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课题_第1页
《关于对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课题_第2页
《关于对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课题_第3页
《关于对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课题_第4页
《关于对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课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对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课题 课题开题报告表 课题名称:关于对“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指导教师:许艳华 赵伟娜 课题组成员:许艳华 赵伟娜 组长:许艳华 班级:五、六年级 简要背景说明(课题是如何提出来的):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 误。例如,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 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 错误。对此,部分家长以及相当多的学生,都愿意将这些现象归结为“粗心大意” 。我们不 禁要问:“粗心大意”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就此我们提 出了:关于对“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通过调查研究,找出造成学生计算失误的原因及存在的心理障碍, 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题的目标:克服学生计算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主导课程:数学 相关课程:心理学 图书资料: 学校图书馆、网络图书 其它: 预期的成果(论文、调研报告、制作模型、实验报告等): 论文:学生计算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分析 论文: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实验报告:超越昨天的我 表达形式(文字、图片、实物、音像资料等):文字 关于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研究 实验方案 一、 实验课题 关于对“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二、实验目标 1、通过对实验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和测试,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原 因,找到克服学生计算心理障碍的对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习兴趣。 三、实验内容 (一)确定实验班级(五年二班、六年三班) (二)调查研究,分析错因。 通过对实验班学生计算能力的大规模研究,认真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三)找到克服学生计算错误的对策,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提高计算能力。 四、实验方法 调查法 错误分析法 五、实验步骤 一、确定实验班级,对实验对象进行调查、对学生计算常见的错误进行分析。撰写 论文,形成阶段性总结。 二、找到克服学生计算错误的对策,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验研究,撰写有关论文,不 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三、 成果展示 检查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对象,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 进行成果论证,公 开展示。 学生计算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分析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 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 乘法做成了除法;有时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对此,部分家长以及相当多的学生, 都愿意将这些现象归结为“粗心大意” 。我们不禁要问:“粗心大意”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呢? 我们对实验学生计算能力进行了大规模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了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结果发现:造成学生计算失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计算时存在各种心理障碍。 一、感知粗略 学生计算时他们感知事物比较笼统、粗糙,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常常感知失真,造 成差错,如:13.25 写成 13.52,把“” 看成“”,把 109 写成 169 等。 二、 思维定势 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由于受多次重复练习 某一类型习题的影响,使学生先入为主,计算中学生常常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 同的问题,从而出错。 三、 记忆还原 学生在储存信息的过程中,由于时间、复习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储存的信息消 失或中断,造成“遗忘性差错” 。如:特别是连加、连减、进位加、退位减、连乘、连除等 计算题,瞬间记忆量较大。如:计算 1.2524 时,错做成原式=1.2583=10,还有将 10/15 约简成 3/5,都是因为信息的储存与提取不完整或遗忘。 四、 表象模糊 表象是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运算形式上看,学生的计算是从感知过渡到表象运 算,再到抽象运算。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其思维带有具体形象性,表象常成为其思 维的凭借物。如:简便计算 471-99,学生因对“分解”“ 凑整”“合并”的表象模糊,头脑 中想象不出“凑整法” 的具体过程,因而错做成 471-99=471-100-1。 五、 强信息干扰 学生的视听觉是有选择性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影响了他们的思考。计算时,一 些强信息容易首入眼帘,掩盖其他信息。如计算 3.27-1.25+1.75 时,学生往往做成原式 =3.27-(1.25+1.75 )=3.27-3=0.27。这是由于“1.25+1.75”这个强成份的诱发,使学生忽略了 运算的符号和顺序,造成错误。 六、 情感脆弱 计算时学生都希望能很快算出结果。有些学生在做计算题时急于求成,出现莫名其妙 的错误。分析原因,一是当数目少、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二是当数目大、计 算复杂时,又出现不耐心,产生厌烦情绪。因而,他们常常有题目未看清就匆匆动笔,做 完不检查等坏习惯。 七、 评价意识的缺乏 计算能力差的学生明显缺乏对策略评价的意识,往往找到或按部就班地使用某种方法 后,就心满意足,哪怕一头栽入繁杂的计算,仍很少考虑有无其他良法?照样硬着头皮往 下做, “做对就行” 。例如计算 65.66.56,缺乏评价意识的学生,总是先把除数处理成整数 后,列竖式进行计算,但另一些学生则不然,他们一看题目,口算立得原式=10。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内容提要: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学习的质量,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 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采取多 种措施和方法。本文从加强计算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多样化的练习,重视学生学习 习惯的培养等几方面的措施和方法入手,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做了阐述。 关键词:提高 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它在生活生产劳动中运用最为广泛,也是学 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条件。数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能“正确、迅速、灵活、合理” 地进行计算。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千变万化强化首次感知。 学生首次感知新知识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能在学生的大脑皮 层留下深深的印记。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时间内难以清除。因此, 数学式题计算时,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口, 促进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知。其中,对教学中学生容易忽略的环节,应作必要的突出,或 采用反例,可专项训练,或对比辨析,以保证开始就让学生形成正确鲜明的印象,力求减 少以后再现性运用乃至创新性动用中的失误。 二、按部就班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到一看、二想、 三算、四查。 一看:做题前,先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进行初步感知。 二想:在看清题目的基础上,弄清数据的特点与运算之间的关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合理的方法,确定运算步骤。 三算:在确定运算步骤和方法后,认真地进行计算。 四查:每算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方法是否合理,数据运算符号是否抄错, 括号、小数点是否漏抄,计算结果是否写错。 三、持之以恒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口算基础的笔算是 不存在的,一个学生笔算能力的强弱一定意义上是口算能力的反映。在口算的过程中,有 记忆和思维的参与,合理进行口算训练,可以促进学生记忆力和思维的发展,因此,就要 重视口算的培养,加强口算的训练。 在口算训练时,我们采取了定时定量的卡片练习的方法。卡片上的习题是按照题组 的形式出现的,与教材内容紧密配合。使用时间,一般为课前 5 分钟。一张卡片的题量是 一定的,并根据内容和题量规定口算时间。这种定时定量的限制,实际上是对准确和速度 上的要求,因为计算速度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如:在学习完小数运算这部分知识后,就设计了这样一张口算卡片,要求在 2 分钟 内完成。 0.95= 0.8+0.5= 1.34= 0.78+0.2= 6.80.4= 9.8-8.8= 10.4= 600.05= 1-0.78= 0.8+0.27= 10.79= 0.12+0.8= 四、驾轻就熟熟记常用数据。 在四则运算中,如果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则能较好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有助 于学生计算能力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要求。 (1)和、积为整百、整千的特殊数据要熟记,如 254=100、1258=1000 ; (2)120 的平方数,15 的立方数; (3)常用的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4)110; (5)理解和掌握有关“0”和“1”的计算特征,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五、亡羊补牢重视错例分析。 一般地说,学生初次练习时产生的错误,在教师指导下,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如果 是多次重复某种错误,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了。所以 教师要及时了解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 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式题, 应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此外,课堂提问、 课堂练习、板演、作业批改等都是反馈计算信息的良好途径。 六、有计划的组织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练习时,我首先训练学生用文字叙述的形式答题。如:(186-15)3 读作 18 乘 以 6 的积减去 15,所得的差除以 3,商是多少?通过读题学生就会明确应该用两数的积减 去 15 的差除以 3 了。就不会发生运算顺序的错误。其次,采取对比性练习。将易混易错的 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分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计算中,学生容易被一些相似 的数目所混淆,影响其对法则的正确掌握和定律的运用。如:1.234+2.345、12.34+2.345 学生容易被相同的数字所吸引,忽视了小数点的位置不同,误认为结果是相同的,所以进 行这种对比练习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 七、搞一些竞赛,以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就采取了习题 形式多样化。如选择题、判断题等。在练习方式上也尽量使其多样化,如接力比赛,抢答, 评智慧小星等。 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具有综合性,与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相互渗透、 相互支持。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培养,正确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展开,从而让学 生的计算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朱秀芳 北京教育出版社 小学数学学习心理与教学胡光锑 晋泉新 光明日报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育李光树 (2001 年第 10 期)中国教育学会出版社 超越昨天的我 关于对“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实验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 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从长远看,学生计算终身受用,生产、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计算;就目前而言,作为数 学基础的计算能力,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独立计算能力越来越被师生所忽视。从小学 阶段各年级考试试卷来看,有关计算的分数所占的比例很大(约 80%) ,如数学应用题的 解题思路、步骤、结果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 法,这些公式的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 算密切相关,而学生计算失分率却非常高,据平时检测和期末考试学校统计上来的数据, 学生计算平均失分为 1015 分之间。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给学生的发 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要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小学 数学教学中就必须加强计算教学,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 的计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并使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因 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理论依据 以前的小学数学教材叫算术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叫数学 ,不管是算术还是数 学,其核心都体现在数的计算上。因此,计算教学应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的重点。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规定:“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具有进行 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在教学要求中也强调“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进行整数、 小数、分数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 算方法合理灵活。”在 2000 年颁布的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计 算能力作了如下的要求“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重视口算,加强估 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 三、实验目标 1、通过对实验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和测试,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原因, 找到克服学生计算心理障碍的对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习兴趣。 四、实验过程 (一)确定实验班级(五年二班、六年三班) (二)调查研究,分析错因。 通过对实验班学生计算能力的大规模研究,我们认真分析了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主 要有以下几点: (1) 感知粗略 学生计算时他们感知事物比较笼统、粗糙,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常常感知失真,造 成差错,如:13.25 写成 13.52,把“” 看成“”,把 109 写成 169 等。 (2) 思维定势 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由于受多次重复练 习某一类型习题的影响,使学生先入为主,计算中学生常常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 不同的问题,从而出错。 (3) 记忆还原 学生在储存信息的过程中,由于时间、复习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储存的信息消 失或中断,造成“遗忘性差错” 。如:特别是连加、连减、进位加、退位减、连乘、连除等 计算题,瞬间记忆量较大。如:计算 1.2524 时,错做成原式=1.2583=10,还有将 10/15 约简成 3/5,都是因为信息的储存与提取不完整或遗忘。 (4) 表象模糊 表象是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运算形式上看,学生的计算是从感知过渡到表象运 算,再到抽象运算。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其思维带有具体形象性,表象常成为其思 维的凭借物。如:简便计算 471-99,学生因对“分解”“ 凑整”“合并”的表象模糊,头脑 中想象不出“凑整法” 的具体过程,因而错做成 471-99=471-100-1。 (5) 强信息干扰 学生的视听觉是有选择性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影响了他们的思考。计算时,一 些强信息容易首入眼帘,掩盖其他信息。如计算 3.27-1.25+1.75 时,学生往往做成原式 =3.27-(1.25+1.75 )=3.27-3=0.27。这是由于“1.25+1.75”这个强成份的诱发,使学生忽略了 运算的符号和顺序,造成错误。 (6) 情感脆弱 计算时学生都希望能很快算出结果。有些学生在做计算题时急于求成,出现莫名其妙 的错误。分析原因,一是当数目少、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二是当数目大、计 算复杂时,又出现不耐心,产生厌烦情绪。因而,他们常常有题目未看清就匆匆动笔,做 完不检查等坏习惯。 (7) 评价意识的缺乏 计算能力差的学生明显缺乏对策略评价的意识,往往找到或按部就班地使用某种方法 后,就心满意足,哪怕一头栽入繁杂的计算,仍很少考虑有无其他良法?照样硬着头皮往 下做, “做对就行” 。例如计算 65.66.56,缺乏评价意识的学生,总是先把除数处理成整数 后,列竖式进行计算,但另一些学生则不然,他们一看题目,口算立得原式=10。 (三)找到克服学生计算错误的对策,提高计算能力。 1、千变万化强化首次感知。 学生首次感知新知识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能在学生的大脑皮 层留下深深的印记。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时间内难以清除。因此, 数学式题计算时,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口, 促进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知。其中,对教学中学生容易忽略的环节,应作必要的突出,或 采用反例,可专项训练,或对比辨析,以保证开始就让学生形成正确鲜明的印象,力求减 少以后再现性运用乃至创新性动用中的失误。 2、按部就班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到一看、二想、 三算、四查。 一看:做题前,先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进行初步感知。 二想:在看清题目的基础上,弄清数据的特点与运算之间的关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合理的方法,确定运算步骤。 三算:在确定运算步骤和方法后,认真地进行计算。 四查:每算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方法是否合理,数据运算符号是否抄错, 括号、小数点是否漏抄,计算结果是否写错。 3、持之以恒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口算基础的笔算是 不存在的,一个学生笔算能力的强弱一定意义上是口算能力的反映。在口算的过程中,有 记忆和思维的参与,合理进行口算训练,可以促进学生记忆力和思维的发展,因此,就要 重视口算的培养,加强口算的训练。 在口算训练时,我们采取了定时定量的卡片练习的方法。卡片上的习题是按照题组 的形式出现的,与教材内容紧密配合。使用时间,一般为课前 5 分钟。一张卡片的题量是 一定的,并根据内容和题量规定口算时间。这种定时定量的限制,实际上是对准确和速度 上的要求,因为计算速度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如:在学习完小数运算这部分知识后,就设计了这样一张口算卡片,要求在 2 分钟 内完成。 0.95= 0.8+0.5= 1.34= 0.78+0.2= 6.80.4= 9.8-8.8= 10.4= 600.05= 1-0.78= 0.8+0.27= 10.79= 0.12+0.8= 4、驾轻就熟熟记常用数据。 在四则运算中,如果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则能较好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有助 于学生计算能力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要求。 (1)和、积为整百、整千的特殊数据要熟记,如 254=100、1258=1000 ; (2)120 的平方数,15 的立方数; (3)常用的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4)110; (5)理解和掌握有关“0”和“1”的计算特征,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5、亡羊补牢重视错例分析。 一般地说,学生初次练习时产生的错误,在教师指导下,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如果 是多次重复某种错误,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了。所以 教师要及时了解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 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式题, 应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此外,课堂提问、 课堂练习、板演、作业批改等都是反馈计算信息的良好途径。 6、有计划的组织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练习时,我首先训练学生用文字叙述的形式答题。如:(186-15)3 读作 18 乘 以 6 的积减去 15,所得的差除以 3,商是多少?通过读题学生就会明确应该用两数的积减 去 15 的差除以 3 了。就不会发生运算顺序的错误。其次,采取对比性练习。将易混易错的 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分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计算中,学生容易被一些相似 的数目所混淆,影响其对法则的正确掌握和定律的运用。如:1.234+2.345、12.34+2.345 学生容易被相同的数字所吸引,忽视了小数点的位置不同,误认为结果是相同的,所以进 行这种对比练习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 7、搞一些竞赛,以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就采取了习题 形式多样化。如选择题、判断题等。在练习方式上也尽量使其多样化。如接力比赛,抢答, 评智慧小星等。 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具有综合性,与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相互渗透、 相互支持。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培养,正确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展开,从而让学 生的计算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五、实验效果 1、学生计算能力全面提高。 经过研究和实际的操作,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在校式题检测中, 两个实验班学生的数学平均分比同年级其他班高出 5 分多;在速算比赛中,学生的正确率 达到了 98%,比同年级其他班高出 6%。运算速度比其他班快 1 分多钟(50 道题)。学生的 进步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提高。 过去,有部分学生怕做计算题,通过我们的实验研究,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较浓了, 计算水平提高了。如实验班六、三班的关宇同学在我们调查时做 10 道计算题只能对一两 道,经过我们的实验,他的学习兴趣有所增强,计算能力大有进步,在学校式题测试中, 他取得了 68 分的好成绩。 我们的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了计算能力。 实验初与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成绩差距明显。我们也因此摸索出了“如何提高学生 计算能力”的方法。 六、实验体会 我们的实验方案,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工作,除了要做好方案中的几项工作外,教师还 应该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并认真分析错误 原因,找出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超越昨天 的我! 关于对“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实验课题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 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从长远看,学生计算终身受用,生产、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计算;就目前而言,作为数 学基础的计算能力,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独立计算能力越来越被师生所忽视。从小学 阶段各年级考试试卷来看,有关计算的分数所占的比例很大(约 80%) ,如数学应用题的 解题思路、步骤、结果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 法,这些公式的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 算密切相关,而学生计算失分率却非常高,据平时检测和期末考试学校统计上来的数据, 学生计算平均失分为 1015 分之间。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给学生的发 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要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小学 数学教学中就必须加强计算教学,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 的计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并使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因 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理论依据 以前的小学数学教材叫算术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叫数学 ,不管是算术还是数 学,其核心都体现在数的计算上。因此,计算教学应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的重点。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规定:“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具有进行 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在教学要求中也强调“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进行整数、 小数、分数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 算方法合理灵活。”在 2000 年颁布的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计 算能力作了如下的要求“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重视口算,加强估 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 三、研究目标 1、通过对实验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和测试,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原因, 找到克服学生计算心理障碍的对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习兴趣。 四、研究方法 调查法 错误分析法 五、研究过程: (一)确定实验班级(五年二班、六年三班) (二)调查研究,分析错因。 通过对实验班学生计算能力的大规模研究,我们认真分析了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主 要有以下几点: (8) 感知粗略 学生计算时他们感知事物比较笼统、粗糙,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常常感知失真,造 成差错,如:13.25 写成 13.52,把“” 看成“”,把 109 写成 169 等。 (9) 思维定势 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由于受多次重复练 习某一类型习题的影响,使学生先入为主,计算中学生常常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 不同的问题,从而出错。 (10) 记忆还原 学生在储存信息的过程中,由于时间、复习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储存的信息消 失或中断,造成“遗忘性差错” 。如:特别是连加、连减、进位加、退位减、连乘、连除等 计算题,瞬间记忆量较大。如:计算 1.2524 时,错做成原式=1.2583=10,还有将 10/15 约简成 3/5,都是因为信息的储存与提取不完整或遗忘。 (11) 表象模糊 表象是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运算形式上看,学生的计算是从感知过渡到表象运 算,再到抽象运算。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其思维带有具体形象性,表象常成为其思 维的凭借物。如:简便计算 471-99,学生因对“分解”“ 凑整”“合并”的表象模糊,头脑 中想象不出“凑整法” 的具体过程,因而错做成 471-99=471-100-1。 (12) 强信息干扰 学生的视听觉是有选择性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影响了他们的思考。计算时,一 些强信息容易首入眼帘,掩盖其他信息。如计算 3.27-1.25+1.75 时,学生往往做成原式 =3.27-(1.25+1.75 )=3.27-3=0.27。这是由于“1.25+1.75”这个强成份的诱发,使学生忽略了 运算的符号和顺序,造成错误。 (13) 情感脆弱 计算时学生都希望能很快算出结果。有些学生在做计算题时急于求成,出现莫名其妙 的错误。分析原因,一是当数目少、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二是当数目大、计 算复杂时,又出现不耐心,产生厌烦情绪。因而,他们常常有题目未看清就匆匆动笔,做 完不检查等坏习惯。 (14) 评价意识的缺乏 计算能力差的学生明显缺乏对策略评价的意识,往往找到或按部就班地使用某种方法 后,就心满意足,哪怕一头栽入繁杂的计算,仍很少考虑有无其他良法?照样硬着头皮往 下做, “做对就行” 。例如计算 65.66.56,缺乏评价意识的学生,总是先把除数处理成整数 后,列竖式进行计算,但另一些学生则不然,他们一看题目,口算立得原式=10。 (三)找到克服学生计算错误的对策,提高计算能力。 1、千变万化强化首次感知。 学生首次感知新知识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能在学生的大脑皮 层留下深深的印记。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时间内难以清除。因此, 数学式题计算时,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口, 促进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知。其中,对教学中学生容易忽略的环节,应作必要的突出,或 采用反例,可专项训练,或对比辨析,以保证开始就让学生形成正确鲜明的印象,力求减 少以后再现性运用乃至创新性动用中的失误。 2、按部就班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到一看、二想、 三算、四查。 一看:做题前,先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进行初步感知。 二想:在看清题目的基础上,弄清数据的特点与运算之间的关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合理的方法,确定运算步骤。 三算:在确定运算步骤和方法后,认真地进行计算。 四查:每算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方法是否合理,数据运算符号是否抄错, 括号、小数点是否漏抄,计算结果是否写错。 3、持之以恒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口算基础的笔算是 不存在的,一个学生笔算能力的强弱一定意义上是口算能力的反映。在口算的过程中,有 记忆和思维的参与,合理进行口算训练,可以促进学生记忆力和思维的发展,因此,就要 重视口算的培养,加强口算的训练。 在口算训练时,我们采取了定时定量的卡片练习的方法。卡片上的习题是按照题组 的形式出现的,与教材内容紧密配合。使用时间,一般为课前 5 分钟。一张卡片的题量是 一定的,并根据内容和题量规定口算时间。这种定时定量的限制,实际上是对准确和速度 上的要求,因为计算速度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如:在学习完小数运算这部分知识后,就设计了这样一张口算卡片,要求在 2 分钟 内完成。 0.95= 0.8+0.5= 1.34= 0.78+0.2= 6.80.4= 9.8-8.8= 10.4= 600.05= 1-0.78= 0.8+0.27= 10.79= 0.12+0.8= 4、驾轻就熟熟记常用数据。 在四则运算中,如果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则能较好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有助 于学生计算能力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要求。 (1)和、积为整百、整千的特殊数据要熟记,如 254=100、1258=1000 ; (2)120 的平方数,15 的立方数; (3)常用的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4)110; (5)理解和掌握有关“0”和“1”的计算特征,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5、亡羊补牢重视错例分析。 一般地说,学生初次练习时产生的错误,在教师指导下,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如果 是多次重复某种错误,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了。所以 教师要及时了解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 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式题, 应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