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经济增长方式_第1页
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经济增长方式_第2页
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经济增长方式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案例 28 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经济增长方式 1、案例呈现: 自觉地把经济增长作为政府首要的经济政策目标,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 型的转变,最早是美国,于二十世纪 50 年代率先实现了转变,原联邦德国于 60 年代、英 国、法国、日本分别于 70 年代相继实现了转变。在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中,亚洲的新 加坡、中国香港特区和台湾省于 80 年代,韩国于 90 年代,也相继实现了转变。前苏联和 东欧国家虽然在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相继提出了生产集约化方针,要求经济发展转向集约 化为主的道路,但到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发生剧变时,没有一个国家达到预期目标,经济 增长方式仍处于粗放型状态。拉美的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则迄今尚未实现转变。 (见表 1) 表 1: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时序表 对 GDP 增长的贡献(%) 国别(或 地区) 实现经济增 长转变年份 GDP 年均增 长速度(%) 总要素投入 增加 总要素投入 提高 粗放型增长 期经历时间 (年) 美国 1950-1960 3.3 47 53 100 原联邦德国 1960-1970 4.4 30.9 69.4 英国 1970-1980 2 20.5 79.5 200 法国 1970-1980 2 32.8 67.2 日本 1970-1980 2 28.8 71.2 100 新加坡 1980-1993 6.9 38.0 62.0 20-25 香港特区 1980-1993 6.5 43.5 56.5 台湾 1980-1993 7.9 49.4 50.6 韩国 1990-1995 7.2 38.8 61.2 30-40 阿根廷 1990-1995 5.7 108.8 -8.8 巴西 1990-1995 2.7 80.3 19.7 墨西哥 1990-1995 1.1 145.5 -45.5 前苏联 1980 70.5 29.5 保加利亚 1980-1986 70.5 29.5 匈牙利 1980-1986 63.2 36.8 捷克斯洛伐 克 1980-1986 83.2 16.8 波兰 1980-1986 1171 -17。1 罗马尼亚 1980-1986 118.8 -18.8 注: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量化指标,主要以全要素生产率(投入产出率)提高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表示:等于或小于 0 时为完全粗放型,大于 0 小于 05 时为粗放型为主;大于 05 小于 1 时为集约型为主,等于或大于 1 时为完全集约型。 资料来源:据世界发展报告1983 年、1995 年、1997 年资料综合计算。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一般都首先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活劳动耗费,使劳动力的增 长低于经济的增长,实现劳动力使用的集约化。然后注意控制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效果, 尽力缩减投资增长超前于经济增长的系数,进而达到低于经济的增长,实现投资使用的集 约化。这样,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呈现出从单项到综合、从局部到全面、从量变到质 变的发展过程。例如英国、韩国,见表 2: 表 2:英国、韩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 国 别 年份 GDP 年 均增长 劳动力 年均增 长 与经济 增长的 比较 劳动力消 费弹性系 数 类型 投资年 均增长 为经济增 长率的倍 数 英 国 1950-1960 1960-1970 1970-1980 24% 29% 2% 0. 9% 0.6% 0.5% 低于经 济的增 长率 0.3759 0.2059 0.2500 集约型 集约型 集约型 54% 51% 02% 1.25 1.76 低于经济 增长 韩 国 1960-1970 1970-1980 1980-1990 1990-1995 8.6% 10.1% 9.4% 7.2% 3.1% 2.6% 2.3% 1.9% 低于经 济增长 率 0.3605 0.2574 0.2447 0.2639 集约型 集约型 集约型 集约型 23.6% 14.1% 11.9% 7.2% 2.74 1.39 1.27 与经济增 长率相同 资料来源:据世界经济统计简编 、 世界发展报告1983 年、1993 年、1995 年、 1997 年资料计算, 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显示出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经济 增长中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获得的比重,通常是由小到大,逐步增加,累积到一定程度, 超过了靠要素投入增加获得的比重,从而发生质的变化,使粗放型经济增长转为集约型增 长。例如日本,1950-1960 年间,经济增长率中靠要素生产率提高获得的比重为 31。2%,1960-1970 年上升到 45。1%,均属粗放为主型;1970-1980 年进一步升为 71。2%,超过了靠要素投入增加获得的比重,从而使粗放为主型转成了集约为主型。又如 新加坡,1960-1970 年经济增长中靠要素生产率提高获得的比重为 10。1%,1970-1980 年 上升为 35。5%,1980-1990 年进一步上升为 64。1%,从而实现了由粗放为主型向集约为主 型的转变。其它国家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有的国家,如韩国,则经历了从完全粗放型到粗 放为主型,再到集约为主型的转变过程。见下表 3: 表 3:韩国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 其中 年份 GDP 年均增 长率(%) 靠要素投入增加获 得(%) 靠要素生产率提高获 得(%) 经济增长方式 类型 1960-1970 1970-1980 1980-1990 1990-1995 86 101 94 72 1075 519 551 388 -75 401 449 612 完全粗放型 粗放为主型 粗放为主型 集约为主型 资料来源:据世界发展报告1983 年、1995 年、1997 年资料计算 (葛霖生: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经济增长方式比研究 ,载上海体改研究1998 年第 2 期;1983 年、1995 年、1997 年世界发展报告 ;1996 年台湾统计年鉴 ;世 界经济统计简编 ,三联书店,1983 年。) 2、案例讨论: (1)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模式有什么特点? (2)结合实际,说明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案例点评: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的内在规律,是实现社会、 经济高效性和永续性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科学选择适应本国国情的战略、方针和政策, 并有效地贯彻执行,则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顺利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上述世界主要 国家(地区)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给我们的启示是:选择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方式,既要借 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又必须考虑我国国情,资源条件、技术水平、文化背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