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综述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既是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结合部,也 是工业与农业的交汇点,还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平台和切入点,在宏观经济 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所指的县域经济,是以县 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 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 进步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为云南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特别是 2004 年云南省委、省政 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和云南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考 核办法等 4 个配套文件,确定了 47 个县在 20052007 年三年时间开展县域 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县域经济,把加快发展 壮大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协调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明确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 思路、目标任务和战略重点,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即发达县率先发展、中等 县加快发展、欠发达县跨越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随着一系列加快县域经 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经过 20052007 年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达到了试 点先行、示范带动、促进发展、积累经验的工作目标,云南省的县域经济得到 了迅猛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 发展。 一、全省 129 个县(市、区)县域经济迅猛发展 (一)整体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 30 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逐步加快,19782007 年全省县域生 产总值年均增长 9.7%,特别是 2005 年开展的试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 的发展,20052007 年全省县域 GDP 年均增长达 11.1%。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加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7 年全省县域 GDP 超过 100 亿元的 有 8 个,比 2004 年增加 5 个;GDP 超过 50 亿元的县有 24 个,比 2004 年增加 16 个。 (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基础地位更加牢固 改革开放 30 年,农村体制改革使云南省成功解决了全省的粮食供给问题, 粮食生产实现了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云南粮食总产量已由 1978 年 864.05 万吨达到 2007 的 1460.7 万吨,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 323.6 公 斤。县域农业总产值由 1978 年的 9.6 亿元增加到 2007 年 1331.7 亿元,增长 3.9 倍,19782007 年年均增长 5.6%。特别是 2005 年以来,云南深化农村税费、 县乡财政、乡镇机构改革,实施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2005 年农业总产值突破 1000 亿元大关,20052007 年年均增长达 7%。 (三)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支柱地位明显加强 改革开放 30 年,工业总量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全省县域全部工 业总产值由 1978 年的 3.81 亿元增加到 2007 年 5137.3 亿元,增长 28.1 倍, 19782007 年年均增长 12.3%。特别是近年来,云南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 加快推进“工业强省”战略,一批县(市)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速县域工业 化进程,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支柱地位明显加强。20052007 年工业总产值年 均增长达 31.3%,2007 年全省县域工业增加值完成 1711.78 亿元,拉动全省 GDP 增长 6.1 个百分点,对 GDP 的贡献率为 48.7%。 (四)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县域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从农村、农业开始继而推向工业、城市直至社会经济 各个领域的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从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政府职能也逐步转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 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城 乡商品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县域消费品市场呈现繁荣活跃的景象。19782007 年全省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4.4%,20052007 年年均增长达到 15.1%,近几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均高于同期 GDP 增长率,消费对 全省县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 (五)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对县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根据云南经济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的省情,全省上下紧 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走出了一 条符合云南实际的发展之路,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发展。特别是 2003 年云南 开始实施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跨越 1000 亿元台 阶,达到 1021.18 亿元, 到 2007 年已接近 2800 亿元,达到 2798.89 亿元,五 年内就翻了一番,实现了历史性跨越。19782007 年全省县域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年均增长 19.3%,20052007 年年均增长达到 28.9%,固定资产投资进入 了新的高速增长时期,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六)财政收支再上新台阶,县域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财政体制、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财政金融体制 健康运行,县域财政收支快速增长,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07 年全省财政总收 入为 1111.3 亿元,是 1978 年的 94.5 倍,年均增长 17%;全省财政支出为 1135.2 亿元,是 1978 年的 62.1 倍,年均增长 15.3%,财政收支双双突破 1000 亿元。 2007 年县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 239.1 亿元,是 1978 年的 61.8 倍,年 均增长 15.3%;20052007 年增长速度分别为 15.8%、23.5%和 29.3%,增速稳 步提高,年均增长达 22.8%。2007 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 3 亿元的有 22 个县域,比 2004 年增加了 14 个,其中,超过 5 亿元的有 10 个,比 2004 年增 加了 6 个,五华区和官渡区突破了 10 亿元。改革开放 30 年云南县域财政实力 得到进一步增强。 (七)非公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云南在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方面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方 针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个人和社会的积极性,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从小 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 2003 年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 了一系列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一 个更加宽松的环境,全省县域非公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逐 年提高,充分显示了强劲的经济活力,成为推动全省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健康发 展的重要力量。2004 年全省县域非公经济增加值跃上千亿元大关,达到 1026.96 亿元,占全省 GDP 的比重为 33.3%。经过县域经济三年试点工作的开展, 2007 年,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 1773.25 亿元,占全省 GDP 的比重为 37.4%,比 2004 年提高了 4.1 个百分点。非公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 中坚力量。 (八)进一步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打破县域界限,进一步扩大开放,特别是 2005 年以 来,积极融入多区域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行内外并举,形成加快发展 的合力。2007 年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全省县域全年实际利用外资 5.03 亿美元,比 2006 年增长 47.94%;实际引进省外资金 533.26 亿元,增长 42.1%;实际利用外资和引进省外资金首次突破 5 亿美元和 500 亿元大关,增幅 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内外资引进在“质”和“量”上均实现了较大突破。 (九)教育和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基本确立。到 2007 年义务教育“普九”县达 121 个,全省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7 年普通小学、初中、高中在校 学生分别为 453.31 万人、194.12 万人和 57.64 万人,在校本、专科学生由 1978 年的 1.59 万人发展到 2007 年的 30.21 万人,在校中专、职中学生由 1978 年的 3.05 万人发展到 2007 年的 38.27 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由 2000 年 的 5.7 万人增加到 2007 年的 15.53 万人,2007 年在校研究生达到 1.84 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医疗保险制度的有序推进, 居民的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2007 年卫生机构床位达到 11.9 万张,医生数达 到 5.66 万人,全省县域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和医生数分别为 26.5 张和 12.6 人,比 1978 年分别增长 37.1%、23.5%,比 2004 年分别增长 13.8%、3.8%。 (十)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2007 年全省县域职工年平均工资由 1978 年的 608 元 增加到 20481 元,19782007 年均增长 12.9%;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 达到 11496 万元,比 1978 年增长了 35 倍,年平均增长 13.1%。2007 年农民人 均纯收入达到 2634 元,比 1978 年增长了 20 倍,年均增长 10.9%。2007 年城乡 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为 6772 元,比 1978 年增长了 495 倍,年均增长 23.9%。全省各族人民从改革开放 30 年中得到了实惠。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2007 年城市居民人均消 费性支出达到 7922 元,比 1978 年增长了 26 倍,年均增长 11.9%;食品支出占 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由 1978 年的 63%下降到 2007 年的 45%。2007 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2637 元,比 1978 年增长了 23 倍,年均增长 11.5%;恩格尔系数由 1978 年的 74.1%下降到 2007 年的 46.5%。30 年来,全省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得到提升。 二、47 个试点县实现了率先发展的目标,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云南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又大胆进行了探索, 2004 年在全省 16 个州市认真筛选确定了 47 个试点县,用 20052007 年三年 时间开展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工作。47 个试点县占全省县级行政区划总数的 36.4,其国土面积占全省的 36.3,人口占全省 48。对 47 个试点县,省 政府在投资、财政、经济管理权限等方面给予了重点倾斜,经过三年试点工作 顺利开展,47 个试点县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工业增效、后劲增强的总 体目标,对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领跑和带动作用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一)试点县的主要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明显提高 2007 年 47 个试点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2984.8 亿元、占全省县域的 63.2,比试点前的 2004 年提高了 4.4 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完成 151.09 亿元,占全省县域的 63.2%,与 2004 年的比重持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1481.4 亿元,占全省的 52.9,比 2004 年提高了 4.5 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达到 762.5 亿元,占全省的 54.7,比 2004 年提高了 2.5 个百分点。 (二)试点县的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20052007 年 47 个试点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 12.6%,高于全省县域 平均水平 1.6 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达 22.6%,与全省县域平均水 平持平;财政支出年均增长达 23.9%,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 4.3 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34.1%,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 5.2 个百分点;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6.9%,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 1.8 个百分点。 (三)试点县的人均主要经济指标提升较快 2007 年 47 个试点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3891 元,高于全省县域平均 水平 3351 元,比 2004 年增长 58.3%;人均财政收入达到 701 元,高于全省县 域平均水平 170 元,比 2004 年增长 69.4%;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 18894 元,高 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 604 元,比 2004 年增长 65.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810 元,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 176 元,比 2004 年增长 38.1%;城乡居民人均储蓄 存款余额为 7296 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524 元,比 2004 年增长 32.2%。 (四)试点县卫生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在试点县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卫生、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007 年试点县地方财政教育事业专项投入达 71.89 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 22.1%,高于全省县域 5.3 个百分点;地方财政卫生事业专项投入达 24.3 亿元, 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 7.5%,高于全省县域 0.7 个百分点;卫生机构床位达到 7.01 万张,卫生技术人员数达到 7.15 万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和卫 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为 32.5 张、33.2 人,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 23.0%、20.6%。 (五)试点县“一主三化”进程明显加快 积极发展非公经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是我省 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的重点任务。三年来,非公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 体作用进一步加强,县域经济“三化”进程明显加快。2007 年 47 个试点县非 公经济创造的增加值达到 1092.31 亿元,占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的比重达 61.6;农业总产值达 689.36 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51.8%;完成 工业增加值 1276.34 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 75;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 达到 690.18 亿元,占全省县域的比重达 69.3%。城镇化率达到 36,比全省高 4.4 个百分点。47 个试点县城镇化率超过 50%的县增加到 12 个,超过 30%的县 增加到 30 个。 三、80 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由于自然禀赋、历史发展和地理区位等多方面的原因,贫困一直是云南最 突出的问题,扶贫工作受到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 30 年特别 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扶贫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按照中央关于扶贫开发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和产业培植、劳动力培 训转移“一体两翼”战略,积极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围绕基础产业、基础 设施、基本素质、基本保障和基本队伍建设,不断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完善 措施, 80 个重点扶持县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一派蓬勃生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为重点扶贫县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到 2007 年,重点扶持县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434 亿元,比 2002 年增长了 81.8%,20032007 年年均增长 12.7%;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85.04 亿元,比 2002 年增长了 1.5 倍,年均增长 19.9%;地方财政支出达到 383.67 亿元,比 2002 年增长了 1.7 倍,年均增长 2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413.95 亿元, 比 2002 年增长了 1.1 倍,年均增长 16.4%,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2 个 百分点。20032007 年,重点扶持县的经济发展不仅规模在扩大,经济结构也 在进一步优化。2007 年,重点扶持县的二三产业比重达到 70.2%,比 2002 年增 加了 8.1 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 20032007 年,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立足云南实际,加大投资力度,改善贫 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实施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和产业扶贫,扶贫开发长效投 入机制初步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2007 年,重点扶持县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达到 967.27 亿元,比 2002 年增长了 3.9 倍,年均增长 38.9%,增幅高 于全省平均水平 11.3 个百分点。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20032007 年,在重点扶持县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社会事业也得到了相 应的发展。5 年来重点扶持县共新建校舍 199.6 万平方米,适龄儿童入学率由 2003 年的 95.2%提高到 2007 年的 97.6%;建设村卫生室 1900 多所,缓解了群 众就医难的问题,2007 年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 17.1 张,每万人拥有卫生 技术人员 16.8 人;全省 50 户以上的村全部实现通广播电视;图书馆、文化站 等文化设施建设逐步推进,进一步丰富了重点扶持地区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20032007 年,重点扶持县在经济水平和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人民 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稳步的提高。2007 年,重点扶持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999.8 元,按现价计算,比 2002 年增长了 66.7%,年均增长 10.8%,增幅高于 全省平均水平 0.4 个百分点;职工年平均工资 18620 元,比 2002 年增长了 63.4%,年均增长 10.3%;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3082 元,比 2002 年增长 了 1.2 倍,年均增长 16.6%。 四、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为切实加强对云南县域经济发展工作的领导,省政府成立了云南省县域经 济发展协调小组,负责对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16 个州 (市)、47 个试点县也都先后成立了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在制 定规划、明确目标、确定重点、落实政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各 级各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 资金投入、产业扶持、责任考核、表彰奖励、督导检查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全省已经建立并形成了领导挂帅、三级联动、 部门配合的良好工作机制,确保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明确思路、科学规划,引导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各试点县因地制宜, 结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云南产业发展规划布局,针对自身实际,明确发展思 路,科学编制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有效地提高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通过三年试点工作的实践,各地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进一步清晰,有力地促进 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特色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灵魂,只要把自身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自身 特色充分突出出来,建立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经济,不断提高县域经济的综合 竞争力。各试点县结合县域实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立足资源优势,坚持市 场导向,培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特色经济,使各县发展的优势更优,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题库练习备考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详解(培优b卷)
- 2025年度不定期房屋买卖合同范本
- 现场勘查学试题及答案
- Starter Units 1-3 自测试题 人教版2024
- 夏季行车安全试题及答案
- 儿科护理学试题(附答案)
- 2025民法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经开城投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医院政策题库及答案
- 材料作文点拨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无线wifi安装协议书
- 中国智能驾驶商业化发展白皮书(2025):平权时代智驾商业落地的破局之路
-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5秋版)
- 婚内财产协议书2025
- 虚拟电厂柔性控制系统用户手册
-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 胡杨林导游词
-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青铜葵花》导读课 课件(共24张PPT)
- MR在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中的应用
- 检修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