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社 会 调 查 课题关于调查 学 号 1XXXXXXXXXX57 年 级 三亚 一期班 专 业 农村行政管理 学生类别 一村一开放 指导教师 吴晓匀 办学单位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 2012 年 6 月 4 日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社会调查提纲 教学点海南广播电视大学 专业 农村行政管理 姓名 麦 世勇 社会调查题目关于的调查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社会调查座谈会记录 调查时间 2012 年 6 月 5 日 调查地点 中和村委会会议室 调 查人麦世勇 参加人员 周启勇 男 36 岁 村民 林辉 男 30 岁 村民 陈福壮 男 46 岁 村支书 陈妙 女 42 岁 村民 陈玲 女 25 岁 村民 调查的主要问题 中和村剩余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 发言记录 周启勇 村民发言我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务农由于庄稼收成不 好的原因想去城里务工但是自己的文化程度很低又无一技之长心里 面很困惑于是向村委会求助发现很多想去城里务工的村民和我有同 样的困惑村委会班子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了情况过不了多久我就参 加了技能培训班培训结束自己也学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初步的技 能我去城里求职时心里踏实了很多也顺利找到了工作 林辉 村民发言我目前在城里的一家建筑工地工作工作挺辛 苦的主要从事跟体力相关的工作工资还勉强过得去我把大部分的月 工资寄给家人 陈妙 村民发言我目前在家带孩子农忙季节的时候给别人打 临时工早几年我和丈夫在省外务工但是家里有年迈的父母我小孩也 在读初中由于我们不经常在家少管教他他经常逃课泡网吧沾了很多 不良的习惯学习成绩业下降了班主任打电话告诉我有关孩子的这些 情况我和丈夫商量只能一人在省外务工一人留在家里管教孩子照顾 老人 陈福壮 村支书发言我村村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所以只能从事 简单的劳动岗位主要集中在苦脏累等劳动岗位上劳动报酬难以提高 从从事的工种来看工种单一技术含量低且多为建筑业加工业服务业 等从事管理和高技术含量的人较少择业观念不正确眼高手低不从自 身条件出发一味追求薪水高环境好福利多的工作导致处处求职遭拒 绝从年龄来看出去务工的都是青壮年有些亲戚介绍过去有些是朋友 介绍过去 指导教师评语 初评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教学点认定意见 公章 认定成绩 教学点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省电大验收意见 公章 验收人签名 年 月 日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毕 业 作 业 题目关于中和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 麦世勇 学 号 1XXXXXXXXXX57 年 级 三亚一期班 专 业 农村 行政管理 学生类别 一村一 开放 指导教师 吴晓匀 办学单位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 2012 年 6 月 9 日 目 录 一中和村劳动力概况 8 二调查分析 10 1 中和村剩余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 10 一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仍以本地城区及乡镇为主 11 二村民外出打工主要从事二三产业 11 三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仍以青壮年为主 11 四剩余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式仍以自发式为主 11 五剩余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兼业性和不稳性 11 六打工人员的劳动报酬是村民家庭的主要收入 12 七促进农村劳动转移的措施已初见成效 12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12 1 农村劳动力素质低 12 2 农民就业意识薄弱择业观念不正确 12 3 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环境比较差 13 4 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断降低 13 5 留守家庭的子女教育家庭治安存在问题 13 6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大障 碍 13 三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点建议 13 1 要提高认识着力转变农民择业观念 13 2 要加强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 14 3 要拓宽渠道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就业空间 14 4 要完善机制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劳动保障体系保证农村剩余劳 动力安心转移 14 四调查体会 15 关于中和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 学号 1XXXXXXXXXX57 姓名麦世勇 内容摘要本次调查对中和村基本情况外出务工人员基本情况剩余劳 动力转移情况以调查问卷座谈访谈为基础对本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 况的现状及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 问题和制约因素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 转移 就业 调查意义和目的 要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从转移农村劳动力着手这是当前农村工 作面临的重要问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不仅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 过剩的问题而且还能为农民增加收入同时外出打工农民还可以开阔 视野更新思想学习技能积累经验能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 如何转移劳动力扩大劳动力就业门路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摆在 我们村干部面前的严峻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摸清农村劳动力 转移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我对我所在的中和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 了调查 调查时间 2012 年 6 月 1 日 2012 年 6 月 5 日 调查对象中和村村民村干部 调查地点中和村辖区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及座谈会访谈 一中和村劳动力概况 1 访谈笔录 笔录一 访谈时间 2012 年 6 月 1 日 访谈地点中和村村委会 访谈对象中和村 村小组组长李建明同志 访谈内容李建明介绍中和村位于崖城镇以南面积达 07 平方公里 全村有 2135 人其中农业人口 1385 人非农业人口 750 人 212 户 4 个 村民小组全村有耕地面积近 1855 多亩剩余大量劳动力资源我们村在 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向镇政府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反 映村民想学技能以便找工作的问题市阳光办便在我辖区举办创业就 业培训班随后组织村民参加招聘会帮助创业人员申请小额贷款和无 息贷款为村民推荐就业岗位等 访谈时间 2012 年 6 月 2 日 访谈地点中和村辖区 访谈对象村民 访谈内容主要是有关每个小组的户数人口劳动力从业人员剩余 劳力及外出务工人员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外出走向从事的行业外出 方式打工的时间等方面的情况具体数据见下面表格 2012 年中和村基本情况表 单位人亩 组别 户数 人数 其中 耕地面积 劳力 男 女 农业 非农业 合计 旱地 水田 合计 男 女 1 51 220 226 212 416 110 328 326 102 322 210 112 2 47 362 351 208 421 206 506 415 86 435 225 210 3 45 455 432 216 226 212 510 421 89 346 238 108 4 69 1098 311 179 318 222 361 288 73 449 283 166 合计 212 2135 1320 815 1385 750 1855 1450 405 1552 956 596 2012 年中和村外出务工人员基本情况表 单位人 组别 外出务工人数 其中 务工走向 文化程度 男 女 区内 省市内 跨省 大专 中专 高中 初中 小学 初 小 1 75 36 39 54 4 17 2 1 18 48 6 2 118 56 62 93 13 12 2 3 17 87 9 3 175 89 86 164 2 9 4 2 79 76 12 2 4 113 56 57 93 8 12 5 2 5 85 15 1 合计 481 237 244 404 27 50 13 8 119 296 42 3 2012 年中和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表 单位人 组别 从事产业 年龄构成 转移方式 打工时间 留守儿童人数 一产业 二产业 三产业 25 以下 26-45 46-60 有 组织 自发 1-3 月 6 月以上 常年 1 3 62 35 26 53 21 32 68 31 41 28 7 2 34 56 27 47 16 41 49 36 31 23 12 3 6 29 40 29 31 15 23 52 21 33 21 5 4 4 76 38 38 60 20 42 76 44 37 37 6 合计 13 201 169 120 191 72 138 245 132 142 109 30 二调查分析 1 中和村剩余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 中和村现有劳动力 1552 人其中男劳动力 956 人女劳动力 596 人剩余劳动力 651 人现在从业人员为 1156 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比重 达 85 务农 48 人占从业人员 37 剩余劳动力转移 221 人占全村从业人 员比重达 21 占剩余劳动力比重达 33 男性剩余劳动力为 312 人占剩 余劳动力总数的 48 已转移 110 人占农村从业人员总数的 11 女性剩 余劳动力为 339 人占剩余劳动力总数的 52 已转移 139 人占农村从业 人员总数的 12 女性农村剩余劳动力高出男性农村剩余劳动力 12 个 百分点男性从业人数高出女性从业人数 11 个百分点从调查的情况看 中和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仍以本地城区及乡镇为主 本地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使村周边的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 增强据调查 2012 年中和村村民在省内地级以上城市务工人数为 27 人占 88 在本地城区及乡镇以下地区的务工人数为 404 人占 32 跨省 务工人数为 50 人占 11 在问卷调查中希望在区内就业的占 33 在省市 内的占 14 只有 16 的人愿意到外地打工 二村民外出打工主要从事二三产业 村民外出打工从事的行业以简单劳动为主据调查 2012 年中 和村外出劳动力转移到第一产业仍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为 34 人占 121 比上年下降了 17 个百分点转移到第二产业的人数为 412 人占 43 比上年上升了 05 个百分点转移到第三产业的人数为 221 人占 34 比 上年提升了 21 个百分点从就业工种来看从业单一技术含量低且多为 建筑业加工业服务业等从事管理和一定技术含量的人员少不足打工 人员总数的 5 而从事体力劳动的普通生产工人约占总数的 60 以上 三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仍以青壮年为主 据调查数据显示 2012 年中和村转移农村劳动力 901 人年龄在 25 岁以下的人数为 120 人占 21 比上年同期上升了 22 个百分点 2645 岁的人数为 191 人占 34 比上年同期下降了 34 个百分点 46 岁以上的人数为 72 人占 21 比上年增加了 11 个百分点 四剩余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式仍以自发式为主 目前中和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是亲带亲自发式外出据调查 2012 年 在农村转移劳动力中政府及各类中介组织介绍转移人数为 138 人仅 占 33 自发转移的人数为 245 人比重达 51 五剩余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兼业性和不稳性 调查表明已转移的劳动力绝大多数还保留着土地情结离土不离 乡每年农忙季节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兼业的长短要看家庭劳动力的多 少与从事劳务收入的高低而决定一般而言家庭劳动力较多从事劳务 收入较高的在外工作时间就长一些反之则短兼业性还体现在劳动力 转移存在一定的间隔性如今年外出而明年有可能不外出据调查 2012 年中和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中预计从业 13 个月人数占 33 从业 6 个月以上人数占 28 常年转移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 36 这种兼业性 造成了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稳定性同时也阻碍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六打工人员的劳动报酬是村民家庭的主要收入 当前劳务收入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一个新的特点据调查家庭所有 收入是非农收入的占 55 只有 6 的家庭非农收入在三分之一以下农村 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是农民劳务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 七促进农村劳动转移的措施已初见成效 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是村委会成立创业就业服务站 主要是为村民提供政策咨询培训信息就业信息创业援助等服务二是 举办农民工招聘会为群众寻找就业岗位三是对村民进行农村实用技 术和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四是鼓励群众自主创业通过这些中和村一些 返乡农民工又重新找到了工作岗位有的自主创业还带动其他村民就 业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1 农村劳动力素质低 剩余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状况不能适应转移的需要农村劳动力 整体素质偏低的现状难以适应产业升级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制约了农 村劳动力的转移调查资料显示 2012 年中和村转移农村劳动力中文盲 半文盲占 09 小学文化程度占 11 初中文化程度占 65 高中及以上文化 程度仅占 231 面对城市就业的压力自身竞争力缺乏所能选择的就业 机会十分有限即使就业也只能选择从事简单的劳动岗位主要集中在 苦脏累等劳动岗位上劳动报酬难以提高 2 农民就业意识薄弱择业观念不正确 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意向较弱年龄一般集中 在妇女和 40-60 岁之间的中老年人近 16 的人无就业要求第二种情况 是就业观念不正确由于认为自己是本地人就业期望值过高对工作性 质收入环境要求高怕苦怕累等致使部分有就业意愿的农村剩余劳动 力也无法就业第三种就是恋土守家观念比较严重安于现状还有些农 民有畏难心理瞻前顾后另有一些农民择业眼光过高导致高不成低不 就等等据调查只有近 65 的农村劳动力有向非农产业就业的意向究其 原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全村绝大多数农民吃穿不成问题村民多数 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打工不打工没有明显压力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从 事非农行业的待遇吸引力不高受自身素质限制农村劳动力大多数只 能从事普通工种简单体力劳动居多工资待遇不高劳动强度大工作时 间长因而部分农村劳动力尤其是妇女宁愿在家带小孩做家务甚至沉 迷于麻将桌上三是因无一技之长对进入市场竞争就业缺乏信心 3 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环境比较差 农民工在城镇特别是在城市内就业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现实问 题户籍迁移难子女入学难住房难合法权益保护难等致使农村劳动力 每年像候鸟一样飞来飞去难以在城市长期立足和发展 4 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断降低 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企业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 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就业弹性明显下降就业增长率呈阶段性递减趋势 另一方面企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对用工条件也趋向文化素 质高技术工种为主 5 留守家庭的子女教育家庭治安存在问题 许多家庭父母外出打工家庭中留下是教育阶段的孩子体弱多病 的父母孩子缺少父母关爱指导学校缺乏与家庭的经常性联系沟通使 得一些孩子缺乏有效的管理经常去网吧或到其他地方玩不断安全得 不到保障而且还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气耽误了学习影响了健康成长对 于家庭因青壮年大都在外家中缺少主心骨社会治安存在有许多不安 定因素个别地方偷盗现象严重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很大的隐患 6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大障 碍 是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基本没有来源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要求集 体负担的部分很难到位同时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城乡差距大农村低 保名额有限没有做到应保尽保这些都阻碍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三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点建议 1 要提高认识着力转变农民择业观念 首先要加大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帮助他们认清形势转变就业观念 树立正确的竞争就业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目前 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一条有效途径其次充分发挥本村的典 型的辐射带动作用进城一人可以致富一家进城一户可以带动一村用 这些到处可见的事实来启发教育农民引导他们解放思想放下包袱大 胆主动地走出家门进城务工经商切实拓宽增收渠道 2 要加强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 一是要提高培训数量据问卷调查显示接受过务工知识和技能培 训的只占 22 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率过低的现状要拓展培训 专业和对象提高培训辐射力二是要加强培训质量坚持以市场用工需 求为导向坚持专业培训与企业岗位相结合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三 是要转变培训方式要把以培训就业为主向培训增收并重转变四是要 建立培训机制利用一切社会力量来参与劳动技能培训建立政府企业 职业学校等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培训机制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定向培训 和定单培训使受训人员结业直接就业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调动农民 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3 要拓宽渠道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就业空间 目前当地的一些产业大都是一些传统的低水平的交通运输和商 业饮食服务业低水平过度竞争的局面突显难以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 要求因此一是要挖掘本村内部的就业潜力要在现有的耕地上做文章 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利用当前与城区交通便用的有利条件大 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蓄牧养殖等项目最大限度地吸纳农村不能离家 的剩余劳动力就业二是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积 极为自主创业的农民提供场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让他们自己为 自己创造就业岗位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拓展二三产业的发展空 间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四是努力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多方沟通广泛联 系积极开拓市场形成多元化宽领域的劳务输出格局实现农村劳动力 区内区外转移并重输出与返乡并重就业与创业并重的良性发展 4 要完善机制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劳动保障体系保证农村剩余劳 动力安心转移 受工期稳定工作流动性大等因素制约绝大多数农村转移劳动 力未与用人单位签定劳务合同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权益无法得到保 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环境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环境保护工程师资格考试题及答案
-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6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低温巴氏乳项目建议书
- 2025年单晶生产炉项目合作计划书
- 林芝市重点中学2026届化学高三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双丙酮丙烯酰胺项目发展计划
- 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三亚华侨学校2026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互联网大厂裁员潮下职业转型中的人才培养与团队发展研究
- 2025年自然生态保护服务合作协议书
- 多学科会诊MDT胃恶性肿瘤
- (33)-钠钾泵细胞生物学
-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毒副作用
- 项目档案归档目录一览表(档案室用)
- GB/T 242-2007金属管扩口试验方法
- 路基压实度汇总表
- 【食品生产加工技术】香肠的加工技术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强化练习
- 助产士咨询门诊课件
- 数学基础模块上册课件
- 垂体瘤精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