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途中的80后诗歌与90后诗歌_第1页
行进途中的80后诗歌与90后诗歌_第2页
行进途中的80后诗歌与90后诗歌_第3页
行进途中的80后诗歌与90后诗歌_第4页
行进途中的80后诗歌与90后诗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行进途中的 80 后诗歌与 90 后诗歌 在新世纪以来的诗歌格局中,80 后诗人与 90 后诗人目前还处于诗坛前 辈的暗影之中,这一状况可能在短期内 还难以打破。这也说明,目前的诗坛格 局实际上还固化在某种较为牢靠的秩序 中。这种秩序包含着文学史的内部压力, 也包含话语资源分配的不均所带来的外 部遮蔽。在有创作实力的诗坛前辈那里, 80 后诗歌与 90 后诗歌被认为还处于“不 成熟”的状态,还没有完全摆脱前辈诗 人的创作模式而独开一路,离取得独立 的创作身份还有一个过渡的时期。当然, 实际的情形非常复杂,一代诗人的创作 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验证他们的创造性。 对 80 后诗人与 90 后诗人来说,要走出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诗坛前辈的暗影,还得拿出拳头作品作 为通行证。 中国论文网 /1/view-12954362.htm 在 80 后诗人中,有一些已经显 露出颇不一般的创作实力,如春树、郑 小琼、李成恩、莫小邪、王西平、唐不 遇、罗铖、杨庆祥、熊焱、肖水、王彦 明、茱萸等人,在诗坛已经受到相当的 关注。春树的创作几乎是一个难以复制 的特例,她在 80 后诗人中成名最早。 她是 2004 年美国时代亚洲版的封 面人物,这在该年度是一个文化事件, 这对于扩大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非同小 可。2008 年,郑小琼获得庄重文文学奖, 这意味着传统主流文学界的认可,这对 80 后诗人来说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 在 80 后诗人中,这样的成名机遇极少, 一是需要一定的创作实力,得到读者的 认可;二是需要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 呼应大众文化的某种需求。进入新世纪 以来,一位诗人要出人头地是非常难的, 尽管得益于新媒体的种种便利,但也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样需要面临新媒体那种无形的压抑机制。 从目前 80 后诗歌的传播状况来看,似 乎主要还是集中在诗歌界内部,在诗歌 界之外的文化空间,80 后诗歌的影响力 仍然停留于一个非常可疑的层面。在诗 歌界内部,对 80 后诗歌的推动是一种 富有文化前瞻性的行为,如赵卫峰主编 的选本漂泊的一代:中国 80 后诗歌 (2012 年) ,作为中国“80 后” 诗歌的一 个系统梳理,收录的诗人超过三百人, “既有风格各异的诗歌选粹,又有或宏 观或细致的评论观察” ,就颇为不易。 更早一些,辛酉、胡桑、茱萸等编辑的 中国 80 后诗全集 (2010 年) ,收录 包括台湾在内的 178 位诗人诗作,也是 洋洋大观,视野开阔。此外,广东商学 院 2008 年设立 80 后文学与文化研究中 心,也是值得提到的一个事件。这些都 表明,80 后诗歌在新世纪行进的途中, 既有相当开阔的前景,但也仍然处于一 时难以去蔽的晦暗状态。 至于 90 后诗人,虽然是目前诗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歌界热炒的一个概念,但要真正走出诗 坛前辈的屏蔽,还有相当长的一个阶段。 相对于 80 后诗人,90 后诗人的“新锐” 色彩更浓,也有更明显的“类型化” 写作 的痼结,即使一些初露头角的 90 后诗 人,也模糊在一片灰蒙蒙的面孔中。其 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文化环境的单 一性所带来的同质化体验,无法形成有 效的创新“张力场 ”,往往迷失在游戏快 感的虚拟性上。另外,90 后诗人的生命 体验还没有打开精神内部的丰富性,他 们的生存体验也呈现出同质化的一面, 比如网络、恋爱、校园、酒吧、明星、 游戏、影像等组成的时尚空间,实质上 是文化匮乏的一种体现,这在 90 后诗 人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个性化也许是 90 后诗人着意追求的一个目标,但又往 往停留在装酷的姿态上。另一方面,90 后诗人又是诗坛的未来生力军,未来的 诗坛注定是他们的舞台,他们还有充足 的准备时间,没有理由为他们感到悲观。 在目前比较活跃的 90 后诗人中,原筱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菲、蓝冰丫头、玉珍、李唐、苏笑嫣、 马晓康、慈琪、陈思楷、高璨、李军洋、 马列福、张牧笛等人,已经受到一定程 度的关注,但总的来看,他们的创作还 处于并不稳定的状态,写作风格的内在 脉络还是显得比较模糊。当然,这些诗 人大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比较敏锐的 艺术感受力,他们的创作前景是有根基 的,值得期待。 我对 80 后诗人和 90 后诗人的阅 读有限,但也经常关注其中一些诗人的 写作动态,但都止于一般性的浏览,谈 不上系统的思考。与 60 后诗人和 70 后 诗人相比,80 后诗人和 90 后诗人似乎 还没有确立稳定的经典意识,在文本的 独立性上还没有明确的追求。不过,他 们也有自身的优势,一般在写作的起点 上较高,对现代诗歌的技艺相当熟悉, 尤其对现代性语境下变幻的生存图景有 更加敏锐的直觉,他们中的很多人一开 始就写得像模像样,但也往往停留在像 模像样上。这是值得警惕的一个现象。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另外,年龄是一个过期作废的优势,不 值得依赖。现在,诗坛又在开始炒作所 谓的“00 后诗歌 ”,似乎诗歌是处于按部 就班的进化之中,这是一种相当简单的 思维,也不符合文学创作的内部规律。 这是当前诗坛浮躁症的一个表现,有悖 于诗歌之为诗歌的艺术逻辑,拔苗助长 也实在无益于新世纪诗歌的真正繁荣。 在我有限的阅读视野里,80 后诗 人江汀和 90 后诗人马晓康算得上是比 较有创作实力的两位,虽然他们的知名 度目前还不是很高,但他们在各自所属 的 80 后诗人和 90 后诗人序列里还是有 某种比较醒目的个性化标记。江汀的诗 有自己的气息和语调,诗的节奏整体上 讲究节制,带有自语性的p 绵和眷顾, 往往在沉思中化解自身的生命处境。马 晓康已出版两部诗集,在 90 后诗人中 可能是创作节奏较快的一位。他留学澳 洲七年,目前在国内用心读书、写作和 翻译,有比较自觉的写作意识。他的诗 中有一种粗粝的青春气息和生命的痛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往往从青春意绪中抽绎出超出年龄的生 命哲思,显示出走向风格性写作的努力 追求。他新出的第二本诗集还魂记 充满对生命的疑惑和探究的热情,对生 存的“问题”进行尖锐的质问,在诗的形 式上与内心的开放保持隐秘的对称。在 80 后诗人和 90 后诗人的序列里,其他 诗人的写作也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