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良性互动促进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1_第1页
坚持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良性互动促进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1_第2页
坚持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良性互动促进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1_第3页
坚持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良性互动促进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1_第4页
坚持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良性互动促进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坚持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良性互动 促进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 南昌市进贤县李渡镇 李渡镇是个千年古镇,是中国白酒发祥地,是当代世 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的故乡,地处赣抚平原,位于 进贤县西南部,历史上享有“走遍天下路,不如李家渡” 的美誉。全镇总面积 40 平方公里,总人口 51734 人,管辖 5 个社区居委会,14 个行政村,114 个自然村。经过多年发 展,全镇形成了高空礼弹“一盆花” 、医疗器械“一根针” 、 食品加工“一瓶酒” “三个一”特色支柱产业。到 2010 年 底,预计地区生产总值 14.5 亿元,同比增长 27%,财政收 入 6200 万元,同比增长 63%。 近年来,在省、市、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建设部 门的精心指导下,我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小 城镇、大战略”为发展理念,以“重塑文化古镇、建设工 贸强镇、发展旅游重镇、打造江南名镇”为发展目标,以 高空礼弹“一盆花” 、医疗器械“一根针” 、食品加工“一 瓶酒”三大特色产业为发展支撑,全面加快城镇化进程, 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依托产业建 城镇,建好城镇促产业,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 “的小城镇建设新路子。 2 下面,分发展阶段、发展举措、发展打算三个部分, 将我镇的小城镇建设作个介绍。 一、发展阶段 李渡的小城镇建设起步于 2000 年。在此之前,李渡镇 是个只有“两条老街和一条道路、两排房子”的集镇,面 积不到 1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足 10000 人,并且乱扔乱 倒卫生差、乱停乱放秩序差、乱搭乱建市容差,致使商业 不兴、人气不旺,人口外迁、资金外流,影响了经济发展。 面对集镇建设的落后局面,我们从解放思想、增进共识入 手,提出了“以经济发展促城镇建设、以城镇建设拉动经 济增长”的总体思路,引导全镇广大干群牢固确立抓小城 镇建设就是抓发展,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和观念,把小 城镇建设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作为改 善人居环境、维护群众利益和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新 举措,紧抓不放,常抓不懈。 回顾我镇小城镇建设,走过了十年历程,经历了三个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2000-2002 年) 。这一阶段属于 政策拉动阶段。以拦洪墙拆迁移民建镇为标志,拉开了小 城镇建设序幕。原拦洪墙外居民政策性安置至新区,共 222 户,新区建设启动,初步拉开了小城镇建设框架。 第二阶段:推进阶段(2003-2005 年) 。这一阶段属于 3 示范推动阶段,先后成为全省示范镇、全国重点镇、全国 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 以列为全省示范镇为契机,完善道路、供水、排水、供电、 通讯等基础设施,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拉框架、 打基础、做环境,引农造城。这一时期,1816 户农民以购 地建房和购买商品房的方式进城落户。与此同时,开辟了 南北两个工业小区,搭建特色产业发展平台。 第三阶段:提升阶段(2006 年至今) 。这一阶段属于快 速发展阶段,被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省仅两个) 、 全国文明村镇。以确立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为动力, 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增强城镇承载力、 吸引力、辐射力。这一时期,新建了四个住宅小区,新建 了文化广场和四星级酒店,小城镇对内吸引力、对外辐射 力大大增强。除本镇农民外,周边乡镇农民也进入我镇务 工就业、开店经商、购房居住、购地建房,外来人口达 4000 余人,占城镇人口的 16%。城镇框架由“一横”变成 “五纵四横” ,集镇面积由 2000 年的不到 1 平方公里拓展 到现在的近 4 平方公里,集镇人口由 2000 年的不足 1 万人 增加到现在的 2.57 万,城镇化率达 49.6%。 二、发展举措 ( 一 ) 重视规划编制,高起点发展小城镇 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蓝图和依据。我镇历届党委、政 4 府十分重视小城镇规划的编制工作,1987 年至今,我们先 后进行了 19852000 年、20012020 年、20082030 年 三次总体规划修编。20082030 年第三轮总体规划修编, 是根据示范镇建设的新要求和适应小城镇建设发展需要而 实施的,由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规划控制范围由 5.38 平方公里拓展到 10.97 平方公里。我们不但重视规划 的编制工作,而且重视规划的实施工作,重视规划的连续 性和稳定性,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一任接着一任抓、 一届接着一届干。 ( 二 ) 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夯实小城镇的承载力 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进行路网建设。积 极推进了李渡大道延伸,新建了南北环形路、国光大道、 益康大道等 7 条主干道,镇区形成了“五纵四横”道路体 系。二是强化配套功能。积极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净 化“四化工程” ,大力实施排水管网建设,配套建设了航吊 式垃圾中转站和公厕,改造了自来水厂和集贸市场,新建 了医疗器械城和四星级标准的康寿假日大酒店。三是提升 城镇品位。打造了长达 1.2 公里的李桐渠景观带,完成了 鲤湖、管理区等多个休闲小广场建设,建设了阳光花园、 锦绣花苑、益康花园、骏华豪苑四个高档住宅小区,新建 了集休闲、娱乐、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场礼花广 场。以抚河为依托的中洲岛休闲旅游度假村项目,也完成 5 了规划设计,已经动工建设。为提高小城镇文化品位,我 们在小城镇建设中还注重注入文化元素,象李桐渠景观带 上的十八座桥,桥桥都有典故或传说;同时,珍惜和保护 现存的古建筑、古街道,充分挖掘和保护传统民俗、民间 艺术、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传统,延续文脉, 建设小城镇特色文化。已经制订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代烧酒作坊遗址保护性规划,烧酒制作工艺、车仂灯入 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加快公益事业建设。投 资 270 万元,新建了中心卫生院及防疫大楼;投资 301 万 元,新建了敬老院;投资 268 万元,扩建了中心小学;投 资 460 万元,新建了便民惠民服务中心。投资 300 万元, 新建了廉租房。社会劳动保障所和文化站、老年活动中心 新建工程也已启动。 ( 三 ) 促进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强化小城镇吸纳力 我镇在推进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主要通过工业小区建 设和房地产开发实现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在工业小区建 设上,为了支持产业发展,近年来,我们规划建设了占地 1200 亩的南北两个工业小区,其中包括一个占地 500 亩的医 疗器械产业基地,使 全 镇 工 业 合 理 聚 集 。 目 前 , 已 有 30 家 企 业 在 南 北 工 业 小 区 落 户 , 其 中 90%以 上 为 医 疗 器 械 生 产 企 业 。 在 房 地 产 开 发 上 , 2006 年 以 前 , 以 “统 一 征 地 、 统 一 规 划 、 统 一 出 让 ”的 方 式 出 售 土 地 给 居 民 建 房 , 同 时 在 集 贸 市 场 周 边 建 设 商 品 房 , 促 进 人 口 集 中 ; 2006 年 以 6 后 , 建 设 环 境 优 美 的 精 品 住 宅 小 区 , 为 集 聚 人 口 、 凝 聚 人 气 提 供 了 良 好 载 体 。 2000 年 以 来 , 居民自建房 422 户, 开发商品房 4000 多套,总建安量近 10 万平方米。 ( 四 ) 实 施 多 元 化 投 入 , 保 证 城 镇 发 展 资 金 在小城镇建设投入上,我镇主要采取以下四种方法: 一是政府财政主要投入城镇内交通道路、市场建设、排水、 污水及垃圾处理、城市绿化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 场所等重点项目的建设。2000 年以来,这方面投入累计近 10 亿元。二是对小城镇住宅开发、有线电视、供水等具备 自负盈亏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充分调动社会民间资 金。三是“以地生财“,聚集城镇建设资金。在全力保障小 城镇建设用地需求的前提下,用足用活现行土地政策,做 好土地经营文章,最大限度地提升土地商用价值。2000 年以 来,土地运作收益累计达 2 亿元,成为小城镇建设投入的 主要来源。四是发动名人能人捐资。同时对道路、广场等 进行冠名权出让。我镇文化广场一次性捐资达 400 多万元。 ( 五 ) 强 化 城 镇 监 管 ,促 进 建 设 与 管 理 协 同 发 展 坚持“建管并举,以管促建”的方针,着力抓好“三 个环节”: 一是强化规划管理。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小 城镇规划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建立了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 严格“一书二证”报建程序,切实做到“规划一张图,审 7 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 。二是严格建设管理。 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对准备兴建的项目进行公开投标, 避免因暗箱操作带来的建设中的偷工减料;在建项目必须 由乡建员现场勘察,定位放线,分管领导把关,镇长负总 责;对建设过程中的项目,严格按规划实施,从而保证了 总体规划不走样。三是狠抓环卫管理。建立了城管中队, 加强日常管理;配备了 50 余名专职环卫人员,实行全天候 保洁、生活垃圾袋装、垃圾日产日清、垃圾不落地、主要 景观带专人看护,垃圾清运率 100%、袋装率 80%以上;建 立以老年体协老干部、居民小组长为主的市容监察队伍, 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监管;按照长效管理的要求,制订了 市民行为“十不准” 、 城镇管理实施细则 、 “门前三 包”责任制 、 镇干部“双创”工作责任制 、 “双创” 督查制度等长效管理制度, “门前三包”达标率 90%以上; 以“文明村镇”工程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广泛开 展“爱家乡、兴李渡”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的文 明素质。 三 、 发 展 打 算 在 省 、 市 、 县 的 关 怀 下 , 今 年 我 镇 列 入 了 全 省 26 个 示 范 镇 之 一 。 我 们 珍 惜 机 会 ,抢 抓 机 遇 ,按 照 全 省 示 范 建 设 工 作 有 关 要 求 ,奋 力 作 为 ,强 力 推 进 ,进一步提升小城镇 建设水平,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小城镇建设取得了 8 新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六个一”: 一是提高一个认识。近年来,我镇小城镇建设取得了 一定成绩,得到了各级的肯定。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面 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的形势和示范镇建设的全新要求, 我镇党政一班人认识到,我镇小城镇建设虽然有长足发展, 但发展速度还不够快,不能停步,必须大踏步向前赶;小 城镇建设不仅仅是拉开框架,更要注重提升品位,出精品、 出亮点,形成自己的特色;小城镇建设要注重以人为本、 改善民生,在功能上要更加完善,管理上要更加提高档次、 上水平;小城镇建设要增强对内凝聚力和后续支撑力,必 须在做大做强产业上下功夫。认识上的提高,达到了思想 上的统一,全镇上下对实现示范镇建设“实力要上亿、城 镇要象市、产业要成群、企业要成名、素质要提高、社会 要和谐”的奋斗目标充满了信心。 二是完善一个规划。在完成第三轮总体规划修编的基 础上,组织编制了覆盖率 100%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仁春大 道街景立面设计、灯光篮球场、老年活动中心、文化站等 拟建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三是狠抓一个推进。制订了 2010-2012 年小城镇建设 项目三年规划,共有建设项目 32 个,总投资 2.5 亿元。今 年实施项目 11 个,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廉租房、便民服务 中心、便民沟下水道改造、航吊式垃圾中转站、李渡镇博 9 物馆等 5 个项目,在建项目 1 个(抚河李渡大桥) ,其他 5 个项目即将动工建设。 四是抓好一个提升。支持三大产业龙头企业进行技改 扩建,筹建医疗器械科技园中园,努力提升产业层次。 五是注重一个管理。明确提出了“把小城镇当小城市 管”的理念,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规划管理,强 化了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管理。具体严格了审批报建程序, 落实了镇级领导包段包片、沿街业户“门前五包”责任制, 推行了垃圾不落地做法,规范了路桥等命名管理,持续开 展了城镇居民的城市意识和社会公德教育。现在,从规划、 绿化、亮化维护到门店形象、车辆停放、垃圾清运、草木 种植、广告张贴、街道整治等方面的监管,建立健全了一 系列管理措施,实现了制度管理无缝隙、全覆盖。 六是做好一个对接。按照省加快示范镇建设领导小组 安排,省环保厅、招商银行南昌分行为我镇示范镇建设的 结对帮扶单位。为取得他们的支持,我们主动搞好与他们 的对接。目前,两个成员单位已出台了李渡镇三年帮扶 计划及 2010 年工作安排 ,并在我镇举行了帮扶对接洽谈 会。 今后,我们将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 加快示范镇建设的意见 ,认真操作,大力推进,不断提高 小城镇的对内凝聚力和对外辐射力,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工作。 10 目标再明确。按照示范镇建设的目标要求,对照工作 实际,逐条检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查漏补缺,整改提高, 着力实现“实力要上亿、城镇要象市、产业要成群、企业 要成名、素质要提高、社会要和谐”的目标,努力把我镇 建设成为布局合理、规划科学、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功 能完善、生态优美、经济实力较强、社会和谐稳定的农村 区域经济文化中心,真正在全省起到示范作用。具体到 2012 年底,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 4.2 平方公里,城镇人口 达到 2.85 万人,城镇化率达 52%;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36 亿 元,财政收入达到 1.2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 6000 万元,所 占全县比重在 2009 年基础上均提高 5 个百分点;镇规划区 人均道路面积达 12 平方米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 8 平 方米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 80%以上,生活垃圾处理率达 8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 50%以上。 思路再创新。结合我镇实际,解放思想,锐意进取, 创新举措,一方面,着力探索探索土地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