层面,而在更深刻的理性反思和更多样的审美表达方 面则存在明显不足,行进中的中国生态文学尚需要有针对性地纠偏补弊,从 “激情呐喊”转向更具启示意 义的知性创作。 在情绪宣泄过后,生态文学尚需重建理性沉思。面 对着环境污染、 资源短 缺、生态 失衡,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促使作家借助文学创作表达对生态 危机的真诚愤慨和深重忧虑,但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单纯的义愤填膺之辞 和人道主义呼吁,并不能给人以更多更深的启示。生态文学的优势在于它为 作家提供了更广阔的艺术空间,以进一步反思人类文明的弊端,但前提是作 家必须克服盲目趋同的心态,尽快从一味的情感宣泄和浮躁的攻击咒骂中摆 脱出来,对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出现的生态问题进行更为理性、全面的剖析与 反思,并努力为人类走出生态困境寻求可能的出路。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生 态 文学作家们做到“ 心中有数 ”比“胸中有情”更具建设 意义。 生态文学在强调“ 悲天 ”的同时,不能忽略“悯人 ”。由快速发展的工业文明 所引发的生态危机是生态文学产生的现实背景,这一危机包括自然生态危机 和精神生态危机:一方面,对自然资源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利用使人类正在失去 可以安顿身体的物质家园;另一方面,自我意识极度膨胀所导致的精神危机又 使安放灵魂的精神家园离人类越来越远。而生态文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批判 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主义和展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理 想境界这正反两方面的努力,最终养成大众的生态意识和科学的发展观,建 构起真正和谐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重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 系与重获人类内心的宁静祥和是生态文学必须同步达成的使命,二者相辅相 成,缺一不可。但实际情况是,生 态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聚焦于批判人 类对 于自然进行的毁灭性开掘和表现人类对与自然界“同归于死” 的恐惧,而对人 类中心主义对于人性自身造成的桎梏则缺乏必要的关注与审视。同时经历着 内在精神困厄和外在环境告急的人类,如何能在解决自然生态危机的同时解 救迷失已久的人性?放弃了对自身精神危机的救赎,人类恢复和重建和谐生 态环境的希望、信心与勇气又能坚持多久?如果回避了这些问题,人类渴望 从哲学和思想层面找寻生态危机的原因并进行精神疗救的诉求就无从实现, 生态文学的生命力和深刻性也会大打折扣。 生态文学在求真、向善的同时,不能忘 记塑美。作 为 文学领域一种特殊的 形式,生态文学是在生态学思潮影响下产生的,它 带 有鲜明的跨学科性质和 强烈的生态预警特点,但这 并不意味着生态文学可以不必遵循艺术创作的基 座位号 月考次数 2 考场 班级 姓名 考号 座位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第 页(共 6 页) - 2 - 本规律,生态学可以指引却不能代替文学创作。 说到底,作家还是要凭借审美 的方式与生态进行对话,并将有关生态的思维理念充分情感化和形象化后纳 入具有审美意味的创作机制,最终转化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真正的生态 文学是生态的,更是审美的,它不应仅仅是空洞的说教,相反 该是诗意盎然、 充满文学独特魅力的。目前作家从事生态文学创作的热情日益高涨,作品也 越来越多,但有不少作品形同材料连缀式的“同题作文 ”,根本不具有独特的美 学品格。这种重生态化、轻文学化的倾向导致文学作品成了生态案例和宣讲 材料,题材扎堆、形象刻板、情 节重复、手法单一种种缺陷不一而足。为 改变审美意味贫乏的文本现状,作家们必须提升将形而上的哲学话语转换成 感性的文学话语的能力,不能放弃对文学本质的坚持和诗性品格的追求。 1下列对生态文学需要知性书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生态文学作家需要对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出现的生态问题进行理性、 全面的剖析与反思,努力为人类走出生态困境寻求可能的出路。 B现在的中国生态文学需要有针对性地纠偏补弊,具体地说就是在强调 “悲天”的同时,还需要“悯人” 。 C通过展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境界,养成大众的 生态意识和科学发展观,建构起和谐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 生态。 D作家要凭借审美的方式与生态对话,将有关生态的思维理念充分情感 化和形象化后纳入具有审美意味的创作机制,最终转化为一种特殊 的艺术形态。 2下列对于当代中国生态文学创作现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多数中国生态文学作品仍停留在揭示生态现状、表达生态焦虑层 面,缺少更深刻的理性反思和更多样的审美表达。 B中国生态文学作家多有盲目趋同的心态,他们的作品中多是一味的情 感宣泄和浮躁的攻击咒骂和激情呐喊。 C不少生态文学作品形同材料连缀式的“同题作文” ,成了生态案例和 宣讲材料,题材扎堆、形象刻板、情节重复、手法单一,根本不具 有独特的美学品格。 D中国生态文学作品多批判人类对于自然的毁灭性开掘,表现人类对自 然界“同归于死”的恐惧,缺乏必要的关注与审视造成了人类对于 人性自身的桎梏。 3下列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态危机中的自然生态危机,是指对自然资源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利用, 使我们人类失去了可以安顿身体的物质家园。 B生态危机中的精神生态危机是自我意识极度膨胀所导致的,它使安放 灵魂的精神家园离我们人类越来越远。 C中国生态文学作家在作品中有的是对生态危机的真诚愤慨和深重忧虑, 可以说多的是单纯的义愤填膺之辞和人道主义呼吁。 D生态文学的生命力和深刻性更在于生态文学作家能够从哲学和思想层 面寻找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并进行精神疗救。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 谦 年十七,伯符为豫州 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 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 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 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 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 何烦兵役,以为国费。 ”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 怀之,竞饷金宝,谦 第 页(共 6 页) - 3 - 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 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 翕然,威信大著。齐初, 为宁朔将军、 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 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 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 借官空车厩居焉。明帝将废立,欲引 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杖百人,谦不 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 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 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 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 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 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 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 ”谦自少及老, 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 身俭素,床施蘧屏风,冬则布被莞席。夏日无 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 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 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 谦出行还问起居。灵 庆 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 犹渴。 ”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 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 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 书孙谦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 干:才能 B躬耕以养弟妹 躬:亲自 C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 宾:归顺 D至郡,布恩惠之化 布:宣告 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组是( ) (3 分) 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 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每去官,辄无私宅 已衰老,犹强力为政 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 A. B. C. D.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 称赞他淳厚 友爱。后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 信卓著。 B孙谦任钱唐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由于没有私人住宅,离任时只 能借住在官 府空车库里。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 想法。 C孙谦任零陵太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 迎在担任郡 守县令期间,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 邻境。 D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九十岁后, 每次朝见 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 别人。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 (5 分)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 8-9 题。 第 页(共 6 页) - 4 -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 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 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 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甲帐: 汉武故事 载:武帝“ 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 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非甲帐 ”意指汉武帝 已死。 丁年,壮年。 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 食邑三百户。 8.颔联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 4 分) 9.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每题 1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_,石破天惊逗秋雨。 (2)卧龙跃马终黄土,_。 (3) _,莫使金樽空对月。 (4)_?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5)_,乾坤日夜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孟子:中华伟丈夫 鲍鹏山 孟子有这么一个愤怒,而且常常和别人发生冲突,不是出自于他个人的 爱好,是出自于道义,他有浩然之气。孟子 对天下的学 问能够 了解,各家各派 的思想、理论、主张,知道它 们的是非曲直,那就说明孟子有思想、有观点、有 立场,对这 些思想观点立场进 行了分辨以后,明白孔子的思想是最好的,所以 他要义无反顾宣传孔子的思想,坚持孔子的思想。孟子第二个优点是什么,浩 然之气。浩然之气就是正气,中华民族刚性的东西都是来自于孟子。 孟子之所以跟别人在辩论的时候,能够那样义无反顾,甚至不顾别人感 受骂别人,不是因为这个人不好,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优势, 我有浩然之气,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当然有 资格批 评你。孟子是特别自信 的人。孟子说:“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 间必有名世者。 ”孟子很自信,由周而来, 七百有余岁,这是一个应该 出现英雄的时代,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 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中国 历史上讲这样的话 是空前绝后的,平治天下, 舍我其谁,大丈夫一定是有大的人格,一定是有大境界,一定是有大的眼光, 一定是有大的胸襟。 孟子这样一个大丈夫的人格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那就是一个出大丈夫 的时代,所以孟子说换一个 时代就不能出大丈夫,出大丈夫就掉脑袋了。秦始 皇统一六国以后,谁的个子高就杀掉,然后就焚 书坑儒。朱元璋以前也是读书 人,一读 孟子的书里面有这 么多对王权不敬的言论,朱元璋很生气, 说这个老 头子如果活在明朝,我早把他脑袋给砍了。 中国历史上坐第一个冷板凳的知识分子就是杨雄,学问做得这么好,但 是官职一直得不到升迁,他就写了一篇文章叫解嘲,他说时代不同了, 这个 时代已经没有礼贤下士的风气了,君首不迎师,群卿不揖客。 齐宣王是一代圣 人,无论 是眼光、气质、学 问都是非常好,他修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社会科学 院,叫学宫,把当时各诸侯国的学者都招揽来,每年有俸禄拿,什么都不用干, 第 页(共 6 页) - 5 - 就是研究学问,批评批评齐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所以全国的学者几乎都到 齐国来了。孟子在那里享受的待遇是,一套别墅,还 有一个小驾车。孟子说不 行,我有很多学生,我一个在大街上走,我的学生不能跟着跑,所以学生也给 你马车。孟子出来是很有派头的,孟子的小 车在前面,后面有数十辆车跟着。 但他在齐宣王面前一点点感恩的心情都没有,好在齐宣王也觉得这是我应该 做的,所以这两个人特别好,这个好不是说孟子对他就不批评,恰恰相反,孟 子对齐宣王常常冷嘲热讽。 孟子有一个身份,就是大夫,一天齐宣王派人跟孟子说,昨天国王就想 见 你,但是感冒了没有来,今天希望在朝廷上见到你,你能不能去一趟。孟子说 我今天也生病了,我不去。本来孟子已经准备去了,但是人家来请他了,他反 而摆架子,不去了,孟子的思路是这样的,我要去,是我自主的选择,你来叫 我去,我就不去了。 第二天孟子到一个朋友家去吊丧,孟子的学生就讲了,你昨天跟齐王说 你有病,今天又去吊丧,要是让齐王知道,不大好吧。孟子说昨天生病了我今 天好了,难道不可以吗?齐 宣王第二天又派人来,而且把医生也带来了,可是 孟子已经到别人家吊丧去了。孟子的弟弟说,我 觉得 齐宣王真的是很尊重你, 但是我没有看到你对齐宣王一点点的尊敬,你这样做是不是太过分了。孟子 说你这是说的什么话,在齐 国没有一个人比我更尊敬齐王,一些人见到齐王 之后总是跟他说吃喝玩乐,我 见到他的时候总是讲仁义道德。为什么偏偏不 跟他说仁义道德,因为骨子里一定这么想, 这个家伙不 值得跟他谈仁义道德, 这个家伙就值得讲吃喝玩乐。我见到齐王就跟他讲仁义道德,所以我是真正 敬重他,你引导他吃喝玩乐 不是真正敬重他。孟子 说 人在这个社会受人尊重 有三个条件,年纪大,地位高,道德高。现在我和齐王比较一下,我年纪比他 大,我道德比他高,他只有一点比我强,地位比我高,所以我跟他一比,我是 21,凭什么我去见他,应该 他来见我。孟子有一种道德自信,他竟然敢于 说他 的道德比齐宣王高,这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说法。有一个词叫一意孤行,我特 别喜欢这个词,不要把这个词看成一个贬义词, 这是一个褒义词, 只有有大智 慧、大人格、大自信的人才敢于一意孤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谓大丈夫。这是堂堂正正的 文字,不是小聪明的文字,我们有的人的文字可以写得很才智,写得很 聪明, 写得很机智,但是能写到孟子这样一种堂堂正正的境界吗?贫贱不移,富贵 不淫,大丈夫就一定是大境界、大精神、大人格,所以读孟子有的时候是读出 一种人类的信心。 (1)下列对孟子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孟子和别人辩论不顾别人的感受,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 和优势,有浩然之气。 B齐宣王派人跟孟子说想见他但孟子摆架子不去是因为如果去了就不 是自主的选择。 C孟子在当时社会上是很受尊敬的,年纪大,道德高,地位也就自然 高上去了。 D不讲仁义道德的人一定是不尊重别人的人,而孟子虽然有点对齐宣 王不尊敬,但他讲的都是治国的道理,所以齐宣王尊敬孟子。 E如果孟子生活在秦朝和明朝,很可能会被杀掉,齐国则不这样,因 为齐宣王非常赞同孟子讲的,所以对孟子的行为并不责备。 (2)“只有有大智慧、大人格、大自信的人才敢于一意 孤行”一句中的 “一意孤行”一词的含义是什么?(6 分) (3)说说你对“这个时代已经没有礼贤下士的风气了,君首不迎师,群 卿不揖客”这句话的理解。(6 分) (4)为什么说“读孟子有的时候是读出一种人类的信心”?(8 分) 第 页(共 6 页) - 6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按时看日出的人 王开岭 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 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 “按时看日出 ”,我猝然被这句话击中了。 一位面壁写作的世界级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 把再平常不过的景象当做一门必修课来面对为什么? 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它 刚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儿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儿,清脆 的雀啾,充满果汁甜香的空气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怒放的 凌霄,绛紫或淡蓝的牵牛花,那蛋壳般薄薄的静 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闭合”;而日出,刚象征着一种“绽开” ,意味 着你的生命画册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被新的热量所充满。 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净、最清澈、最让人激动的光 线,那是生命最易受鼓 舞、最能添置信心和渴望的时刻,也是最能 让青春荡漾、幻念勃 发的时刻。像 含有神性的水晶球,它唤醒体内某种沉睡的细胞,使我们看到远方的事物,看 清了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了梦想、光阴、生机和道路迎接晨曦,不仅是 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是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力量 作用于人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 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对视,有机会 认真地打量自己。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个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一个人在给 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 与福楼拜相比,我们又是怎样过的呢?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涯中,有过多少 沐浴晨曦的体验?我们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会? 或许只有寥寥几次吧,比如某个刚下火车的早晨(可能是怎样的疲惫和不情 愿啊),或偶尔登山观景之时。而更多的人或 许一次都没有!一生中的那个时 刻,我们无不蜷缩在被子里,在昏迷,在蒙 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 一万次、第几万次地打着呼噜! 放弃早晨,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你已被遗弃了。意味着你所看到的世界是“ 旧”的,和昨天一模一样的 “陈”。仿佛一个人老是吃经年发霉的粮食,永远轮不上新,永远只会把新的变 成旧的。意味着不等你开始,不等你在起点上,就已被抛至中场,就像一个人 未谙童趣即已步入中年。 多少年,我都没有因光线而激动的经历了。上班的路上, 挤车的当口,迎来 的已是煮熟的光线,中年的光线。 即使你偶尔起大早,忽萌看日出的念头,又能怎 样呢? 都市的晨曦,不知从何时起,早已 变了质 高楼大厦夺走了地平线,灰蒙蒙的尘埃,空气中老有黏黏糊糊的感觉,老有 挥之不散的汽油味儿,即使你捂起了耳朵,也 挡不住出租车的喇叭声没 有纯洁的泥土,没有旷野远山,没有庄稼地,只有牛角一 样粗硬的黑水泥和钢 化砖。所有的景色,所有的目击物,皆无水洗 过的那种 鲜艳与亮泽、那种蔬菜 般的翠绿与寂静你意识不到一种“新” ,感受不到婴儿苏醒时的那种清新 与好奇,即使你大睁着眼,仍觉像在沉沉的昏睡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福楼拜比我们幸运得多。 “按时看日出 ”,是生命健康与生活积极的一个标志!它不仅仅代表了一种 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受生活的理念,是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 让我们呼唤真正的日出,愿我们在那一刻能真正醒来。 摘自中国青年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第 页(共 6 页) - 7 - A、这篇用文的题目是按时看日出 ,文章重点写了人如何看日出,同时写 了人经常看日出意味着什么。写作角度独到,主题开拓深远。 B、文章文笔细腻,意境恬淡,写作中运用了通感、比喻等修辞手法。如作 者说早晨的静是“那蛋壳般薄薄的静” ,使听觉上无形的“静”变成了视觉 上有形的“静” ,从而产生美感。 C、文章由福楼拜信中的一句话写起,接着与普通人的生活进行对比与反思。 从中昭示人们激活生命,清洁内心世界,做一个有活力,有热量,有激情的 人。 D、文章中有许多警策隽永的语句,耐人寻味。尤其是作者在结尾处深情地 呼唤大家作一个真正醒着的人,一个精神上苏醒的人。 E、文章中多次提到了作者微妙的想象和感受。他把上班时迎接的阳光称为 “煮熟的光线,中年的光线” ,形象又不失深沉,发人深思。 (2) “从这个意义上说,福楼拜比我们幸运得多。 ”结合全文,作者说的 “幸运”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6 分) (3)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是笔墨集中的景物描写,这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 用是什么?(6 分) (4)作者从福楼拜的信中获得了精神启示“按时看日出” 。结合全文, 谈谈你对“按时看日出”的理解。 (8 分) 第卷 (81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 (21 分) 13.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3 分) A孱头(cn) 譬如( p) 渑池(mi n) 残羹冷炙 B恓 惶(q) 钓叟(su) 料峭(qio) 倨傲无比 C亲戚(q) 蹩进(bi) 脑髓(su) 鲈鱼堪哙 D祗侯(d) 寒蜩(chu) 天堑(qin) 胼手胝足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 分) A现代住房讲究采光与通风,但有的装修却弄巧成拙,将许多本来光线 充足的房间搞得不明不暗,通风效果也大受影响。 B采访中,有的同学说,我们开过关于思想道德的班会,无论是学习还 是生活,同学们都能举案齐眉,相互帮助。 C.学习雷锋应该成为一种全民化的行为,当我们看到他人需要帮助的时 候,要当仁不让,勇敢地伸出援助之手。 D.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人员伤亡严重,救 援队伍很快赶到了现场。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吴颂今先生表示,他将充分听取广大网友的意见和建议,对 娘,大 哥他回来了进一步加工润色,力争推出一首能真正抒发海峡两岸同 胞盼望统一的好歌。 B记者赶到被打民工住处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李村,看到 10 余名民工后背有多处条状血痕,其中伤势较重的民工童祖胜正在西安 市长安医院治疗。 C参加这次邀请赛的有“中国皇马”之称的山东鲁能队,有韩国水原三星 队,还有泰国的农民银行队。 D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妥善处理中日间的分歧,体现了中国政府一贯倡导 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时也表明, 中国政府始终恪守中日之间三个政治文件所确立的行为准则。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 分) A.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 B.妙尽璇机之正 第 页(共 6 页) - 8 - C.何久自苦如此 D.臣请完璧归赵 17.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求人可使报秦者汉天子我丈人行也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何以汝为 见拜送书于庭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而君幸于赵王会于西河外 渑池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A./ B./ C. / D. / 18.某同学想请作家帮其修改作文,于是将自己的作文寄给作家,还给作家写 了一封信。以下是信中的一个片段,请你找出信中不得体的地方,并加 以修改。 (6 分) 我酷爱写作,渴望像您一样成为一位作家。我 时常写作文,我的拙作 常得到老师的好评,现在寄 给您一篇, 请您务必阅读 ,多多 赐教。您的愚 见一定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定能指导我在文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五、写作(60 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有一位牧师奉派到新教区,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 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 他:“我可以摘一 朵花吗? ”牧师问:“你要哪一朵?” 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 朵郁金香。牧师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 不会凋谢。 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你想把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 “我要把它留在 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 选择了他们自己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它的花留在花园里,免得过早凋谢。那 年春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 朵花也没有被糟蹋。牧师还结交了大 批朋友。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字 数不少于 800 字。 第 页(共 6 页) - 9 - 中学 2016-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题答题卷 科目:语文 年级:高二 审核: 第卷(选择题 共 33 分 每题 3 分) 题号 1 2 3 4 5 6 13 14 15 16 17 答案 第卷(非选择题 共 117 分) 二.文言文阅读(10 分) 7、 (1)既至,高祖嘉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