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观察中医药治疗花斑癣_第1页
临床观察中医药治疗花斑癣_第2页
临床观察中医药治疗花斑癣_第3页
临床观察中医药治疗花斑癣_第4页
临床观察中医药治疗花斑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观察中医药治疗花斑癣 1 目 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1 临床资料2 1.1 病例选择2 1.2 西医诊断标准2 1.3 中医辩证分型3 1.4 疗效判定标准3 2 中医药治疗3 2.1 治疗结果观察3 2.2 典型病例举例 3 3 讨论3 3.1 中医对花斑癣的认识4 3.2 花斑癣的危害4 3.3 临床治疗步骤及中药疗效分析 .4 参考文献 .5 致谢6 2 临床观察中医药治疗花斑癣 作者 XXX 指导老师 XXX 摘要 本项目观察皮肤科带教老师应用中药治疗花斑癣 14 列,结果发现显 效 10 例,有效 3 例,无效 1 例。治疗期间住患者均未出现不良症状,具有较大 临床应用价值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花斑癣 中药治疗 临床应用 花斑癣,古称紫白癜风,又名汗斑。花斑癣是皮肤病中常见的真菌性感染性 疾病,常发生于躯体多汗部位,常见于胸腹部,四肢关节,肩胛部等。大多数初 起于脐周或胸胁部,呈钱币状,因紫斑白斑间而得名,出汗时有轻度瘙痒性,因 出汗而发,老百姓俗称“汗斑” 。好发于多汗体质青年及成年男性,冬轻夏重, 传染性较弱。2011年8月到2011年9月期间,本人在廊坊中医院实习期间,在带教 老师指导下,观察中医皮肤科老师应用中药治疗花斑癣14例,疗效显著。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从2011年8月至2011年9月患者14例,男12例,女2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 28岁;病程一周一下者13例,一周以上1例,有并发症者5例,无并发症者9例。 1.2 西医诊断标准 中华皮肤病科学诊断标准:一、好发季节:夏秋炎热季节多发,二、好 发部位:躯干、腋下、面颈等汗腺丰富部位。三、皮疹特点:黄豆大的圆形或类 圆形斑疹,表面覆盖淡褐色细薄糠状鳞屑,陈旧损害为色素减退斑。四、自觉症 状:轻微。五、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的典型皮损为毛囊性斑丘疹或脓疱样损害, 直径 24mm。六、病理切片 PAS 染色对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有诊断意义。七、皮 屑直接镜检可见花斑癣的菌丝及芽孢,Wood 氏灯下可见黄褐色荧光 1。 1.3 中医辩证分型 1.花斑型 初起呈淡褐色,表面发亮,以后出现色素减退。由于新旧皮损混在 一起,而呈花斑状。 2.毛囊型 损害沿毛囊分面,似毛囊性丘疹或斑片,鳞屑极薄。 3 3.白斑型 除去鳞屑或痊愈后,遗留色素暂时减退。此型预示本病处于缓解阶 段。 4.斑片型 此型损害较少,一片或数片,表面鳞屑较厚,色泽较深。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显效:皮损部位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颜色一致,镜检下无真菌芽孢及菌丝, Wood 氏灯下无黄褐色荧光。 治疗有效:皮损无蔓延,或颜色变淡与周围皮肤颜色相近,镜检下又少量真 菌芽孢及菌丝,Wood 氏灯下黄褐色荧光不明显。 治疗无效:皮损未变或蔓延,镜检下芽孢及菌丝超过正常皮肤,Wood 氏灯下 黄褐色荧光。 2 中医药治疗 2.1 治疗结果观察 14 例患者,经治疗,发现显效占 10 例,占 71%,皮损颜色与正常皮肤颜色一 致,镜检下无真菌芽孢及菌丝;有效 3 例,占 21%,皮损颜色变淡与周围皮肤颜 色相近,镜检下又少量真菌芽孢及菌丝。 2.2 典型病例举例 王某,女,25 岁。2011-08-22 初诊。皮损腹部、胸胁、肩胛部大范围淡红 色蚕豆状斑片,如过敏状,自诉一周前有空调受凉史,平素工作劳累乏力,长期 便秘,近一周口渴加重,时有夜间盗汗,舌体胖大,舌质红少苔,脉浮细软无力。 辩证分析:患者素体气阴两虚,故长期乏力,便秘,盗汗;又复感外邪,体 质更虚,正气不足,邪气侵淫气血,导致气血凝滞不通,外溢肌表,故周身泛出 斑片。舌脉皆为气阴不足之象,辩证属气阴两虚兼外感风寒。西医诊断:过敏。 治法:疏风散寒,益气养阴。自拟祛风凉血消斑汤加减:银花 12g 连翘 30g 荆芥 6g,防风 10g,薄荷 15g,蝉蜕 6g,大黄 5g,芒硝 15g,苦参 6g,潼蒺藜 15g,生地 10g,麦冬 15g,玄参 15g,丹皮 10g,赤芍 10g,郁金 10g,党参 15g。桃仁 6g,红花 6。 5 剂水煎服。煎服法:文火水煎 2 次,每次 30 分钟,共 取汁 300 毫升,分 2 次内服。嘱其经前 1 周服。并嘱咐患者注意不贪生冷瓜果; 保持心情舒畅;平素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 2。 4 2011-08-27 二诊:2011-08-25 大便通畅,口微渴,周身皮损颜色淡红色消 失,27 日原皮损部位颜色淡白。边界清晰,自诉出汗时伴微痒感,予以做乌氏灯 下查体发现皮损部位显现黄褐色荧光斑片。中医辩证:汗斑,西医:花斑癣。 治法:益气养阴,凉血消斑。前方去大黄芒硝,加补骨脂、生地、丹皮、赤 芍、郁金各 30g,党参 20g,5 剂水煎服。配合自配肤疾洗剂外洗七服,方药:苦 参 10g,白鲜皮 30g,密陀僧 10g,蛇床子 45g,黄连 15g,硫磺 10g。 2011-09-05 三诊: 皮损部位如常,乌氏灯下未见异常。周身乏力不显,口 微渴。辩证气阴两虚。自拟汤药益气养血汤。方药:太子参 30g,麦冬 30g,五 味子 5g ,七剂日一剂,水煎服 2。 2011-09-11 四诊: 诸症皆无。随访 2 周未复发。 3 讨论 3.1 中医对花斑癣的认识 祖国医学对于花斑癣最早记载与明代, 外科正宗:“ 紫白癜风,又名汗 斑,初起成斑点状,久而变大融合成片 ,显紫色或灰白色,边缘较清楚,可脱 细屑,冬轻夏重为特征。经刘纯源中医验证此病多发于胸背、颈项、肩胛等处。 常因脏腑积热,感受暑湿而成,或由传染而得。 医宗金鉴云:“有紫、白二 种,紫因血滞,白因气滞,总有体热风邪、湿气侵入毛孔,与气血凝滞,毛窍闭 塞而成,外用密陀僧散擦患处,令汗出,风湿自解。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以皮 肤出现紫斑白斑或紫白相间,边界清楚的斑点,小如针头,或大如钱币,是由 腐生的花斑癣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浅表性真菌病。分布于世界各地,但多见于热带 亚热带和温带。常冬轻夏重,相当于西医的花斑癣。治疗以外治为主。紫白癜 风初起皮肤上出现黄豆到豌豆大小的斑片,色淡红或赤紫,或棕黄,或淡褐,继 则游走成片,上有细小糠秕状鳞屑,刮之更明显,微微发亮,将愈时呈灰白色斑 片。多发于颈侧胸背肩胛腋窝下部躯干乳下会阴等处,亦可蔓延全 身。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稍有瘙痒,经过缓慢,冬轻夏重,或入冬自愈,至夏又 发 2。 3.2 花斑癣的危害 (1)花斑癣对患者正常的学习,就业,婚姻,家庭,社交等等造成严重的影响。 5 (2)社会上有很多人对花斑癣患者有一定的歧视,导致广大患者自尊心受到毁灭 性打击,从而产生一系列精神方面的疾患。 (3)最新的医学研究证实,花斑癣患者 紫外线防御能力弱,皮肤癌的发病率比正常人要高很多。 (4)花斑癣可诱发多种 疾病,如恶性贫血,斑秃,银屑病。恶性肿瘤,支气管哮喘,类风湿关节炎和白内障 等疾病,以及并发甲亢等疾病 3。 3.3 临床治疗步骤及中药疗效分析 临床治疗 14 例患者,显效 10 例,有效 3 例,总疗效率达 92%,说明中药临床 疗效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中药治疗作用于病情发展各个阶段,一期 抑菌治疗, 通过苦参、白鲜皮、蛇床子、密陀僧、黄连、硫磺等杀菌药物外洗快速抑制糠皮 孢子菌分泌物对人体正常表皮黑色素的分解,使白斑发展趋势得到控制。二期 渗透治疗,可通过祛风燥湿、活血化淤及去除异常粘液质之功效,来改善微循环, 调节气滞血淤,使血养得以供应,从而使黑色素活性增加,促成黑色素大量生成, 患者患处会出现米粒大小的色素斑点 4。这个阶段皮肤代谢功能基本正常化,白 斑已消,逐渐融合肤色。银花,连翘,荆芥,防风,薄荷,蒺藜,清热解毒祛风; 桃仁、红花、丹皮、赤芍,活血凉血,三期 巩固治疗,通过内清脏毒,外疗肌 肤通气和血,改善人体免疫功能,平衡人体物质代谢,使微量元素得以充分补给, 酪氨酸酶活性增强,人体缺失的黑色素细胞恢复正常循环,花斑癣彻底康复 4! 党参、补骨脂、麦冬,玄参,补养气阴,四期 通过益气养血药党参,太子参, 麦冬,增强患者自身免疫能力,有效增强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的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