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无粘结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_第1页
钢筋混凝土无粘结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_第2页
钢筋混凝土无粘结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_第3页
钢筋混凝土无粘结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_第4页
钢筋混凝土无粘结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钢筋混凝土无粘结梁受弯性能试验 研究 摘要:通过对两根无粘结钢筋混 凝土梁和一根普通钢筋混凝土梁进行试 验研究。对比了无粘结钢筋混凝土梁和 普通钢筋混凝土梁中的钢筋应变的变化 情况,裂缝开裂情况以及挠度变化情况, 从而分析了粘结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 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粘结对钢筋 混凝土结构有影响。 中国论文网 /2/view-12911386.htm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无粘结梁; 裂缝;挠度;应变 钢筋和混凝土是两种物理力学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能很不相同的材料,它们能有效地结合 在一起共同工作的原因之一就是混凝土 硬化后,钢筋和混凝土之间存在粘结力, 使两者之间能传递力和变形,因此粘结 力是使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共同工作 的基础。然而在这里我们提出一种设想: 在钢筋混凝土梁中受拉钢筋和混凝土之 间如果不存在粘结作用,其力学性能是 否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相同?论文就针 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1 钢筋混凝土梁试验 1.1 试件设计 本次试验根据规范设计了三根适 筋简支梁,其中 L-1 和 L-2 为无粘结梁, L-3 为有粘结梁。试件参数完全相同, 具体截面形式,跨度及配筋情况如下: 截面尺寸:150mm300mm 长度:29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受压钢筋:HPB235210 受拉钢筋:HRB335316 箍筋:HPB2358100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1.2 试件制作 为了保证受拉钢筋与混凝土之间 不存在粘结,L-1 和 L-2 绑筋时在所有 受拉钢筋跨中一米范围内套上塑料软管, 并将两端与钢筋之间的缝隙用环氧树脂 密封,之后再浇筑混凝土。这样既保证 了足够的钢筋锚固也使纯弯段钢筋和混 凝土之间没有粘结,满足了试验要求。 试验采用 C30 混凝土,在浇筑试 件混凝土的同时,制作了立方体试块, 与试件同条件养护并于试验前做强度测 试,以此值作为试件的实际强度值,最 后换算成抗压强度标准值,见表 1。 试验用钢筋为普通热轧钢材,同 样通过试验测定其性能。实测强度指标 见表 2。 1.3 试验方法及量测方案 为了着重研究梁正截面受力和变 形的变化规律,采用三分点加载,梁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座简支的加载装置,见图 1。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按荷载控制 分级加载,开裂前每次荷载增加 10KN,持荷 3-5 分钟;开裂后,破坏前 每次荷载增加 20KN,持荷 3-5 分钟; 接近破坏每次荷载增加 10KN,持荷 3-5 分钟。加载直到荷载下降至峰值点的 85以后。 根据试验目的,分别在梁跨中和 三分点处设置百分表量测挠度的变化; 梁上集中荷载通过荷载传感器量测;钢 筋应变片在主筋的跨中位置,三分点处 以及三分点处的箍筋上分别设置。 2.1 试验现象 L-1 当荷载加至极限荷载的 20 左右时跨中混凝土开裂,并迅速延伸到 一定高度,之后随荷载的增加裂缝长度 发展缓慢,而宽度发展逐渐加快,直到 加载至极限荷载的 70左右时,在靠近 三分点的纯弯段内才相继出现两条细小 的裂缝,并且发展缓慢。随着荷载的增 大,跨中主裂缝宽度越来越大,上升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三分之二截面高度时裂缝分叉向水平方 向发展,当荷载增加到极限荷载的 90 左右时,混凝土表面出现斜裂缝。继续 加载混凝土受压区逐渐压碎,构件进入 破坏阶段。主裂缝宽度最终达到 6mm。 L-2 的破坏过程类似于 L-1,只 是主裂缝出现的位置不同,并且 L-2 在 接近破坏时才出现斜裂缝。主裂缝宽度 最终达到 7mm。 L-3 当荷载加至极限荷载的 25 左右时靠近跨中的混凝土开裂,并快速 延伸到一定高度,加载至极限荷载的 3040左右时,混凝土纯弯段其它 部位也逐渐出现细小的裂缝,之后这些 裂缝发展较缓慢,直到加载至极限荷载 的 60左右时,逐渐形成两条主裂缝, 随着荷载的增加,两条主裂缝在二分之 一截面高度以下的宽度发展较快,并且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在主裂缝周围出现附加裂缝。加载至极 限荷载的 85左右时梁边受剪区混凝土 分别出现斜裂缝,随着混凝土逐渐被压 碎,试件进入破坏阶段。最终主裂缝宽 度约为 3mm,裂缝分布较均匀,平均 裂缝间距 180mm。图 2 为 L-1、L- 2、L-3 裂缝分布图。 2.2 荷载挠度曲线 图 3 为 L-1、L-2 、 L-3 的荷载-跨 中挠度曲线。由图可以看出: (1)L-2 在受力过程中经历了一 次“突变”,这在图 5 和图 6 中都有反映: 荷载增加到 93.5KN 时,挠度、钢筋应 变均发生了突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 为开始的时候混凝土与塑料软管之间有 粘结,在这一瞬间粘接破坏,导致“突 变的发生”。但是突变的真正原因还有 待探讨。 (2)在达到屈服荷载后无粘结 梁较早达到极限荷载并且没有强化阶段, 而有粘结梁经过很长时间的强化才达到 极限强度。这主要是因为无粘结梁裂缝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集中,而且发展较快,使混凝土受压区 高度较小,因此钢筋没来得及强化,混 凝土就被压碎。 (3)不管是无粘结梁还是有粘 结梁荷载下降段均较缓慢,表现出适筋 梁较好的延性。 (4)开裂以前,无粘结梁和有 粘结梁荷载挠度关系呈线性,并且刚度 基本相同;开裂后荷载挠度关系逐渐呈 现非线性,有粘结梁刚度大于无粘结梁。 2.3 荷载钢筋应变曲线 图 4 为 L-1、L-2 、 L-3 的荷载-钢 筋应变曲线,其中既包括跨中钢筋应变, 又包括箍筋应变。由图可以看出: (1)无粘结梁和有粘结梁的荷 载钢筋应变在钢筋屈服以前均呈现线 性关系,达到屈服荷载后钢筋表现出流 塑的性能。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2)相同荷载下无粘结梁跨中 钢筋应变较有粘结梁中相应的钢筋应变 大,无粘结梁中的钢筋先达到屈服。这 主要是因为无粘结梁的受拉区应力完全 由钢筋承担,而有粘结梁受拉区裂缝间 的混凝土承担一定的拉应力。 (3)达到屈服荷载后,有粘结 梁中的受拉钢筋应变迅速增长,超过无 粘结梁中的钢筋应变。 2.4 承载力 试件材料性能已实测得出,不管 是无粘结梁 还是有粘结梁都按普通钢筋混凝 土梁的计算理论计算其极限承载力。因 为钢筋混凝土梁和荷载分配梁的自重与 外加荷载相比很小,因此计算时可忽略 不计。 试验表明,试件破坏时 L-1、L- 2、L-3 受拉钢筋均已进入屈服阶段,而 且 L-3 受拉钢筋已达到强化阶段。各梁 破坏均发生在跨中或荷载作用面,实测 各梁的极限荷载如表 3 所示,表 3 还给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出了理论计算值和实测值的比值。 由此可知,计算值与实测值非常 接近,表明钢筋混凝土梁的计算理论已 相当成熟;无粘结梁承载力较有粘结梁 降低 7.6,这主要是因为粘结有助于 梁中钢筋强度的充分发挥,使得试验过 程中有粘结梁的受拉钢筋进入了强化阶 段。 3 结论 通过对无粘结钢筋混凝土梁和有 粘结钢筋混凝土梁对比试验的研究得出 以下结论: 1、无粘结梁受力裂缝稀少,间 距较大,主裂缝发展较快;而有粘结梁 受力裂缝较多,间距较均匀,主裂缝发 展不是很快; 2、无粘结梁比有粘结梁变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