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打比方”,让数学课堂别样精彩_第1页
巧用“打比方”,让数学课堂别样精彩_第2页
巧用“打比方”,让数学课堂别样精彩_第3页
巧用“打比方”,让数学课堂别样精彩_第4页
巧用“打比方”,让数学课堂别样精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巧用“打比方”,让数学课堂别样精彩 摘 要数学知识包含许多抽象的 概念,小学生认知能力差,思维方式以 形象思维为主,使得他们在理解一些抽 象的概念时存在较大的阻碍。巧妙运用 “打比方”,可使情境变得生动有趣,降 低问题的思维难度,进而提高学生的认 知水平。 中国论文网 /9/view-12942399.htm 关键词 打比方;情境;认知; 理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3- 0059-01 很多教师在看到“ 打比方 ”时都会 有疑虑,认为这种方法只有在语文中才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会出现,如何能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呢? 其实,知识都是有着某些共性的。数学 教学中,教师适当运用“ 打比方 ”,通过 形象生动的语言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 化,将促进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概念。 “打比方 ”还能让数学课堂变得更 具趣味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 一、通过“ 打比方”,创设吸引学 生的情境 很多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一个知识点,在课上讲解了无数遍,可 是学生依然不能掌握,在练习时总会出 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通过观察和分析, 我发现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学生只了 解其表面上的含义,而无法真正理解其 所蕴含的深层含义。这使得他们在做练 习时不能从知识的本质去分析,只能单 纯地靠经验去解决问题,大大降低了解 题的正确率。要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数学 概念,教师就要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 分析,利用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原理进行探析。这样,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提高,教学效率 也才能提升。 比如,学习“ 乘法分配律 ”时,学 生都会有些迷茫。为了让学生理解乘法 分配律,我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 乘法分配律进行联系,为学生创设一个 生活化的情境,帮助他们感受数学规律。 我在黑板上写出“ (羊+牛) 草=羊草+ 牛草”,然后提问:“ 你们能解释这个 式子的意思吗?” 学生思考片刻,回答 道:“羊和牛都是食草动物,所以它们 都能吃草。 ”经过这位学生的解释,课堂 的气氛逐渐活跃起来。我让学生尝试给 出和这个“公式 ”相仿的例子,有的 W 生说:“(老虎 +狮子)肉=老虎肉+狮 子肉。 ”有的学生说:“ (哥哥+我)妈 妈=哥哥 妈妈+ 我妈妈。 ”接下来, 我顺势向学生出示相关的阅读材料,引 出乘法分配律,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它的 本质。由此可见,利用“ 打比方 ”的方法, 能让教学效果更显著。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二、依托“ 打比方”,提高学生的 认知水平 学习是一个提高认知的过程,也 是新旧知识不断发生冲突的过程。开展 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对一些不容易理 解的概念进行由浅入深的剖析,利用 “打比方”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认知, 促进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比如,教学“ 轴对称图形 ”时,为 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 法,我运用“ 打比方” 的方法,用诙谐幽 默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 概念,并深刻掌握了判别轴对称图形的 方法。授课时,我拿起一张纸,将其左 右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然后提 问:“折痕两边的图形是不是跟双胞 胎兄弟似的?你看,它们无论大小还 是形状,都是一模一样的。可惜,中间 的这条折痕就像一个坏蛋 ,残忍地 把双胞胎兄弟分离,使得他们两兄 弟不能团聚。现在,我们来帮助他们团 聚好不好?” 新奇有趣的“打比方”,提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纷纷回答 说好。于是我沿折痕慢慢地对折,使得 左右两边最终重合。我说道:“我们帮 助双胞胎兄弟战胜了坏蛋 ,你知道 这个坏蛋在数学上叫作什么吗?这 一整个图形在数学上应该怎么称呼呢? ”随后,我带领学生继续探究,帮助学 生轻松地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 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借助“ 打比方”,深化学生对 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要站在 学生的思维高度去分析问题,有时自认 为很简单、很容易理解的概念对于小学 生来说可能都是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 。 借助“打比方 ”的方法,可以将数学知识 以一种更加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 有效地将生活元素与数学知识融合在一 起,帮助学生扫清理解的障碍,深化他 们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 数,相当于从这个数中减去这两个数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和”这个概念对很多有一定知识基础的 人来说很简单明了,但由于小学生知识 结构并不完善,他们在理解这些抽象的 概念时并不像教师以为的那样简单。为 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通 过“打比方”的方法提问: “假设这两根 小棒表示两根粉笔,现在要将这两根粉 笔放到粉笔盒中,应该怎么做?”学生 思索片刻,很快就回答:“将粉笔一根 一根地放入粉笔盒,或者将两根粉笔同 时放入粉笔盒。 ”我继续问: “结果相同 吗?”学生回答: “相同。因为最后两根 粉笔都在粉笔盒中,最终的状态是一样 的。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将知识延伸到 生活中,让他们寻找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最后,我再引入这个概念,学生自主发 生知识的迁移,课堂教学便水到渠成。 总之, “打比方” 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