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_第1页
化学教学中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_第2页
化学教学中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_第3页
化学教学中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 江西省新建县竞晖学校 赵安文 【摘要】:正当前,中学生的心理 问题日益突出,特 别是单亲 ,留守等学生。 这已受到社会的 普遍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迅速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 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各中小学校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 育,促进学生个性良好发展。我 尝试在化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化学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教学; 心理辅导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各种方式中可行和常用的一条 途径。作为我们教师应从心理上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挖掘适合心理教育的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不是脱离教材强加上去的,每一堂课所要“渗透” 的心理健康教育内 容应是该堂课的教学素材中所蕴含的,是份内的、自然的。例如通过化学史教育,激发 学习动机。教师可以挖掘化学教材中的某些化学工艺的介绍,如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等早期发明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制造出的精美的青铜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冶铁和炼钢;居里夫人四年提镭的努力不懈;莫瓦桑冒着中毒危险研究 氟的制备;诺贝尔执迷于炸药的研究并因之痛失亲人、终生未婚;卢瑟福对实验的精密 要求及在培养科学后备军方面的突出贡献等等,都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化学课堂教学 的亮点;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就像一块坚硬的基石,托起了中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大 厦,激起了学生们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维勒由氰酸铵制备出了尿素,不仅掀开了有 机化学的新篇章,而且打破了“生命力”的权威学说,破除了迷信,使学生感受到要勇 于坚持真理,敢于向权威质疑,用探究、创新的思维方式对待学习。这样做不仅使学生 学到科学知识,更对知识的创造者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其思想品德、人格、学识有了更 深刻的把握,从而受到感染和影响,培养科学探索兴趣和钻研精神,激发崇高的理想信 念。 、保护学生积极性,客观进行评价。 我对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给以充分的肯定,肯定他们都有自己的优点,之所以学习 效果存在着差异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发现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还没有很好地利用非智力因 素,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取得成功。我经常用一些鼓励的话跟学生交流,客观地认识每 一位学生,因为他们都希望得到尊重。只有得到这一科任课老师的尊重,学生才会更用 心来学习这一学科。 再次也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举办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活动,充分发挥、调动不 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复习课课堂效率。在传统的教学中,上复习课时一般是 教师把本章的知识点以“知识树”的形式呈现,再根据框架一一提问或讲述知识。这种 形式既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愿记忆知识,又浪费了大量时间,甚至一些更细节、更 琐碎的知识没有涉及到,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把单调的总结知识点的课变成 “今天我来当老师” “学习成果报告会”或“知识交流会”的活动,把“今天我来当老师” 的主讲人设定为一些学困生(教师可私下帮助他们制定一个有一定质量的备课方案) ,优 秀生帮助学困生进行一些知识体系的设计,中间生充当课堂提问的对象。这样能使不同 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有不同的分工,有针对性地学习知识。学困生由于接受知识的能力 较差,不受教师的重视,内心多少会产生一些自卑情绪,对学习的兴趣不大。但这些学 生的内心渴望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同学们的喜爱,他们也想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为了使自 己可以发挥得更好一些,学困生在课前会带着积极的心态按照备课方案不断练习,加强 对知识的记忆。因此,调动了学困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当学困生在讲台上对知识进行复习、提问的时候,中等生会带着一种检测自己和比赛的 心态学习。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还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学生 心中积满了更多的成就感。在教师看来,既然学困生都能记住的知识对于其他学生来说, 更不成问题了,这样可以使教师在以后的复习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处理一些知识,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 、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教师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思维深广度和趣味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成立学 生合作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每个成员代表小组发表自己的观 点和认识;利用“罗森塔尔效应 ”,对各类学生的作业和发言适时予以肯定和赞扬,并提出 近期发展的新目标;把成功、榜样、激励等贯穿课堂,激发学生的自强心、自信心,形 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化学课外活动和各类实践 活动,使学生形成轻松自信的心境和创造钻研的热情。 人具有一个高度自我调节系统,一切外界影响都要通过自我调节而起作用。当学生 学习发生困难时,教师应积极启发诱导,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独立探索克服困难的方 法和途径。如多进行科学家事迹教育,像两度荣获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利用 3 年多的时 间,经过几万次的试验,从几十吨的废铀矿中提炼出 0.1 克的镭。从科学家们顽强的意 志和惊人的毅力中得到了熏陶和感染。教学“原子的构成”,让学生总结:原子内的微粒之 间有那些等量关系? 有些学生很不耐烦,选择了放弃。我接着引导:“ 原子核所带的电 荷来自什么微粒?”“每个质子和电子带几个电荷?”“ 在原子里这些电荷存在什么样的 关系?” “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简称核电荷数 的话,你会得出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氢原子的质量近似于哪种粒子的质量?质子的质量约为中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 质子和中子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经过自己的努力,在学到知 识的同时也锻炼了毅力。使学生逐步养成具有坚定意志、顽强毅力的人。古语说的好, “幸福的人不是随意支配金钱的人,而是能随意支配自己的人。 ”要教育学生懂得,可以让 自己来塑造自己的性格,没有比自我教育再好的大学了。 、尊重学生,给予参与权。 有一位学生在写给我的信中说出了心里话:“在上第一节化学课时,老师您向我们提 出了个问题,您所提的这些问题我从来没想过,由于八年级其他学科成绩不理想,也 就使我对化学失去了兴趣与信心。我曾听别的同学说,您是一位很好的化学老师。我希 望在您的教导下,能使自己慢慢对化学产生兴趣,有了兴趣,相信化学就不怎么难了。 我也希望与老师您能成为朋友。 ”学生有时就靠着与任课老师的一份感情来投入学习的, 所以老师与学生要多沟通,热爱他们,让他们有一份亲切感,让他们喜欢上自己的课。 我认为造成学生对任课教师“反感” 的原因有多种,但学生与老师间缺少那一份亲切感是最 主要的原因。上课提问时,教师点到的往往总是自己喜欢的那几个学生,对一些学习成 绩不太好,上课又不爱表现的学生往往比较忽视。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过少,往往会造 成学生对教师的偏见。如果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发生过正面冲突,如教师对学生进行体 罚、侮辱学生人格等,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消极对抗的情绪。一旦学生对教师产生不好 的印象,往往会不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对这门课失去信心。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关 心每一位学生、多与学生沟通,要给予他们参与的权利,让他们体会到师生之间真挚美 好的感情,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除了做好这几点,我们还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一、在实验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丰富多彩的实验素材、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满足他 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热爱化学学科。如在讲“燃烧” 时,做白磷的自 燃实验,教师把白磷溶于二硫化碳中,将此溶液倒在滤纸上,用镊子夹住滤纸在空气中 搧动几下,滤纸就着火;而无此溶液的滤纸就不会自燃。学生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强烈的 兴趣,要求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此时,教师讲解白磷是一种着火点低() 、易燃 的物质,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又如“玻棒点火” 、 “氢气弹爆炸” 、 “铁变金”等等,一系列直观 性和趣味性强的实验,都可极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 化学实验本身是有魅力的,学生都想动手做实验。但是当他们在实验中遇到困难,如实 验做不成功,或是害怕实验的危险,或是担心有毒药品要影响健康时,就不愿做实验, 甚至不敢进实验室。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能光使学生停留在对实验的直接兴趣 上,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对掌握化学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善于把有 趣的实验现象和乏味的实验原理结合起来,以促成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彼此交替、相 互转化,使学生真正喜爱化学学科。 二、重视课后的心理辅导 个别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一时无法在课堂中消除,教师应及时地在课 后予以化解。我经常在作业本上或试卷上给学生写上鼓励的话语,及时与学生交流。如 对于有创意的解答,我在其作业本上批上一个“妙” 字,大大激发了该生在以后解答中的创 新。对于有错误的作业,教师不要一味地打“”。因为学生一般不愿看到“”,教师应给他 找出错误的原因,并打上“? ”,或在旁边注上启示以利其心理的接受能力和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对有自卑倾向的学生经常写上:“你最近已有进步,加油!相信你能取得 更大的进步!”对一些成绩差的学生更应该尊重他们,如有学生在作业本上对我说:“ 老师, 我是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但我也想学好,我希望老师能帮助我!”对于这样的学生, 我给她回话:“别着急,你成绩不好是因为你过去没学好,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努力 吧!相信你能取得进步!”这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在学生反馈信息中,表明老师的话给 他们很大信心的占,特别是对学习求助无能者更有帮助。 三、让现代教育手段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工具 未来教育过程将会有巨大的变化。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将大大扩展教学方法的广 度和深度,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化学教育上的应用,不仅 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范围,而且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加强,并且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勤于学习、善 于思考的习惯。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还会更有效地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教 学信息传递方式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