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简介_第1页
广西贵港市简介_第2页
广西贵港市简介_第3页
广西贵港市简介_第4页
广西贵港市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贵港市简介 广西贵港市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郡,又是一个充满生 机的新兴内河港口城市。自秦代在此设立桂林郡,汉武帝时改称郁 林郡,唐代改为贵州,历为郡治和州府所在地,至明洪武二年降州 为县,后一直沿称贵县。1988 年 12 月撤县改市并更名为贵港市, 1995 年 10 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地级市,辖桂平市、平南县、港 北区、港南区、覃塘区,总面积 10606 平方公里,到 2008 年底全市 总人口 502 万。 贵港市区位优势独特,交通条件便利。地处广西东南部,西江 流域的中游,位于南宁、柳州、北海、梧州四市的几何中心,黎湛 铁路、广州至南宁高速公路、324 和 209 国道以及西江水道和建设 中的南宁至广州快速铁路、贵港至梧州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是华南 地区水陆联运的交通枢纽、大西南地区东向出海最便捷的通道。贵 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海关等口岸联检机构齐全。珠江水系 的郁江、黔江、浔江流经各县市区,一年四季可通行千吨级船舶, 30 个小时即可直达粤、港、澳。2008 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 3112 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 5 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 24和 200, 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居全国内河港口十强。 贵港市山川秀丽,资源丰富,人杰地灵。北回归线横贯中部,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 21.5,年降雨量在 1250 至 1650 毫米之间。全市地势平坦,物产丰饶,是广西重要的粮食、蔗 糖、林果、禽畜、水产基地,石峡龙眼、荔枝、桂皮、蜜枣、毛尖 茶、淮山、草席、莲藕、瘦肉型猪、山黄鸡、肉鸽、腐竹、羽绒等 农产品驰名海内外。三大河流郁江、黔江、浔江交汇于境内,水能 总蕴藏量达 160 万千瓦以上,目前西江航运枢纽一、二期工程早已 建成发电,年发电量超过 11 亿千瓦时,装机容量 120 万千瓦的大藤 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待开发建设。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铝、铁、 锰、金、铜、锑、石灰石等 40 多种,储量十分丰富,其中三水铝储 量 2 亿吨,居全国前列,石灰石储量超 2000 亿吨,锰矿储量超 2000 万吨。 贵港自然人文景观独特,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民族风情浓郁, 是广西重要的旅游胜地、桂东宗教历史文化旅游中心,有 4 个国家 级旅游景区。主要旅游景区景点有:太平天国起义遗址、桂平西山 风景区、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千年古刹南山寺、平天山森林公园等。 桂平金田是 1851 年洪秀全发动中国近代历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策源地,杨秀清、石达开、韦昌辉、肖朝贵、秦 日纲等著名将领是贵港籍人。桂平西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著名 的佛教圣地,古称“南天第一秀山”,素以“林秀、石奇、泉甘、 茶香、佛灵”而著称。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的释宽能法师, 1989 年以 95 岁高龄在西山圆寂,火化后留下三颗比丘尼舍利子, 是世界上第一个比丘尼舍利子。桂平西山每年都举办观音三诞节和 浴佛节,在国内及港、澳、台地区影响很大,吸引大量中外游客。 龙潭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广西的“西双版纳”;大藤峡有“小三峡” 美称。 近几年来,贵港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主要 经济指标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目前 已形成以制糖、造纸、建材、电力、化工、饲料以及港口运输等支 柱产业和以冶金、机械、食品、医药、服装、羽绒为特色的地方工 业体系,主要工业产品有机制糖、机制纸、水泥、化肥、饲料等, 贵糖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糖纸综合加工企业。2008 年经济发展又实现 了新的突破,总量大幅增加,结构得到改善,质量明显提高,全市 生产总值同比上年增长 14,财政收入同比增长 26.4,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30。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贵港市投资环境宽松优越。在完善 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的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涉及税收优 惠、专项扶持、规费减免等鼓励外来投资的优惠政策。实行了“一 站式“服务,对投资项目的一切行政审批手续及生产经营中需要政 府解决的问题,由贵港市行政服务中心专人协调和办理,为外来投 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这使贵港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的热土、 创业的乐园。目前,香港华润、台湾水泥集团、印尼爱凯尔集团、 中国华电、中国华强、北京华联、南宁梦之岛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 企业都看好贵港的发展前景,纷纷抢占贵港的发展先机,在贵港投 资兴办实业,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贵港的发展,前景广阔;贵港的明天,前程似锦。贵港友谊与 合作的大门永远为海内外朋友敞开,热情好客的贵港各族人民热诚 欢迎各位朋友前来观光旅游、投资置业,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港南区概况 港南区是地级贵港市成立后于 1996 年设立的县级区,辖 6 镇 2 乡 1 个街道办事处,165 个村(社区)委员会。辖区总面积 1089 平 方公里,人口 63.56 万。 港南区区位得天独厚,位于广西贵港市区南部、西江河畔,毗 邻港北区、桂平市、兴业县、浦北县、横县,黎湛铁路复线和国道 324 线、南宁至广州高速公路贯穿全境,黄金水道西江流经区内 4 个乡镇,常年可通行千吨级货轮,直达粤港澳地区,是广西重要的 交通枢纽和大西南物资出口的重要通道。 港南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天华物宝,人 杰地灵,风光旖旎。全区耕地面积 24731 公顷,有林面积 32526 公 顷。区内有八大特产,工业品有羽绒、塑编,农产品有草席、白玉 蔗、中药材、白鸽、桑蚕、东津细米,久负盛名,享誉粤桂大地。 旅游资源有千年古刹南山寺、湖光山色的武思江水库和亚计山林场 等景区。矿产资源三水铝储量居全国首位,金属镁白云矿石储量居 广西首位。水电供应充足,武思江电厂装机容量 5200 千瓦。工业用 地储备充足且价格低廉,占地 18.8 平方公里的江南工业园和仙依滩、 桥圩羽绒城、八塘南环路、苏湾木业综合加工等四大工业集中 区,座落在东环路、南环路和 324 国道旁,园区基础设施完备,已 建成和在建的标准化厂房面积达 100 万平方米以上,正以优惠的政 策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八方客商来投资建厂。全区劳动力资源有 35 万 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有 4.8 万人。区内有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学校 9 所,每年可培训 2 万多人次,可满足企业发展的用工人才需要。 港南区产业特色明显,中药材、蚕桑、白鸽等传统特色农业初 具规模,一个规模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特色经济走廊 正在崛起。工业形成了羽绒、木业、电子、服装、塑编、建材、化 工、饲料等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沿“玉贵走廊”呈带状分布,尤 其是羽绒业一枝独秀,与浙江萧山、广东吴川并称全国三大羽绒基 地,获中国羽绒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羽绒之乡”称号。 港南区基础设施完善,市政建设日新月异,以行政中心为龙头, 形成了江南商贸城、金港商贸城、南湖商业广场、滨江小区等城市 建筑组团,城市路网纵横交错,学校、商场、医院等配套齐全,供 水、供电及金融、保险、信息等服务网络完善,全区乡乡通公路、 村村通汽车、电话、广播电视。 港南区投资环境优越,全区民风纯朴,社会秩序井然,人民安 居乐业。区委、区政府一直致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有 序的市场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安全 稳定的治安环境,建立了一套优质高效的为外商投资服务机制。建 区之初,港南区即被评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广西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模范区”,近年来,又先后获得了“广西社会治安综合 治理三十百千工程二等奖”和“广西平安县(市、区)”,新 塘乡山边村获得了“全国先进基层组织”。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建 设和独具特色的村民自治工作,为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港南区历史传承悠久,秦汉时期曾为布山郡治,区内的罗泊湾 是“那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泊罗”古国的故址,有着深厚的文 化底蕴。至今还保留着罗泊湾一号、二号汉墓、千年古郡码头、罗 泊湾宝塔等文物古迹,以及三国时期陆绩遗存下来的“陆公井”和 “廉石”等文化遗存。民间流传着“师公戏”、“歌圩”文化等。 建区以来,港南区委、区政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靠”工作思路,积极实施 “八大新突破”战略,培育和塑造了“自强,争先,务实,奉献” 的港南精神,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4 年获“广西县域 经济发展进步奖”,2005 年获“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区)”。 今日的港南,政通人和,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已成一方理想 的投资置业热土。港南区将以更加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优美 的环境、优厚的回报,为所有的国内外朋友到港南投资置业提供一 切便利条件,港南一定会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给您的投资带来丰 厚的回报。奋进中的港南欢迎您! 一、港南区江南街道概况 港南区江南街道办事处前身为港南区人民政府江南办事处, 于 2001 年 4 月 9 日挂牌成立。2007 年 8 月 21 日经贵港市人民政府 批准更名为港南区江南街道办事处。位于市区以南,郁江河畔,毗 邻八塘镇、新塘乡,东起格雷蒙化工公司,南以西氮、新塘山边村 为界,西至仙依滩码头,北以郁江为界。江南城区管辖三个社区, 总面积约 20 平方公里,驻辖区内的自治区、市直、区直行政机关、 事业单位 78 个,总人口约 4 万人,其中常住人口 17800 人,农业人 口 7800 人。辖区三个社区中,南江社区属以祖居农民为主的农业社 区,现有耕地 800 多亩,人均耕地 0.1 亩;木松岭、南山两个社区 属原县级市的开发区,主要居住进城农民和干部职工家属。 江南城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港南区政治、经济、文 化中心。西江黄金水道从西向东贯穿城区,沿江大堤约 7 公里,是 建设头的黄金地段;市区南环一级公路围绕南面,坐落在江南大道 的汽车南站成为江南城区的客运中心;交通便利,主要大道有江南 大道、中山南路、江一路、南二路。 城市建设初具规模,江南城区建成面积 5 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和 功能逐步完善,路、水、电、通讯等有了较快发展。随着对市政工 程的投入,近年来街道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逐步实施,营造了一 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据不完全统计,辖区共有各类上规模工商企业 1000 多家,主要支柱产业有建材、化工、加工业等。 江南城区各项事业呈现新气象,科教文卫体全面发展,辖区内 有市、区两级公、民办学校 14 所,中小学布局合理,师资力量雄厚, 教学条件较好。城市医疗卫生条件较好,有市中医院、市中心血站、 南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三个社区建设有老年活动中心,南江社 区有古装师戏剧团 5 个,经常活跃在城区表演传统节目,丰富居民 文化生活。 二、港南区桥圩镇概况 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位于贵港市东南部,距贵港市区 29 公 里,东邻玉林沙塘镇、高峰乡,西交瓦塘乡、新塘乡,南接湛江镇、 木格镇,北邻八塘镇、东津镇,黎湛铁路和 324 国道横贯圩镇,距 兴六高速公路 13 公里,交通便捷,是自治区小康示范镇,全国重点 镇。全镇总面积 121 平方公里,其中城镇面积 3 平方公里,现辖 25 个村委会,1 个居委会,总人口 10.2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3 万人。 有党组织 129 个,党员 1980 多人。全镇耕地面积 6 万亩,其中水田 4.61 万亩,林地 1.85 万亩。 桥圩镇坚持实施“农业稳镇、工业富镇、城建美镇、商业活镇、 以德治镇、科教兴镇”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党建经济一起抓, 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强镇富民之路。2005 年被评为贵港市经济发 展“十佳乡镇” 。2007 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 9.35 亿元;工业总产值 28.7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7.9 亿元;财政总收入 3217.9 万元;农 民人均纯收入 3986 元。 工 业 发 展 迅 速 。 全 镇 现 有 大 小 企 业 700 多 家 , 从 业 人 员 3.5 万人,形成了羽绒、塑编、化工、建材、精米、麻绳、中药材加工 七大支柱产业。以华昌、永兴、港丰为代表的 100 多家羽绒厂,年 总产值达 19.8 亿元,其中年产值超 500 万元的羽绒企业 16 家,水 洗生产线 11 条,年加工粗绒能力达 10 万吨;以松达、朝阳、新兴 为代表的 6 家塑编厂,年产塑料网眼袋 2.1 亿条以上,年产值 3600 万元;以宏丰粮食加工厂为代表的 10 家精米加工厂,年产值达 9500 万元;以华宝为代表的 5 家建材厂,年产值 4000 万元;以南 风化肥厂为代表的化工业年产值 6500 万元;麻绳加工的有 1000 多 户,年产麻绳 1000 吨以上,年总产值 800 万元;以宏发土产药材为 代表的 30 多家药材加工厂、铺,年产值 1300 万元。特别是羽绒、 塑编两行业,为全国最大基地之一。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牢固树立“投资为上,发展为本”的 招商引资理念。成立羽绒协会,加入中国羽绒协会,组织羽绒协会 正副会长外出招商引资,2007 年新上项目 7 个,续建扩建项目 6 个, 实现引资额 7800 万元。 农业再上新台阶。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形成优 质谷、中药材(穿心莲、泽泻) 、蚕桑、良种甘蔗、林果(荔枝、龙 眼) 、马蹄、蔬菜(辣椒、玉米、头菜) 、肉鸽八大农业生产基地。 中药材发展迅速,成为全国最大基地之一,2006 年桥圩镇被评为广 西特色农业十大强镇中药材产业强镇。2007 年农业总产值 2.5 亿元。 城镇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高效能管理”三高标准,先后开发了羽绒城工业区、青山工业区、 瓦子岭商贸区、牛岭街开发区、福旺园商住区,建成了白洋北路商 住小区,并亮化了 324 国道桥圩镇过境路段(何平村委至聂氏塑编 厂门口) 。完善城镇有关设施,城镇的市场体系、交通、通讯、供水 供电、污水排放等设施齐全。 桥圩镇先后荣获“首届中国乡镇投资环境 300 佳” 、 “全国 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 、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 “全国农村 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 、 “全国群众体育活动先进乡 镇”等荣誉称号,被评定为“自治区小康示范镇” ,全国重点镇,羽 绒城成为全国东西合作示范区之一。 三、港南区湛江镇概况 湛江镇位于贵港市南端,距市区 33 公里,与玉林市兴业县的沙 塘镇、山心镇毗邻。黎湛铁路复线、324 国道、兴六高速公路穿境 而过,境内道路纵横交错,素有“贵港南大门”之称。全镇面积 81 平方公里,全镇耕地 42015 亩,其中水田面积 34785 亩,总人口 6.8 万多人。辖云柳、小庄、兴成、西安、同安、蒙村、平江、湛 江、芦山、福兴、蓬塘、金洲、双联、沙岭等 14 个村委会,有村民 小组 487 个。全镇有 22 个基层党组织,党员 1358 名,其中村级党 委 1 个(云柳村)、村级党总支部 10 个、村级党支部 3 个(蓬塘村、 福兴村、西安村)、民营企业党支部 1 个(矿山机械厂党支部)、 镇直党支部 7 个。 近年来,湛江镇紧紧抓住发展的机遇,开拓进取,贯彻落实 “六靠”工作思路,全面实施“工业强镇、农业兴镇”的发展思路, 以构建“和谐湛江”为主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建设“富裕 湛江、文化湛江、生态湛江、平安湛江”,打造港南区经济发展大 镇。目前全镇支柱产业有建材、电子、木地板、精米加工、米粉、 造纸、塑编、羽绒、黑皮果蔗、白鸽、中药材等。全镇各项事业呈 蓬勃发展的势头,经济实力迅猛增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实现了 村村通水泥路。2007 年财税收入 480.5 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9317 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 5579 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完成 1219 万元;农业总产值完成 18012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682 元。 为谋求更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湛江镇正努力打造承接东部产 业转移重点乡镇,大力引进先进种养技术,发展现代种养和对农副 产品的保鲜、深加工项目,引进电子、羽绒、机械、纺织、制鞋等 工业项目,共建和谐湛江。 四、港南区东津镇概况 东津镇位于贵港市港南区东北部,东与桂平市交界,南与兴业 县接壤,北靠郁江,辖 18 个行政村,325 个村民小组,行政总面积 为 107 平方公里,2007 年末总人口 7.34 万人。有汉、壮、瑶等民 族,以汉族为主。耕地面积 3257 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618 公顷, 有林面积 510.3 公顷,深林覆盖率 7.9,江河过境约 20 公里,四 级公路里程约 72 公里,陆路、水路分别距贵港市区 44 公里、24 海 里。 东津镇是一个革命老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较完善, 历史悠久的东津码头是玉林市、贵港市通往广东的水路交通枢纽之 一,通往市区的陆路全程均为硬化水泥路,18 个村都已实现村村通 汽车、电话。全镇有 18 所小学、4 所中学,教学成绩屡居港南区前 矛,有中心卫生院、宣传文化站、商贸小区等卫生、文化、商贸设 施。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盛产水稻、鱼类,生猪、三黄鸡、白鸽、 甘蔗、中药材、龙眼、荔枝等,其中“东津好细米”自古闻名港澳, 有加工荔枝干、龙眼干的传统,年加工干果 1000 多吨,远销湖南、 湖北、广东等地。2007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为 16530 万元,财税收入完成 319.2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3127 元。 东津镇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水资源丰富。有 4 个民间师剧团, 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五、港南区木格镇概况 木格镇座落在港南区西南面,位于贵港、玉林两市的交界,地 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便利,距贵港市城区 36 公里,兴六高速公路 出路口距木格镇政府驻地 3 公里,共有上等级公路约 75 公里,村屯 公路约 256 公里。辖 26 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 189 平方公里。全 镇人口约 10.8 万人。耕地面积 6.4 万亩,其中水田 5.3 万亩,旱地 1.1 万亩。有林面积 12 万亩,森林覆盖率 43%。素有“贵县四大名 圩”和“桂东南商贸重镇”之称,是全国最大的草席编织基地和广 西最大的白玉蔗生产基地之一。 2007 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26 亿元,同比增长 27.76%;农 民人均纯收入达 3668.5 元,同比增长 10.7%;实现固定资产投资 2.16 亿元,增长 96.3%;工业总产值 1.84 亿元,同比增长 31.4%; 财政收入 485.5 万元, 比上年增长 8.8%。 木格镇的商品粮、水草、甘蔗、水果、速生林、禽畜等迅速发 展,全镇优质谷占水稻面积 95%,白玉蔗 2500 亩,水草 4000 亩, 糖蔗 3000 多亩,黑皮蔗 2000 亩,荔枝、龙眼 16000 亩,秋冬蔬菜 10000 多亩,速丰桉 25000 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 8000 亩,其中八 角种植 6000 亩。畜牧水产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肉猪出栏达 2 万多 头,肉鸡出栏达 30 万羽,肉鸽年产 30 万羽,水产养殖 2600 亩,产 值 936 万元。 六、港南区木梓镇概况 地理位置。木梓镇地处贵港市最南端,距市区 58 公里,是贵港 市的边远山区乡镇。素有“贵港市南大门”之称,东连玉林市兴业 县城隍镇;南接钦州市浦北县寨圩镇;西邻南宁市横县马山乡;北 与木格镇、瓦塘乡毗连。 历史沿革。木梓镇在民国时期属贵县木梓乡政府所在地,解放 后改为木梓区、木梓公社,1984 年 9 月改为木梓乡,1991 年撤乡建 镇,成为木梓镇至今。 自然条件。木梓镇地处六万大山余脉,为丘陵山地,四面环山, 山丘间有谷地和冲田,矿产资源丰富,尤其花岗岩、石材、铜矿、 铅锌、铁矿及河沙等。山地土质大部分为岩砂中土层红壤,土质较 好,海拔不高(约在 500 米以下)。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15 万 多亩宜林宜果山岭,盛产木茹、甜竹笋、茶叶、柿子、龙眼、荔枝、 黄榄、木材、松脂等。境内有武思江,水资源丰富。1958 年 建 成 当 时 广 西 第 一 大 水 利 工 程 武 思 江 水 库 , 有 效 库 容 3 千 万 M,解决 木格、湛江、桥圩、东津、玉林市兴业县沙塘、高峰等 14 个乡镇 161 个村 50 多万人的农业用水和饮水问题,并在木梓镇境内建有坝 首电站、木梓电站,装机容量为 53325 千瓦,年发电量为 2493.97 万千瓦时。 社会经济状况。木梓镇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库区、 穷区、老区的大镇,总面积 171 平方公里,辖木梓、大兴、程江、 红朗、武思、龙联、回龙、三联、陈樟、蕉田、官联、龙塘、井良、 六罗、香平、新莲、莲子等 17 个行政村(其中三联、陈樟、香平、 蕉田、官联等 5 个村列为自治区定点扶贫村),300 个村民小组, 100 个自然屯。全镇总人口 6 万多人。全镇耕地面积共 24945 亩, 其中水田 19797 亩,旱地 5000 多亩,人均拥有耕地不足 0.4 亩。 七、港南区新塘乡概况 新塘乡位于港南区北部,是港南区一个较大的乡镇,距贵港城 区 10 公里,全乡总面积 97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4.1 万亩,其中水 田 1.8 万亩,旱地 2.3 万亩。有林地面积 0.86 万亩。全乡有村民委 员会 19 个,人口 5.8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7600 人,城镇人口 2200 人。新塘乡具有区位优势,靠近城区,交通便利,贵港市南环 一级路穿乡而过,是通往玉林、南宁、柳州、桂林等城市的便捷通 道。郁江环绕二分之一的乡境边界,郁江边运输繁忙,每年有约 1 万多吨货物由此运输广州、香港等地。千年古寺贵港南山寺位 于新塘乡山边村境内。国家重点工程仙衣滩水利枢纽就建在新塘乡 郁江边。 新塘是个农业乡镇,农民以种养为主。是港南区的甘蔗种植大 乡和养殖大乡。甘蔗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 0.52 万亩左右,甘蔗最 高入厂量达 5 万多吨。新塘是城区的菜篮子基地,每日进入城区瓜 菜有 10 多吨,新塘瓜菜在城区有口碑。全乡紧紧把握市场机遇,大 力推广了瘦肉型良种猪,良种鸡,发展了一大批养殖户,现有大型 养猪场(150 头以上)20 多个、大型养鸡场(超过 10000 羽)13 个, 形成了“湖龙村养猪基地”和“三岭村养鸡基地”,带动了全乡养 殖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强招商引资, 以引资上项目为重点,坚持走“项目兴乡”之路,紧紧围绕“投资 者是上帝,引资者是功臣,政府是业主的保姆”的工作思路,坚持 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和领导联系项目制度,以五个化来招商引资, 成立招商工作组,采取“到处跑,四处走”工作方式,找企业到新 塘考察洽谈。对投资中遇到的纠纷问题,以求真的态度,扎实的作 风,切实为投资者排忧解难。近两年来,全乡引进项目 44 个,其中 2006 年新上项目 24 个,续建扩建项目 8 个,2007 年新上项目 20 个, 续建扩建项目 10 个,计划总投资达 2.3 亿多元,其中已投入资金 1.45 亿元。两年招商引资均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努力工作结硕果,新塘乡的工作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被自治区评为“广西村民自治模范乡(镇)”;被贵港市评为“林 果业大会战”先进单位,“双拥”先进单位,“人民调解”工作先 进单位,“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还多次荣获港南区的各项先进 奖励。 八、港南区瓦塘乡概况 瓦塘乡位于贵港市南部,距城区 22 公里,郁江黄金水道依境而 过,水源、电力充足,境内有香江村和瓦塘两个码头,曾吸引无数 客商,商贾繁荣,是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兴六高速公路途经全乡 14 公里,交通便捷,是桂东南武装起义的革命根据地和桂东南起义 的重要策划地之一,1992 年被定为革命老区乡镇,瓦塘乡总面积 192 平方公里,全乡拥有耕地 2549 公顷,其中水田 2000 公顷,旱 地 549 公顷。山林面积 8533 公顷,有经济果林面积 8 万亩。现辖 20 个村,总人口 6 万多人,有党组织 49 个,党员 1200 多人。 近年来,瓦塘乡全面推进以富裕瓦塘、文化瓦塘、生态瓦塘、 平安瓦塘、和谐瓦塘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三个 文明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党建经济一起抓,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的富民强乡之路。2007 年,全乡地区生产总值 10980 万元,同比增 11%;固定资产投资 20900 万元,同比增长 268.3%;财政收入 460 万元,同比增长 69%;农民人均纯收入 3352 元,同比增长 15%;人 口自然增长率 8.99。 工业发展迅速。全乡现有大小企业 205 家,有规模企业 1 家, 实现零的突破,从业人员 4500 人,2007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3740 万 元。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牢固树立“投资为上,发展为本”的招商 引资理念,大力做好沿江经济和山上发展文章,大力实施异地办厂 战略,成立了木业协会,广泛组织外出招商,大力推介瓦塘乡发展 软硬环境,引资兴建电站、仓储、物流企业,取得较好成效。2007 年,全乡新上项目 6 个,续建、改建项目 5 个,完成投资 7300 万元。 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优质谷、中 药材、蚕桑、良种甘蔗、林果(荔枝、龙眼)、竹汁、蔬菜、肉鸽 八大农业生产基地。2007 年实现农业总产值 15978 万元。 城镇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 能管理”三高标准,先后开发了瓦塘开发区、瓦塘新村、香江新村, 兴建瓦塘水厂,完善城镇有关设施,城镇的市场体系、交通通讯、 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等设施齐全。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 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每年春节均举行传统篮球赛,端午节举行 龙舟赛,以满村屯为原型编写的广播剧荔枝红透六月天获得自 治区“五个一”工程大奖。 九、港南区八塘镇概况 坝塘镇位于贵港市东南部,珠江流域郁江河畔,辖 22 个村,总 面积 128 平方公里,人口 7.2 万人。党组织 31 个,党员 1460 人。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黎湛铁路、324 国道、珠江黄金水道及规划建 设的南宁至广州高速公路、柳州三江至北海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贵 港市江南工业园区就座落在八塘镇辖区内。2006 年以来,在区委、 区政府的领导下八塘经济社会发展迅猛。 经济发展势头好,增长速度快。2007 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 30965 万元,财政收入达 1459.6 万元,工业总产值达 13 亿元,社 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 7.6 亿元。 工业发展迅猛,发展潜力巨大。全区工业已形成了羽绒、化工、 电子、木业、鞋业、饲料、建材、塑编、物流、针织等特色产业集 群。落户于八塘镇的企业有贵宝鞋业、捷力电池、三路饲料、鑫益 矿物饲料、隆鑫松脂、强力轧钢、东荣化工、汇海羽绒、和津羽绒、 宏达无机盐、玖兴电子、南兴电器、树泰木业等一批规模以上企业, 个体私营企业达 800 多家。 基础设施完善,市政建设日新月异。以八塘镇为中心,市江南 工业园为依托,形成了八塘商贸城、祥隆商住小区、棉纱加工交易 市场、蚕茧加工交易市场、港龙工业小区、三高木业小区、八塘工 业小区、湴村工业小区、港南羽绒城、苏湾木业集中区,镇区路网 纵横交错,学校、商场、医院等配套齐全,供水、供电、公共汽车、 铁路车站及金融、保险、信息等服务网络完善。 农业产业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农业产业化初步形成。在稳步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重点培育和发展蚕桑、蘑菇两大传统 优势产业。蚕桑种植面积 15000 多亩,蘑菇种植面积 35 多万平方米。 目前,全镇已形成蚕桑、蘑菇、甘蔗、中草药、蔬菜等为主的种植 业和肉猪、白鸽、梅花鹿等为主的畜牧养殖业。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有关精神,结合自 身实际,精心组织,加大宣传发动,积极推进木龙榄子屯新农村建 设试点工作。 工作成绩优异,硕果累累。十年来,八塘镇先后荣获 1996 年自 治区先进乡镇、1997 年港南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1998 年港南区文 明单位、1999 年港南区文明单位标兵、2000 年贵港市信访目标管理 先进单位、2002 年港南区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先进集体、 2002 年港南区计划生育目标管理一等奖、2003 年港南区非典防治先 进集体、2004 年港南区林业工作先进单位、2004 年贵港市司法行政 工作先进单位、2005 年港南区计划生育目标管理一等奖、2005 年度 贵港市十佳乡镇、2006 年度贵港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20062007 年度贵港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工作先进单位、2007 年度全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7 年度人口和计 划生育目标管理先进乡镇一等奖、港南区 2007 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 理工作达标先进单位二等奖、全区 2007 年度创新争优工作二等奖、 港南区 2007 年度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2007 年度港南区扶持羽 绒产业发展先进单位、2007 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港南区 “排民忧、解民难、暖民心”百日实践活动先进集体三等奖、港南 区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先进集体。 今日的八塘占有天时地利,政通人和,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 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已成为一方理想的投资置业热土。八塘将 以更加优良的投资环境、优质的服务、优美的环境、优厚的汇报, 为所有来宾朋友到港南八塘投资置业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八塘一定 会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给您的投资带来丰厚的回报。奋进中的八 塘欢迎您! 港北区概况 (一) 贵城街道概况 港北区贵城街道地处贵港市城区中心,人口 6.5 万,辖 11 个社 区居民委员会,总面积 33 平方公里. 贵城街道位于广西东南部的郁江河畔,地处广西重要城市南宁、 柳州、梧州、北海的几何中心,面向粤港台,背靠大西南,交通十 分便利,被誉为“黄金之道”的黎湛铁路、324 国道和 209 国道、 南(宁)梧(州)二级公路、广(州)南(宁)高速公路、西江航 道交汇贯通全境。辖区内的贵港港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港 口年吞吐量 1000 万吨,千吨船只可直达粤港。贵城已成为华南地区 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是连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的桥梁 和纽带,是大西南出海最便捷的通道之一。 贵城企业主要包括电缆电线、丝织、皮制品、电器产品、包装、 造纸、饲料、化工、建材、金属、交通运输、建筑装潢、房地产开 发、商业贸易、饮食服务等 20 多个行业,有特色名优产品 100 多个。 近年来,全街道国民经济不断攀升,2006 年,全年财税入库 11464 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 6307 元。贵城曾两次荣膺“中国乡镇之星” 称号,被评为首届“全国投资环境百强乡镇”和“全国乡镇企业东 西合作示范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镇”。2004 年又荣获广西 壮族自治区“五个好乡(镇)党委”荣誉称号;2006 年获“创建全 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称号。 贵城街道依托区位优势,着力推进乡镇工业和外向型经济为特 色的区域经济发展。目前,已形成以化工、丝绸贸易、针织制衣、 建材陶瓷、人造胶合板、彩印包装、工艺制品为特色的外资工业体 系。第三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成为广西、广东和大西南地区 的商品集散地。 在新世纪的征途上,贵城人决心以更开放的姿态,更有效的措 施,更优质的服务,欢迎和吸纳更多的客商前来投资发展。 (二) 贵港市港城镇概况 港城镇位于贵港市城乡结合部。辖 14 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 136.5 平方公里。2006 年末人口 6.3 万,其中壮族 4.1 万人。耕地 面积 3275 公顷,有林面积 2445 公顷,森林覆盖率 21.1。黎湛铁 路、南梧公路、城区北环路贯穿而过,辖区内有贵港市作为大西南 “西煤东送”的主枢纽港猫儿港,具有“沿江、沿路、环港、 靠城”的区位优势。重要资源有镁矿、石灰石、矿泉水等。旅游资 源丰富,境内石牛水库、平田水库是离贵港城区最近的休闲渡假的 好去处。 近年来,港城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富裕和谐港城为 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镇、项目立镇、财政旺镇、农业富镇”的 战略思路,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连续荣膺贵港市 2005 年、2006 年“经济发展十佳乡镇”荣誉。 财政收入直线上升。港城镇加强财源培植,财政税收由靠农业 特产税变成工业企业税收为重头,财税年收入由 10 年前的 741 万元 猛增到去年的 6900 万元。 工业兴镇之路越走越宽。放开手脚抓工业,迈开大步抓项目, 迅速掀起工业兴镇促发展的热潮。至今,全镇落户工业企业 108 家, 其中包括年产值 10 亿元的瑞康饲料、产值 12 亿元的芭田生态复合 肥有限公司、产品全部出口年创汇 3000 多万元的杰新香料厂以及港 柳选矿公司、凯利达电动车装配厂、东禾米业、强业建材公司等骨 干企业共 51 家。初步形成了以香料、饲料、化肥、水泥、矿业、木 材、建材、塑胶等为主的工业格局。去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 187190 万元,同比增长 32%。 招商引资项目纷至。以突出提升服务质量为主要手段,实行以 商招商、委托招商、专业项目招商等有效办法,精心策划和包装一 批又一批优质、可行的项目向外商推介,吸引了国内外一批又一批 客商到港城考察、投资。据统计,去年新上项目 15 个,合同投资 7.13 亿元,已完成投资 6 亿多元。今年以来,全镇新引进项目 5 个, 合同投资额 1.28 亿元,已完成投资 5000 万元。去年新上的总投资 12 亿元、年产值 12 亿元的芭田生产公司,不久前在深圳成功上市。 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快速反应。目前,全镇在北环路一带基本建 成优质谷示范基地 2.6 万亩;以广西骏隆珍稀树木生态园为龙头, 以免耕高产马铃薯、黑皮果蔗、大肉芥菜、蚕桑等为主的名优特色 经济带;以龙井、富岭、樟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 1 万多亩;以 东山、旺华为主的原料蔗基地 1.2 万亩;以猫儿山为主的西蕃莲种 植基地 250 亩,以东山、猫儿山为主的家禽养殖示范户 40 多户。 2006 年,全镇农业总产值 2804 万元,同比增 10.99%;农民人均纯 收入 4210 元,同比增 21.19%。 新农村建设农民得实惠。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下大力气解 决农民行路难、饮水难的问题。近年来,总投资 430 多万元,建成 供水设施 5 座,解决了 2 万多人的饮水难题;修建村级公路 15 条 90 多公里实现村村通四级公路,其中水泥路 15 公里,投资 584.4 万元,修建三面光水渠 40 公里。目前重点推进龙井村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试点工作,总投资 120 万元可解决全村群众的饮水工程已启 动建设,其它相关设施建设正在规划等建中。 (三) 港北区大圩镇概况 大圩镇位于贵港市城区东郊,是原县级贵港市四大重镇之一, 中心圩镇距城区 16 公里,南梧二级公路贯穿全镇,交通便捷。全镇 辖 18 个行政村和 1 个街委会,总面积 159 平方公里,总人口 9.7 万 人,其中少数民族 3.2 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3.49%。耕地面积 8734.83 公倾,林地面积 2861.69 公倾,森林覆盖为 17.98%。境内 有著名的龙岩风景区、东塘龙窝瀑布和金碑水库渡假村。商贸、建 筑、服务业发达。主产玉米、花生,盛产龙眼、蔬菜和甘庶,是庆 丰、武乐、白沙、厚禄等周边乡镇的贸易中心和农产品集散地。 1995 年 12 月,大圩镇被列为自治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1 年 9 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自治区重点镇,2003 年荣获“广西经 济综合开发示范镇”称号,2004 年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 先进单位”,2005 年荣获“广西文明镇”称号,2006 年荣获广西经 济发展进步奖。 近一两年来,大圩镇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006 年,全镇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一千万元大关,达 1192 万元, 同比增长 36.1%;农民人均纯收入 3083 元,同比增长 15.2%;工业 总产值 11190 万元,同比增长 14.9%;农业总产值 13486 万元,同 比增长 7.2%。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镇 11 条主要街道都进行 了水泥硬化,并且在 1 公里长的商业大街安装了 30 多盏路灯。招商 引资势头强劲,仅 2006 年,全镇共引进 9 个企业,签约额达 2.3 亿 元;村级道路建设全面改观,目前除甘岭没有通公路外,其余各村 都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充分利用目前的新 建塘屯文化乐园、金盆街舞台、大圩广场舞台,举办各种贴近群众 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并多次举办贵港市、港北区等大型文化活动, 深受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2007 年全镇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1-8 月份,我镇财税收入完 成 685 万元,占年度任务 1095 万元的 62.6,比去年同期的 683.7 万元,比增 0.2。其中: (1)国税共完成 435 万元,占年任务 800 万元的 54.4; (2)地税共完成 132.3 万元,占年任务 215 万元的 61.5; (3)财政部门共完成 117.7 万元,占年任务 80 万元的 147.1。 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1-8 月份,全镇共引进 2 个新项目, 共投资 1.4 亿元,分别是投资 1000 万元的华玖胶合板厂和投资 1.3 亿元的鹅三宝深加工企业。 计生工作迈进了新的台阶。截止 9 月 26 日,全镇共完成“四术” 1732 例,占年度任务的 102.06%,其中结扎 626 例,占年任务的 100.48%,放环 733 例,占年任务的 100.41%,补救 373 例,占年任 务的 108.43%,收费 105.3966 万元,占年任务的 65.87%。 社会其他各项事业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8 月份,全镇共发 放救济粮 32175 公斤,发放农村低保款 33330 元;2007 年全镇参保 农民 70272 人,参保人数占应保人数的 78.28%,资助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 504 人,救助资金达 17948.2 元。 (四) 港北区奇石镇简介 奇石乡位于贵港市港北区北部,距贵港市城区 31 公里,东毗桂 平市,北邻武宣县,南壤中里乡,是集“老、少、边、山、穷、库” 六位于一体的革命老区。全乡辖 11 个行政村,83 个自然屯。人口 27162 人,其中壮族 26890 人,占 99%,人口自然增长率 8.3,达 开水库移民有 21730 多人,占全乡总人口 80%。全乡行政区域面积 142 平方公里,其中山地 1.05 万公顷,水域面积 0.19 万公顷,耕 地面积 0.046 万公顷(其中水田 5579 亩,旱地 1351 亩),经济作 物种植面积 0.14 万公顷,农机动力 1 万千瓦。有林面积 0.94 万公 顷,森林覆盖率 66.5%。奇石乡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故乡,又 是解放战争时期中秋起义的革命根据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 别具特色,号称“千岛之湖”的达开湖是桂东南最大的水库,“情 人岛”、石达开故居、观音山等景点驰名天下。达开湖是贵港市最 具旅游发展潜力的景点之一,可以发展“绿色旅游”、“生态旅游” 、“人文历史旅游”等品牌旅游。 在新时期,风景独好的达开湖,豪情奔放的奇石人将以更优质 的服务欢迎你的到来。 (五) 港北区庆丰镇概况 庆丰镇位于港北区东北部,北回归线以南,东接桂平市厚禄乡, 西邻港北区奇石乡和中里乡,南连港北区大圩镇,北界桂平市石龙 镇和达开水库库区。 全镇辖 23 个行政村,434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8.6 万,是汉族、 壮族等少数民族杂居的乡镇。行政区面积 142.26 平方公里,耕地面 积 4067 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3534 公顷,主要经济作物是水稻、 玉米、甘蔗和花生,其中水稻以优质谷种植为主,冬植经济作物以 大肉芥菜为主。有林面积 2845 公顷,森林覆盖率 20%。南梧二级公 路贯穿镇中心,全镇等级公路里程 118.75 公里,其中二级公路 13 公里。重要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铅和锌。镇政府设在新圩村,是 全镇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距贵港市城区 30 公里。 庆丰镇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平均气温 21.5,年均 降雨量 1466 毫米。庆丰镇电力充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已探明 金塘村一带有优质高品位铅锌矿,储藏量达 18 万吨纯金属,六乌山 盛产集医疗、保健于一体的优质矿泉水。 庆丰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纯朴。太平天国天皇洪秀全 曾到我镇赐谷小学任教并进行太平天国初期革命活动,洪秀全与石 达开多次在六乌山六乌庙拜会,贵港市人民政府在赐谷小学、马王 冲、天皇井等处建碑留念。1932 年,新塘村的邓志明参加远东国际 田径比赛,夺 500 米赛跑金牌,是贵县体育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第 一个夺得金牌者;1993 年,新圩村覃新、覃颖分别破世界和全国举 重纪录,同年,通过自治区检查验收,我镇荣获“自治区体育先进 乡镇”的殊荣。 (六) 港北区武乐乡概况 武乐乡位于港北区东南部、郁江北岸,浔郁平原中部,东与桂 平市大湾镇相邻,南与港南区东津镇隔江(郁江)相望,西与港北 区港城镇相连,北与港北区大圩镇接壤。该乡下辖 8 个行政村,142 个村民小组,2006 年底全乡共有人口 34219 人。辖区面积 99 平方 公里,有林木面积 983.3 公顷,森林覆盖率达 15.35%,耕地面积 2149 公顷,其中水田 1053 公顷,旱地 1096 公顷,人均耕地面积 1.03 亩。全乡有防洪堤坝 17 条,有小(二)型水库 1 座,小(一) 型水库 3 座。该乡有沿江、临港、近城的区位优势,水陆交通便利。 郁江环绕其中 5 个行政村,辖区内流域长 16 公里,有可承载千吨货 轮的深水码头 2 个。公路网络完善,沿江水路、公路达 30 多公里。 距离贵港城区 18 公里,北距南梧二级公路 10 公里,西距我国华南 最大的内河港口猫儿港 5 公里,均有柏油公路与之相通。 武乐乡自然资源丰富,有大量的粘土、碳酸钙等矿产资源,有 风景秀丽的石塘水库、前进水库等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农作物主 要有甘蔗、水稻、玉米、花生等,其中蔗面积 24600 多亩,甘蔗单 产居全市首位,是港北区第一大蔗区。水果以荔枝、龙眼、黄皮果、 香蕉等亚热带水果为主,其中有荔枝面积有 9500 亩,2007 年荔枝 总产达 6.6 万斤,龙眼 3600 多亩,因此武乐还有贵港市 “甜蜜之 乡”、“荔枝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武乐乡大力打造“三大基地” 即优质荔枝基地、良种水奶牛基地、畜禽蔬菜基地,建设“三大专 业乡”即高产甘蔗专业乡、生态专业乡和电业乡。特色优势农业有 了进一步的发展,建立了 1000 亩的西番莲种植基地,黄沙鳖、土塘 角鱼等特色养殖业也随之逐渐壮大。截止 2007 年底,全乡品种改良 母牛 3620 头次,出生经济价值高、效益快的良种牛犊 1823 头。 目前,武乐乡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3 年,投资 120 亿 元、装机容量为 240 万千瓦的中国华电集团贵港电厂落户我乡。该 工程一号机组于 2007 年 2 月 8 日投产营运。2007 年 6 月 28 日,该 工程 2#机组相继并网发电,至 8 月底已输送商业用电 16 亿度,产 生税收 5000 多万元。贵港电厂工程是广西“十一五”规划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