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旅游,推 动经济社会发展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强、关联度高、产业链长、涉及面 广、拉动力大的经济文化型产业,具有低消耗、低污染、低风 险、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地方特色旅游对于推进县域经济的 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打造地方旅游特色品牌,具有举 足轻重的作用。结合织金实际,浅谈怎样发展地方特色旅游,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一、织金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 织金位于贵州中部偏西,地处乌江上游支流六冲河与三 岔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县城距省城贵阳 157 公里、毕节 144 公里,总面积 2868 平方公里;最低海拔 860 米,最高海 拔 2262 米,县城海拔 1310 米;年平均气温 14.1,年降雨 量 1436 毫米,年日照 1172 小时,无霜期 327 天,属亚热带 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辖 32 个乡(镇)、561 个村、 28 个居委会、4810 个村民组;2010 年末总人口 108.62 万人,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 62 亿元,同比增长 14.6%。财政收入 8.52 亿元,粮食总产量 32.58 万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 322 公斤。 织金历史悠久。秦属巴郡,汉属牂牁郡,为仡佬族世居 之地; 晋以后彝族入主,至唐为晖州;宋、元、明为毗那;清为 平远州;民国三年改称织金。晚清重臣织金人士丁宝桢、矿务 2 大臣谌湛溪、地质学家丁道衡等, 曾以各自的政治远见、学 术造诣、参政业绩而蜚声海内外。其中: 晚清名臣丁宝桢以 智斩安德海、治理黄患、修复都江堰、改革盐政等名震国内。 文物古迹甚丰,山、水、洞俱佳,1991 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 名城。县境内古寺、古墓、古桥、古塔等 112 处,县城内达 70 多处,其中,位于县城中心的财神庙和三甲保安寺极具历史 价值,正申报“国保 ”。 织金是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道路交通便利, 人文环境和谐的旅游大县。借助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 东风,创新政策支撑,抢抓机遇,把旅游业作为织金继煤炭 产业之后的又一重要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 服务业来抓,理顺经营管理体制,建立投入体系,探索建立 优惠政策,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实现游客接待量和旅游 收入大幅增长,提高旅游业对财政的贡献率,拉动相关产业 发展,促使织金县从旅游资源大县转变为旅游经济强县。十 一五”期间 ,全县累 计接待游客 625.56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 入 45.95 亿元。2010 年,接待旅游人数 200 万人次,实现旅 游收入 19 亿元,旅游增加值占全县 GDP 比重的 5%。旅游经 济总量在全省县市排名第 10 位。力争“十二五” 期间,接待人 数达到 40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40 亿元以上,旅游增加值占 全县 GDP 的比重达 8%以上,旅游经济总量在全省县市排名 第 8 位水平。 3 二、创新管理目标,打造地方特色旅游 为实现“五年内将 织金建成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的目标, 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面 启动织金古城、官寨古镇、织金大峡谷、营上古寨、桂果大瀑 布等特色旅游景区(点)开发建设,推进织金洞 5A 级旅游区 创建工作。着力打造织金古城、官寨古街、龙场营上古寨、官 寨小妥倮民族村寨、大平乡群建苗族村寨、茶店乡红艳村民 族旅游村寨等一批乡村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示范精品,重点 培育农家乐星级示范户 100 户以上,挂牌农家乐、乡村旅舍 500 户以上。力争新增 A 级旅游景区 3 家,新增三星级宾馆 酒店 5 家,旅行社 2 家。国际展览中心 1 个、国际会议中心 1 个,乡村旅游景区 6 个、现代农业观光园 1 个。加大织金洞 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建立起科学合理、运转协调的管理体制。 织金县城成为景观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生态环境优美、 功能设施齐全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三、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建立规划衔接机制。一是坚持跳出旅游抓旅游,坚 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采取公开招标等方式,聘请 一流旅游规划机构来进行规划,把规划做细,将现代旅游业 发展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和现代服务业 发展等紧密结合起来,认真搞好县旅游发展“十二五” 规划, 统筹旅游发展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交通建 4 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实现产业之间深度融合、良性发 展。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区域协作、合理布局,重点在 产业导向、资金投向、政策引导等方面出新政策,引导和支 持跨行政区域、跨行业整合旅游资源,实现资源互补、产品 互动、客源互流、双赢互惠。二是以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 三权分离为突破口,以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为方向,对 织金洞景区管理经营体制进行改革,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 的经营实体和市场主体。积极探索符合政策法规、适应市场 经济要求、适应现代旅游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 (二)加快旅游企业经营机制转换。通过合资、合作、联 合、兼并、拍卖等方式,推动饭店、旅行社、旅游运输、旅游 购物商店等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旅游企业集团和经营合作 网络,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支持、发展上市旅游企业。 (三)打造精品旅游品牌。积极打造国家 5A 级景区精品 旅游品牌,改变织金洞景区旅游项目单一、品牌推广滞后的 现状,充分发挥织金洞在全县旅游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重点打造以织金洞、乌江源百里画廊为龙头的休闲度假旅游 品牌,以织金古城、官寨古街等为龙头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 以官寨红岩、桂果镇为龙头的乡村生态旅游品牌,以鱼山、 织金烈士陵园为龙头的红色旅游品牌,把织金建设成为集生 态观光、文化溯源、休闲避暑、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等为 一体的中国西部重要特色旅游目的地。着力抓好支嘎阿鲁湖 5 织金旅游区、织金洞乌江源百里画廊、贵州历史文化名镇织 金县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龙场营上古寨、桂果大瀑布等重 点风景区旅游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发展避暑休闲旅游产品。 四、建议及对策 一是建立织金旅游产业发展基金。从 2011 年起,由县财 政拿出 300 万元作为产业发展基金,以后每年按照财政增幅 同步增加。织金洞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每年从门票收入中提出 千分之三交县财政作为旅游发展基金。建立项目资金整合机 制,由发改局牵头,交通、水利、林业、建设、环保、农牧、农 办、扶贫、移民等部门配合,对项目资金进行整合,统筹使用。 在保护、开发、建设的基础上,可依法拍卖、转让、特许旅游 资源经营权,所得转让费全部用于旅游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 环境治理和移民搬迁项目。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优质的服 务,鼓励境内外民间资本投资旅游开发。争取国债资金和省 旅游专项发展资金对一些重要景点的投入,争取金融机构加 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和还款期限的延长;对条 件成熟的景区采取经营权转让、拍卖、合资合作、租赁、特许 经营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二是积极探索旅游开发的政府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