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集宁一中 2015 2016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民谣谚语,是人们世世代代的生活经验的高度总结与卓越智慧的长期积淀,有着极为丰富、深厚的内涵,是极富特色的传统民间文化的形式之一。 两宋时期的民间谣谚中,有大量的倡导廉洁、颂扬廉政的内容。宋人认为:为官之要,曰廉曰勤。岳飞更是直率地指出: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至于名相范仲淹,则 其境界更高。他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心做官,莫营私利。这些至理名言,后多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转化为歌谣民谚。 另外,当时还有劝廉、守廉的民谣。例如:世常羞贫贱,贫贱非我羞;人人为官莫敛财;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否则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些或诗或歌的民谣,代表了广大民众希望官场廉洁、官员廉正、不奢华、莫敛财的良好愿望。 据传,当时民歌谣谚中还广为流传着宋真宗写的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 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诗歌中既有劝人勤学苦读的用意,也将读书、做官、发财之间的关系写得清楚明白。但不论怎么说,学而优则仕,总比不学无术、只顾投机钻营和贪赃枉法要好。因此,时人又唱道:谁不爱,黄金屋;谁不羡,千钟粟;但他们也深知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为官去贪污;且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 两宋时期,大量的民谣谚语表达了人们对贪官污吏的愤恨,尤其是对北宋末年童贯、蔡京、朱勔等人的切齿之恨。如贪官朱勔受宠,仅家奴即有百余人封官赐爵。其中受金带者至有数 十人。当时民谣说:金腰带,银腰带,赵家世界,朱家坏!具有 讽刺意味的是,这些以贪污勒索的钱财而换取的腰带到手后,又被高价转卖,从而大获其利。因此,人们对贪赃枉法之徒愤慨至极,认为“打破筒(指童贯),泼了菜(指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 有些诗歌民谚还揭露了贪官的罪恶与崇拜金钱的无耻嘴脸。南宋初,因大将张俊所领士兵自臀而下,文刺至足,故有“花腿军”之名。然而,这些花腿军成了他的私仆。他役使这些花腿搬运花石,在杭州为他修盖太平楼。当时民谣道:“张家寨里没由来,使他花腿抬石头,二圣犹自救不得,行在盖起太平楼。” 贪官污吏无耻,他们崇尚“欲得富,须胡做”之道。其中,王黼尤为突出,他公然把各种官职按不同等级定价出售。于是,人们为他编了顺口溜:三千索,直秘阁;五千贯,擢通判。以致大官大贪,小官小贪,甚至无官不贪。官吏贪污,实同盗贼,有时,贪官为害甚至倍过于贼。 在西夏的反贪文化中,同样有许多哲理性、思想性、文学性三者兼具的民谣谚语。如对贪官污吏追逐升官发财、贪婪成性、惟求享受的寄生生活抨击道:“又穿 华 服,又贮财宝,不用借债;官爵已升,宫室已成,不缺用品”;“户户紫衣不缫丝,人人为官莫敛财”!这其中,既有控诉,也有讽刺,还 有劝善戒恶民谣;世上正事三件:畜牧、耕作和商贩;天下坏事三件:骗盗、贪索和赌钱。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南宋初,大将张俊让花腿军 做他的私人仆从,为他搬运花石,为他修楼盖屋。当时就有民谣揭露了他的无耻嘴脸和罪恶。 B 名将岳飞等人的为官之说,名相范仲淹的至理名言,后多成为宋人的口头禅,转化为歌谣民谚中倡导廉洁、颂扬廉政的内容。 C 两宋时期的民间歌谣,内容都是倡导廉洁、颂扬廉政,同时也表现出人民对贪官污吏的严厉谴责和愤恨。 D 宋朝贪官污吏崇尚“欲得富,须胡做”之道,大官大 贪,小官小贪,无官不贪,王黼甚至公然把各种官职按不同等级定价出售。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 当时民歌谣谚中广为流传的宋真宗的劝学诗,虽有劝人勤学苦读的用意,但也将读书、做官、发财之间的关系功利化了。 廉、劝廉、守廉的民谣,这些民谣代表了广大民众希望官场廉洁、官员廉正、不奢华、莫敛财等良好愿望。 穿 华 服,又贮财宝,不用借债;官爵已升,宫室已成,不缺用品”抨击了西夏贪官污吏的贪图享受、贪婪成性、贪逐升官。 量的民谣谚语表 达了人们对贪官污吏的愤恨,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为官去贪污”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们用民谣谚语赞颂清官廉政,谴责贪官污吏,揭露社会黑暗,控诉贪污无耻,反映民众辛酸,对当今的反贪文化颇有影响。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与“何必为官去贪污”“ 富 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对待功利的态度却是矛盾的。 C童贯、蔡京、朱勔、王黼等贪官污吏行径卑劣无耻,引得百姓切齿愤恨,百姓用民谚控诉、讽刺、抨击,揭露了他们 的无耻嘴脸。 D. 两宋的民谣谚语哲理性、思想性、文学性三者兼具,代表了民众的意志和情感,反映了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表现了百姓的好恶与褒贬。 二 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余应桂,字二矶,都昌人。 万历 四十七年进士。崇祯四年,征授御史。 劾 户部尚书毕自严朋比,首辅周延儒纳孙元化参、貂,受杨鹤重赂。帝方眷延儒,责应桂。未几,贼陷登州,元化被执,应桂再疏劾延儒。帝怒,贬三秩 视事 ,应桂引疾归。 七年还朝,出按湖广,居守承天。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 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帝以是知巡抚王梦尹诈,而益信应桂。十年,即擢应桂右佥都御史,代梦尹。 江北贼势日炽,总理熊文灿主抚。明年,降其渠刘国能、张献忠,贼众十余万萃麻城、黄安。应桂谕降马光玉、贺一龙,未至,而遣将击顺天王等于黄福店,贼遂走黄安。会文灿至麻城,应桂请协击,不从。 文灿檄诸道兵合击贼于茶山,贼逸于应桂所分地,文灿遂劾其后期误军。 兵部尚书杨嗣昌以应桂曾劾其父鹤也,奏逮之。 应桂乃陈抚剿始末,白己无罪,而诋文灿,帝不纳 。逮至,下狱。 初,应桂贻书文灿,言献忠必反,可先未发图之。 其 书为献忠逻者所得,献忠腾牒郧阳巡抚戴东旻,东旻闻之文灿,文灿再纠应桂。应桂再疏辨,帝亦不纳。应桂竟遣戍。无何,献忠果反,廷臣交章荐应桂。 十六年,潼关陷,帝召问大臣。 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 关西 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 督师孙传庭战殁,命应桂兼右佥都御史往代之。帝但遣京军千人护行,饷但为军前赏功之用而已。将至山西,则伪官充斥,逡巡不得前。帝责以逗 留 ,夺职。未几,京师陷。应桂家居不出。久之,死于难。 (节选自明 史余应桂传 ) 注 赎锾: 罪的银钱。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陈演言 /贼入关中 /必恋子女玉帛 /犹虎入陷阱 /应桂叱之曰 /壮士健马咸出关西 /贼得之/必长驱横行 /大臣安得面谩 /演股栗失色 / B陈演言 /贼入关中必恋子女 /玉帛犹虎入陷阱 /应桂叱之曰 /壮士 /健马咸出关西 /贼得之必长驱横行 /大臣安得面谩 /演股栗失色 / C陈演言 /贼入关中 /必恋子女玉帛 /犹虎入陷阱 /应桂叱之曰 /壮士健马咸出 /关西贼得之 /必长驱横行 /大 臣安得面谩 /演股栗失色 / D陈演言 /贼入关中 /必恋子女玉帛 /犹虎入陷阱 /应桂叱之曰 /壮士 /健马咸出关西 /贼得之 /必长驱 /横行大臣安得面谩 /演股栗失色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万历”是明神宗的年号。年号是皇帝在位的时候就有的, 明朝以前一个皇帝大多不只有一个年号,明朝以后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 B“劾”指揭发罪状,“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劾死”指 判决死罪 。 C “视事”指就职治事,多指政事言 。 旧时指官吏 到职办公,与“下车伊 始”及“致政”意思基本相同。 D“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秦汉时普遍用地处崤山谷地的函谷关(或潼关)作为区分东、西两大地域的界标,分别称关东、关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余应桂清廉耿介,正直敢言。弹劾首辅周延儒收受贿赂,却受到崇祯帝斥责。后来再次上疏弹劾,被连降三级,只好以养病为名辞官 回归故里。 B余应桂被重新起用,巡按湖广。他捐赎锾十余万两,用以召募壮士,修缮城池,打造兵器, 又让朝廷 资助赎锾一万五千两给卢象升作军需。 C余应桂运筹帷幄,料事如神。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代替巡抚王梦尹。他遣将击败顺天王于黄福店,又预料张献忠日后必反, 可在他没有发难时对付他 。 D余应桂临危受命,但无力回天。孙传庭战死后,受命督师,皇帝却只派一千人护行,给饷只够军前赏功所用。将至山西,却赴任无地,不敢轻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文灿檄诸道兵合击贼于茶山,贼逸于应桂所分地,文灿遂劾其后期误军。 ( 2) 应桂乃陈抚剿始末,白己无罪,而诋文灿,帝不纳。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 面这首唐诗,完成 8 9 题。 送杨子 李白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 注 】 : 垆头 : 酒家 ,酒坊。 醑 ( 美酒。 8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后两联简要分析。( 5 分) 9 从表达技巧上简要赏析颔联“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 1 ) 李 煜 在 虞 美 人 中 把 无 形 的 愁 思 化 作 形 象 化 描 写 的 两 句 诗 是 :_, _。 ( 2)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与常人没有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语句是:_, _。 (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的语句是: _, 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 大题计分。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4)题。 三棵树 李德霞 丫头的大嫂过门没半年,就吵着闹着要分家。树大分杈,儿大分家,分就分吧,寡妇娘也没辙。米缸、面缸抬了去,掉了几块漆的红木柜搬了去,圈里的三只羊,一鞭子吆了去。大嫂请来伐木人,要放倒院里的三棵树。三棵树是丫头的爷爷栽下的,两抱粗,上面结了几个喜鹊窝。娘 “ 扑通 ” 跪在地上: “ 家里没啥东西了,这三棵树,就留给丫头吧 ” 那时,丫头十六岁,在城里读高中,是村里唯一把书读到城里的女孩子。 星期 天,丫头从学校回来,看着空空的土屋和一下子苍老了的娘,丫头抱着树干号啕大哭。 娘说: “ 丫头,别上学了,回家跟娘种地吧。种地饿不死人。 ” 丫头倔,丫头一抹眼泪说: “ 偏不,我还要考大学,我丫头说到做到! ” 娘说: “ 上大学不要钱? ” 丫头说: “ 我有三棵树,三棵树就是我的钱。 ” 丫头真的考上了大学。那时候,家家日子还不宽 裕 ,但乡亲们厚道,你三十他三十地把钱送来。丫头不接,一一挡了回去,丫头说: “ 大叔大婶的情我领了,我不能欠乡亲们太多 ” 娘说: “ 你不上学了? ” 丫头说: “ 你甭管,我自有办法。 ” 开学前几天,丫头去了村里的德叔家。德叔在农机站当站长,家里开着小卖部,日子过得比一般人家殷实得多。更重要的是,爹在世时,跟德叔是最要好的弟兄。其实,在丫头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德叔就给丫头准备了一千块钱。德叔笑眯眯地说: “ 钱我可以借给你,但你啥时还我呀? ” 丫头说: “ 不是借,是贷,就按银行的利息算。等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连本带利一块儿还。 ” 德叔还想逗逗丫头,德叔说: “ 银行贷款还讲个财产抵押呢,你拿啥给我做抵押? ” 丫头拉着德叔的 手出了屋,用手一指她家院里的三棵树说: “ 我有三棵树,我就拿三棵树做抵押。 ” 说完,丫头掏出早就准备好的纸和笔,哗 哗 哗,写了抵押单,交给德叔。 德叔笑了,笑得满眼都是泪。 丫头上了大学。上了大学的丫头从来不敢回家。除了舍不得那几块钱的路费,丫头还得自己挣学费,挣生活费。丫头到图书馆帮过工,到饭店洗过碗,啥来钱干啥。有同学问: “ 你家 里没钱供你? ” 丫头说: “ 有,我有三棵树 ” 丫头大三时,不得不回家一趟。大哥在一家煤矿挖煤,死于矿难,矿上只给了很少的一点钱,少得离谱。丫头找到矿长,拍着桌 子和矿长讲道理。矿长熊了,按规定赔了款。 拿回赔偿金,大嫂取出两千块,要给丫头。大嫂说: “ 以前都是我不好,我对不起丫头妹妹。钱你拿着,你是 大学生,就不要那么辛苦了。 ” 丫头把钱挡回去。丫头说: “ 我还年轻,吃点苦受点罪是好事。这钱是我大哥拿命换来的,就留着给侄儿上学用 ” 转眼,丫头大学毕业了。那时候,大学生很抢手,是香饽饽,丫头就被分配到市政府上班。领到第一笔工资,丫头 回 了村。丫头找到德叔,要赎回当年的抵押单。德叔说: “ 啥抵押单?我早扔了。 ” 丫头吃惊地说: “ 那 我的三 棵树 ? ” 像当年丫头拉着德叔一样,德叔拉着丫头的手出了门,用手一指丫头 家 的那三棵树说: “ 三棵树,本来就是你的。 ” 丫头要接娘进城。临走时,邻居说: “ 你娘这一走,恐怕再也不会回来了。土屋和三棵树不如卖了的好 ” 丫头看着土屋,抚着树干说: “ 土屋是我的家,三棵树是我的根 我怎么舍得卖啊?留着吧。 ” 一晃,几十年过去。土屋已日渐斑驳,倒是那三棵树长得枝繁叶茂,绿荫如盖,成了村里的一景。 前年,有人相中了那三棵树,愿出大价钱 买 下来。那人打电话给丫头,问丫头愿不愿意卖,被丫头断然拒绝 。 如今,已是副市长的丫头,无论工作多忙,每年都要抽空回村一趟,看看父老乡亲,看看她的三棵树 (节选自小说月刊) (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小说开头写大嫂闹着分家,将米缸、面缸、红木柜搬走,三只羊赶走,甚至还要放倒三棵树的情节,既表现了家里的贫穷,又暗示了娘的软弱。 B “ 德叔笑了,笑得满眼都是泪 ” ,德叔原本只想试探丫头,孰料丫头早有主意 ,德叔因而 “ 笑 ” ;面对苦难,丫头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令德叔动容,因而 “ 满眼都是泪 ” 。 C小说设计大哥遭遇矿难,大嫂成为寡妇,只得到很少的一点钱,最后是丫头拿回了赔偿金等情节,意在表明善恶有报,规劝人们要孝亲友爱。 D写三棵树长得枝繁叶茂,有人愿出大价钱买,丫头却断然拒绝,是因为以前生活艰难时都不曾卖掉,现在丫头做了副市长,自然不会因为钱而卖掉三棵树。 E小说中对大嫂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作用很明显,如从开始的蛮横无情到后来的心存愧疚,都衬托了丫头优秀的品质特征。 ( 2)小说以 “ 三棵树 ” 为题,有什 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 ( 6 分) ( 3)小说在刻画丫头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 分) ( 4)这篇小说有什么现实意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 分) 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4)题。 特立独行潘光旦 杨海亮 潘光旦这个人,在冰心眼里, “是男子中理智、感情保持得最平衡的一个 ”;梁实秋也很欣赏他,说他 “是一位杰出的人才,学贯中西,头脑清晰,有独立见解,国文根底好 ”;入室弟子费孝通对恩师更是叹服: “他的性格是俗言所谓牛皮筋,是屈不折, 拉不断,柔中之刚;力不懈,工不竭,平易中出硕果。 ”他们的话,无论是点还是面,都令人信服。总的来说,潘光旦一生涉猎广博,在社会思想史、民族历史、教育思想等诸多领域都颇有造诣,是上个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一位光彩照人的泰斗。 潘光旦性格活跃,喜好运动。早年在清华学校念书时,迷上了跳高。一次跳高时,他纵身越过横竿,由于右脚用力过猛,着地后挫伤了膝盖。虽然极度疼痛,他却全然没有放在心上,结果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伤处感染了结核杆菌,不锯掉右腿就会危及生命,最后只好截肢。潘光旦在家休养了整整一年,也挺过了人生最昏 暗的日子。之后,他从未将自己和 “残废 ”二字联系在一起。他勉励自己说: “正常人能做的,我都能做。 ” 起初,潘光旦装过假腿,但麻烦太多,就干脆架拐代步。虽是独腿,但潘光旦不自卑、不气馁。相反,他坚持不懈地练习架拐走路,到后来行动敏捷,如常人一般。周末郊游散步,几乎从不缺席。此外,他还经常和朋友一起进行野外调查。在一张校友调查表的 “爱好 ”栏里,他填的 是旅行。 潘光旦一度将自己的书房定名为 “胜残补阙斋 ”。顾名思义, “胜残 ”就是要战胜残疾,“补阙 ”就是要弥补缺陷。好友闻一多特意为他篆刻了一方 “胜残补 阙斋藏 ”的印章,以示道义上的支持和才智上的赞许。事实证明,潘光旦说到也做到了。 对于做学问,潘光旦自己总结说: “除了一部分天才外,只有四个字 抓住不放 ,铢积寸累,自然会有豁然贯通的一日。 ”潘光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名家,除了天资出众、勤奋过人之外,与他实事求是、独树一帜的治学态度也是密不可分的。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民委把研究土家族是不是单一民族的任务交给在中央民族学院任教的潘光旦。潘光旦通读史籍,博览方志,深入研究,写出了湘西北的 “土家 ”与古代的巴人一文,初步确认土家族是一个单一的民族。为了检验结论,潘光旦找机会去了两湖,在凤凰、恩施等地实地调查。土家人居住的地区到处是崇山峻岭,在崎岖山路中跋涉,对一个身体健全的人来说都非常艰苦,潘光旦却毫无怨言。他架着一副高度近视的眼镜,拄着拐杖,历时 65 天,走访了 18 个县市,行程 公里,作了几十次个人访谈,广泛收集各种资料。中央有关部门根据潘光旦的报告,正式确认土家族是一个单一民族。 生活中的潘光旦具备 “温、良、恭、俭、让 ”等诸多传统美德,但他不会畏首畏尾,不会明哲保身,不会趋利避害。该 讲的话他敢讲,想做的事他就做,他的分寸感与世俗的分寸感并不是针针吻合。 在国民党最腐败的时代,潘光旦也严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他爱校如家,不徇私情。一次,安徽省主席刘镇华写信给潘光旦,想让两个儿子到清华旁听。潘光旦婉拒: “承刘主席看得起,但清华之被人瞧得上眼,全是因为它按规章制度办事,如果把这点给破了,清华不是也不值钱了吗? ”14 年后,潘光旦又接到同类托请。时任最高法院院长的沈钧儒,转托高教会对清华指令办理其孙旁听事宜,潘光旦认为这是 “违例之举 ”, “于法绝对不妥 ”,并细数种种 “不利 ”。其实,当时潘光旦已 经不负责清华教务,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维护清华 的制度,并且说服当事人,也不顾虑因此开罪于人。 当朝权贵孔祥熙自称为孔子第七十五代孙。这位炙手可热的政客希望潘光旦能够撰文帮他证明,至于润笔费,自然用 “丰厚 ”二字形容也绝不为过。潘光旦的答复却是没有留任何回旋余地: “山西没有一家是孔仲尼的后人。 ”要想潘光旦在专业范围内公然撒谎,门儿都没有。还有一例,更可佐证。 1943 年,潘光旦在新著自由之路中指责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把真自由与假自由刚好弄颠倒了,希望再版时予以更正,这样, “真假可以划分得更清楚,黑白 可以表现得更分明 ”。对政治人物、 “最高领导 ”大胆臧否,独抒己见,文人节操,书生意气,是那些犬儒没法比的。 潘光旦的嘴上常叼一支竹根大烟斗,斗腹上的铭文是: “形似龙,气如虹;德能容,智于通。 ”这十二字,是潘光旦的自勉,也是他为人的传神写照! (选自学习博览 2013 年第 6 期,有删改) (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虽是独腿,但潘光旦不自卑、不气馁;他坚持练习架拐走路,后来行动如常人般敏捷。他还经常在周末 郊游散步,并以旅行为自己的爱好。 B好友闻一多特意为他篆刻了一方 “胜残补阙斋藏 ”的印章,是想鼓励他:战胜残疾,弥补缺陷。 C潘光旦通读史籍,博览方志,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写出了湘西北的 “土家 ”与古代的巴人一文,初步确认土家族是一个单一的民族。 D在国民党最腐败的时代,潘光旦也严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从潘光旦严词拒绝安徽省主席刘镇华和当朝权贵孔祥熙就可以看出。 E这篇传记从多个角度列举了多个事例来表现潘光旦的特立独行的品质,有力地突出了主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2) 传 记开头引用冰心等三人对潘光旦的评价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分) ( 3) 潘光旦的特立独行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用简要的语言进行概括分析。( 6 分) ( 4) 潘光旦的为人处世之道及治学态度带给我们很多启示,请就其中一个方面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 分) 第卷 表达题 五 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1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他喜欢把车开得飞快,而且对自己在过去三十年的驾车生涯中从未因违反驾驶条例而受罚这一事实颇为 。 从全面深化改革小组的成立,到轰轰 烈烈的打虎反腐,再到国企改革快速破冰,本届政府的改革决心已成为 的事实。 放眼整个中国足坛,像李铁、郝伟这样能够追随高水平外籍教练 学习的青年教 练寥寥无几。本土教练的生死存亡,中国足协 。 A自得其乐 众目睽睽 义不容辞 B自鸣得意 众目睽睽 责无旁贷 C. 自鸣得意 众目昭彰 责无旁贷 D自得其乐 众目昭彰 义不容辞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在今年的两会现场,安保部门首次使用名为“智能 单警”的新型警用自平衡电动车,以帮助警务人员扩大巡逻范围和巡视效率。 B学生倘若身陷题海无暇读书,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朝气蓬勃的孩子变成刻板僵化的应试机器,不但失掉创新的能力,更可能拙于理性表达。 C北京申办冬奥会的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生动的冰雪运动姿态与书法艺术巧妙融合,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和中国文化的魅力。 D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在借鉴西方城市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城市封闭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被要求逐步对外开放。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 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肺上有蛋白沉积可以洗,尘肺、矽肺也可以洗,那么,吸烟熏黑的肺能不能洗干净呢?我们在戒烟宣传册中常常看到黑黑的肺, _。煤焦油的特点是微溶于水,溶于苯、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但临床上不可能用有机溶剂来灌洗肺。所以,从目前来看,被烟熏黑的肺无法灌洗干净。 A这种黑黑的物质大都是蓄积在肺内小气道中的煤焦油 B正常人红色的肺上有黑斑点点,而吸烟者的肺 100%是黑色的 C肺部变黑,意味着毛细血管被堵塞,肺功能受到影响 D长期抽烟的人肺部会因 为煤焦油等物质的积聚而变黑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6 分) 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 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 。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 17. 在中 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 项目 百分比 项目 百分比 非常想念父母 为应该和父母一同生活 怕陌生人 (外)祖父 、 母生活在一起 得自己很一般 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 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5 分) 答: 六 作文( 60 分) 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 分) 走出机关搞创业,摆地摊、种菜、做房地产,直到 8 年前进军猪肉市场,目前个人身价近百亿近日,被媒体称为“北大杀猪才子”陈生的独特创业经历,引起广泛关注。名校毕业,却做着在一些人看来颇有些“不入流”的猪肉生意,陈生不是第一个。15 年前,他的师弟陆步轩,就曾因生活拮据卖过猪肉;一年前,另一位 90 后北大法学硕士张天一,和 3 个合伙人在北京开起了米粉店。事件被媒体曝光后,有关“名校毕业生卖猪肉卖米粉,是否属于人才浪费”的 争论,至今没有停歇。 对此现象,你怎样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参考答案 1. C (“内容都是倡导廉洁、颂扬廉政”的说法有误,应是“有大量的倡导廉洁、颂扬廉政的内容”,夸大其词) 2. D(“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为官去贪污”等并非“表达了人们对贪官污吏的愤恨”,应是广大人民群众希望官场清廉的良好愿望。) 3. A(“反映民众辛酸”“对当今的反贪文化颇有影响”无据。) 4 A(“犹虎 入陷阱”的主语应是贼而不是玉帛,可排除 B;“壮 士健马咸出关西”是完整的句子结构,不可断开,可排除 C、 D。) 5 C(“致政”犹致仕,指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与“视事”意思相反。) 6 B(“ 又让朝廷资助赎锾一万五千两给卢象升作军需。 ”错,是余应桂资 助的,不是朝廷。) 7( 1)文灿发文令各路部队在茶山围攻贼寇,贼寇从应桂所分工负责的防地逃走,文灿就弹劾他没有按期到达,贻误了军机。(“檄”“诸道”“逸”“后期”各分,句意分。) ( 2)应桂于是陈述招抚征剿贼寇的经过,辩白自己无罪,而指责文灿,皇 上不接受。(“始末”“白”“诋”各分,句意 1 分。) 译文: 余应桂,字二矶,都昌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四年,征召授官御史。弹劾户部尚书毕自严结党营私,首辅周延儒收纳孙元化的人参、貂皮,接受杨鹤大量的贿赂。皇上正眷顾延儒,就斥责了应桂。没有多久,贼寇攻陷登州,元化被抓住,应桂再次上疏弹劾延儒。皇上发怒,贬三级官阶办事,应桂称病回家。 七年回到朝廷,出朝巡按湖广,驻守承天。捐出赎罪的罚金十余万招募壮士,修缮城墙置备器械,贼寇不敢逼近献陵。皇上听说就嘉奖了他。送赎罪的罚金一万五千资助卢象升的 军需给养,而上奏报告所属城市发生意外的变故,都以实情上达。皇上由此知道巡抚王梦尹狡诈,而更加相信应桂。十年,就地提升应桂为右佥都御史,代替梦尹。 江北贼寇的势力日益兴盛,总理熊文灿主张招抚。次年,收降贼寇首领刘国能、张献忠,贼寇部众十多万聚集麻城、黄安。应桂晓谕招降马光玉、贺一龙,没有来到,就派遣将领在黄福店攻击顺天王等人,贼寇于是逃向黄安。适逢文灿到麻城,应桂请求他协助攻打贼寇,没有听从。文灿发文令各路部队在茶山围攻贼寇,贼寇从应桂所分工负责的防地逃走,文灿就弹劾他没有按期到达,贻误了军机。兵部尚 书杨嗣昌因为应桂曾弹劾他的父亲杨鹤,上奏请下令逮捕他。应桂于是陈述招抚征剿贼寇的经过,辩白自己无罪,而指责文灿,皇上不接受。逮捕到京城,关入监狱。 起初,应桂写信给文灿,说献忠必反,可在他没有发难时对付他。他的信被献忠巡逻的士兵得到,献忠发文给郧阳巡抚戴东旻,东旻告诉文灿,文灿再次弹劾应桂。应桂再次上疏辨白,皇上亦不听取。应桂最终被发配戍边。没有多久,献忠果然反叛,朝廷官员纷纷上奏荐举应桂。 十六年,潼关陷落,皇上召见询问大臣。陈演说:“贼寇进入关中,必然贪恋女人和玉帛,就像老虎落入陷阱。” 应桂斥责他说:“勇猛的士兵和健壮的马匹都出在关西。贼寇得到了,必定长驱横行,大臣怎么能当面胡说!”陈演双腿发抖面孔变色。督师孙传庭战死,命应桂兼右佥都御史去代替他。皇上只派京城驻军一千人护行,给饷只够作为军前赏赐功劳所用罢了。应桂将至山西,贼寇非法任命的官员到处都是,有所顾虑而不敢轻进。皇上责备他停留观望,夺去职务。没有多久,京师陷落。应桂住在家中不出来。过了很久,死于祸乱。 迈豁达的气概及祝愿之情。( 3 分)作者喝得酩酊大醉,又“马上赠鞭”以示纪念,表达了豪迈豁达之情;尾联写 诗人想象着友人的路途,等到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从缺到圆的明月都是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以及美好祝愿的感情寄托。( 2 分) 张(对偶)、乐景衬哀情(衬托)等手法,( 3 分)“梨花”似“雪”,“杨叶”似“烟”,运用了比喻;“千树”“万条”是夸张手法。描写了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条迎风摇曳美好的春景,以乐景衬分别时的哀情,也是对朋友前路的美好祝愿。( 3 分) 10.( 1)问君 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1( 1) E 给 3 分,答 B 给 2 分,答 A 给 1 分;答 C、 D 不给分) ( 2) 以 “ 三棵树 ” 为题,让读者看了题目会产生遐想,激发阅读兴趣。 “ 三棵树 ”作为小说的线索,贯穿文章,始终和小说主人公的命运紧密相连,使行文更加紧凑。 以 “ 三棵树 ” 为题,突出小说的主旨, “ 三棵树 ” 是头人生之根的象征,表现了丫头不忘根本,不忘家乡的品质。(每点 2 分) ( 3) 有主见、有志气,努力上进。她是村里唯一去城里上高中的女孩子,娘劝她在家种地,她坚决不同意,后来考上大学,最后做了副市长。 乐观面对苦难,节俭勤劳。面对异常贫穷的家庭情况,以 三棵树为精神支柱,顺利完成学业;大学期间为了省钱,很少回家,自己挣学费、生活费。 包容,不记仇。大哥死干矿难,她找矿长据理力争,拿回了赔偿金。不和嫂子记气,赔偿金自己不拿一分,留给侄儿上学。 善良、孝顺,知恩图报。丫头考上大学,面对乡亲们的援助,她心存感激;参加工作后把娘接到城里;当了副市长,每年都要回村里一趟,看望父老乡亲。(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 ( 4) 对父母长辈要心存孝心。大嫂起先不知孝道,分家时将家里像样点的东西全都拿走,使原本贫困的家雪上加霜,大哥死于矿难之后,才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丫头在家里最 困难的时候,积极乐观,安慰娘,后来把娘接到城里尽孝。小说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 做人应心存感恩,别人有难时应当伸出援助之手。在丫头考上大学之后,乡亲们二十、三十地送来钱;德叔在丫头交学费的事上,全力帮助,对于这一切、丫头都深深记在心里,一直心存感恩。当副市长后,还每年回村里一趟,看望父老乡亲。 在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0032.2-2025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第2部分:商用车辆
- 城市交通规划合同审查咨询重点基础知识点
- 小学升旗仪式培训
- 战略目标的逐步落实计划
- 通风维保服务合同协议
- 游艇合作协议书
- 软件共同研发合同协议
- 转让房子租赁合同协议
- 曝光调解协议书
- 《缓解皮肤过敏症状的天然偏方》课件
- 四年级《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阅读测评题
- CJJ14-2016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 ISO9001设计变更管理程序
- 2024年重庆八中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 MOOC 中国特色文化英语教学-苏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职业道德与法律说课稿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 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与实施路径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4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RoHS2.0 HF与REACH法规培训教材
- 【大数据“杀熟”的法律规制探究17000字(论文)】
- 股权转让协议(工商局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