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儿童弱势群体教育管理,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_第1页
加强儿童弱势群体教育管理,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_第2页
加强儿童弱势群体教育管理,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_第3页
加强儿童弱势群体教育管理,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_第4页
加强儿童弱势群体教育管理,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强儿童弱势群体教育管理,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 摘要:儿童弱势群体是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引发的社会新问题。据统计 6-14 岁的农村儿童弱势群 体人数已达到 2000 万人。改善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儿童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是构建和谐社 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大多数儿童弱势群体是由年事已高、文化水平较 低的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家庭教育缺位,使得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普遍不如正常 家庭的儿童;因为缺乏父母亲情,儿童弱势群体也容易出现心理障碍,造成性格孤僻、自卑等,甚 至出现道德滑坡和行为失控;也因监护不力,一些儿童弱势群体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针对这种 情况,我校创新了家庭教育内涵,开展“五二一”爱心活动,推进了和谐家庭构建,促进了儿童弱 势群体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正文:当前,在经济发展和教育转型时期,学校教育出现了一种新情况,就是儿童弱 势群体的教育管理问题。我们学校把父母外出务工子女、随父母外来务工子女、学区外 来借读生、残疾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孤儿等,这六种儿童确定为儿童弱势群体。我校 有学生 914 人,这一群体学生 331 人,占学生总人数的 36.2 %。这些儿童由于特殊的 家庭环境,缺少了或失去了父母的关爱和亲子教育,产生心理障碍,其共同的性格特点 是:自卑、少言语、怕吃苦、懒散,学习不努力、贪玩、不守纪律、厌学、任性、暴躁。 而这些儿童的不良倾向,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构成了潜在的危机。 教育和管理好儿童弱势群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家庭幸 福、学校平安;二是关系到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校园的构建和新农村建设;三是 关系到家庭教育内涵的延伸和发展模式的创新;四是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水平的提 升和素质教育成果的扩大。两年来,我校教育管理儿童弱势群体的做法和体会如下。 一、倾洒关爱是儿童弱势群体教育管理的核心 我们学校把关爱儿童弱势群体作为教育重点和教育特色,创新了家庭教育的内涵, 建立了儿童弱势群体关爱教育机构,大力开展“五二一”爱心活动。“五二一”总体意 思是“我爱你”。“五”指的是 “弱势群体”儿童五种管理制度、五种养成教育、五 种教育活动;“二”指的是关爱和教育两种行动方式;“一”指的是追求一个让儿童弱 势群体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目标。 (一)、制订了儿童弱势群体五种管理制度 1、登记制度。开学初,各班主任全面普查一次,发现儿童弱势群体登记造册,教 师人手一份,建立儿童弱势群体档案。 2、托管制度。儿童弱势群体每人安排一个比较熟悉的教师委托管理,托管双方每 2 天必须见面交谈一次,帮助儿童弱势群体解决问题,并督促学习。 3、帮护制度。要求班子成员、党员干部带头帮护弱势儿童,班主任、科任教师积 极帮护本班儿童弱势群体,同时鼓励“阳光儿童”与儿童弱势群体相互帮护。师生与弱 势儿童结对帮护情况,张榜公布,不计报酬, 4、联系制度。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召开座谈会,家长不在,由监护人参加, 加强沟通与信任;开通“心心夜话”电话家访和填写家校联系卡,加强联系与交流。 5、考评制度。每学期评比一次,看谁关爱的弱势儿童进步大、变化快、学习好。 根据教师托管儿童弱势群体方面做的工作汇报和所取得的成绩,评选部分突出的教师给 予表彰,并纳入教师量化评估方案和师德考核方案。 (二)、狠抓了儿童弱势群体五种养成教育 1、习惯教育。主要内容是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五小” 公民、学校九九常规、十要十不准等,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纠正学生不良 行为习惯。 2、品德教育。很多弱势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养成了“以我为中心”、“自 己说了算”不愿与别人沟通的孤僻、任性的性格特点,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为此狠抓 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改变弱势儿童经常为了小事与同学闹矛盾的现象,要求学生以“八 荣八耻”为标准,学会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共同生活,养成严 于律己,宽容待人,对人有礼貌的良好品质。 3、法制教育。组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儿童 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聘请了镇司法所简金根所长、派出所刘国 根干警、区关工委胡乃豪主任来校宣讲法制课。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法律知识,懂得 自身的权利和责任,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明白如何在家做一个好孩子,在 学校做一个好学生,走上社会做一个好公民,有效地预防了青少年违法犯罪。 4、自理教育。模拟“军事化”管理,每天晨起进行早训,安排大扫除、洗衣晒被 等,整理内务,做到叠被子、摆牙杯、摆牙刷、挂洗脸巾、放鞋子形成“五条线”。培 养自理能力,养成不怕苦和累的品质,懂得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自己做,不麻烦别人。加 强卫生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心理教育。儿童弱势群体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父母的亲情与家庭的温暖, 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其身心健康与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要求班主任、“代理父 母”经常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安排“代理父母”多给予儿童弱势群体学习 3 上、生活上的关爱,经常找他们谈心,询问其衣食起居情况,补充儿童弱势群体情感的 不足,让他们享受亲情般的温暖。 (三)、开展了儿童弱势群体五种课外教育活动 1、主题座谈活动。如说说我的父母、说说我的家庭、我的心里话、 我爱我的同学、我爱我的家乡、有话对老师说、爱心行动等。 2、智力竞赛活动。如书画赛、演讲赛、辩论赛、读书征文赛、讲故事赛、猜谜语 赛、成语接龙赛等。 3、文艺表演活动。如舞蹈、鼓号、声乐、器乐、小品、哑剧、地方戏曲等。 4、体育训练活动。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跳高、跳远、单双杠、短跑、跳绳、 武术、韵体操等。 5、课外情趣活动。如送生日贺卡,送祝福明信片,共唱生日歌;利用校内计算机 上网查资料;进图书室借书阅读,收看电视节目,“小记者”校园采访,学洗衣服叠被 子等。 二、形成合力是儿童弱势群体教育管理的保证 1、学校部门、班级、教师形成合力。学校以校长为龙头,以班子成员为表率,以 班主任为主体,把关爱儿童弱势群体的责任落到实处。学校教师就是“代理父母”,挂 在嘴边的就是儿童弱势群体教育管理问题,经常与他们见面谈心,发现学生生病,立即 送医院,并垫付医药费,如刘卫勇老师上学期垫付医药费 300 多元。桐林村委廖小根同 学,智呆、双拐,不能上下楼梯。学校没有嫌弃他,老师、职工和同学共同给了他更多 的关爱,背他上厕所,把饭菜送到他手上,晚上帮他盖被子,使他顺利完成了小学的学 习任务,进入初中学习。孩子的母亲为了感谢学校的培养,特意请人写了一封感谢信贴 在校门口。 2、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形成合力。关爱教育儿童弱势群体不仅是学校单 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还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三位一 体”的和谐教育,才能促进儿童弱势群体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肖博同学是一个孤儿, 五岁时父母车祸全亡,从小就养成了偷东摸西、贪小便宜的坏习惯。四年级刚转入我校 学习不久,就偷学校老师的自行车卖给废品收购部,拿着 18 元钱走进了电子游戏室。 学校发现后,一方面安排治保处把他列为重点教育管理对象,另一方面通知他的监护人 加强监督力度,再请派出所干警给他上法制教育课。通过联合整治,他终于改邪归正了。 4 3、亲子教育、隔代教育、隔亲教育形成合力。五星村委刘海波同学,父母外出务 工,由其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看管,低年级在村校读书时养成了调皮、傲慢、不守纪律、 称王称霸的恶劣习性。中年级转入我校学习,在校拉帮结派欺负别人,不虚心接受老师 的批评和教育,还砸校门,说不读书了。老师和同学没有厌恶他,经常找他谈心,替他 洗衣服,教他洗鞋袜,还找到他的亲戚共同关心他的衣食起居,指导他的学习,帮助他 克服不良行为。通过一年的不懈努力,他不但学习进步了许多,而且当上了班干部,班 里的劳动他抢着干,变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看到刘海波同学的变化,他的父母高兴、 他的爷爷奶奶高兴、他的亲戚高兴。他的父母再也没有因为他调皮惹事生气,一家人和 睦相处。 学校关爱儿童弱势群体已形成的三种合力,两年来坚持一边探讨摸索、一边总结提 高,在创建和谐教育中取得了显著成绩,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亲睐。今年秋季开学时, 学区外有 200 多弱势儿童监护人要求把学生寄宿在我校学习。 三、强化服务是儿童弱势群体教育管理的基础 1、努力改善学习环境。我校地处集镇,有网吧、游戏厅十几家,为此,学校加大 了封闭式管理的力度,聘请了专职门卫,每天 24 小时在校门口值班。白天安排了行政 领导值日、教师值日、学生干部值日,晚上安排了教师值班、巡逻、查寝。住校生每星 期一、五由父母接送上学回家,走读生佩戴“学生证”出入校园。学生有事先向班主任 请假,写好请假条交治保处存档,预防了儿童弱势群体安全事故的发生。 2、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在管理上推行了“人性化”服务,投资了 8000 多元添 置圆桌、餐具,实行“分桌自助餐”,让学生吃饱吃好,吃得舒畅;投资了 3000 多元 购买体育器材,投资近万元添置大彩电、音响设备,丰富学生课外生活;还配备了保健 用品,经常对学生进行健康体格检查,防止意外疾病,确保了儿童弱势群体健康成长。 3、努力改善家校合作。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定期对儿童弱势群体进行登门家访、电 话咨询,深入调查,全面了解其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情况,分析其性格特点形成的原因, 研究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管理。实行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亲临课堂,真实了 解学校、了解老师、了解学生,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 结合,使儿童弱势群体教育管理到位,使他们的家庭协调、和谐、平安。 四、塑造成才是儿童弱势群体教育管理的目标 儿童弱势群体是未成年人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爱教育好这一群体,使他们成 为有用之才,学校教育长期的工作任务和目标。 5 通过我们的努力,儿童弱势群体在学校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出现“八多八少”:自 信的多,自卑的少;肯说话的多,沉默寡语的少;勤快的多,懒散的少;守纪律的多, 违反纪律的少;勤奋学习的多,贪玩的少;乐学的多,厌学的少;懂理的多,任性的少; 温和的多,暴躁的少。据学校统计在 331 名儿童弱势群体中,有 149 名同学在学校、关 工委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项比赛中获奖。 单亲家庭子女廖清清同学刚进学校时,沉默寡言、不合群、十分自卑,老师悉心教 育帮助她。经过半年的在校学习,她表现非常突出,不但遵守纪律好、学习成绩好,而 且善于演讲。她多次在市区读书活动比赛中获奖,并荣获新余市“十佳春蕾女童”和江 西省“优秀春蕾女童”称号。 一对外省来的姐弟俩庄文忻和庄文杰同学,姐姐八岁,弟弟六岁,由于地方风 俗习惯不同,语言交流不方便,起初孤苦伶仃。老师就带领同学和他俩交朋友,介绍我 们这里的风土人情,鼓励他俩要适应新环境,养成生活自理习惯,提高生存能力。后来 他俩成了我们学校的“故事大王”,给同学们讲了很多稀奇有趣的家乡故事,受到同学 们赞扬,在随父母回家的时候,他俩抱着老师和同学失声痛哭,久久不肯离去。 我们一直将关爱、教管儿童弱势群体作为一项重要课题,作为一种教书育人的责 任,作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以此带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 深入。让儿童弱势群体在学校感受到同学是可爱的,老师是可亲的,学习是快乐的,从 而消除他们缺少亲情的孤独、焦虑,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就是家,教师就是父母,处处有 温暖。两年前,儿童弱势群体中患心理障碍的占70%,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占78%,学习成 绩跟不上的占65%;如今,他们中能克服心理障碍的达到95%,能改正不良行为习惯的达 到98%,学习成绩有进步的达到100%。 我们对儿童弱势群体的教育和管理,取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