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乡土教材的出版及其文化价值_第1页
清末乡土教材的出版及其文化价值_第2页
清末乡土教材的出版及其文化价值_第3页
清末乡土教材的出版及其文化价值_第4页
清末乡土教材的出版及其文化价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清末乡土教材的出版及其文化价值 摘要:清末乡土教材的出版是多 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905 年以后, 官方出版乡土教材形成一定规模和规范。 清末乡土教材的出版,填补了乡土教材 作为学校用书的空白,有力地保存了当 时的乡土文化,促进了乡土知识的传播, 为当今乡土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参考,具 有不可忽视的文化价值。 中国论文网 /5/view-4816990.htm 关键词:清末;乡土教材;出版; 文化价值 所谓乡土教材是在国家相关教育 制度与政策范围内,结合地方特点编写 的反应本乡本土实际的、用于教学的材 料,它包括乡土历史、乡土地理以及早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期用于教学的乡土志书和综合性的乡土 教材等。乡土教材并不是从来就有的, 它是在 1905 年清学部乡土志例目 颁布之后才大规模出现的。 一、清末乡土教材出版的背景 清末乡土教材的出版是受清末教 育改革、德日乡土教育的影响,以及我 国原有编撰地方志的基础等因素共同作 用的结果。 首先,清末乡土教材的出版是清 末教育改革的产物。清末教育改革的主 要措施包括“ 废科举” 、 “兴学堂”、 “派留学 生”等措施。这对促进教育制度的改革、 新式人才的培养和新式教科书的编写起 到了重大促进作用。其次,德国和日本 的乡土教育实践对当时清政府的教育方 针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清末新政期间的 诸多改革皆参照德日进行,教材改革也 不例外。德国是实施乡土教育最早的国 家,19 世纪末,德国的乡土教育思潮与 乡土教育实践引入中国,并对清政府的 教育政策产生影响。日本乡土教育对清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末乡土教育政策的影响更加明显。据统 计,清末民初的汉译中小学用日本教科 书(1890 年-1915 年)达 27 类 508 种, 这些译介的教材中也包括介绍一些日本 的乡土教材。再次,清末乡土教材的编 写以已有地方志为基础。地方志内容通 常包括一地的建置、沿革,疆域、自然 环境,资源、物产、关隘,名胜、文化、 教育、民族、风俗,人物等。这些内容 与乡土教材的内容有很大一部分重合, 因此,我们认为清末的乡土教材借鉴了 地方志的既有成果,这在作为教科书的 乡土教材的形式和体例上也有所体现。 二、清末乡土教材出版的基本情 况 1.首次出版时间的争论 乡土教材产生的具体时间存在争 议,这是由于研究者对乡土教材的理解 不同所导致。例如有学者将乡土教科书 和乡土志完全等同,认为“乡土志虽以 志名,实是乡土教科书”。 笔者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乡土志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都是乡土教材,只有清末那些用于课堂 教学的乡土志才能称为乡土教材,其他 的乡土志只是一般的志书。将 1898 年 宁波汲绠斋出版处出版的蔡和铿编辑的 浙江乡土地理教科书作为目前发现 的最早的乡土教材是比较可取的。 浙 江乡土地理教科书分上下两编共 90 课,上编为中国及本省总述,共 38 课; 下编为各府分叙,共 52 课。各府分叙 粗举古迹人物,间插以图画。其凡例中 说:“按钦定章程,初等小学第二学年 本乡风土志,毕业后至第三学年即授本 省地理。是编遵是以定课程。是编专供 浙江初等小学之用,故叙述仅在本省而 不及其他。然上编冠以中国及本部之概 说,下编则以本省之大势与列强之环伺 作结,一使儿童知全国之幅顿,为第四 五年授中国地理之基础,一使儿童知本 省之可爱可惧而引起其奋发自强之心。 ” 目前学界大多认同南洋公学的师范生 陈懋治、沈庆鸿等人于 1897 年编撰的 蒙学课本是我国近代自编教科书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始端,从时间节点上看,乡土教材的出 版比一般意义上用于课堂教学的教材出 现时间稍晚,主要科目的课本出现之后, 乡土教材的课本也就效仿产生。但是这 一时期的乡土教材规模较小,只是零星 的出现,大规模的编撰是 1905 年之后 的事情。 2.出版的依据 清末乡土教材出版的依据之一是 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1903 年(光 绪 29 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又 称“癸卯学制 ”,其中的 奏定初等小学 堂章程与小学乡土教学内容直接相关。 它规定历史科目“ 其要义在略举古来圣 主贤君重大美善之事,俾知中国文化所 由来及本朝列圣德政,以养国民忠爱之 本源。尤当先讲乡土历史,采本境内乡 贤名宦流寓诸名人之事迹,令人敬仰叹 慕,增长志气者为之解说,以动其希贤 慕善之心”。 地理课程“尤当先讲乡土 有关系之地理,以养成其爱乡土之心。 ” 格致科目“ 惟幼龄儿童,宜由近而远,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当先以乡土格致。 ”奏定初等小学堂 章程从国家课程层面确立了乡土教学 内容的法定地位,这是随后乡土志例 目制定的前提。 清末乡土教材出版的依据之二是 部颁乡土志例目 。 奏定初等小学堂 章程颁布之后,1905 年(光绪 31 年) 6 月,清末编书局监督、翰林院候补、 侍读学士黄绍箕编订的乡土志例目 由光绪皇帝下旨颁发,通行全国。部颁 乡土志例目是清末乡土教材编写的 直接依据,也是乡土教材编写制度化的 表现, 乡土志例目分门别类为十五 门,包括:历史、政绩录、兵事录、耆 旧录,人类、户口、氏族、宗教,实业、 地理、山、水、道路、物产、商务十五 部分,从其主要内容来看,在很大程度 上体现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中对 乡土教学内容的要求。 3.出版的数量 乡土志例目颁布之后,社会 各界为响应清廷编撰乡土教材的号召,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开始兴起乡土教材编撰的热潮。据考证 光绪三十一年至宣统三年(1905-1911 年)的七年内,全国共修乡土志 418 种, 约占我国现存古旧方志总数的 5%。另 有统计认为:“1905 年至 1911 年间,乡 土志成批编辑,约有 463 种,年均达 66 种。 ”还有学者依照 中国地方志联合 目录统计,清末到民初这个时期,全 国各地纂修的以“ 乡土” 命名的乡土志书 有 493 种,依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 最新统计则为 548 种。虽然统计数目各 不相同,但是大致能看出当时乡土教材 出版数量的轮廓。需要注意的是,以上 统计仅仅是当时乡土志的数目,还有大 量命名为“乡土教科书 ”的成果未统计在 内,笔者目前发现的 1905-1909 年出版 的以“乡土教科书 ”命名的就有 21 种之 多。如 1906 年刘师培编撰的安徽乡 土地理教科书和江苏乡土地理教科 书 、1907 年陈去病编撰的湖北、江西、 直隶乡土地理教科书,1908 年辜天佑编 辑的湖南乡土地理教科书 ,1909 年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沈宗祉编辑的松江初等小学地理教科 书等。 4.编撰群体 清末乡土教材的编撰有地方官员、 社会团体、文人绅士和留学生等多方面、 多层次人员参与。 就地方官员而言,清末乡土教材 的编撰得到了基层官员的支持,各县 “县事”及其僚属成为乡土教材编撰的主 体。另外还有一些乡土教材由厅县的地 方长官组织人员进行编写,并规定了相 应的程序。例如福建述平潭乡土志略 中就描述了这一编撰过程“先据县志, 后据公犊,续据采访;采访一事,十二 甲均已出示。如有送呈学堂堂长处者, 堂长查阅无讹,即送厅署核定编辑,转 呈提学使司鉴定,发入学堂,照给学生 诵读,以符定章。 ” 社会团体编撰方面, “国学保存会” 与“南社”成员是当时清末乡土教材编撰 的主力军之一。邓实等人在光绪三十年 (1904 年)于上海发起“国学保存会” , 随后他们开始编纂和组织出版乡土教材。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经过国学保存会的努力,江苏、江宁、 安徽、江西、广东、直隶、湖北诸省的 乡土历史、地理等相继于 1906-1907 年 编成。如刘师培编纂了江宁、江苏、安 徽的“乡土历史教科书 ”及 “乡土地理教 科书”共六种,陈去病编纂了直隶、湖 北、江西三地的“ 乡土历史教科书 ”和 “乡土地理教科书 ”共六种,黄晦闻则编 纂了广东省的“ 乡土历史教科书 ”、 “乡土 地理教科书” 和“ 乡土格致教科书 ”共三 种。这些乡土教材都由国学保存会下属 的“乡土教科书总发行所 ”出版发行。 “南 社”是 1909 年由柳亚子等人在苏州发起 成立的近代著名爱国文艺团体, “南社” 成员通过整理晚明文献,来宣传其振兴 华夏和“排满 ”思想。其中黄节、傅熊湘、 侯鸿鉴、马锡纯、范烟桥等人都参与编 纂了乡土教科书。 文人绅士和当时的留学生思想较 为开明,乐于接受新思想,进行改革尝 试。尤其是留学生,他们思想活跃,较 早参与到乡土教育理念的引进和实践探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索中。如 1904 年侯鸿鉴编撰锡金乡 土历史 、 锡金乡土地理 ,侯鸿鉴有 留日求学经历。 三、清末乡土教材的文化价值 首先,清末乡土教材的出版有力 地保存了乡土文化。一方面,乡土教材 中记载着当时的物质文化形态,对原有 的乡村山水风貌、乡村聚落、乡村建筑、 民间民俗工艺品等都详细收录;另一方 面,清末乡土教材中对当时乡村生产生 活组织方式、社会规范、乡约村规等亦 有详尽描述。除此之外,清末乡土精神 文化中的孝文化、宗族家族文化、宗教 文化等,都通过乡土教材完好地保存起 来,成为研究当时乡土文化的重要史实 资料。 其次,清末乡土教材的出版加速 了乡土知识的传播。以往的地方志是少 数人用以研究的典籍,大多束之高阁, 一般民众对其知之甚少。而清末乡土教 材其诞生之初的定位就是小学教科书, 用以引导儿童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进而由乡及国,爱乡到爱国。正是因为 乡土教材正式纳入了学校课程体系,成 为千千万万儿童必学的内容之一,其影 响远比之前的地方志要广泛而深远得多。 再次,清末乡土教材的出版创造 了一定的艺术价值。清末乡土教材与当 时的其他类型教材多有不同,乡土教材 大多是地方官员或文人绅士自行编撰, 不是全国通用的统一教材,它反映了编 者个人的主观思想,反映了一个地方的 特有风貌。这些特有的地域气息、独特 的编撰形式、体例,使得清末的乡土教 材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品。另外,清末 乡土教材是当时历史的产物,它不会再 有增加,即使再影印出版,原书所具有 的各种时代特征,如装订形式、纸张、 墨色等也难以达到原书的模样。因此, 清末乡土教材已经超出乡土教材作为教 材本身的价值而成为一件艺术品或者收 藏品了。 最后,清末乡土教材的出版为当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今乡土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参考。清末乡 土教材较早地提供了乡土教材编写的模 式,留下了许多翔实的乡土史料。当时 编撰的部分乡土教材成为典范流传下来, 使得清末乡土教材成为当今乡土教材编 撰的重要资料来源,为当今乡土教材的 编撰内容和编撰形式多样化提供了参考 和借鉴。 (李新,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 学院博士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 学系讲师;张尚晏,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教授)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项目编号:BAA120011) ;湖南省教 育厅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2C0594) ; 湖南省省情与决策咨询项目湘学研究专 项“百年湖南乡土教材中湖湘民俗文化 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