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dma单站优化和簇优化指导书_第1页
wcdma单站优化和簇优化指导书_第2页
wcdma单站优化和簇优化指导书_第3页
wcdma单站优化和簇优化指导书_第4页
wcdma单站优化和簇优化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联通 WCDMA 单站优化和簇优化指导书 (V1.0 ) 2009 年 3 月 5 日 目 录 1 概述 4 2 单站优化 4 2.1 单站优化的流程 5 2.2 单站优化前的准备工作 6 2.2.1 OMC 工程师的准备工作 .6 2.2.2 优化测试工程师的准备工作 6 2.3 测试工具 7 2.3.1 室外单站优化测试工具 7 2.3.2 室内单站优化测试工具 8 2.4 单站优化的测试内容和方法 8 2.4.1 基站基础数据库检查 9 2.4.2 站点配置验证 10 2.4.3 基站导频覆盖测试 10 2.4.4 基站业务功能测试 11 2.5 单站优化的验证项目 11 2.6 监控和故障排查 12 2.6.1 投诉监控和处理 12 2.6.2 告警和硬件故障排查 12 2.7 单站优化的输出 12 3 基站簇优化 13 3.1 基站簇优化工作流程 13 3.2 基站簇优化的准备工作 15 3.2.1 划分基站簇 15 3.2.2 选择可以进行优化的基站簇 15 3.2.3 配置基站簇内站点的邻区等参数 15 3.2.4 获取输入文档及电子地图 15 3.2.5 确认基站簇状态 15 3.2.6 规划测试路线 16 3.2.7 测试工具准备和检查 16 3.3 测试工具 16 3.4 测试内容和步骤 17 3.4.1 簇优化内容 17 3.4.2 簇优化测试 20 3.5 基站簇优化 KPI 23 3.6 基站簇优化的输出 27 4 附录 28 4.1 附录 A 数据业务测试注意事项 28 4.1.1 测试终端类型 28 4.1.2 Windows TCP 接收窗口设置 29 4.1.3 最大传输单元( MTU)设置 29 4.2 附录 B 单站优化输出报告模板 .30 4.3 附录 C 簇输出报告模板 .30 1 概述 单站优化和簇优化作为网络整体优化的基础,其目的在于保证在工程建设期间各基站和基站簇 符合工程规范要求,软硬件配置与规划方案一致,基站簇 KPI 指标和业务性能达到相应要求,尽量 将有可能影响到后期全网优化的问题在前期解决,为后期更高层次的网络优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工程建设期间,单站验证和基站簇优化的流程应严格按照本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在每个基站 和基站簇优化结束后,应按照本指导书的规定输出相应结果和报告。 2 单站优化 在 WCDMA 网络优化中,单站优化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需要完成包括各个站点设备功能的自检 测试,其目的是在簇优化前,获取单站的实际基础资料,保证待优化区域中的各个站点各个小区的 基本功能(如接入、通话等),基站信号覆盖均是正常的。通过单站优化,可以将网络优化中需要 解决的因为网络覆盖原因造成的掉话、接入等问题与设备功能性掉话、接入等问题分离开来,有利 于后期问题定位和问题解决,提高网络优化效率。通过单站优化,还可以熟悉优化区域内的站点位 置、配置、周围无线环境等信息,为下一步的优化打下基础。 单站优化主要内容: 单站优化中,以优化站点为中心,在距离 200 米左右的区域内进行环形路测,顺时针、逆时针 各测量一次,测试内容包括扫频测试、语音呼叫、视频呼叫和 HSDPA 业务,由于要持续监测无线性 能,因此使用长呼叫的测试形式。在测试时仅保留共站邻区,可测试更软切换性能,并且保证测试 手机驻留在需要优化的站点。通过现场的测试可完成下列任务: 1)建站覆盖目标验证(是否达到规划前预期效果) 2)基站硬件配置(硬件配置是否正确、经纬度确认) 3)天线方向角、下倾角目测检查。采取抽样方式进行精确检查。检查馈线连接错误 3)空闲模式下参数配置检查(切换参数,邻区,LAC,RAC CPICH POWER 等等) 4)基站信号覆盖检查(CPICH RSCP 3) 排除 RAN 侧以外 的设备导致的无法 接通. 97% 工统计 R99 PS 98% HSDPA 98% PDP 激活 成功率 HSUPA 1) PDP 激活成功率=PDP 激活成功 次数/PDP 激活请求次数100% 2) PDP 激活请求次数有两种定义: 为手机发起 RRC Connection Request(原因值为主被叫的交互和背 景业务)的次数,同一个呼叫过程中 的 RRC 重发只统计成一次;为 手机发起 Activate PDP Context Request 的次数。我们推荐采用定义 3) PDP 激活成功次数为手机收到 Activate PDP Context Accept 的次数 4) 无法记录 UE 侧信令,也可以手 工统计 1) 在满足场景条件 区域进行测试; 2) 排除由于网络拥 塞和覆盖差导致的 PDP 激活失败 ; 3) 排除 DRD 导致的 PDP 激活失败 ; 4) 排除 RAN 侧以外 的设备导致的 PDP 激活失败. 98% AMR12.2k =2% 掉话率 VP 1) CS 掉话率 =业务掉话次数/业务接 通次数100% 2) 业务接通次数:手机发起业务请 求之后收到 Alerting 的次数 3) 业务掉话次数:从 UE 侧记录的 空口信令上看,无线链路异常释放 的次数 1) 在满足场景条件 区域进行测试; 2) 排除由于网络拥 塞和覆盖差导致的 掉话; 3) 排除 RAN 侧以外 的设备导致的掉话. =2% R99 PS =1% HSDPA =1%保 持 类 掉线率 HSUPA 1) PS 掉线率=PS 业务掉线次数/PDP 激活成功的次数100%; 2) PDP 激活成功的次数:UE 收到 Activate PDP Context Accept 消息; 3) PS 业务掉线次数:从 UE 侧记录 的信令上看,如果满足以下两个条 件中的任何一个即认为是掉线: 条件 1:UE 在 PDP Active 态,收到 或发出 PDP context deactivation request 消息,原因值不是“regular PDP context deactivation”,并且收到 了 PDP context deactivation accept, 进入 PDP Inactive 态; 条件 2:UE 在 PDP Active 态,没有 收到或发出 PDP context deactivation request 消息,但进入到 PDP Inactive 态。 1) 在满足场景条件 区域进行测试; 2) 排除由于网络拥 塞和覆盖差导致的 掉话; 3) 排除 RAN 侧以外 的设备导致的掉话. =1% 移 动 性 软切换成 功率 AMR12.2K RNC 统计: 1) 成功率=完成次数/尝试次数 100% 2) 尝试次数:RNC 下发的 Active 1) 在满足场景条件 区域进行测试; 2) 排除由于网络拥 塞和覆盖差导致的 99% Set Update 消息的个数 3) 完成次数:RNC 收到的 Active Set Update Complete 消息的个数 软切换失败; 3) 排除 RAN 侧以外 的设备导致的软切 换失败. HSDPA 软 切换服务 小区变更 成功率 HSDPA RNC 统计: 1) 成功率=完成次数/尝试次数 100% 2) 完成次数:RNC 收到的用于软切 换状态下的服务小区变更的物理信 道重配置完成消息的个数 3) 尝试次数: RNC 下发的用于软切 换状态下的服务小区变更的物理信 道重配置请求消息的个数 1) 在满足场景条件 区域进行测试; 2) 排除由于网络拥 塞和覆盖差导致的 软切换失败; 3) 排除 RAN 侧以外 的设备导致的软切 换失败. 99% HSUPA 软 切换服务 小区变更 成功率 HSUPA RNC 统计: 1) 成功率=完成次数/尝试次数 100% 2) 完成次数:RNC 收到的用于软切 换状态下的服务小区变更的物理信 道重配置完成消息的个数 3) 尝试次数: RNC 下发的用于软切 换状态下的服务小区变更的物理信 道重配置请求消息的个数 1) 在满足场景条件 区域进行测试; 2) 排除由于网络拥 塞和覆盖差导致的 软切换失败; 3) 排除 RAN 侧以外 的设备导致的软切 换失败. 99% 语音业务 接续时延 主叫方 T(CC_Alerting)- 主叫方 T(第一次 RRC Connection Request) 1)在满足场景条件的 区域测试; 2) 主被叫均在本局; 被叫为手机 3) 排除 3G RAN 侧 以外的设备引入的 异常时延; 6s VP 业务接 续时延 主叫方 T(CC_Alerting)- 主叫方 T(第一次 RRC Connection Request) 1)在满足场景条件的 区域测试; 2) 主被叫均在本局; 3) 排除 3G RAN 侧 以外的设备引入的 异常时延; 6.5s 时 延 类 接续时延 PS 业务接 续时延 T(Activate PDP Context Accept)- T(第一次 RRC Connection Request); 1)在满足场景条件的 区域测试; 2) 排除 3G RAN 侧 以外的设备引入的 异常时延; 3s PS 128k DL Mean Throughput PS128 PS128k 业务的下行平均流量 本小区和邻小区 50%加载的情况下测 试 110kbps 吞 吐 率 HSDPA Mean Throughput HSDPA HSDPA 业务的平均流量1Mbps 本小区和邻小区 50%加载的情况下测 试 90% 无线网络性能CQT指标表 R99 PS384K/PS38 4K 采用 DOS PING 命令, 排除 timeout; 1)在满足场景条件的区域测 试; 2) Iub 时延20ms,Iu 时延 3ms; 3) 排除 3G RAN 侧以外的设 备引入的异常时延; 120ms HSU(10ms)/ DPA 采用 DOS PING 命令, 排除 timeout; 1)在满足场景条件的区域测 试; 2) Iub 时延20ms,Iu 时延 3ms; 3) 排除 3G RAN 侧以外的设 备引入的异常时延; 75msPing 时延(0byte) FACH 采用 DOS PING 命令,排除 timeout 1)在满足场景条件的区域测 试; 2) Iub 时延20ms,Iu 时延 3ms; 3) 排除 3G RAN 侧以外的设 备引入的异常时延; 200ms R99 PS384K/PS38 4K 采用 DOS PING 命令, 排除 timeout 1)在满足场景条件的区域测 试; 2) Iub 时延20ms,Iu 时延 3ms; 3) 排除 3G RAN 侧以外的设 备引入的异常时延; 200ms 时 延 Ping 时延 (1460byte ) HSU(10ms)/ DPA 采用 DOS PING 命令, 排除 timeout 1)在满足场景条件的区域测 试; 2) Iub 时延20ms,Iu 时延 3ms; 3) 排除 3G RAN 侧以外的设 备引入的异常时延; 125ms 吞 PS 128k DL Mean Throughput PS128 PS128k 业务的下行平均流量 本小区和邻小区 50%加载的情况下测试 110kbps 吐 率 HSDPA Mean Throughput HSDPA HSDPA 业务的平均流量1Mbps 本小区和邻小区 50%加载的情况下测试 90% 关于测试采样点数量要求。具体建议值为: 覆盖类:1118*bin size。假设密集城区 bin size 为 10 米,那么测试总距离原则上不应小于 11.18 公里. CS 呼叫:短呼叫至少 300 次。长呼叫总时长应为 300*每呼叫基本时长(此时长应与掉话率 折算时所用数值保持一致,如 90 秒)。 PS 业务:至少 60 次文件上/下载。 3.6 基站簇优化的输出 基站簇优化结束后,优化建议需要提供,优化建议实施之后,验证测试和对比分析需要执行。 优化前后的测试条件和测试路线需要保持一致,以便验证优化方案的实施效果。基站簇优化工作结 束后,优化报告是一个重要的输出结果。除了优化报告之外,基站簇优化还有以下输出结果: 阶 段 工作任务和目 标 工作子任务 工作内容 输出成果 基站簇划分 按基站簇划分原则确定基站簇范围。 基站簇 MAPINFO 图层 提取基础数据 库 提取簇中基站和周边基站的基础数 据库 基础数据库表 (EXCEL) 覆盖优化 覆盖类问题的优化 干扰优化 干扰类问题的优化 导频污染优化 导频污染的优化 切换问题优化 切换问题的优化 簇优化总结报告 调整工单汇总 基础数据库更新表 路测数据(备份) 性能监控 KPI 指标性能分析、提升 性能指标优化前后对比 投诉处理 对基站簇中的投诉跟进、处理 投诉处理汇总表 簇 优 化 阶 段 分簇进行无线 网络优化,在 覆盖、干扰、 导频污染、切 换、KPI 指标、 投诉处理和排 障方面对簇中 基站分析和优 化。 告警处理、排 障 现场排障 硬件排障汇总表 簇优化输出报告模板见附件 C 4 附录 4.1 附录 A 数据业务测试注意事项 图 1 PS 数据传输通道 上图为 PS 数据传输通道,其中 Gi 接口连接应用服务器,服务器上运行 FTP Server 等应用。 数据从应用服务器下载到 UE(MS ) ,经过 Gi、Gn 、IuPS 、Iub 、Uu 五个接口。PS 业务使 用 RLC 的 AM 模式,具有重传的功能;而对于 FTP、HTTP 等业务,使用 TCP 协议,TCP 协议本 身也具有重传功能;这两个协议(RLC/TCP)的参数对速率有比较大的影响;如果参数设置不合理, 或者在传输过程中出现错包、丢包,均有可能导致数据的速率下降。而在观察业务质量的时候,一 般是通过将 UE 或数据卡作为 “MODEM”的计算机运行应用程序来判断质量的好坏,这又引入了 计算机和服务器的性能问题。 4.1.1 测试终端类型 3GPP 协议 25.306 规定的 UE Category 如下表,共有 12 种。其中 category 11, 12 只支持 QPSK,其 它能力都支持 QPSK 和 16QAM。 UE Category HS-DSCH category Maximum number of HS- DSCH codes received Minimum inter-TTI interval Maximum number of bits of an HS-DSCH transport block received within an HS-DSCH TTI Total number of soft channel bits Category 1 5 3 7298 19200 Category 2 5 3 7298 28800 Category 3 5 2 7298 28800 Category 4 5 2 7298 38400 Category 5 5 1 7298 57600 Category 6 5 1 7298 67200 Category 7 10 1 14411 115200 Category 8 10 1 14411 134400 Category 9 15 1 20251 172800 Category 10 15 1 27952 172800 Category 11 5 2 3630 14400 Category 12 5 1 3630 28800 Category 8 的 UE 可达到的峰值速率为 14411bit/2ms /1024/1024=7.2Mbps。 速率能力最高的是 Category 10 的 UE,最高可达速率=27952/2ms/1024/1024 = 13.3Mbps。 4.1.2 Windows TCP 接收窗口设置 对于使用 TCP 协议的业务(如 FTP 业务) ,测试笔记本电脑(Client 端)和 FTP 服务器 (Server 端)的 TCP 窗口大小对业务的性能影响很大。为保证得到较好的性能,一般可将窗口设 置得尽量大,并且 Client 端与 Server 端的窗口大小一致,比如均设置为 168K。 分别在 Client 端和 Server 端的 Windows 操作系统下修改注册表: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添加双字节值 TcpWindowSize,其值设定为十进制的 168000(或 16 进制 29040) 。 注意事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