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54例疗效观察_第1页
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54例疗效观察_第2页
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54例疗效观察_第3页
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54例疗效观察_第4页
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54例疗效观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 54 例疗 效观察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纳洛酮治 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将 2003 年 3 月2007 年 3 月收治的早产 儿原发性呼吸暂停 108 例,按随机化原 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54 例,两组 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包括保持正确 的体位、弹足底、按摩脊背、软毛刷刷 头、托背加唤醒,上述常规方法不能奏 效出现发绀立即进行气囊加压给氧,对 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氨茶碱治疗,治疗 组则在常规治疗法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 疗。结果治疗组显效 29 例,有效 20 例, 无效 5 例,对照组显效 20 例,有效 19 例,无效 15 例,两组患儿显效率比较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差异非常显著(u=6.15,p 0.01。两组 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u=4.93,p0.01 。结论纳洛酮治疗早 产儿呼吸暂停具有显效快,疗效好、安 全无毒副作用等优点,可作为治疗早产 儿呼吸暂停的首选药物。 中国论文网 /6/view-12956210.htm 【关键词】纳洛酮;早产儿;呼 吸暂停 【中图分类号】R738 【文献标 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 05-0126-02 早产儿呼吸明显呈现多种模式, 从规律性呼吸到周期性呼吸或呼吸暂停 都可发生。近年来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 发生机理及病理生理改变的研究逐步加 深,非药物治疗方法的探讨报道也逐渐 增多1,2 。我科于 2003 年 3 月2007 年 3 月应用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 54 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自 2003 年 3 月2007 年 3 月我科共收治新生儿 1460 例,其中足月儿 1012 例,早产儿 628 例。628 例早产儿中发生原发性呼 吸暂停 108 例,占早产儿总数的 17.19%。 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54 例。治疗组 54 例中胎龄分布:28 周 5 例,30 周 14 例,32 周 19 例, 34 周 10 例,36 6/7 周 6 例。对照 组 54 例中,28 周 4 例,30 周 15 例,32 周 21 例,34 周 8 例,36 6/7 周 6 例。两组患儿经统计学处理有 可比性(p0.05) 。 1.2 呼吸暂停的标准参照国内陈 氏诊断标准3 。 1.3 疗效标准:显效:用药治疗后 24h 呼吸暂停发作明显减少,48h 后终 止发作且停药后无反复;有效:治疗用 药 72h 后终止发作,停止用药后不再发 作;无效:用药 5d 后仍发作或伴合并 症而死亡。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1.4 治疗方法:治疗组用纳洛酮, 剂量为 0.1mg/kg,静脉注射,2h 后采 用维持量 0.05 mg/(kg 次)加入 10GS10-20ml 中,静脉滴注,30min 滴完,每 8h1 次,呼吸暂停控制后减量, 用至呼吸暂停发作停止后 5d 停药。对 照组采用氨茶碱治疗,负荷量为 6 mg/kg,加入 10GS30ml 中静脉滴注, 12h 后给予维持量,2mg/(kg 次)加 入 10GS20ml 中静脉滴注,每 8h1 次, 用至呼吸暂停终止发作后 5d 或用至出 现不良反应后停药观察。 治疗结果 治疗组 54 例中显效 29 例,有效 20 例,无效 5 例。对照组 54 例中显效 20 例,有效 19 例,无效 15 例,两组儿 显效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u=6.15,p0.01) 。两组患儿有效率比 较差异非常显著(u=4.93,p0.01) 。治 疗组无效 5 例中死亡 3 例,对照组无效 的 15 例死亡例。 两组患儿治疗结果比较见表 1、2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表 1 两组患儿显效率比较 组别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无效例 数 合计 显效率(%) 治疗组 29 20 5 54 88.88 对照组 20 19 15 54 37.33 合计 49 39 20 108 44.44 u=6.15,p0.01。 表 2 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 组别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无效 例数 合计 显效率(%) 治疗组 2920 5 54 90.74 对照组 20+19 15 54 72.22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合计 88 20 108 81.48 u=4.93,p0.01。 3 讨论 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机理早产 儿呼吸暂停分为原发性呼吸暂停与继发 性呼吸暂停,据国内陈氏报告早产儿呼 吸暂停发生率为 2030,极低出生 体重儿可达 503,4 。继发性呼吸暂 停在新生儿常继发于生儿疾病如新生儿 窒息、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 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代谢紊乱、环 境温度不稳定、高胆红素血症、呼吸道 梗阻、疼痛刺激、母亲用麻醉止痛药物、 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发性呼吸暂停主要 与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发育 未成熟有关,不伴有其它疾病。胎龄越 小发生率越高,据本组资料统计分析 30 周的早产儿发生率为 91,与以 往文献报告相仿。据近几年来研究证明 呼吸中枢的组织结构及功能不成熟神经 冲动转导较弱,任何细微的干扰均于发 生呼吸调节障碍。呼吸系统解剖结构发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育未完善,肺泡通气量、潮气量较小、 肺代偿能力差,肺牵张反射弱,当呼吸 负荷增加时不能有效地延长吸气时间。 另外,据国内外研究早产儿呼吸暂停的 发生还与呼吸反射调节和化学调节的成 熟、呼吸模式、呼吸调控与睡眠时相、 与胃食管反流、前列腺素样物质及 内啡肽()有关4,5 ,尤其是 在呼吸暂停中的作用,越来越 受到重视,据国内张雪峰等6,7,8研 究发现 可作为神经介质或激素 单独发生作用,也可与其它神经介质共 存于同一神经元中而作为神经调质而发 挥作用。它对呼吸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 降脑神经元对的敏感性,抑制通 气功能。呼吸暂停和心率减慢引起的缺 氧又可直接作用于延骨髓的吸气神经元 或间接作用于桥脑区的神经元,引起 释放增加,进一步加重呼吸暂 停。应用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治疗后 呼吸暂停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进一步证明 可能是早产儿呼吸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暂停的始发因素5 。纳洛酮为阿片受 体竞争性药物,与分布在脑干等部位的 阿片受体结合后能有效地阻断内源性阿 片样物质()所介导的各种效应, 研究证明纳洛酮能增加呼吸频率,改善 通气障碍降低 CO2 分压和缓解低氧性 呼吸衰竭。据近几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 研究表明,各种应激状态下内阿片肽, 尤其是 -EP 的异常释放,参与了呼吸 循环抑制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发现的 - EP 主要包括 -EP、脑啡肽、强啡肽等 类型,其中以 -EP 活性最强,分布最 广,-EP 主要参与到病理生理效应, 直接作用于延髓生命中枢的阿片受体产 生中枢性呼吸循环抑制作用;-EP 降 低脑干对 CO2 的敏感性,抑制通气功 能,从而减弱了体内维持 CO2 变换的 生理平衡机制,另外,-EP 引起呼吸减 弱,呼吸暂停与通气不足导致低氧血症, 低氧血症又进一步刺激 -EP 的释放, 使呼吸抑制加重9,纳洛酮为阿片受体 特异性拮抗剂能阻断 -EP 引导呼吸抑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制,它与阿片受体结合后有效地阻断 - EP 的病理效应,解除 -EP 对呼吸抑制, 使呼吸恢复,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分压上 升,呼吸抑制得到纠正。传统的治疗呼 吸暂停尤其是早产儿呼吸暂停除应用物 理方法刺激外,首选氨茶碱和苯甲酸钠 咖啡因,但氨茶碱易发生心动速、激惹、 消化道症状如腹胀、喂养不耐受、呕吐 等,血药浓度过高时可引起抽搐,本药 还可起高血糖。近年来有报告可引起胃 食管反流、便秘、尿钠、尿钙排出增加。 据近几年来报道用苯甲酸钠咖啡因有引 起早产儿黄疸加重不良反应作用,其作 用机制与苯甲酸钠咖啡因与胆红素竞争 清蛋白,故黄疸较重的早产儿慎用或禁 用。近年来还有报道应用多沙普仑治疗 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较氨茶碱好,但 此药必须连续静脉滴注,使临床使用受 到了较大限制,且该药不良反应较大, 易发生尿潴留、腹胀、呕吐、出血等, 还有兴奋、易激、烦躁不安、流涎、肝 功能损害、高血压等3.7。本文对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