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工作总结_第1页
创建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工作总结_第2页
创建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工作总结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建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工作总结 来源:区农业局 日期:2008-12-12 09:49 点击:100 一、生态农业创建工作概况 延平区位于福建的北部,闽江干流的源头,是南平市政府所在地,位于东经 11750- 11850,北纬 2615-2651之间,东西长 83 公里,南北宽 69 公里,土地面积 2659.66 平方公里,森林面积 18.84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 73.6%,生态环境优良,素有“绿色 金库”之美称。 2001 年 6 月 5 日,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南平市为全国第六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国家批 准立项后,延平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相应成立了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工作 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区农业局根据全区的统一部署,调整工作重 心,把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全区农业战略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定了生态农业发 展规划,明确了生态农业建设目标,积极探索开展生态农业经营模式,促进了延平区农业 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己全面完成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各项目标。现全区 城乡居民生态意识普遍增强,农业生产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农业种植结构得到调整优化, 特色农业优势产业逐渐形成,农业生产已从过去单纯追求数量开始向质量效益和循环农业 方向转变,生态农业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二、 生态农业建设基本成效 1、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指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区生态农业 5 项考核指标全部达到了考核验 收标准。2007 年,秸杆利用率 98%,比 2003 年提高 3 个百分点;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率 81.6 % ,比 2003 年提高个 10.6 百分点;农药施用强度每公顷 3.32 公斤,比 2003 年下降 0.48 公斤;农用膜回收率 94%,比 2003 年提高 3 个百分点;化肥施用强度为每公顷 257 公斤,比 2003 年下降 1 公斤。通过创建农业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我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 断增强,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区积极开展了低产田(地、园)改造、农业标准化示 范区建设,加强了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既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又提高了我区农业抵抗 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开展创建以来,全区共完成低产田改造面积 1500 亩,农田有效灌溉 面积达 19 万亩。我区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为依托,加大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 工作,截止 2007 年底,全区累计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 6921 口,配合畜禽污染治理,在规 模畜禽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 72 处,建池总容积达 8.94 万 M3,建立生态家园示 范村 3 个,建立百口沼气池的行政村 20 个,建立“猪沼果” 、 “猪沼菜” 、 “猪沼 茶”等综合利用示范点 8 个,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全区农业生态环境综合质量。 2、生态农业新格局初步形成。围绕创建目标,几年来,我区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无公 害产品、绿色食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建立农产品检测体系,加 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区初步形成了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建立农业标准 化示范区。全区共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7 个。其中省级 4 个,分别是在坎下果场 350 亩 瓯柑省级标准化示范区;王台镇坋珰 200 亩省级“一村一品”无公害翠冠梨标准化示范区; 夏道镇洋头 800 亩省级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大横镇和意省级杏鲍菇标准化工 厂化生产示范基地。市级 1 个,太平五风果场 1500 亩市级雪柑、脐橙、夏橙标准化生产示 范区;区级 2 个,分别是洋后镇大演村一品岗果场 1000 亩区级无公害油奈、黑李示范区; 西芹沙溪口果协 2000 亩区级无公害柑桔示范区。二是组织制定了主要农产品生产标准。已 制定的农业标准共计 2 项,分别是柑桔和翠冠梨。三是建立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截止 2007 年底全区已建立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 基地 1.6 万亩,完成农业“三品”认证 33 个。 3、农产品检测体系逐步形成。为了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 一是制定了延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 延平区治理“餐桌污染、建设放心 食品工程”的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引导农民发展优质、卫生、安全的农产品,加强 对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程质量监管。二是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2005 年设立延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开展农产品源头产地的农残快速检测,初步形 成了农产品生产源头环节的监管。特别是 2007 年国家实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极大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力地推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4、农民生态意识进一步增强。广泛开展生态农业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农业信息服务力度。 建立延平农业信息网站,形成以“969155”农业服务热线为主体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开通“969155”农业服务热线电话,更好地为农村、农业、农民开展信息咨询服务。延平 区农业信息网站以我区生态农业发展为中心,推广生态技术,开展生态农业信息指导,以 增强农民和生态意识。同时,我区还积极实施依法护农行动,为建设生态农业保驾护航。 几年来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 1200 多人次,检查农业投入品经营网点 170 多个,立案 65 起, 挽回经济损失 630 万元。从而有效地打击了坑农害农行为,净化了农资经营环境,从源头 上保证了农业生产投入品的安全,有力推动我区农业生态示范区建设。 5、生态农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我区在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建设中,不仅强调生态效益和 社会效益,还十分注重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针对延平农业实际,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作为生态农业建设和立足点和根本目标,让农业的主体农民自觉参与到生态农业的建设 中,使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业结构、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民收入有机 结合起来。到 2007 年,全年农业总产值实现 29.3 亿元,比 2003 年 16.05 亿元增加 13.25 亿元,增长 82.5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 5560 元,比 2003 年 3390 元增加 2170 元,增长 64%。 三、主要做法和措施 1、制定规划,明确目标。根据延平区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规划的要求,编制了生 态农业示范区子规划 ,针对我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系统的现状,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的 目标与农业发展模式,确立了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以及农业废 弃物处理工程等生态农业建设项目,制定了生态农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2、建立机构,落实责任。为了现实抓好我区的生态农业建设工作,我局成立了生态农业实 施领导小组,由局一把手任组长,分管局长专门抓,局相关业务单位具体开展实施,把生 态农业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3、抓点示范,树立样板。抓好生态农业示范点和农业工程建设,确立样板,以点带面,辐 射全区,是做好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方法。我们通过调查研究,筛选确立了一批生态农业 建设示范点,全区已建和在建生态农业示范工程项目 12 个,总投资 1500 万元。 4、科技支撑,资金投入。我区采取农业综合措施,实施科技服务行动,推广生态农业技术, 增强科技应用和创新能力。通过选用抗病品种,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通过推广健身栽培, 实行换茬轮作以提高作物的抗性能力;通过科学施肥,实施配方施肥,秸杆还田,培肥地 力,科学施用化肥,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土壤的污染;通过合理科学用药,保护利用 天敌,增加生物农药比重,减少传统农药用量,禁止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以控 制农村面源污染和减少对农产品的直接污染。实施农业丰收计划、沃土工程、农村能源沼 气工程等,推广无公害生产、节本增效、设施栽培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通过送科技下乡、 建立示范片,推介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新农药、开展农业技技术服务等方式,提高了生 态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同时积极争取农业支农资金,加大农业投入,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 开展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示范区建设等基础性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 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工作经验和体会 在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是保护 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环 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孙的重要事业。目前,我 们只是刚刚迈出重要第一步,只是完成了阶段性目标,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 进一步调整优化生态农业建设布局,突出绿色农业这一主题,着重抓好绿色生产、绿色营 销、绿色品牌、绿色技术和绿色环境等工作。 1、发展绿色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做大做强生态 农业和绿色农业,实施优势农产品主导战略,组织开展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加强优势农 产品基地建设,发展壮大稻米、蔬菜、水果、食用菌等我区主导产业。优化农产品结构, 着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增强主导产业的发展后劲和抗御市场风险的 能力。 2、拓展绿色营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档次。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 当前和今后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扶大、扶强全区现有的省、市、区级产业化农业 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充分利用中央支持海西经济区建设优惠政策及我区作 为海西经济区绿色腹地中心强区这一发展机遇,精心选择一批前景看好、有效益的农产品 加工项目,进入农业产业集中区进行整体开发,着力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业。同时,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以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3、打造绿色品牌,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快农业主导产品标 准制定,强化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抓紧制定品种、生产、加工、贮运等系列成套标准, 形成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且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在全区建立农业标 准化推广示范区,实现用标准化组织生产、评价质量、规范流通、指导消费、促进出口的 目标。二是以农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证管理为重点,积极开展绿色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工 作。三是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的建设,逐步建立起农产品质 量安全的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 4、推广绿色技术,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不断提高科技应用水平。一是加快农业先进技术的 推广和应用。二是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公益性的综合服务组织与市场 化专业服务组织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三是加强农业信息化建 设,认真实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四是加大农民的培训力度。围绕新型农民培训工 程的实施,每年举办新型农民培训 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