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6377-1996 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是中国关于职业性哮喘诊断与处理的国家推荐性标准,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提供一套统一、科学的方法来识别、诊断由工作环境因素引起的职业性哮喘病例,并指导后续的治疗与管理。该标准内容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定义与范围:明确了职业性哮喘是指由于接触工作环境中特定的致喘物质,导致的气道炎症反应和可逆性气道阻塞症状。适用于因职业暴露引起的哮喘诊断与处理。

  2. 诊断原则

    • 临床表现:需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包括工作环境、接触物质、症状发作时间等,以及喘息、胸闷、咳嗽等症状。
    • 致喘物质确认:通过工作场所环境监测和职业史分析,确认患者是否接触了已知或可疑的致喘物质。
    • 肺功能检查:进行一系列肺功能测试,如FEV1(1秒用力呼气量)、PEF(峰流速)等,评估气道功能及其变化。
    • 特异性检查:如支气管激发试验或特异性IgE检测,以验证患者对特定职业性致喘物的敏感性。
  3. 处理原则

    • 脱离接触:首要措施是立即将患者从致喘环境中移出,避免进一步暴露。
    •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轻重,采用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控制症状,必要时给予抗炎治疗。
    • 康复与随访: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自我管理,定期复查肺功能,评估病情进展及治疗效果。
    • 职业健康管理:建议用人单位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有害物质浓度,执行职业健康监护,预防新病例发生。
  4. 诊断流程图:标准中还可能包含一个诊断流程图,帮助医生系统地进行诊断决策,确保诊断过程的系统性和准确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1996-05-23 颁布
  • 1996-12-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16377-1996 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_第1页
GB 16377-1996 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16377-1996 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6377一1996of 职业性哮喘是在生产环境中吸入致喘物后引起的以间歇发作性哨息、哮鸣等为特点的气道狭窄性疾病。脱离致喘物后哮鸣可级解。1主瓜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哮喘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哮喘的诊断及处理。2引用标准804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3诊断原则根据确切的职业史及哮喘史,结合劳动卫生与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室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哮喘或呼吸道疾患后,方可诊断。短、咳嗽、咳痰,并有发作性哮喘,两肺可闻及哮鸣音,但缺少特异性实验室指标异常者;或在体检中仅发现有特异性实验室指标异常,而临床上缺少典型的发作性哮喘症状、体征者。诊断为轻度哮喘:现脚闷、气短、发作性哮咱,两肺哮鸣音,可伴有咳嗽、咳痰。脱离有害物质,症状可在短期内自行缓解;再次接触后,可再发。井具备任何一项特异性实验室指标异常。有气道反应性增强的实验室指征(如乙阶甲胆碱或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并具备任何一项特异性实验室指标异常。有明显的气道高反应性表现,伴有肺气肿,并有持久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5治疗原则急性发作期应尽速脱离作业现场,对症治疗,如吸氧,给予平喘药、抗过敏药及中药等;必要时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慢性反复发作者,家技术监,局1996一05一23批准1996速确立症状与职业因素的关系,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可暂脱离原作业环境,或进行“脱离一恢复”试验,当休息和治疗。恢复后可安排其他工作。对重度哮喘患者可考虑改变生活、工作环境,对症治疗,并根据健康状况,安排适宜的无害轻工作。7健康检充的耍求接触致喘物的作业工人应作就业前健康检查。定期健康检查应每年进行一次。体检的重点内容是:问诊(呼吸道症状及其他过敏症状),心、肺部体检,胸透,肺功能(,等)以及血嗜酸细胞计数等。重点观察者应进一步做实脸室特异指标的检查。疾患者。乙阮6377一1996附录充件)A,斑贴试验按804附录A(补充件)施行。受试者上臂外侧常规消毒,2用已消毒的1 入皮内约0. 020. 1 部皮肤呈苍白色和国形隆起,直径为3-4 应出血。20 判定标准为:受试局部皮肤无反应,或仅出现与对照类似的小丘疹或红斑反应(一)受试局部皮肤出现直径小于。. 5 )受试局部皮肤丘诊直径。0 红斑反应(十)受试局部皮肤丘疹直径1. 15 明显的红斑反应(+ )受试局部皮肤丘疹直径大于1. 5 明显的红斑反应,井出现伪足(受试局部皮肤反应同(带),而同时出现周身反应如皮痒、潮红、憋气、哮喘等症状(带)度合适。试验操作要准确,不应出血,备有应急药物,以防万一。操作步骤针尖作一直接划痕,每条划痕长3-5 0 判定标准为:划痕局部皮肤与对照试验相同(一)划痕局部皮肤稍隆起,周边有淡红斑(十)划痕局部皮肤有丘疹样隆起,其长度超出划痕的长度,并在丘疹周边绕以明显的红斑(+)划痕局部皮肤丘疹隆起并有伪足,并绕以明显的不规则红斑反应(带)划痕局部皮肤丘疹有两个以上伪足,发痒,四周皮肤红肿明显(姗)6377一1996可用棉花兹燕馏水将抗原拭去,以免反应进一步发展。月,月1. 3受试者前仲内侧或上份外侧皮肤常规消毒。于皮试部位先滴上一滴皮试液。用特制点刺针(或用普通注射针头代替)在滴有皮试液的皮肤中央沿皮面平行刺入0. 5-1 后将针尖稍抬高,使皮试液流入皮内。随即迅速退针。点刺后1 个操作不宜出血。20 判断方法可直接记录风团和红斑的直径大小,并与对照比较,判定是否阳性(正常对照应无风团或仅有直径小于3 围无红晕)。3,附录射变应原吸附试脸(补充件)葡萄精凝胶、纤维素粒子或纸片上,然后加入被检血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变应原结合,洗去多余的血清,加入过一定时间培育后,最后形成固相载体一变应原一特异性去多余的标记抗体。用可知血清中特异性氏滤纸、压吸引器、磁力搅拌器、3试荆变应原,澳化氛。(酸缓冲液,5 磷酸钾溶液;。,O. 1 碳酸氢钠溶液;马抗人 ,0. 05 乙醉胶;6377一1996。1 (酸一乙酸钠缓冲液;牛血清白蛋白,或人血清白蛋白(打孔器打成直径为6 100片约300 称取4浴溶解,搅拌。称4用冷双蒸水浸泡30 净蒸馏水并加入500滇化氛液80 5 预冷的碑酸盐调整拌8 断调整后用。的碳酸氢钠800 5次连续洗,再用400 后用400 入大平皿中抽干。2制备抗原(根据抗原种类而异)。3偶联蛋白:称取30 1 碳酸氢钠60 200片纸片放入8条件下转鼓转动48 h。用。1 碳酸氢钠洗3次,。(4)的制适当浓度的抗原,加入纸片后,转鼓80C 48 h,之后用0. 01 (4)的以上纸片加入0. 25 乙醉胺15 0C,转鼓8 h,0. 1 碳酸氢钠洗3次,(0)乙酸一乙酸钠洗3次,。01 (保存备用。6 ;将偶联过抗原及蛋白的纸片放入试管底部,每管1张。般为1:5)每管加入50匹于滤纸圆盘上,另取缓冲液和阴性50 温孵育3 h,6. 5用负压吸引器除去各管液体后,再用含。血清的。05 (4)每管滤纸圆盘上加入0 室温过夜,之后3次。吸干后用PM/与正常人对照,分数大于正常均值的两个标准差(2阳性。附录联免痊吸附试验(补充件)孔聚苯乙烯板上,加入待检血清,使之发生抗原抗体的特异结合,再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第二抗体(马抗人便成抗原一抗体一抗抗体的复合物,经底物显色后,通过酶标免疫检测仪测定其知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含量。里加液器、酶标免疫检测仪、温箱、冰箱、洗瓶、湿盒、常用玻璃仪器等。6377一1996变应原;0. 02 (4)磷酸盐缓冲液(吐温每100 05 成;牛血清白蛋白(小牛血清(10写);。05 (6)碳酸盐缓冲液,磷酸盐一柠徽酸缓冲液,邻苯二胺(;30%过氧化氢;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马抗人 硫酸。7C,2 h,夜。4. 5加入待检血清(稀释液为1%:5稀释)37C,90 7 C , 90 02 0,1匹八0 7C,30 2 硫酸终止反应。长为492 于正常均值2录充件)症状下)进行。12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受试前1824 试前24 料,避免过度运动。4受试者近期无上呼吸道感染。5准备好安全急救措施,如氧气、2方法本试验方法国内尚未完成标准化,因此,在做法上至少应遵循下述原则:效的支气管激发试验方法。通常应用的方法有:a. 46喷雾器,于功能残气位上深吸气5次,在每次吸入开始的o. 6 雾器潮气呼吸2 s 接测定气道反应性。能确定雾化量的装置进行试验。雾化器所产生的气溶胶颗粒直径应平均小于5 刺试验出现3 +),或200蛋白氮单位/1010W/V)遵循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吸人量的原则进行。o)测定,作为基础值,两次结果相差不大于50o;如抗原加入某种稀释液,在吸入抗原前,也应进行稀释液吸入后的测试,作为对照值,该值改变不应超过基础值的10%2. 4可用第一秒用力肺活量()作为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测定指标,也可用气道传导率(0 在10反应外,还应注意观察4-6 此,全部观察时间应达24 h,。较吸入抗原前下降大于15%。其计算方法为:. o 1 100o t,3. 2为阳性4如激发后出现明显症状、体征,如胸闷、气短、剧咳、肺部哮鸣音等,应放宽上值,(100注意事项变应原吸入浓度不应过高,以免产生刺激反应;青每素等)或患者既往有高敏感状态史(如过敏休克)以及有其他明显的全身疾患,不宜进行试验;o1 宜进行本试验。试验过程中,个别病例又可能出现过度反应,因此本试验应在有条件的医院内进行;神不能过于紧张。场)1,2方法2.,进入工作现场后第1小时内,每15 )一次。第2小时,每半小时测通气功能一次。根据情况可在现场停留1-2 h,1小时测肺功能一次,并注意和记录临床症状、体征。连续观察至少8 h,24 2. 2. 3如肺功能指标明显下降,井有呼吸道症状、体征,可终止激发试验,即用支气管扩张药物如舒喘灵喷雾吸入,并观察肺功能指标恢复情况。3阳性反应标准同3,4,6377一1996附录考件)限于直接接触下列职业性致喘物(职业性变应原)的人员:苯二异佩酸醋(二苯甲推二异氛酸醋(甲撑二异佩酸醋(蔡二异佩酸醋(;苯二甲酸哥( 1,2, 4一苯三酸研(,四饭笨二酸醉(;烯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等。2确切的职业史及病史是指:.,工作中接触以上范围的职业致喘物(职业性变应原),b,从事该项工作前无哮喘病;有肺部哮鸣音;明哮喘发作与其职业密切相关,即接触后出现哮喘,而节、假日症状改善或消失,再接触后可复发;组织胺药以及肾上腺搪皮质激素均有预防及治疗效果;3特异性实验室指标异常目前仅限于:。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射变应原吸附试验内、点刺或划痕法)重复阳性。性咄息性支气管炎、心原性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