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金黄的稻束》教案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8/12/df04e684-003c-4e3d-a26f-a3dce4dc6286/df04e684-003c-4e3d-a26f-a3dce4dc62861.gif)
![4[1].2《金黄的稻束》教案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8/12/df04e684-003c-4e3d-a26f-a3dce4dc6286/df04e684-003c-4e3d-a26f-a3dce4dc62862.gif)
![4[1].2《金黄的稻束》教案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8/12/df04e684-003c-4e3d-a26f-a3dce4dc6286/df04e684-003c-4e3d-a26f-a3dce4dc62863.gif)
![4[1].2《金黄的稻束》教案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8/12/df04e684-003c-4e3d-a26f-a3dce4dc6286/df04e684-003c-4e3d-a26f-a3dce4dc62864.gif)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2金黄的稻束教案 1(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弄清金黄的稻束分为哪几幅画面,什么是主导画面,画面之间是 如何有机联系的,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 过程与方法 运用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研究讨论分析归纳),从形象入手 ,联系诗歌的创作背景, 体会诗歌的意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读诗歌,体会诗人郑敏怎样由寻常的农村生活景象生发出不寻 常的诗情,将清明的思想、澄清的理性与真挚的情愫、坚挺的意象不可分割地交融在一起 ,与作者共鸣。 导入 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 金黄的稻束的出现带来了一种 语言的突破,一种雕塑的 质感,一种将“ 思” 与“诗” 融为 一体的可喜的努力,今天我们学习金黄的稻束了解诗人郑敏 是怎样将“ 诗 ”(诗的意向和语 言的美)与“ 思 ”(对人类存在的思索)完美的融为一体的。 走近作者 郑敏是抗战后期崛起的大后方学院派青年诗人中的一位。她与杜云燮、穆旦等属于昆 明湖畔的一组,被称为和谐的“三重奏”,“杜云燮比较清俊”,“穆旦比较雄健”,“ 而郑敏最浑厚、丰富”。 朗诵课文 (标记节奏和重音,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奏、重音。多种方 法练习朗读) 【原文】金黄的稻束站在 /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 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 远山 /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 伟大的疲倦,你 们 / 在 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 脚下一条 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启导】这首诗因为一个随处可见的农村生活景象,触发一种不同寻常的诗情,深刻 的 哲思 蕴涵在诗的形象之中。我们要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思考诗歌的 内 蕴 。 诗人笔下的金黄的稻束是怎样的形象?从哪些关键性的诗句中看出?它们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金黄的稻束是 母 亲 的形象 ,可从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想起无数个疲倦 的母亲”这些诗 句中看出。 诗人用金黄的稻束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对劳动的母亲的 赞 美 。 开篇第一句,写“金黄的稻束站在 /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金黄”修饰“稻束 ”,有什么意味?“站”与“立”相比,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 【明确】金黄,是 成熟 的稻束的 颜色。金黄的稻束, 意味着收 获 ;同时,金黄又给稻束这 一意象增添了一种 高 贵 的美感 。“立”只是客观的描述,而 “站”就有了 拟 人 的效果,给稻束 赋 予了人的形 态 ,更能 触 动 人的情思 。 “金黄的稻束”与“母亲”之间如何联系起来了?完整全面地表达,“金黄的稻束” 象征着什么? 【明确】 “金黄的稻束”在诗中有深邃的意蕴。这里“金黄的稻束 ”,不 仅是指自然意义 上的稻束,而且是 诗 人的心灵与田野里 伫 立的稻束 神秘的 契合交感 后,超越了物象的 实体, 而产生的一个 象征 。它首先是 收 获 的象征 ,进而诗人把它与 创造这一 丰收成果 的 劳动 者 的 形象 自然地联系起来了,而作 为孕育者和劳动者的 母 亲 便是其中的典型,成为诗人表达敬意 的对象。这个意象不仅 真 ,而且 美 ,它属于一个带有 玄想性 质 的 “瞬 间 ”,这种“瞬间”却构成 了 自足 的 诗 的永恒 ,启示人们 重新思考 平凡与 伟 大 的关系。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这一句中的“ 我想起”“ 我看见”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人由稻束产生了联想, “我想起”(“ 我看见”实际上同义)把“稻束”和“ 母亲” 的形象 联 系 了起来,也就 连 通了 这 两个意象的内涵 。我 们 可以把金黄的稻束看成母亲的 象征 。 此处所写的是“疲倦的母亲”,它们与“皱了的美丽的脸”有何关系? 【明确】母亲 赋 予生命 ,母亲 是 劳动 者 ,母 亲 肩 负 生命的 艰 辛和希望 ,母亲因此而 疲倦 ;“皱”是因为疲倦,也是因为时光的流逝, 诗人因此称其为 “美丽”。这是一种动情的赞颂。 在用“满月”“ 远山”为“稻束”添加了美丽的背景之后,诗人又说:“没有一个雕 像能比这更静默”“ 这”指什么?“静默”有什么意味? 【明确】“这”就指“ 金黄的稻束 ”。稻束静静立在田里,有如雕像,本身是静默的;另外, 它们静默,是因为这种母亲的 疲倦、美 丽 和 坚韧 已经 超出 了一切 言 说 。 接下来又有“伟大的疲倦”,这如何理解? 【明确】解决了上面两个问题之后, “伟大的疲倦”就容易理解了,诗人赋予母性的疲倦 和坚韧以超越一切的伟大的品质,这是一种 肯定和 赞颂 。 如何理解“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 【明确】诗歌的最后几句,诗 人在这样的景象描写和联想思索之后,要告诉读者的是, 金黄的稻束,这些静默的母亲 的形象,在秋天的田野里 低 头 沉思 ,在这 默默承受一切 的 生命 姿 态 中,“历史也不 过是 /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也就是说,这个肩负着伟大的疲倦和辛 劳的母亲形象,在一片收割后的 田野 的 映 衬 下,超越了 历史的 进程而具有了 永恒性 。而静默 是诗人面对自然 凝神 观 照 的状态,正是在静默中,诗人回溯了历史,发现了 雕像是人 类 思想 的一个 结 晶 。可以说,最后这一句,使得这首诗 超越 了对母亲劳动者的赞颂,而具有了 更深 刻广泛的哲思 。 诗人是如何将“诗”(诗的意象和语言的美)与“思”(对人类存在的思索)融合在 一起的? 【明确】诗人以“金黄的稻束”为 起点 ,将收割后的 疲倦、静默、母 亲 和 人 类历 史活 动 的 意 义 联系起来,因而具有一种更 为感人的力量。在具体写法上, 诗人并没有在字面上将“ 金 黄的稻束 ”直接比为“ 母亲 ”,或是直接比 为“ 雕像 ”,而是在这两者之间来回 闪动 ,展开 联 想 和 沉思 。它们在诗中同时存在, 相映成 辉 。读后,黄昏收割过的田野里“金黄的稻束”这一意 象像静默的雕像一样令人难忘,而母 亲的疲倦、母 亲的无言的 坚忍和美丽又激起我们对历史 和生命的无尽的 沉思 。值得称道的 还有这首诗的语言,它 们 不仅很美,而且富有 雕塑的 质 感 和 深 长 的意味 。诗的最后一句 “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 人类的一个思想”,因 为有上文的 铺垫而顺理成章,并不显得空洞,一种“抽象的思”和“ 感性的诗”在此完美地合为一体。 再一次齐读全诗,思考:这首诗有着意象的跳跃,意象的重叠,但为何不给人零乱、 费解的感觉? 【明确】这得益于诗人意象创造的技巧圆熟,尤其是 组织 得非常 和 谐 。它在 跳 跃 的地方 都作了 有机的 过 渡 ,用一根无形的 线索把多个意象 贯 串 起来。诗的前两行写大自然的“稻束” ,一个跳跃,却又写起了“皱了的美丽的脸”的“疲倦的母亲 ”。从稻束到母亲,是两个意象的 重叠,但其中用“我想起我看 见”作了 暗 过 渡 ,所以 虽然跳 跃,却不让人感到突兀。在省 略中我们能感到诗人在这里作出了一个重要的暗示:全诗把“稻束”与“疲倦的母亲”连了起来 。这联结的线索就是由诗人对 那个一切都被颠倒了的社会中的一个社会 问题的认识引起的, 即为什么劳动者却是贫穷者, 对社会贡献得越多,自己却 丧 失得越多。诗人把这些对社会的 认识,通过稻束母亲 思想这样一根艺术线索贯串起 艺术形象,表 现了出来。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3 页 共 4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小结】深受诗人里尔克的影响,和西方音 乐、 绘画熏陶的郑 敏,具有诗人的敏感和哲人 的气质,善于从客观事物引起深思,通过生动丰富的形象,展开浮想联翩的画幅,把读者引 入深沉的境界。金黄的稻束 写的是一片秋天的静穆,一幅米勒画面。 诗人不单是借景抒情 ,而是力求通过具体的物象和 对人类存在的联想和思索,来把握更本质、更具有思想含量的 诗意。 这首诗一开始就将其关注点集中在一束“金黄的稻束”上。它不是摆在那里,而是“站在” 收割后的田野上。当大地空旷 ,这样一幅“ 静物写生 ”出现在秋后的田野上,它比一切更动人 ,更能调动诗人对历史和生命的感受和沉思。由此,诗人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而这是 赋 予生命 的母亲、 产 后 的母亲 、默默肩 负 着生命的 艰 辛和希望 的母亲。因为这种联想,一种 诗的情感被进一步调动起来,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 丽的脸”, 诗人以动情的笔触和见 证人的眼光赋予这种疲劳以美丽的性质。接着,诗人展开对收获后黄昏景色的刻画:“收获日 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 ,正是在 这万物包裹,大地无比宁 静、饱满、透明的境界里,诗人的目光再次投向黄昏田野上那站着的金黄的稻束:“没有一个 雕像能比这更静默”,无论是英雄的雕像、伟人的雕像,在此刻,都没有这样一种“雕像”更宁 静沉默。它们静默,是因为此时无声胜有声,是因为这种母亲的疲倦、美丽和坚忍已超出了 一切言说。这是一种动人的肯定和 赞颂,而又不流于空泛。接下来的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 你们”诗人由远距离的观看和联想, 转向对表现对象直接抒情,进而赋予母性的疲倦和 坚忍以超越一切的伟大的性质。稻束的 “疲倦”被升华了,它的含义不再是体力不支,而是充 分释放后的深沉和宁静。诗人故意留下了空白,让我们展开更广 远的想象。正是在这“弱者的 伟大”中,在这默默承受一切的生命姿 态中, “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些诗 句变得玄密起来,你可以添进 一切思想,也可以只欣 赏这种抽象的神秘感。诗人告诉我们的 是,这决不是一种虚空,决不是一种即 兴式的感怀,它伟大、恒久、庄重,它超越时空,我们 会体会到一种类似宗教感的东西在冉冉升起。至此,那肩负着伟大的疲倦和辛劳的母亲的形 象,在一片收割后的田野的映衬下,超越了 历史的进程而具有了永恒性。 语言品味 一、 有 “声 ”有 “色 ”的 语 言 这首诗由于独特的色彩与声音的把握和表达,而使语言带有一种雕塑的质感和光辉。 诗人用“金黄”修饰“稻束”,既是基于稻束本身的质感,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把握,“金黄” 是高贵的色调。在技巧上,它一方面体现了现代主义具体意象和抽象观念的叠加所产生的 特殊效果,也沟通了古典诗歌对意境的要求,体现了对传统的情境关系的重视。而三个“静 默”预示着母亲的美丽与坚忍已超出了一切言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有“声”有“色”的 语言增添了诗歌的 厚重感 。 二、 融合 传统 与 现 代 经验 的意象 诗中的意象塑造具有如下两个特征:第一, 从 强 烈的主 观 投入 对实 存的生活形 态 作具 体描述 ,如“金黄的稻束”“疲倦的母亲”“收获日的满月”“高耸的山巅”;第二, 通 过诗 人的 感官 转 化把抽象的事物 变 形 为 具体感知的形象 ,如“历史”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无论哪种方法所形成的意象都具有独创性,而且它们也是通过诗人心理的仰证或想象才得 以实现的。诗人对意象的理解与创造,吸收了中国古代和西方现代的经验,并且有所融合 、创造。 有关资料 郑敏,1920 年生,福建闽侯人。1939 年考入西南联大外国文学系,后转哲学系。1942 年开始发表诗作。1943 年毕业后赴美国布朗大学留学。1951 年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56 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英国文学研究。1960 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 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诗集 1942-1947,寻觅集早晨,我在雨里采 花及诗合集九叶集,论文集英美诗歌戏剧研究,译作美国当代诗选等。郑 敏与陈敬容、唐湜、杜运燮、杭约赫、唐祈、袁可嘉、穆旦、辛笛等九位诗人合称为“九 叶诗人”。九叶诗派是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末期产生的诗歌流派。当时还没有这样的流派名 称,直到上世纪 80 年代这九位诗人合出了影响深远的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A版(2019)数学必修(第二册):7.3《复数的三角表示》听评课记录(无答案)x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第9课时“练习十四”听评课记录
-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分数除法 倒数的认识》听评课记录
-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5《4 连加 连减》听评课记录
- 化工项目建设培训课件
- R-3-Hydroxycerotoyl-CoA-R-3-Hydroxycerotoyl-coenzyme-A-生命科学试剂-MCE
- Xanthoanthrafil-d3-生命科学试剂-MCE
- Mal-PEG-SCM-MW-3400-生命科学试剂-MCE
- Carboxyphosphamide-Benzyl-Ester-d4-生命科学试剂-MCE
- 2-Tetradecenoyl-CoA-Coenzyme-A-S-2-tetradecenoate-生命科学试剂-MCE
- 社工项目督导协议书
- 雅迪电车购车合同协议
- 2025重庆对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配网基本知识课件
- 《优化公益传播策略》课件
- 灌装代工合同协议
- 钣金行业公司简介
- 中医八纲辩证
- 2025年度中国对非洲二手车出口及非洲重点进口国分析白皮书-特易资讯-2025
- 马凳筋专项方案
- 厂房临时用电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