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 公司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规 划 报 告 规划报告 - -1 一 前言 1.1 编制目的和意义 为贯彻落实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工作,编制本规划。 xx 市经过十多年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农村电力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很大 的变化,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要站在新的起点上,把农村电力建设和管理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新格局提供重要基础,促进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1.2 规划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决策部署,按照“规划先行、突出 重点、因地制宜、务求实效”的原则,统筹城乡电网发展,适应农村用电的快速增长,满 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1.3 规划范围及年限 规划范围:xx 分公司管理供电区域的农村电网。 规划年限以 2009 年为规划基准年,20102012 年为规划水平年,逐年规划。 1.4 编制依据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xx 市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 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技术原则 二、 历次农村电网改造情况 1、1998 年以来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情况 xx 市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共 62 个项目,工程总投资 13,992 万元,目前已全部完成。具 体建设项目如下: 66 千伏变电工程新建和改造 9 个项目,终期变电容量达到 71600 千伏 安;66 千伏送电线路新建和改造 70.76 公里;10 千伏配电线路新建和改造 805 公里;0.4 千伏低压线路新建和改造 829 公里;高耗能配电变压器改造 485 台,容量 31515 千伏安; 安装无功补偿电容器 32 台,容量 1950 千乏;建设调度自动化工程 1 座;新建光纤通讯工 程 2 处。 2、县城电网改造情况 改造 66 千伏变电所 1 座.次,总容量 25000KVA,改造 66 千伏送电线路 1 条,总长 1.2 公里,调度自动化工程改造 1 项,改造 10 千伏线路 210 公里,总投资 2260 万元。 3、无电地区电力改造情况 新建及改造 10kV 线路 40 公里,0.4kV 线路 21 公里,配电变压器 16 台,总容量为 630kVA,解决无电户数 155 户,人口 465 人。总投资 400 万元。 2 4、农网完善一批工程: 改造 66kV 变电所 1 座,10kV 线路 45 公里,配电变压器 12 台,低压线路 70 公里,防 窃电改造 2800 户。计划投资 1792 万元。 5、农网完善二批工程: 新建(改造)变电所 4 座,主变 6 台,容量 48100 千伏安,66 千伏线路 3.8 公里,10 千伏线路 83 公里,0.4 千伏线路改造 19 公里,防窃电改造 5300 户。计划投资 6590 万元。 6、农网完善三批工程:完善调度通讯网络,架设光缆线路 31 千米。计划投资 460 万元。 三、 1997 年底农村电力建设情况 表 3-1 1997 年底和 2009 年底电网概况 序号 项目 1997 年 2009 年 1 行政区面积(公里 2) 3000 3000 2 行政县个数(个) 1 1 2.1 其中:已通电县个数(个) 1 1 3 行政乡个数(个) 12 9 3.1 其中:已通电乡个数(个) 8 9 4 行政村个数(个) 70 70 4.1 其中:已通电村个数(个) 45 70 5 总人口(万人) 17 18.6 5.1 其中:农业人口(万人) 6.5 7.5 6 农村居民户数(万户) 2.95 3.85 6.1 其中:已通电户数(万户) 2.1 3.85 7 县域用电量(亿千瓦时) 2.5 4.2 7.1 其中:农村用电量(亿千瓦时) 0.7 2.2 8 66千伏变电站座数(座) 3 9 9 66千伏变电容量(兆伏安) 21800 96100 10 66千伏线路长度(公里) 55 85 11 35千伏变电站座数(座) 1 1 规划报告 - -3 序号 项目 1997 年 2009 年 12 35千伏变电容量(兆伏安) 500 500 13 35千伏线路长度(公里) 25 25 14 10千伏线路长度(公里) 560 805 15 10千伏配变容量(兆伏安) 18650 22265 16 0.4千伏及以下线路长度(公里) 520 829 17 电压合格率(%) 75% 98% 18 综合线损率(%) 25% 8% 19 低压线损率(%) 30% 8% 3.2 投资计划及执行情况 表 3-2 1998 年以来农村电网投资计划完成及执行情况 实施期限 序号 工程 名称 投资渠道 计划投资 (亿元) 已完成投资 (亿元) 实施县 数(个) 起始 年月 截止 年月 中央投资 贷款 1.12 1.121 农网改 造工程 自筹 0.28 0.28 1 1998 2004 中央投资 贷款 3725 37252 城网改 造工程 自筹 930 930 1 2005 2008 中央投资 贷款 325 3253 无电地 区电力 建设 自筹 80 80 1 2007 2009 中央投资 2956 1775 贷款 11825 71003 农网完 善工程 1 2008 2010 4 3.3 农网建设和改造取得的成效 经过一期、二期的农网改造,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的 xx 市农村电网布局更加合理, 改变了以前供电半径过大,导线截面过小,主变容量不够,配变高耗能,供电设施老化, 供电质量低劣的局面。彻底根治了破股线,消灭了二、三类设备,大大降低了农村触电伤 亡事故的发生率。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价,同价水平为 0.486/千瓦时,该电价水平 为最终到户价格。 经过农网改造不仅降低了电价和线损,而且大大提高了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安全 性,受到了农民的欢迎,群众称赞这项民心工程得民心,搞的好。农村供电量增加,增长 幅度约为 10%,而且这个增长幅度会随着农村电价的降低而逐年递增,这必将会促进 xx 市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3.3.1 实施中央投资计划取得的成效 1.农村电网改造和县城电网改造取得的成效 (1)通过农网改造,使 80%的农网设备老化、供电质量差和供电能力不足等问题基本 得到解决。 (5)电网技术装备得到较大提高,70的变电站实现了县调自动化。 (6)农网供电可靠性得到较大提高。经过改造供电可靠率由改造前的 75%提高到 95 %。 (7)供电质量得到较大改善,客户端电压合格率由改造前的 70%提高到 98%。 (8)节能降损效果明显。综合损失率由改造前的 28%,下降到 8%。 规划报告 - -5 表 3-3-1 2009 年底各电压等级农网建设改造规模 66 千伏 35 千伏 10 千伏 0.4 千伏及以下 序 号 工程名称 变电 站座 数 (座) 变电容 量 (兆伏安) 线路长 度 (公里) 变电 站座 数 (座) 变电容 量 (兆伏安) 线路 长度 (公里) 配变台 数 (台) 配变容量 (兆伏安) 线路长 度 (公里) 线路长度 (公里) 户表改 造 (万户) 1 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 9 71600 71 485 31515 805 829 0 县城电网改造工程 1 25000 1.2 1 500 15 750 210 3200 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 16 630 40 21 2 农网完善改造工程 5 54400 3.8 12 960 128 19 8100 合计 15 151000 76 1 500 528 33855 1183 869 11300 6 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实施取得的成效 通过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解决 155 户 465 人的转供电问题,这部分用户户均收入 由过去的人均 5000 元提高至现在的 12000 元。同时也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3.3.2 自筹资金对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取得的成效 1998 年以来,通过自筹资金的方式,建成电气化县 1 个,电气化乡 5 个,电气化村 30 个,极大的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3.3.3 2009 年底农村电网现状情况 表 3-3-2 无电地区农网建设情况 序号 1997 年 19982009 年因体制原因上划新增 2009 年 1 无电行政乡个数(个) 4 0 2 无电行政村个数(个) 25 0 3 无电人口(人) 8500 0 4 改造行政乡个数(个) 4 5 改造行政村个数(个) 25 6 改造无电人口(人) 8500 7 改造面(%) 100 3.4 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 改制前,xx 市农电管理体制十分混乱,是供电所与电管站并存的局面。供电所按国家 的目录电价发行到台区,居民生活用电电价 0.314 元/千瓦时。电管站自行管电,由村屯自 行定价,农村居民生活用电电价最高达到 1.80 元/千瓦时,电价水平相差悬殊。 “人情电、 权力电、关系电”到处可见,个别边远村屯台区的综合损失率高达 73%。农电管理体制改 革势在必行。2000 年 6 月开始,我们结合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进度,以乡镇为单位条件 成熟一个改制一个。首先取消乡镇电管站这一中间管电环节,原电管站的农村电工与供电 所员工一律打破身份界限,统一考试,择优录用,竞争上岗。改制前农村供电区域内有供 电人员 178 人,改制后减员 107 人保留 71 人。启用新的目标考核管理办法,统一电价、统 一发票、统一核算、统一发行、统一考核,25000 多户全部实现了抄表、收费、管理、服 务到户,实行“五统一、四到户” 。通过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彻底扭转了 xx 市农村用电管 理混乱的局面,使员工认识到岗位竞争的激烈,增强了员工的紧迫感,大大调动了员工的 工作积极性。杜绝了人情电、权力电、关系电。2002 年和 2003 年两年,我们又相继接收 了大湖和花山两个供电区域,对其进行了电网改造和体制改革,使其走上了规范化用电管 理的轨道。 规划报告 - 7 - 3.5 城乡同网同价取得的成效 通过农网建设与改造,2004 年实现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农村居民电价由平均 0.74 元/千瓦时降到 0.486 元/千瓦时,当年减轻农民负担 80 万元。2004 年实现了城乡居 民生活以外的其他各类用电同网同价。 4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农村电力市场情况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农村电力负荷增长加快,电力市场出现电力供不应求的局面。 4.1 1998 年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xx 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腹地,鸭绿江畔,东经 1261112735,北纬 4127424。东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毗邻,西与八道江区接壤,北与江源县和抚松 县交界,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边境线长 146 千米。东西宽 106.4 千米, 南北长 60.5 千米。面积 3008.5 平方千米。总人口 18 万人(2004 年)。农业经济方面, xx 立足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财力增强,促进农村稳定繁荣”为目标,深化农村改 革,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十五”期间,我市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为重点,加快了肉 牛繁育改良体系建设,扶持培育了中药材种植加工、山葡萄种植加工、甜玉米专业生产、 食用菌培植等农业龙头型经济产业。工业经济方面围绕“开发资源、兴工富市”这一主题,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加 快新型工业步伐。2010 年以来,xx 市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企稳回升的走势,经济运 行总体平稳、向好。经济总量不断攀升。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8 亿元, 同比增长 18.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为 2.8 亿元,同比增长 3.2 %;第二产业实现 增加值为 15.4 亿元,同比增长 25.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为 9.8 亿元,同比增长 13.1%。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来源于工业增长的强劲拉动;其次,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刺激 了消费需求的扩大和结构升级,带动了三产的稳步发展;投资高起步,对经济增长仍产生 了积极的拉动作用。xx 市行政区划见图 3-2。 图 3-2 xx 市行政区划图 8 4.1.2 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997 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见表 3-1。 表 4-1 1997 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序 号 项目 1997 年 2000 年 2005 年 2009 年 1 土地面积(平方公里) 2965 2 总人口(万人) 18.2 18.5 18.6 18.8 2. 1 其中:农业人口(万人) 6.1 6.3 7 7.5 2. 2 农牧民定居人口(万人) 5.5 5.6 5.9 6.5 3 GDP(万元) 37900 50600 67500 90000 4 县域 GDP(万元) 152100 202800 270400 390000 5 农(牧)民人均收入(元/人) 1500 2500 3000 5000 6 城镇化水平(%) 40 45 55 60 温室、大棚总面积(m 2) 33000 45000 56000 95000 畜禽水产养殖面积(m 2) 2500 3250 4250 6500 农田灌溉设施(个) 320 650 980 15007 设施农业 农村经济作物和农副产 品加工设施(个) 8 15 24 32 4.2 1998 年以来农村电力市场情况 表 4-2 1997 以来农村电力市场情况 规划报告 - 9 - 单位:亿千瓦时 序号 项目 1997 年 2000 年 2005 年 2009 年 1 第一产业用电量 1.5 2.25 3.38 4.22 1.1 其中:农业生产用电量 0.5 0.75 1.13 1.41 1.2 农业排灌用电量 0.1 0.15 0.23 0.28 1.3 高扬程用电量 0.05 0.08 0.11 0.14 1.4 贫困县排灌电量 2 第二产业用电量 0.65 0.98 1.46 1.83 3 第三产业用电量 0.35 0.53 0.79 0.98 4 居民生活用电量 0.05 0.08 0.11 0.14 4.1 其中:农村居民用电量 0.02 0.03 0.05 0.06 合计 3.22 4.83 7.25 9.06 4.2.2 扩大内需对电力市场构成的影响 自 2008 年底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以来,xx 市工业及农村经济不断呈现良好的回转 和增长趋势,随之用电需求不断增长,电力负荷发展较快。同时,扩大内需的电网建设与 改造项目的实施,缓解了电力供不应求的局面。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使得 xx 市各个行业和 经济一同走向良好的发展趋势。 5 农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xx 市农村电网经过了近 7 年的农网改造,又经过了县城电网的改造和农网完善建设与 改造,从电网的整体布局和结构上,得到了很大的增强,网架结实,布局较为合理,供电 可靠性有了很大提高。但随着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 “三项工程”的落实,农村经济 不断发展,供电需求不断增长,经过改造后的农村电网的供电容量余度不足,基本上是处 于负荷增长过快,电网建设缓慢滞后的被动局面。另外,农村电网的运行方式不灵活,没 有备用电源,电网设备的技术先进程度比国网要落后很多。偏远山区的供电末端,供电可 靠性有待于电网布局的优化、网架的加强才能得到完善。农村电网改造以后,由于地方经 济的快速发展,当时改造的农村电网,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新的供电瓶颈。 5.1 农网未改造情况 未改造地区电网情况见表 5-1-1。 10 表 5-1-1 未改造地区电网情况 未改造地区 未改造电网 66 千伏 35 千伏 10 千伏 0.4 千伏 序号 供电企 业类型 县 行政村 个数(个) 农户数 (户) 行政村个 数(个) 农户数 (户) 变电容量 (兆伏安) 线路长度 (公里) 变电容量 (兆伏安) 线路长度 (公里) 配变容量 (兆伏安) 线路长度 (公里) 线路长度 (公里) 1.1 直供直 管 xx 市 70 38500 合计 70 38500 规划报告 - 11 - 5.2 已改造农村地区出现的新的不适应情况 5.2.1 变电设备落后,影响电网运行 xx 分公司共有 66 千伏主变压器 14 台,容量 96100 兆伏安.其中有载调压变压器 6 台, 容量 78800 兆伏安。有载调压率仅为 60。影响供电可靠性、电压合格率和经济运行。 66 千伏断路器 34 台,其中油断路器 8 台,无油化率仅为 76,设备健康和标准化水 平低。 5.2.2 10 千伏配电网薄弱,严重影响节能降损计划实施 xx 分公司共有 10 千伏配电线路 98 条,亘长 805 公里,其中 10 千伏线路 35 平方毫米 以下的线路 35 公里,占总长度的 5%,50 平方毫米以下的线路 720 公里,占总长度的 90%。10 千伏线损率大于 7.5%的有 66 条,占总数的 70%。共有低压配电台区 802 个,过载、 满载配电变压器台数 641 台,占总台数的 80%,造成低压损失居高不下。配电台区距 10 千 伏电源点长度超 15 公里的 481 个;低压线路供电半径超 500 米的配电变压器 642 台;低压 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度大于 20%的配变数 240 台。低压配网已经严重影响电网的经济运行。 其中线损率大于 9%的有 560 个,占总数的 68%,严重影响节能降损计划的实施。 5.2.3 农网“低电压”现象突出,严重影响农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居民端电压低于 198 伏的用户大约 5800 户。还有 5 个乡镇没有 66 千伏变电站, ;66 千伏 变电站无功补偿容量 2250 兆乏,占主变容量的 2.5%,达不到要求的 10%30%。 高压补偿 1950 兆乏,占配电容量的 1.1%,低压用户无补偿, 10 千伏线路 98 条,超 供电半径 60 条,占 61%。10 千伏线路多采用 LGJ50 以下钢芯铝绞线,占 10 千伏总长度 的 98%, 30 千伏安和 20 千伏安容量的配电变压器占 75%, LGJ-35 导线且单相供电,供电 半径超 500 米的台区 58 台,低压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度大于 20%的配变数量达到 85 台, 占涉及配电变压器台数的 12%。 5.2.4 农网设备老旧严重,维修困难 1部分开关柜仍为防爆墙式 10 千伏开关,网门结构 GG1A 开关柜;且存在运行 25 年 以上的 GG1A 型老旧开关柜,作业安全隐患,不满足安全性要求等问题。农网 9 座变电站 10 千伏侧为开关柜,共有开关柜 120 面。不符合国家电网生2010811 号关于印发预防 12 千伏-40.5 千伏交流高压开关柜事故补充措施的通知要求的开关柜有 96 面,占总数的 80%。 2农村配电网布局和结构不合理:超供电半径线路较多,线路的空间距离超长,迂回 和“卡脖子”供电线路多,负荷分散,供电半径长,导线截面选择与负荷不匹配等。 3. 供电设备陈旧老化,损耗严重:高能耗配电变压器和用电设备仍在使用中,早期农 村架设的 10 千伏线路的线径较细,导线截面小,载流量大,线路损耗较为严重,农村中小 型电灌站和排涝站则表现的尤为突出。 4. 配电变压器容量与实际用电负荷不匹配:农闲季节时,用电负荷小,配电变压器空 12 载或轻载运行时间长,配电变压器的固定损耗大。 5. 全省农村配电线路缺少线路分段、分歧开关,故障和检修作业时停电范围过大。 6. 农村负荷在各配电线及变电站之间分布不均,致使部分配电线路重载、过载,而有 的线路负荷较轻,虽然说受地域限制但也应着力解决。 7. 配电网新建、改造投资严重不足,缺少投资渠道,使 10 千伏电网发展缓慢,网架 薄弱。农电网结构极其薄弱,几乎没有联络线路,供电半径长,电源点少。 5.2.6 配电网设备问题 1. 城乡结合部供电区域问题较多。城郊农电地处城乡结合部,设备健康水平远不如供 电,近几年虽相继进行了部分配电网改造,但由于资金受限和改造标准较低,没有进行彻 底的改造,从而造成变电站布点不合理,两站之间距离较远造成 10 千伏线路供电半径过长。 10 千伏线路运行方式不够灵活,拉手线路甚少且互带能力不强,设备陈旧、绝缘老化, 供电可靠性偏低;中压线路负载率普遍较高,绝缘化率极低,故障率较高,供电可靠性低, 迂回线路较多,电压质量差。配电变压器布点少,部分台区没有深入负荷中心,造成负荷 过重,低压供电半径大,线路损失较大等,为此提出城郊供电设备大多需新建及改造。 2. 农村配电线路供电半径长。10 千伏线路主干长度、线路负载率、主干线截面、配 变线路装接配变容量、配变负载率等不合理,负荷过重或过轻线路多、供电半径过长等, 规划年争取改进。 3. 现有农村配电网是辐射型供电接线模式。无互供备用能力的辐射型供电模式,网架结 构还较薄弱,将无法对上级电网形成有效的支持,降低了线路供电可靠性。 4. 农网低压网络薄弱。低压电力网普遍存在装备陈旧落后,供电半径长,导线截面小, 绝缘水平低,无功补偿严重不足,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接户线凌乱等问题。 5.2.7 农网二次系统问题突出,已经威胁到农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目前有 30%的变电站是常规保护, 2000 年中后期投产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已经到了更新 年限,需要更新。 5.3 农村用电价格方面存在的问题 城乡同价情况见表 4-2。 规划报告 - 13 - 表 5-2 电网城乡同价情况 电价情况(元/千瓦时) 地区类 型序 号 县域 居民生活 大工业 非普工业 农业 生产 农业排 灌 非居民照 明 商业 其他 是否改 造过 0.525(0. 4KV) 0.8961 0.45 0.45 0.8961 0.8961 改造 1 xx 市 0.515(10 Kv) 0.5577( 10Kv) 0.8811( 10Kv) 0.44 0.44 0.8811( 10Kv) 0.8811( 10Kv) 改造 5.4 农村电力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电现有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一是城乡电网无法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 管理” ,制约城乡统筹发展;二是农网需要改造量巨大,导致农村电网建设资金严重匮乏; 三供电大部分为微利经营,只能勉强维持企业日常开销,企业没有能力对电网进行资金投 入,更没有能力对外进行融资。四是由于投资、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各区域电网发展 不平衡,不同程度地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 5.5 农网建设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5.6 农网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5.7 其他问题和困难 直供和趸售营业区 6 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形势对农网建设和改造的新要求 6.1 农村经济发展未来预期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见表 5-1。 14 表 6-1 “十二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序号 项目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十二五” 年均增长 率(%) 1 总人口(万人)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20 0.5 1.1 其中:农业人口(万人) 7.5 7.6 7.7 7.8 7.9 8 8.1 0.5 1.2 农牧民定居人口(万人) 6.3 6.4 6.5 6.5 6.6 6.7 6.8 0.5 2 GDP(亿元) 34 41 48 58 70 84 101 20 3 农村 GDP(亿元) 10.2 16.3 19.5 22.5 26.5 31.3 37 18 4 农(牧)民人均收入(万元/人) 5000 5500 5800 6200 6500 6800 7000 8 5 城镇化水平(%) 60 65 70 75 80 85 85 5 规划报告 - 15 - 6.2 农民收入增长预期 2010 年农民人均收入预计达到 5000 元,至 2012 年农民人均收入预计达到 6200 元。 6.3 电力市场需求预测(20102012 分年度预测) 6.4.1 用电量预测 20052009 年,农村用电量实现较快增长,全社会用电量由 5.9 亿千瓦时上升到 7.2 亿千瓦时,增长了 1.22 倍,年均增长率为 7%, 20002009 年人均用电量总体呈增长态势, 其中从 2000 年至 2009 年 10 年中,农村人均用电量由 40 千瓦时/人,增加到 80 千瓦时/人, 增长了 2 倍;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电量由 2000 年的 20 千瓦时/人增加到 2009 年 40 千瓦时 /人,增长了 2 倍。 1. 分产业用电量法 预测结果见表 6-2-1。 表 6-2-1 分产业用电量法预测结果 单位:亿千瓦时 年份 2010 2011 2012 第一产业 0.86 0.92 0.98 第二产业 1.39 1.49 1.59 第三产业 0.54 0.57 0.61 居民生活 0.21 0.23 0.25 农村用电量 3.0 3.21 3.43 2. 用电单耗法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单位 GDP 的用电量不断下降,从 1997 年的每万元 GDP 耗电 2800 千瓦时,逐年下降到 2000 年的 2400 千瓦时、2005 年的 2200 千瓦时、2009 年的 1900 千瓦时。用电单耗会不断下降,预计到十二五末,农村用电单耗下降到 1500 千瓦时,以此 预测农村用电量见表 6-2-2。 表 6-2-2 用电单耗法预测结果 单位:亿千瓦时 年份 2010 2011 2012 农村 GDP 16.3 19.5 22.5 用电单耗 1900 1700 1500 农村用电量 3.1 3.32 3.38 3. 自然增长率法 16 从历史数据可以看出,农村用电量从 2000 年到 2009 年一直保持年均增长 7%。随着农 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用电量将呈现持续发展的局面,2010 到 2012 年农村用电量预计 年均增长 10%,以此预测农村用电量见表 6-2-3。 表 6-2-3 自然增长率法预测结果 单位:亿千瓦时 年份 2010 2011 2012 农村用电量 3.1 3.41 3.75 综合上述三种方法,预测出农村用电量高、中、低三个方案,推荐中方案,见表 6-2- 4。 表 6-2-4 农村用电量预测结果 单位:亿千瓦时 年份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高方案 3.1 3.41 3.75 4.01 4.29 4.59 中方案 3.0 3.21 3.43 3.67 3.93 4.20 低方案 3.1 3.32 3.38 3.62 3.86 4.14 6.5.2 供电负荷预测 农村最大供电负荷见表 6-2-5。 表 6-2-5 农村最大供电负荷预测结果 单位:万千瓦 年份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农村最大 供电负荷 9.5 10.2 11.1 11.9 12.8 13.8 综合负荷预测结果见表 6-2。 - 17 - 表 6-3 “十二五”农村电力市场预测 序号 项目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十二五”年均增长率 (%) 1 用电量(亿千瓦时) 4.2 4.5 4.8 5.1 5.5 5.9 6.3 7 2 最大用电负荷(万千瓦) 24 25.7 27.5 29.4 31.5 33.7 36.0 7 3 农村用电量(亿千瓦时) 2.80 3.00 3.21 3.43 3.67 3.93 4.20 7 3.1 其中:一产用电(亿千瓦时) 0.80 0.86 0.92 0.98 1.05 1.12 1.20 7 3.1.1 其中:农业生产用电量(亿千瓦时) 0.60 0.64 0.69 0.74 0.79 0.84 0.90 7 3.1.2 农业排灌用电量(亿千瓦时) 0.20 0.21 0.23 0.25 0.26 0.28 0.30 7 3.1.3 高杨程用电量(亿千瓦时) 3.1.4 贫困县排灌用电量(亿千瓦时) 3.2 二产用电量(亿千瓦时) 1.30 1.39 1.49 1.59 1.70 1.82 1.95 7 3.3 三产用电量(亿千瓦时) 0.50 0.54 0.57 0.61 0.66 0.70 0.75 7 3.4 居民生活用电量(亿千瓦时) 0.20 0.21 0.23 0.25 0.26 0.28 0.30 7 4 农村人均用电量(千瓦时/人) 3680 3938 4213 4508 4824 5161 5523 7 5 农村人均生活用电量(千瓦时/人) 260 278 298 319 341 365 390 7 18 7 农网改造升级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7.1 农网改造升级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7.1.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的思想,体现安全环保的原则,节约 集约利用资源、能源,保护耕地和生态、人文环境,因地制宜,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和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结合上一级电网,加强农村电网网架建设,合理调整电网布局,根据各农村的规划, 充分考虑负荷发展状况及特点,结合智能电网建设,按照适度超前的方针,有利于电力市 场的开发、有利于供售电量的增长,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快农村高低压配电网的技术创新, 有利于电网的经济稳定运行,合理利用能源的原则进行电网规划。 7.1.2 基本原则 1. 农网改造升级应达到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的目的,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 展和人民生活用电需求; 2. 农网改造升级应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变 (配)电站的布局及高、中、低压配电网主干线路的建设应满足农村经济中长期发展要求, 避免重复建设; 3. 农网改造升级应按照“安全可靠、技术适用、减少维护,节能环保”的原则,采用 成熟先进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及不合格的产品。 7.2 农网改造升级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7.2.1 目标 1. 用三年左右时间,对未改造过的农村电网进行全面改造,解决农村电网新的供电 能力不足问题,较好保障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基本解决农业生产设施用电问题;理顺农村 电力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分类用电同价目标;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实用、 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努力在 2012 年实现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 98.75%,综合电压 合格率达 96.7%,综合线损率平均在 9%以下。 2. “十二五”末,基本建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供电可靠、节能高效”的新型农 村供电网络,进一步扩大电网覆盖面。力争到 2015 年,国家电网公司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 99.67%;农网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 98.5%,综合线损率平均在 7.5%以下。 7.2.2 主要任务 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本着远近结合、 持续发展、不断完善的原则,以建设“一强三优”供电企业,满足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需 求为目标。合理安排农网网架的建设与改造,逐步完善农网网络结构,将吉林省农村电网 - 19 - 建设成受得进、供得出,设备精良、结构清晰、布局合理、运行方便、自动化程度高,能 够确保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全面适应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的安全、 可靠的农村电网。 7.2.3 工作重点 1. 对未改造过的农村电网进行全面改造。对于独立管理的农场、林场、自供区、转 供电等电网,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而没有得到改造的,要结合体制改革,结合理顺管理体 制,对农、林场及其他地区的电网全部进行改造; 2. 着力解决已改造农村电网新的不适应问题。对因电力需求增长又出现供电能力不足 的电网实施升级改造,适应“家电下乡”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等引起的农村用电快速增长的 需要。着重解决农村低电压、设备老化、过负荷、变电站布点不足、线径过细等问题; 3. 解决县域电网与主电网联接薄弱问题。有效提高农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防止个别 县出现大面积停电 4. 解决农业生产用电突出问题。重点改造粮食主产区的农田灌溉设施、农业大棚、烟 草和茶叶等生产设施,满足农村生产用电需求; 5. 协助政府研究提出农电管理体制建议。 8 农网改造升级 2010 年2015 年规划 农网改造升级三年规划投资 亿元,重点完善 66 千伏、10 千伏电网网架,改造变电 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使 66 千伏变电站实现双线、双变供电,使 66 千伏电网满足调控一体 化管理要求;配合新农村建设工作,满足工业园区、现代农业、生态移民、小城镇建设等 重点工程的供电设施配套建设,为农村经济建设和“三农 “发展服好务;开展“低电压“综合 治理,改造不能满足供电需求的中低压供电设施,调整运行方式、增大导线截面、增加配 变布点、缩短供电半径、提高全网无功优化水平,消除“ 低电压“ 和“卡脖子“现象,提高供 电能力和电能质量;对高损地区、高损馈线、高损台区实施技术降损措施,增加线路输送 能力、解决林区线路通道问题、提高防窃电能力,使农网线损下降到合理水平;加大无功 优化补偿工作力度,提高电网的经济运行水平;提高农网科技含量,加强农网调控手段, 为农网智能化建设打牢基础。 20 8.2 xx 分公司农网升级改造计划项目 8.2.1 解决农村供电“卡脖子” 和低电压问题 由于一、二期农网改造资金不足,改造标准不高,设备利旧较多,线路“卡脖子”和 低电压问题,影响农村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农电企业的管理成本。解决上述问题需争 取每个乡镇都有 66 千伏变电站布点,缩短供电半径,提高 10 千伏主干线的传输能力。 8.2.2 解决县域电网与主电网联接薄弱问题 县域电网与主网联络薄弱主要指以下四种情况:一是县域电网与主电网只有一条 66 千 伏线路联络;二是县域电网虽然与主网联络的 66 千伏线路超过一条,但均来自同一变电站; 三是县域电网虽然与主网联络的 66 千伏高压线路超过一条,但存在长距离共用一条线路走 廊的情况;四是虽然有来自不同变电站的两条及以上线路,但各条线路的供电区域不能互 相转供,当其中一条线路停电时,县域电网供电容量低于县域电网最大负荷的 50,或不 能保证县域内重要用户的供电。 对于已改造过的地区,将进行升级改造,着重解决上述问题。20102012 年,建设与 改造 66 千伏变电站 5 座,新建变电容量 50 兆伏安;建设与改造 66 千伏线路 109 公里;建设 与改造 10 千伏配电变压器 406 台,配变容量 22.8 兆伏安;建设与改造 10 千伏 线路 834 公 里;新上开关 106 台;建设与改造 0.4 千伏线路 739 公里;更换接户线 638 千米。架设光 纤 38 公里。具体情况见表 8-1。 - 21 - 表 8-1 20102015 年农网升级建设规划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02012 年合计序 号 电压等级 (千伏) 项目 建设规模 投资(万元) 建设规模 投资(万元) 建设规模 投资(万元) 建设规模 投资(万元) 变电站座数(座) 2 1 2 5变 电 容量(兆伏安) 25 2300 5 260 20 2400 50 49601 66 线 路 长度(公里) 36 2600 73 4630 109 7230 变电站座数(座) 0 0 0 0 0 0 0 0变 电 容量(兆伏安) 0 0 0 0 0 0 0 02 35 线 路 长度(公里) 0 0 0 0 0 0 0 0 台数(台) 127 220 59 406配 变 容量(兆伏安) 4.39 221 11.11 425 7.3 838 22.8 1484 线 路 长度(公里) 233 4196 471 8729 130 2295 834 12808 3 10 开 关 台数(台) 25 100 40 160 41 164 106 424 线 路 长度(公里) 263 4182 412 7812 64 1215 739 10417 4 0.4 接 户 线 长度(公里) 115 52 462 208 61 28 638 288 投资合计 13650 0 17595 0 11570 0 42815 22 一、各乡镇配电线路及变台升级改造工程 一)工程概况 1、10KV 线路:将 10KV 主干线及通过林区线路由钢芯铝绞线更换为绝缘线,导线型号 为 JKLGYJ-10KV 1*95,将 10KV 主干线原 10 米水泥杆部分更换为 12 米杆。共改造 10kV 线 路 834 公里。 2、0.4KV 线路:将乡镇所在地和较大村屯 0.4KV 线路导线更换为 JKLGYJ-1KV 1*70,原 小径 8 米和 10 米水泥杆更换为大径 12 米杆。更换部分老化进户线,更换铁质表箱。共改造 0.4kV 线路 739 公里,更换接户线 638 千米。 3、配电变台:取消所有变台的低压刀开关,将变台计量箱更换为带空气开关的新型计 量箱,居民集中供电区配电变台更换为箱式变。改造配电变台 406 台,容量 22795 千伏安。 二)建设原因及必要性: 1、由于我公司的 10KV 供电线路全部在乡镇,地形复杂,原有线路水泥杆的高度低,部 分线路交叉跨越及对地距离不够;线路长且分布在山区,部分线路通过林区,线路通道砍伐 困难,遇有恶劣天气线路经常跳闸。故将部分 10 米水泥杆更换为 12 米水泥杆,钢芯铝绞线 更换绝缘线,提高线路的供电可靠性及安全性。 2、原有 0.4KV 线路水泥杆的高度低,部分线路交叉跨越及对地距离不够;部分地区存 在偷窃电和私拉乱接问题;部分进户线经过多年的风吹日晒已老化,铁质表箱锈蚀严重。将 8 米和 10 米杆更换为 10 米和 12 米杆,钢芯铝绞线更换绝缘线,更换老化进户线及铁质表 箱,提高供电可靠性及安全性。 3、原有变台的低压刀开关和计量箱操作不方便,安全性低。改造后将变台计量箱移至 变台下方,更换为带空开的变台计量箱,操作上更方便、更安全。 二、66 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 一) 、供电现状 xx 分公司供电区为我公司供电营业区域,供电方式为通过国网 66kV 变电所 10kV 出口 农电主干线供出,辖区内含 8 个自然村,供电户数 1680 户。供电区内 10KV 线路总长度 72 公里,0.4KV 线路总长度 71.7 公里,配电变台 42 个,配电容量 5550kVA。 供电区内矿产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矿产资源已得到逐步开采,旅游业也正在进行 逐步开发,用电负荷日益增加。 1、根据 xx 市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供电区内的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已逐步列入开采计 划。现新建铁矿开采需增负荷 1050kVA,新建白房子锰矿开采需增负荷 200kVA,矿业开采计 划新增负荷 1500kVA;金矿新增负荷 500kVA,已向我公司提出生产开采用电申请;杉杉岗铜 钴矿已进入开采阶段,新增供电负荷 3600kVA,共预计新增负荷 6850kVA。 2、对旅游业,xx 市林业局已经进行了开发,集旅游观光和餐饮业已形成规模,滑雪场、 法印寺庙等建设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计划在沿江一带,修建宾馆一座,修建码头两座。预 计供电负荷为 500kVA。 3、xx 市政府计划在建新村一座,新增负荷 200kVA。 加上供电区原有负荷,供电负荷总量将达 13100kVA,而供电区现有供电线路的网络布 局已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及矿产、旅游等经济产业发展的用电需求。因此,66kV 变电所的建设是解决供电区负荷增长的良策。 供电区通过国网 66kV 变电所供电的 10kV 出口只有一回,变电所总变电容量为 18000kVA。供向河供电区的 10kV 线路农电主干线总长为 30 公里,因线路长,供电可靠性 低,已将该线路线径改为 LGJ-95mm2,但仍保证不了供电负荷的增长需求和供电质量。10kV 线路供电半径长,最远的供电点可达 2030 公里,因此沿线路电压降大,末端电压低,网 损高,电能质量差。供电末端用户电压过低,照明及用电设备启动困难,直接影响农村居民 - 23 - 正常生活的用电需求。所以计划新建一座 66kV 变电所。 二) 、工程建设规模 变电所位于 xx 市供电区内,66KV 进线 1 回,10KV 出线 6 回,本期工程设主变压器两 台,总变电容量 15000kVA:一台为 5000kVA,一台为 10000kVA。采用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 系统。通讯采用光纤通讯方式。66kV 配电装置及主变压器户外式布置,10kV 配电装置户内 式布置。平面布置所区内占地面积 60603600 平方米。变电所 66kV 送电线路从栗西变电 所 66 千伏进线处铁塔接引,沿线大部分可利用 10kV 农电主干线路径,有少部分为新路径。 线路长度 13 公里。光纤通信路径走栗西变电所至变电所 66kV 送电线路路径。计划总投资为 2800 万元。 三、66 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 一) 、供电现状 供电区为我公司供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合集
- 2025年康复专业康复康复技术操作规范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急救抢救常见伤病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儿科常见病症诊断与治疗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临床药理学综合知识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食品安全及检测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2025年泌尿外科手术并发症防治考察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扬州网格员考试题及答案
- 郯城国企考试题型及答案
- 2024年03月黑龙江省绥化市2024年度“市委书记进校园”引才活动引进1523名人才(第一阶段)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研判与答案解析
- 《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规范》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知多少课件
- 新概念英语青少版入门 A-Unit-1课件(共98张)
-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解读
- 个人履职考核情况表
- 中小学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防溺水、防欺凌系统安全教育主题课件
- 建筑垃圾减量化专项方案
- 关于农民工工资催付告知函
- GB/T 6426-1999铁电陶瓷材料电滞回线的准静态测试方法
- 广西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