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 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 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2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 ” 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 象是( ) A井田制开始瓦解 B商品经济发展 C小农经济兴起 D家庭手工业产生 3右图是甘肃莫高窟壁画“农作图”中的一幅,这反映出( ) A. 唐代在西北率先实现了生产工具的革新 B. 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影响到西北地区 C. 中国的农业开始确立铁犁牛耕的模式 D. 土地的日益集中导致人民生活困苦 4. 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背景是( ) A小农经济盛行 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C商品流通不畅 D传统手工产量不高 5耒耜经记载:“辕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刻为级,前高而后庳,所以进退为评”。该工具 是( ) A B C D 6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作用),这些文物可以 印证当地在汉代( ) A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 B耕作农具得到改进 C铁器开始使用于农具制造 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 7.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 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人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 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 国家“重商”政策确立 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8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 工师(工官)之事也。”这里的“工师”是( ) 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 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 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 9. 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 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 此规定有利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10 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从云梦竹简的材料 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 主要原因是( )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基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 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 11. 耕织图耕图是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所推崇和嘉许,右 图为康熙命画 家重新绘制的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的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 息说明( ) 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 B.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D.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 12.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馆藏数以万计的中国陶瓷,包括晋代越窑、宋代五大名窑、元明清时期官窑和民 窑的陶瓷精品。由此可以推断( ) A.从晋代起,中美就有了陶瓷贸易 B.上述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来的 C.收藏者青睐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D.中国陶瓷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13商代人们大规模劳动时使用的是骨质和石质的耒耜,到春秋战国时期以后,家庭劳动使用的是铁制 农具,这一变化的实质是 ( ) A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B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 C农业实现了精耕细作 D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 14吕氏春秋记载:“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织者,则天下或受其 寒矣。”这句话指出了( ) 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C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15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 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 模化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 此其分事也。 摘自墨子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 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 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摘自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出现的原因何 在? 据材料一、二概括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 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秀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 桑也。 ” (清)王应奎柳南续 笔 材料三:“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 孟子尽心上 材料四:“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 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 乾隆苏州府志卷 3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业原料是什么?材料二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分析的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一个纺织业中心城市,材料四中所指的纺织业中心在哪儿?为什么会有这种 变化? (3)比较材料三、四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区别?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 “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 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 。(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 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 中华文 明史 材料二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 58 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 20 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 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 ,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 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 6 座。 材料三 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 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 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官窑” “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它们各有什么功能? (8 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4 分) 1. C 【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为宝”“犹用药也”“竭时而止”等, 分析可知,四则材料均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为 C。 2.C 【解析】据题干中的“治田、宅、桑、衣帛”等信息,可以判断为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的生 产状态,C 项符合。A 项材料信息中为体现;B 项与材料矛盾,D 项不全面。 3.B【解析】B 观察图示可知反映的是唐代曲辕犁,而在甘肃莫高窟壁画中出现,说明该项农业生产技 术已经在西北地区出现,故选 B 项。 4.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节俭思想的根源。“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 艰”正反映了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选择 A 项。 5.D【解析】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犁”分析,应为曲辕犁。A 项是输水灌溉工具翻车;B 项是播种工 具耧车;C 项是将水从低处运往高处的筒车。 6.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语“汉代”与此相符的只有 B 项。 答案:B 7. 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自然经济日益解体、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是在鸦片战争后, 故排除 A、B 两项;中国古代的主导产业是农业,排除 D 项;据题干信息,农民“迁业”实质反映了农村 经济结构的改变,故选 C 项 8.B【解析】从材料“工官”获取信息。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按行业设立车正、陶 正等工管管理具有各种技艺的工匠,故 B 项正确。 9.D【解析】唐朝的经济政策唐朝初年的规定,以家庭手工业产品交纳国家地租和代替服徭役,保证了 农民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时也促进农户发展家庭手工业,故选 D 项。 10.B 解析:本题考查中外古代农业的发展。A、C、D 三项涉及农业生产的土地、农具、地理原因,中 外基本相同,只有 B 项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11.B 解析 图中显示的生产工具依然是唐代出现的曲辕犁。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在清代已经落后于工 业文明的潮流,没有取得革命性进步。 12. C 解析 材料中波士顿美术馆馆藏数以万计的中国陶瓷不能说明都是掠夺的,也未必就是镇馆之宝, 故不选 B、D 两项。该馆藏有晋代瓷器未必是两国直接贸易所得,再者晋代还没有美国,故不选 A 项。材 料可以反映出收藏者青睐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故选 C 项。 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能力。从骨质、石质耒耜到铁制农具,体现了生产工具的改进,而生产工具 改进则是生产力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答案:B 14C 从材料反映出的男不耕作则天下人会挨饿,女不纺织则天下人会受冻,说明小农经济下男耕女织 是古代人们生存的必要基础。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是指规模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排除 A 项;B、D 两项与材料无关。 15.解析:“攻木” “攻金” “攻皮” “设色”等信息反映了官营手工业的各种分工情况。从材料信息可 以看出,官营手工业分工细密,制造每一个器具都有明确分工,使得生产具有专业化的特点。答案:C 16.(1)丝。棉。丝织品太贵重,往往为社会上层穿着,而棉布柔软保暖,结实耐用,物美价廉,适合 各个阶层穿着。 (2)齐国的临淄。苏州。随着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丝织业中心也发生了变化。 (3)材料三是农民的家庭副业形式,材料四是明朝中后期丝织业出现了雇佣关系。说明了生产力的进步 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大大提高。 17解析:第(1)问,分析材料一可知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得到较大提高、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分 析材料并归纳所学知识得出。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回答明清时期 我国手工业发展的新特点,从“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可知私营手工业者 占据主导地位;从“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可知地区性分工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饭店股份分配协议书
- 共建大数据学院协议书
- 金属回收调价协议书
- 醉酒死亡补偿协议书
- 销户车辆卖车协议书
- 解除制作合同协议书
- 尿痛护理措施
- 遣散员工补偿协议书
- 酒店合作框架协议书
- 银行终止扣款协议书
- DBJ04-T 312-2024 湿陷性黄土场地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标准
- 《基于舞弊风险因子的辉山乳业公司财务舞弊案例探析》15000字(论文)
- 法人担保书范例
- 2025年1月浙江省首考高考英语试卷试题真题(含答案+听力原文)
- 大厨教你做菜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
- 中国能源展望2060(2025年版)
-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大一笔记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面向对象程序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MOOC】中国特色文化英语教学-苏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MOOC】财务会计-淄博职业学院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机场安检液态物品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