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历史地理课程(0364)考试论文 课程名称: 浙江历史地理 课程序号: 0364 题 目: 两宋时期的浙江丝绸 学 院: 人文学院 专 业: 历本 091 班 学 号: 09020134 编 号: 51 姓 名: 张春芳 手机短号: 680609 指导老师: 龚剑锋 成 绩: 时 间: 2011 年 5 月 两宋时期的浙江丝绸 (人文学院 历史学专业 张春芳 09020134) 摘要:浙江的丝绸,历史悠久,素负盛名,故而浙江曾被誉为“丝绸的故乡” 。而两宋时期 是浙江丝绸发展的辉煌时期,尤其是在南宋时期,是浙江丝绸发展史上的顶峰。本文将具 体从地位、发展情况以及城市三方面来论述,最后会提到两宋时期关于丝绸的著作。 关键词:北宋;南宋;浙江;丝绸;城市 公元 960 年,赵匡胤黄袍加身,代周自立,成为宋代的开国皇帝。而此时富裕的南方 入川蜀、江南等地仍在地方割据政权手里。经过几年征战,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公元 978 年,吴越国的最后一位国君钱俶献地归宋,在平静中完成了朝代的更替好人权力的交 接。浙江地区免于一场战火,社会经济包括丝绸业在吴越国七八十年经营上的基础上继续 繁荣。 一、 地位 1、北宋 北宋时期,丝绸的需求量很大,丝绸不仅作为官员和士兵的俸禄之用,每年还要大量 给辽和西夏作为议和之用。因此,要求地方上贡的丝绸也很多。当时,全国三大丝绸产区 是黄河下游地区、川蜀地区和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长江下游江南地区丝绸的发展以两浙 路最为显著。 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宋初全国分为十五路,后来增至十八路,宋神宗元丰年间, 全国设置二十三路,加上宋徽宗时重设京畿路,共二十四路。 “上贡丝织品的地方有: 京畿路:开封 河北东路:大名、沧州、冀州、瀛洲、保定等 河北西路:真定(正定) 、相州、定州、荆州. 京东西路:应天(南京) 、袭庆(兖州) 、徐州、曹州、皲州等 京东东路:齐州、青州、密州、淄州、淮州 两浙路:临安(杭州) 、越州、平江(苏州) 、润州、明州(宁波) 、瑞安(温州) 、睦 州(桐庐) 、严州(建德) 、秀洲(嘉兴) 、湖州 成都府路:益州、崇庆(蜀州) 、彭州、绵州、邛州 梓州路:怀安、宁西(广安) 、梓州(潼川) 、遂州 利州路:洋州、阆州、蓬州 福建路:泉州 广南路:韶州(韶关) 、循州(龙川) 、南雄 秦风路:西安、渭州、平凉 淮南路:常州、宿州(宿县) 、海州等” 1 从上述可以看出,上贡丝织品的地区主要就是全国丝绸三大产区。而两浙路在上贡丝 织品的地方有 11 个州,在全国是占有很大的比重的,而在两浙路中,除了苏州其余的 10 个州都在浙江境内,足见其重要性。 “据宋会要食货志记载,北宋时南方、东南地区及两浙路上贡的丝织物如下表 所示: 9671172 年宋代各地区上贡丝物对照表 南方上贡数 东南地区上贡数 两浙路上贡数丝织 物种 类 全国上 贡数 (匹) 数量 (匹) 占全 国 (%) 数量 (匹) 占全 国 (%) 占南 方 (%) 数量 (匹) 占全 国 (%) 占长 江中 下游 (%) 锦、 绮 1010 760 75 罗 106481 106468 99 104526 98 98 69657 66 67 绫 44906 22905 51 8449 19 37 2029 5 24 绢 2876105 2096421 72 2075365 72 99 1058052 37 51 絁、 纱、 糓 6611 6212 94 4710 71 76 19 缁 486744 686726 81 381509 81 99 124285 27 33 合计 3552808 2665441 75 2574560 72 97 1254042 35 49 丝绵 2365848 2245736 95 2245724 95 100 1613398 68 73 注:南方数字包括四川和东南地区。 ”2 从上表的统计数字表明,两浙路上贡丝物占全国各路上贡丝物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上贡的丝绵则超过全国的三分之二,比重相当大。上述事实,说明两浙路尤其是浙江,在 全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到了北宋末年已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丝绸的重点产区。 2、南宋 北宋时期, 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和黄河下游地区、川蜀地区一并成为全国三大丝绸产 区,但是在某些高档丝织品的生产技术上逊于中原和川蜀地区的。到了南宋时期,在前代 生机蓬勃的发展势头下,加上统治中心的南移,经济发展比较快,丝绸生产的发展势头已 超过了川蜀地区。中原地区的发展势头明显减慢,也就是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我们从宋 会要辑稿中记载的南宋某年各路丝绸贡献,可以看出浙江所在的两浙路在全国的地位。 “ 品种 锦绮 罗 绫 绢 平絁 绸 布 成都府 路 1880 45 7865 13000 670200 潼川府 路 26368 21770 夔州路 29332 860 利州路 9800 浙东路 21124 10126 373685 15088 浙西路 21070 345469 28148 江东路 424130 26951 江西路 277171 15196 淮东路 4950 淮西路 3700 湖南路 400 3000 湖北路 9059 377 800 总数 1880 21169 65429 1512466 3000 86620 67100 资料来源:中国丝绸通史第 261 页。 ”3 从上表看,两浙路绫、绢、绸三项上贡分别占上贡总数的一半左右,罗织物占绝对优 势。两浙路丝绸上贡能达如此的数量,与江南地区尤其是浙江自唐以来社会经济的持续高 涨是同步的。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相对安定,国家对东南财富的倚重,南北技术的数 次大融合,以及浙江人民几百年来的辛勤劳动,是浙江丝绸业在宋代发展的重要原因。在 南宋偏安的 100 多年中,南方经济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不断发展,浙江的丝绸业也在这一 时期真正成为真正的中心。 二、 概况 两宋时期,浙江丝绸业的发展进入辉煌时期,尤其是到南宋,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 丝绸业的发展进入顶峰时期。生产的地域广,产量大,品种多样且新,技术提高,海上丝 绸贸易的兴盛等,这些都是其表现,下面将具体说明。生产的地域广,产量大,由于前面 已提到,所以将不再重复。 1、品种多样且新 品种多、花样巧是两宋时期浙江丝织品的特点。据梦梁录和咸淳临安志的记 载,杭州的绫有白编绫、柿蒂绫、狗蒂绫、樗蒲等品种;罗有素、花、缬、熟、线柱、暗 花、金蝉、博生等;锦有青红捻金锦、绒背锦;缎有销金线缎,还有混织杂色线的花缎; 缂丝有数种,还有起线的杜堇;鹿胎和透背花纹突起,色彩花样不一;纱有素纱、天净纱、 三法纱、暗花纱、粟地纱、茸纱,纻丝是染丝而织,花色有织金、闪褐、间边等等。以上 所举,仅是精致的名贵产品。此外,绢有官机、杜村、唐娟。上述列举还只是限于杭州, 像嘉湖地区、庆元、绍兴、台州、婺州、温州都有自己特色的丝织品,质量尚好,名贵。 2、技术提高 宋代浙江在桑织生产技术、织造技术、印染技术等在已有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某些方面还有很大的创新。 为了增产桑叶, “嫁接法”和“秋冬斩削拳曲小枝”的整枝方法等,已广泛采用,尤其 湖州一带的农民,对此更是熟练。对关于丝织原料蚕丝的好坏与丝织生产量、质量高低 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更加重视养蚕缫丝技术的改进。如盛产糓的萧山等地,已了解 不同季节对丝织质量的影响,积累了丝织品“以暑伏织者为上,秋织者为下,冬为尤下” 的经验。 宋代织造技术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很多精巧名贵的丝织品也可以织造。如名贵的绒背锦。 丝织业分为官营丝织业和民间丝织业。织造技术的提高还体现在不仅官营丝织业可以织造 名贵的丝织品,民间也可以,这是一种进步。我们都知道官营掌握的技术是代表全国最高 水平的,现在民间也可以,说明技术的提高。 浙江的丝绸印染技术水平也很高。如湖州在仁宗年间,就能在绫罗上印染成深红、浅 红、淡红等色彩,这就是有名的湖缬。此时的蜀锦还仿照湖州的染织方法。杭州等地许多 经商的彩帛铺,大都设有作坊兼营织染等业。 3、海上丝绸贸易兴盛 浙江丝绸业的繁荣还有一个重大的表现就是海上丝绸贸易的兴盛。汉代开启的海上丝 绸之路,唐代进一步拓展,而到宋代则是一个突破。 北宋时,北方丝绸之路已被辽与西夏等阻断,故绝大部分对外贸易改走海道。 “东南之 利,舶商居其一” ,海上丝绸之路由此更加繁荣。北宋海外贸易的四大海港中,浙江杭州和 明州(宁波)就占了两个。 “太平兴国三年吴越国归宋后,朝廷在吴越国博易务的基础上在 杭州设置了两浙市舶司,作为两浙路各港口对外贸易的管理机关,后一度迁至明州。真宗 咸平三年又在两浙市舶司下分设杭州、明州两处市舶司。南宋时,朝廷为了支付巨大的财 政支出,对海外贸易采取推动与奖励的政策,使杭州与明州两大港口更加繁荣。市舶司的 税收,约占南宋财政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 ”4 对外贸易的输出品主要是蚕丝、绫锦、越窑及杭州官窑的瓷器、茶叶、文具、书籍, 国家主要是日本、朝鲜等国。南宋时,启程前往日本、朝鲜的商船,大多早两浙地方出发, 因此船上满载的丝绸很多就是浙江的。 三、 城市 浙江丝绸产地很多,最突出的当属杭州,而如绍兴、嘉兴、湖州、婺州、台州、明州、 严州以及温州的丝织业发展也比较有特色,它们都有自己的代表性的丝织品,且在当时是 有一定的知名度的,而大多数是作为上贡的丝织品的,尤其是在南宋,发展最为显著。 杭州在北宋时是繁华的工商业重镇,南渡后,因着帝国京师的地位,北方流寓的人口 最集中。人口的剧增、需求的旺盛必然导致消费市场的繁荣和商品贸易的发展。在官营织 造业的推动下,杭州的民间丝织生产也得到长足发展,在在文思院附近形成了一大批私营 丝织作坊,其数量和规模都大大超过唐及北宋。 “晃补之七述中说:“杭故王都,俗尚 工巧衣则纨绫绮缔,罗绣糓絺;轻明柔纤,如玉如肌。竹窗轧轧,寒丝手拨;春风一夜。 百花尽发。其制而服也,或袍或鞶,或绅或纶,或缘或表,或缝或襕,或紫或纁,或绀或 殷。 ”描写的正是杭州城里丝绸业的一片繁荣景象。 ”3临安所属各县,如钱塘、仁和、余 杭、富阳、临安、于潜、昌化、盐官(今海宁) 、新城(今新登)等也盛产丝绸。 绍兴的丝绸业在两宋都很兴盛,该地“俗务农桑,事机织,纱绫缯帛岁出不啻百万” , 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丝绸之乡。据嘉泰会稽志记载,庵院中的女尼也是蚕织的好手,所 织“尼罗” 、 “寺绫”精美绝伦。尼罗又名“保街罗” 。同属会稽郡的剡县、萧山、诸暨等莫 不以丝绸闻名。剡县的绉纱是绝品。萧山出产糓与纱,诸暨则以织绢出名。 嘉兴地区的蚕织生产很快。嘉兴古称秀洲,南宋时魏塘密家的“密机绢” ,是一种有名 的绘画用绢,极匀净厚密,为文人画家厚爱。下属桐乡的濮院,所产的丝绸统称“濮绸” 。 濮院附近的崇德也以生产“狭幅绢”远近闻名。 湖州地区以蚕丝闻名于世。吴兴、归安、安吉、武康、双林等地都是蚕桑盛地,有小 块闲地,必种上桑树。特别是安吉的丝质量最好,纳税时可将绢折合成为丝上贡,而武康 的丝锦特别白净柔软,俗称“天鹅脂” ,吴兴的绫、双林的绢也颇出色。 婺州地区宋代以织罗闻名,称为“婺罗” ,包括暗花罗、红边贡罗和东阳花罗。北宋时 期,婺州上贡的罗占全国总数的百分之八九十以上,可见是最重要的产罗基地。南宋时候 婺罗的交易量很大。 “台州地区的织品,绫有花绫、杜绫、绵绫、樗蒲绫四种,绢以仙居黄奢的为最好。 纺丝而织绉,有轻而宜夏的绉纱,也有重而宜冬的纺丝,还有粗丝织成的绸和用绵茧揻之 而成的揻绵绸。 ”2 明州,也称庆元, ,不仅交梭吴绫特别精美,作为贡品的大花绫更有特点,而且奉化的 絁也别具一格, “密而轻如蝉翼,独异他地” 。 严州丝绸业,土产有蚕丝、绢、缁、绵、纱等,白苎布是严州的特产。 温州桑树不多,但丝织业却较发达。温州缂丝和瓯绸很有名。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看到,两宋时期,浙江地区的丝绸业发展进入的是一个前所未有 的辉煌时期,我们都知道,元代后,浙江的丝绸业发展艰难,而明清时期只是恢复发展阶 段,宋代是一个鼎盛。 这一时期,有关于丝绸业的著作也有一些,如陈甫的农书史称陈氏农书 ,吴自 牧的梦梁录 。值得提的是南宋楼璹的耕织图 ,用连环画的方式绘制,记载了浙江地 区耕与织两大生产门类的具体过程。但是并没有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茶叶代销合作协议书
- 钢管扣件保管协议书
- 运维改造合同协议书
- 阅文合同霸王协议书
- 驻场开发保密协议书
- 酒店入股经营协议书
- 修脚店合伙开店协议书
- 养鸡合伙人合同协议书
- 菜园开荒租赁协议书
- 车辆交付违约协议书
- 六、回顾整理-总复习2.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课件)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 中医养生(灵源万应茶)
- 追索子女抚养费起诉状
- 六年级数学质量分析PPT
- 土地平整、池塘推土、杂草灌木丛及树木清除施工方案
- 眼镜镜架的整形专业培训2课件
- 下线仪式串词策划
- 通用长期供销合同范本
- 《社区治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900字)》
- 2023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测试A级理论复习资料
- 建筑业企业资质职称人员相近专业认定目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