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定理性观念的排斥与“诗意建构”_第1页
既定理性观念的排斥与“诗意建构”_第2页
既定理性观念的排斥与“诗意建构”_第3页
既定理性观念的排斥与“诗意建构”_第4页
既定理性观念的排斥与“诗意建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既定理性观念的排斥与“诗意建构” 摘要 对既定理性观念及与之相 关的“诗意建构 ”的态度可以说是现代西 方现象学和中国传统意象论对话的一个 主题。现象学和意象论都有对既定理性 观念第一性的排斥,但两者的“排斥” 有 深刻的差异。与之相关的“诗意建构” 也 为意象论和海德格尔式的现象学家所重 视,但同样,其内在的相异是深刻的。 中国论文网 /4/view-12867772.htm 关键词 现象学;意象论;既定 理性观念 中图分类号 B83-0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17) 01010906 Abstract:The attitude to rational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conception and poetic founding may be seen a topic of dialogue between western phenomenology and Chinese theory of imagery. Both phenomenology and Chinese theory of imagery refuse fixed rational conception and pay attention to poetic founding, but there are deep divisions between them. Key words: phenomenology; Chinese theory of imagery; the fixed rational conception 近年恚 国内中西诗学的比较 研究非常重视中国传统的意象论和现代 西方现象学之间的对话。著名美学家叶 朗先生的美学建构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 的例子。学界的很多对话都是从预设对 话可能性的前提下展开的,也就是说, 学者们关注的往往是现象学和意象论两 者之间的具体的同一,如叶先生用胡塞 尔的现象观念、海德格尔的“农鞋论” 来 佐证“美在意象 ”的观点。 1(P60-61) 对话的“具体展开 ”需要以 “对话是否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能”的反思为前提。本文因此而关注的 问题是:中国传统意象论和现象学对既 定理性观念及与之关联的“诗意建构” 的 态度。 一 首先要承认,现象学和意象论都 有对既定理性观念,即对已经普遍性地 进入了人们头脑中的抽象的理性原则和 思想意念的一定程度的排斥。 现代西方的现象学由胡塞尔所建 立,后由海德格尔等哲学家修正并加以 发展。虽然参与现象学运动的学者众多, 各人观点有异;虽然就胡塞尔本人来说, 其现象学思想前后有重大变化,出现了 描述现象学、先验现象学、发生现象学 等多种形态,但在整体上,坚持将“现 象”置于首位,以此排斥既定的以概念 形态出现的理性观念的第一性可以认为 是现象学不变的追求。1913 年,胡塞尔 创办的哲学与现象学研究年鉴登载 一份现象学声明,宣布现象学家们认同 下述“共同信念 ”:“只有返回到直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接的直观这个最初的来源,回到由直接 直观得来的对本质结构的洞察我们 才能运用伟大的哲学传统及其概念和问 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直观地阐明这 些概念,才能在直观的基础上重新陈述 这些问题,因而最终至少在原则上解决 这些问题。 ”2(P38 )研究现象学运动 的学者也倾向于承认这个声明表达了大 部分现象学家的共同看法。由此,所谓 “共同信念”也就成为现象学的最一般的 特征。按此特征,现象学的基本规定就 是“返回到直接的直观 ”。而 “返回到直 接的直观”就意味着将既定的原有的各 种观念、规定都加以悬置。哲学不再从 既有的原则、前提、观念、理论出发, 而是从“直接的直观开始 ”,从理论的 “零”形态开始。胡塞尔在先验现象学阶 段,把向“直接的直观 ”的 “返回”导致的 对既定观念的悬置,命名为现象学的 “还原”、 “加括号”。胡塞尔所说的“还原” , 用胡塞尔研究专家扎哈维的话来说,就 是“将研究的注意力转向实在的被给予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性或现象”, “集中关注实在在经验中被 给予我们的方式” ;“ 不 让预想的理 论来塑造经验,而由经验来决定理 论。 ”3(P45)胡塞尔自己在现象学 的观念中说:“ 在认识批判的开端, 整个世界、物理的和心理的自然、最后 还有人自身的自我以及所有与上述这些 对象有关的科学都必须被打上可疑的标 记。 ”4(P28)这所谓让整个世界和自 我都“打上可疑的标记 ”,作为对既定理 性观念的排斥,也就是胡塞尔“无前提 性”一词所蕴含的意向。当然, “无前提 性”并不是宣布世界和自我从此不再存 在;而是说,原来的哲学和科学关于整 个世界和自我的论说都应该暂时被弃置 于一边;也就是说,不是哲学和科学研 究的对象不再存在,而是研究世界和自 我这些对象的学说应该被暂时排斥,应 该取消它们的权威性,取消它们的绝对 给予性;哲学研究不再从它们出发。 胡塞尔对既定理性观念的排斥, 重心在“既定 ”和“观念”上。对于“理性” ,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胡塞尔并不笼统排斥。相反,他终生是 伟大的理性主义者。他倡导的“本质直 观”、他对于严格的科学精神的提倡, 他对于哲学确定性、明晰性的向往,他 对理论逻辑的捍卫,他对相对主义、自 然主义的谴责,都充分显示出他坚守理 性的立场。胡塞尔在谈到现象学方法的 时候说:“我想要用这种方法来反对神 秘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以建立一种超级 理性主义(berrationalismus) ,这种超级 理性主义胜过已不适合的旧理性主义, 却又维护它最内在的目的。 ”2(P128) 因为重心在“ 既定” 和“观念”上, “既定理 性观念”的“理性”就胡塞尔来说主要是 指胡塞尔所说的“ 旧理性”,指那种反价 值关注、反情感内涵的、纯粹自然科学 的工具理性和纯概念形态的理性。施皮 格伯格说:胡塞尔反对旧理性,但维护 和坚守“理解的洞察和有理解力的智慧” 这种“康德意义上的 Vernunft(理性) ” 。2(P128)施氏的说法是符合实际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海德格尔对既定理性观念的排斥, 由他的存在论现象学立场所决定。海德 格尔认同胡塞尔现象学所提倡的“回到 事情本身”的基本主张,这就从根本上 意味着悬置既定的理性观念。 “回归” 的 “事情”在现象学中是“现象”。海德格尔 说:虽然不是以专题方式、但能够通过 专题方式显现的、 “就其本身显示自身的 东西”“就是现象学的现象”。5(P39- 40) 按此定义, “现象”就不可能是“ 既 定的理性观念” ,因为按照传统的认识 论, “既定的理性观念 ”显示的根本就不 是自身,而是被其所指示的东西,如自 然和社会的对象性存在等等。海德格尔 虽然与胡塞尔主要关注直观、显现、意 识、意向性等主题不同,把哲学思考的 重心定位在“ 显现者” 上面,但海德格尔 的“显现者”不是既定的理性观念,而是 与之相异、相对的“ 存在”。 “存在”与“既 定理性观念” 的对立首先就表现在它的 “不可定义”上。海德格尔明确地说: “存在既不能用定义方法从更高的概念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导出,又不能由较低的概念来描述。 ”5 (P5)传统逻辑的定义只适应于存在者, 不适用于存在,存在具有“不可定义性” 。 存在与既定理性观念的对立也表现在它 的“在场”方式上。既定理性观念是认识 活动的产物。认识建立在主观和客观的 分立上,建立在客观的对象化的基础上。 主体面对一个客观对象,感知它、思考 它,由此才有认识的成果,即理性观念 的产生。存在不是认识活动的产物。存 在本质上与认识无关。认识只能把握存 在者,不能把握存在,更不能让存在者 存在。认识只能造成存在者之存在的遮 蔽。海德格尔在阐释锤子的使用和对锤 子的认识两者的区别时对此有雄辩地说 明。按海德格尔早期哲学的术语,锤子 的使用就是锤子成为“ 上手的东西 ”;而 “上手的东西根本不是从理论上来把握 的”, “切近的上手者的特性就在于:它 在其上手状态中就仿佛抽身而去,为的 恰恰是能本真地上手” 。5(P86 ) “对锤 子这物越少瞠目凝视,用它用的越起劲,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对它的关系也就变得越原始,它也就越 发昭然若揭地作为它所是的东西来照面” 。5(P61) “本真地上手”, “作为所是的 东西来照面” ,也就是锤子进入其本真 的存在之中;而“ 瞠目凝视 ”这种认识性、 导致理性观念产生的“ 理论上的把握 ”的 活动,带来的只是锤子本真存在的遗忘。 海德格尔认定,哲学和人类的生存都应 该从根本上改变既定的方式,应该从认 识和既定理性观念的第一性中摆脱出来, 进入与之相异的“ 存在” 之中。 二 中国传统的意象论没有对于意象 的概念分析和逻辑阐释。尽管从刘勰开 始,言说意象者代代不绝,说法繁多, 但无论是刘勰的“ 窥意象而运斤 ”6 (P493) ,还是王昌龄的 “久用精思,未 窥意象”7(P79 ) ,抑或陆时雍的“所难 能者,在风格浑成,意象独出”7 (P90) ,中国古人说意象都只是点到为 止,不对其内涵和外延作逻辑上的辨析。 不过,这不等于意象和意象论没有自身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的观念意向。意象论对于既定理性观念 的排斥就是可以确证的一种意向。其 “排斥”可从下列两个层面领会:一是意 象自身要素所包含的意义内涵的层面; 二是意象所关涉的学术语境对其意义内 涵的映射层面。意象由意和象构成。意 象的形成是意和象在各自发展的思想行 程中相遇相契的结果。意象作为理论概 念成形于魏晋之后。意象论的主旨是对 于意象的肯定和推崇。由此推崇,意象 构成要素所包含的意向可同r 看作意 象论的意向。意象对于既定理性观念的 排斥从意和象两者各自的内涵上即可看 出。象,在古代中国哲学诗学语境中, 指的是可视性事物及其具体形态。 周 易系辞说,见乃谓之象。在中国传 统语境中,象与数、理、意、神等不具 形、不具有可视性的东西相对;中国传 统强调“立象以尽意 ”,强调 “神用象通”, 所有这一切都清楚地规定了象的可视性, 规定了象作为可视性事物及其形态的特 质。既是可视性事物及其形态,当然就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与不可见的抽象的理性观念相对立,就 蕴含着对于抽象的理性观念的排斥。当 然,对于中国语境来说,象的基本语义 所排斥的东西并不只是既定的理性观念, 它同时还排斥“ 数” 、 “神”,甚至“形” 等, 但其排斥之多,与特定的排斥不矛盾。 另外,本文所谓“ 排斥” 只是就其本身的 语义规定而言,并不关涉其符号学的功 能,并不意味着它不能表达抽象的理性 观念。恰恰相反,中国传统的一大特点 正在于从符号学的层面,强调象和理性 观念的结合, “立象以尽意 ”内含的即是 此一“强调”。不过,符号学的表达功能 与本文所说的“ 排斥” 不矛盾。 “排斥”意味 着即使在符号学层面,象也削减甚至取 消抽象观念的自身给予性。抽象观念重 抽象性、单一性、绝对普遍性。而寓于 具体可视的“ 象” 之中的观念,不再保持 其原有的抽象性、单一性、绝对普遍性。 下文说“意”时对此当进一步辨析。更重 要的是,在诗学语境中,意象之象的高 扬意味着文学创作不是从既定的理性观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念出发,而是从具体可感的现实生活状 况与情景出发。这是象对既定理性观念 的排斥的最重要的体现。 意象所含的另一重要成分是意。 意在中国古代的哲学语境中最初就是同 理性概念相矛盾的。据传是孔子所说的 “言不尽意”、庄子所说的 “轮扁不能语 斤”,都在于揭示意与抽象理性观念的 对立。魏晋时王弼排斥汉代易学,提出 “寻象以观意 ”、 “得意而忘象”、 “义苟在健, 何必马乎?”8(P609 )等著名论断。 表面看来,王弼是在削减甚至取消象的 重要性,实际上,王弼扫象的深层意旨 是不满意于汉代对传统“ 意 ”的非概念性 的取消。汉易在儒家伦理和谶纬神学的 影响下,具有将意抽象化、单一化、确 定化,因而也是庸俗化的走向。王弼由 此而非常不满。 “义苟在健,何必马乎? ”表面上是说 “马”这一个“象”完全可以取 消,实际上也是在斥责“ 马 ”所表现的 “意”的抽象性、单一性。作为象的 “马” 之所以没有必要是因为它所表现的只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健”这一抽象的可以用言辞所表达的意。 王弼最终给人们的质疑是:意是可以寄 寓在概念中的、由其“ 抽象 ”和“单一”所 构成的确定性观念吗?到后王弼时代, 当意和象都进入诗学语境,彼此接受、 融合而成为意象之后,汉易那种意自身 的抽象性、单一性、确定性就完全消解 了。作为意象成分的意不再是以自身的 抽象形态、单一形态、确定性形态、概 念语词形态出现,而是融汇在象之中, 依靠象而在场。由于依象而拥有自身, 意同时变得多样化、复杂化,不再是单 一的观念。由于不具有自身的凭借概念 语词而在场的抽象、单一形态,意也就 不再具有确定性了。中国诗学从魏晋以 后强调“言有尽而意无穷 ”,正是意自身 的抽象性、单一性、确定性被完全取消 的历史情形的表现,它确证了意象之意 对于抽象的理性观念的排斥。 意象所关涉的诗学语境对其意义 内涵的映射也显示了意象对于抽象理性 观念的排斥。中国传统的诗学语境有两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大类型。一是传道言志的政教化语境; 二是辨味寻韵的审美化语境。前者隶属 儒学传统,重视原道、征圣、宗经的本 源、思无邪的内容、兴观群怨的接受、 “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 的社会作 用。后者受道、禅影响极深,重视“直 寻”的创作源起、 “课虚无以责有、扣寂 寞以求音”的思路展开、 “使味之者无极 闻之者动心” 的阅读效果。意象关涉的 主要是辨味寻韵的审美化语境,而不是 传道言志的政教化语境。意象的此种 “偏向”一方面是因为意和象本身都有对 于既定理性观念的排斥、因而与儒学的 政教需求迥然相异;另一方面,象与意 的融合而形成的意义丰厚的阅读享受正 是辨味寻韵的审美化语境所追求的目标。 由此,审美化语境排斥既定理性观念的 各种诗学论述可以从本质上看作是对于 意象的内在阐释,或者说是对于意象主 旨的映射,尽管那些论述在提出时并没 有直接标明是对于意象的理论阐释。此 类论述最重要者可以钟嵘在诗品序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中对于“永嘉诗风 ”等的批评、严羽在 沧浪诗话中对于“ 近代诸公之作 ”的 贬斥为例。钟嵘说:“ 永嘉时,贵黄老, 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 寡味”;“爰及江表”诸人之作, “皆平典似 道德论 ”; “大明、泰始中,文章殆 同书抄。 ”9(P106 ) 严羽说:“ 近代诸 公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 为诗,以才学为诗于一唱三叹之音, 有所歉焉。 ”9(P424 ) 钟嵘所说的“理” 、 “书抄”,严羽所说的“议论”“文字”,都 可归入“既定理性概念 ”的范畴之中。钟 嵘、严羽都认为它们是诗之大敌,应被 清除。由于意象与审美诗学的本质性同 一,钟嵘等所倡导的审美诗学对于既定 理性概念的排斥可以看做是对于意象内 在属性的阐释;由此,反过来可以证明: 意象内含着同既定理性概念的对立。 三 现象学和意象论在排斥既定理性 观念的第一性上有同一性;但进一步的 研究却要承认,二者的同一是表面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6 肤浅的、不重要的。它们之间更重要的 是它们的深刻对立和相异。 胡 塞尔的现象学属于哲学认识论。其对于 既定理性观念的排斥是认识方式上的规 定。它确认的是:哲学思考、哲学对于 真理的认识,应该从直接的直观出发, 而不是从既定的理性观念出发。 “直接的 直观”与“既定理性观念”的相异可从两 方面看。直观是认识功能、认识方式; 既定理性观念是意识中储存的观念成果。 直观的对象是尚未被阐释、未被观念化 的现象;既定理性概念是已经形成的以 概念构成的观念系统。认识之所以要从 直接的直观出发,而不能从既定理性观 念出发,本质上是因为真理应该是对于 未知领域的发现,而已经形成的理性观 念即使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知识,也 只是已有的知识而已,它们的存在不能 代替人类对于真理的追求,不能因此而 取消人类认识真理的活动。而且已被实 践证明的正确的知识,其所谓证明也属 于以往;由于事物的发展,它们的正确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7 性仍然需要证明。另外,有很多既定的 理性观念实际上是谬误,或者说已被实 践证明是属于谬误的东西。既定理性观 念的上述特性决定它们不能作为认识活 动的起点。它们因之而被现象学悬置。 中国古代意象论对于既定理性观 念的排斥不源自于认识论的规定,而是 来自于诗学的目的论要求。从中国诗学 的目的论来看,意象的意义不在于认识, 不在于获得真理,而在于构建具有诗意 的意义空间;用钟嵘在诗品中的话来说, 是在于让人进入“ 有滋味”的“感荡心灵” 的精神享受之中,能够使在世的生存 “穷贱易安,幽居靡闷 ”。 9(P107) 目的论层面的诗意空间的建构当然不能 完全排除认识。陆机说的“收视反听, 耽思旁讯”、 “课虚无以责有,扣寂寞而 求音”,9(P66-67)钟嵘说的“ 照烛三 才,晖丽万有” 、 “陈诗展义 ”,9 (P107)都没有绝对排斥认知,也就是 f 都包含认知。但“包含认知”与“ 以认 知为目的”是两回事。意象诗意空间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8 建构只是包含认知的成分,并不以认知 为目的。认知在心理形式上以感觉、知 觉、概念性思维为主要方式;意象诗意 空间的建构在心理功能上以情感、想象 为主要形式。认知以获得认识对象的真 实为目标,诗意空间的建构以人的心灵 感受为目的。 四 现象学有超越认识论的形态。舍 勒的现象学、海德格尔的现象学都已超 出认识论的范围。杜夫海纳、英加登的 审美现象学更不能简单地归入哲学认识 论。虽然超越认识论的现象学同样有对 于既定理性观念的排斥,但它们的“排 斥”与胡塞尔现象学定位于认识论层面 的“排斥”不同。既然不是从认识论层面 “排斥”,那么是否与中国意象和意象论 “诗意空间的建构 ”同一呢?答案仍然是 否定的。对此,可以海德格尔的现象学 为例加以说明。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虽主 要以存在论的哲学形态展开,但也同样 表现在对于艺术和诗的研究上。在后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9 的思想探索中,海德格尔有以艺术和诗 为人生归宿的意向。他提出现代人类精 神的方向应是思和诗的统一。他指出人 生的归宿应是荷尔德林诗句所提示的 “诗意的栖居 ”。在艺术作品的本源 中,他说:“ 艺术为历史建基;艺术乃 是根本性意义上的历史” ; “艺术作品的 本源,同时也就是创作者和保存者的本 源,也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性此在的本 源”。10(P61 )海德格尔的这些思考 表明,他有一种类似于中国古代诗歌意 象和意象论的目的论层面的“诗意空间 的建构”的理念。但类似是表面的。实 质却有重大不同。海德格尔诗意栖居的 现象学思考,虽然已完全越出胡塞尔的 哲学认识论范围,但与中国古代意象论 的诗意建构相比,本质上仍属于传统的 西方思想范式,与传统中国思维相距甚 远。海德格尔“ 诗意栖居”的基本规定是 进入存在的敞开之中,是让真理发生。 在讨论“诗意栖居 ”的论文中,海德格尔 明确指出:“ 诗意栖居” 的本质是栖居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0 “诗化”。他说:“唯有诗化能令栖居为 人之栖居”; 11(P573 ) “仅当诗化 呈现,栖居才可存在”;“ 诗化 是真正的筑居。诗化使人之栖居第一次 进入了自己的本质。诗化乃是真正的使 栖居者为栖居者” 。11 (P572 ) 什么 是“诗化”呢?在人诗意地栖 居一文中,海德格尔用“承纳尺 规”、 “以神性度测自身”11(P571)之 类颇为特别的话语加以阐释。那么什么 是海德格尔所谓的“ 承纳尺规 ”和“以神 性度测自身” ?对此,可从海德格尔在 艺术作品的本源中对诗之本质的论 述来理解。海德格尔论艺术作品的本源 时明确指出:“ 诗的本质是真理之创建 ”, 它包括“作为赠与的创建,作为建基的 创建和开端的创建” 三个方面。 10 (P58)真理之创建,用海德格尔存在 论哲学的习惯性用语来说就是“存在者 之存在的敞开” 。海德格尔在讨论凡 高农鞋时对“ 存在者之存在的敞开 ” 作了例式性的说明。所谓“存在者之存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1 在的敞开”也就是 “存在者进入它的存在 之无蔽之中” 。 “一个存在者,一双农鞋, 在作品中走进了它的存在的光亮里。存 在者之存在进入其显现的恒定中了”; “在作品中,要是存在者是什么和存在 者如何存在被开启出来,作品的真理也 就出现了”。 10(P19 ) “存在者存在的 敞开”, “真理的出现”,虽然仍然抽象, 也本质上不可定义,但在海德格尔思想 中,是有明确意向的。海德格尔对于农 鞋的那一段脍炙人口的在 20 世纪中后 期诗学文献中获得了超高引用率的描绘 性文字对此已给出了清晰的喻示。 五 中国诗歌意象和意象论的“诗意 建构”完全不同于海德格尔的“ 诗意栖居” 。在中国的意象和意象论中没有“存在 者存在的敞开” 、 “真理的发生 ”之类的机 制和规定。从中国古代诗人的创作和学 者的理论思考来看,意象的诗意建构源 自于、依据于从生存的非目的性到诗艺 的合目的性的转化,而且其中主要是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2 存的反目的性到诗艺的合目的性的逆转。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 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 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9 (P30) 毛诗序 这段话是中国古代诗 学关于诗歌也是关于意象发生机制的最 一般的描述。其刻画的机制就是从生存 的非目的性到诗艺的合目的性的转化。 “情动”不是诗人主动追求的,而是被动 获得的。 “情动 ”不具有目的性意义。 “形 于言”以及“嗟叹”、 “咏歌”等才是主动追 求的,才包含目的。 “非目的性 ”不是说 否定、反对目的;而是说它不属于目的 论层面的结果。反目的性向合目的性的 逆转可看钟嵘在诗品序中列举了 “楚臣去境”等多种境遇之后所提示的机 制:“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 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9 (P107) “展义” 和“ 骋情”本质上一致, 但也可适当分开看。 “展义 ”如前文所述, 包含了一定的认知;从海德格尔诗学角 度看,也可以说包含了一定的“存在者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3 存在的敞开” 的成分。但“展义”主要内 涵不在这里,其主要内涵是对伦理正义 的肯定,是对于主体所认可的正当价值 的确认。在“ 楚臣去境” 等现实人生的境 遇中,有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高 尚和卑鄙等不同价值、不同伦理品行的 较量。 “陈诗”而“展其义”就是让正义、光 明、高尚获得胜利,让邪恶、黑暗、卑 鄙成为人们所痛恨的东西。王逸赞屈原 之作离骚 ,言其“ 依托五经以立义 ”; 诗人“应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 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 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 ”9 (P54-55)王逸的赞词就是对钟嵘所谓 “展义”的一个说明。依王逸,屈原 离 骚之意义就在于以金相玉质之姿充分 显示对伦理正义的肯定。 “骋情” 之“骋”, 意谓“恣意发挥 ”。骋情就是表现情感, 宣泄情感。 “骋情 ”与“展义”的同一在于: 诗歌所骋之情总与伦理正义密切关联。 具体来说,在中国古代,诗歌所骋之情 主要是属于儒家所说的五伦之情,或者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4 同五伦密切关联之情。展义和骋情的最 一般意义是将非目的性的生存体验转化 为合目的性的心理享受,而其更具体的 更主要的更符合中国诗歌意象特质的意 义,则是将反目的性的生存感受逆转为 合目的性的审美经验。钟嵘虽然也谈到 了“嘉会寄诗以亲 ”这种最一般的诗学机 制,但其关注点主要还是在于“离群托 诗以怨”这种更符合中国诗歌意象实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