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6网络语境与创新社会管理_第1页
2012-6网络语境与创新社会管理_第2页
2012-6网络语境与创新社会管理_第3页
2012-6网络语境与创新社会管理_第4页
2012-6网络语境与创新社会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语境与创新社会管理(1) 网络时代,如何破解“塔西佗陷阱”的舆论怪圈? 网络、微博的兴起使得各级政府部门必须正视社会舆论的考验 和拷问。在网络时代,“塔西佗陷阱”正随着传播方式的变迁成为日 常社会管理中需要频繁面对的挑战 网络深刻影响了舆论环境的生成 “塔西佗陷阱”成为社会管理频繁面对的挑战 有这样一种社会现象,看似不同地方、不同时间发生的个体事 例,细究之下,却具有某种共性。 最近,一份事业单位招聘公告让浙江舟山审计局颇受关注。6 月 12 日,浙江人事考试网发布招聘公告,舟山审计局招聘 3 名审 计职位,要求 1977 年 6 月 7 日出生。此事经一细心的网友发现, 质疑之声四起,有网友戏谑此等“萝卜招聘”已经发展到如此精确的 地步。 对此,浙江省人事考试办公室主任朱树民表示,这是工作人员 疏忽,遗漏了“以后” 两个字。目前,该公告已修改,年龄要求里写 着 1977 年 6 月 7 日以后出生。 这起由网民引发的“围观事件” 中,工作人员的疏忽是公众浮想 联翩的直接诱因。不过,这个看起来缺乏“更深背景”的解释,并不 能抑制住网上舆论“总往坏处想” 的冲动。 2 近来吸引公众视线的还有烟台苹果“毒药袋”事件。尽管国家统 计局随即发布了权威报告,但这还是给山东苹果销售蒙上了一层阴 影,直接导致烟台 170 余万无辜果农“很受伤”。 “塔西佗陷阱 ”,这个对公众来说还略感陌生的政治学名词,也 许可以用来解释上述现象背后的共性。“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 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通俗地讲,就是指当公权力遭遇公信力危 机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 话、做坏事。网络时代,对公共事件的处理稍有不慎,或者日常工 作中出现疏漏,都有可能陷入此种恶性循环。 上述两个例子中,“塔西佗陷阱” 式的怪圈,都在若隐若现地发 生着作用。实际上,近年来,社会管理领域中类似事件屡见不鲜, 政府官员有意无意不时成为舆论主角。日前,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 陈里微博邀农民工吃饭,最初被网友批评为“作秀”;安徽芜湖市副 市长詹云超骑车送女儿上学的照片刚开始在网上疯传,也被网友大 呼“坑爹 ” 有专家指出,网络、微博的兴起使得各级政府部门必须正视社 会舆论的考验和拷问。在网络时代,“塔西佗陷阱”正随着传播方式 的变迁成为日常社会管理中需要频繁面对的挑战。 “这一现象被放大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民的广泛参与是分不 开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 认为,在新媒体领域,网民成为信息发布的主体,如此庞杂的信息 发布主体深刻影响了舆论环境的生成,传统媒体不再拥有绝对发言 3 权。“有些事件通过网络放大,会有远远超出事件本身的传播力和影 响力”,汪玉凯说。而当这些孤立的事件在网上此起彼伏,也会在潜 移默化中影响公众的判断趋向,互联网就有可能发酵公众对政府的 不信任情绪,形成“塔西佗陷阱” 的舆论土壤。 网络有效激发了政府的神经机能 “塔西佗陷阱”中蕴含社会管理创新机遇 “化解网上对政府部门和官员的某种不信任情绪,需要民众深入 地了解政府公共治理的全部复杂性,以更加理性平和的心态看待转 型期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同时也需要领导干部以更加诚恳 的心态和更加透明的方式,回应民众关切,改进工作作风。”人民网 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认为,网络对社会管理的传统理念和方式 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6 月 11 日,武汉市部分地区出现雾霾天气,随后网上出现各种 传言,引发猜疑。面对传言,武汉各相关部门共同行动,短时间内 出面澄清,力促信息公开透明,较好地化解了此次舆论危机。 事后,网上有评论说:“信息及时公开、政务透明、直面问题, 可以推动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提升,赢得市民的理解与信任,这或许 是本次雾霾事件的一大收获 。” “很多网络事件都在推动着政府部门的自我改变”,中山大学传 播与设计学院博导张志安说,过去,政府部门对信息的“选择性发布” 往往取决于自己的判断,而新媒体时代,信息发布则来到需要随时 随地回应网民的前台。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技巧、智 4 慧、话语方式也需要逐渐完善,从心态到语态,都应更自然更充分 地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对接。 张志安举例说,“526”深圳跑车飙车案中,深圳警方高度关注 网络民意。针对网民质疑,警方随即展开调查,即时公布结果。同 时,检察院介入进行第三方监督。这些方式事后被认为是处理过程 中的亮点。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锐锋坦陈,交管局连续三 次及时新闻发布,不仅推动了整个案件的侦破,而且也推进了政府 与市民之间的信任。由此看来,舆论事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并不可 怕,网络也可以成为政府疏导公众舆论的“减压阀”。 在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吴淼看来,“塔西佗陷阱” 并非网络时代的特有现象,只是网络的传播规律会从正反两个方面 都对此产生巨大影响。他建议说,舆论关注的事件中,政府发布信 息应真诚坦诚,强调专业性并留有余地。凡此种种,无不与网络时 代的传播特性有所关联。 祝华新认为,“网络有效激发了政府的神经机能,提高了决策速 度,使政府变得耳聪目明,身手敏捷”。 “塔西佗陷阱”可以转化为“正面气场” 网络舆论事件频发,已成为民意聚散的一个重要平台和渠道。 “塔西佗陷阱” 有可能因漠视民意,信息淤塞而急速放大,也会在及 时合理的应对中逐渐消弭。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 权、监督权,正是网络语境中社会管理的一项指导原则。 5 “事实证明,只愿意听好的、不愿意面对负面信息,出现负面信 息后,又不愿意澄清,而是掩饰、辩解,甚至推脱责任的做法是行 不通的”,汪玉凯认为,造成“ 塔西佗陷阱”的主要责任不在公众,而 在政府部门自身。虽然公众也会存在问题,但根本的化解之道还在 于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比如政务公开透明、加强对官员的监督等, “要通过实际行动获得公众信任。” 实际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官员开始意识到社会管 理创新中不可忽视的网络语境,开始上网、用网,以更加亲民的姿 态出现在公众面前,在有效的互动中,积累人气和公信力。 5 月 26 日下午, “希望厨房”的一条微博被广泛转发,称安徽金 寨县学生营养餐由教育局招标企业统一配送,某学校收到烂苹果, 还贴出了照片。次日,金寨县教育局网站发布调查报告称:损坏情 况属实,主要原因为配送途中挤压所致,县政府已制定了整改措施。 “金寨教育网” 随即发布了当地官员陪同记者采访学生用餐情况的新 闻。 对此,网友“笑看染坊” 评论说:“只要允许媒体和大众的监督, 事情都会好起来的。” 有专家认为,在围绕突发公共事件出现一些质疑和批评的时候, 政府不妨充分发挥信息主场优势,以信息开放击退流言,以揭真相、 讲真话和体察民瘼而争取话语权,以解决民众实际利益诉求而赢得 民心。 6 随着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开通微博,政务微博在倾听社情民意方 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截至目前,我国政务微博总数已经达到 7 万 个。其中“法耀岭南 ”直播庭审、 “问政银川”致力于在网上为百姓解 决问题、“云南发布 ”成功应对突发事件,以及已成声势的各地公安 微博,都成为沟通官民关系的良好平台。 “网络已经成为理政的积极手段之一” ,张志安建议,政府部门 和官员应该充分重视并发挥微博等社交媒体的作用,紧密关注公众 视角和利益表达,制造有利契机,将媒体资源应用到执政行为中。 事后经证实并非“作秀” 的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陈里,现在每天 发微博十几条,平均转发和评论近 80 次(条),当时出现的“塔西 佗陷阱”,正在逐渐转化为“ 正面气场”。 不过,在张志安看来,微博因为其碎片化、原生态传播的特点, 不可避免地存在看问题不够全面、转发时真伪难辨、评论容易冲动 的局限,而传统媒体更应当负起责任,提供引导、求证的服务,推 动公众理性看待和思考相关事件。 事实上,公安厅副厅长邀农民工吃饭、副市长骑车送女儿上学, 这些话题都肇始于网络,而后也都是经传统媒体的深入求证和权威 解读,才使得事件逐步还原,影响网友的评论转向温和理性。 但无论如何,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充分与网络时代的传播特性相 结合。“在新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格局下,政府部门得学会在互联网的 杂音中执政,领导干部得学会在网民众目睽睽的玻璃房里工作。” 专家的这一观点值得思考。 7 释放“罗宾汉情结”的正面能量 “罗宾汉情结”的巨大能量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 管理者需要深刻认识互联网信息传播环境中社会运行的特点和规律, 找到适应这种规律的智慧、有效、能够推进社会文明与进步的管理 方法 有这样一种社会心态,可以从以下不同事件中呈现出来。 今年 5 月 4 日,有网友在天涯论坛发帖称“石桥铺惊现我爸 是李刚,奥迪哥暴打摩的仔被围”。重庆涪陵区新闻办抓住网友 质疑的重点“渝 GFF奥迪车是重庆市涪陵区某官员的 车”进行回应,及时公布车辆车主相关信息,证明网友的猜测是不 准确的。 5 月 21 日,有网友发帖称“洛阳市人防办、浙江温州商会雇黑 殴打过路百姓,强断数万百姓出路”。洛阳市人防办针对网友反映 的问题,经调查后跟帖回应:“发生纠纷是因为当时有不明身份人 员破坏围栏设施,阻挠正常施工,致使大量群众围观。据调查,施 工方并没有雇佣社会闲散人员,更没有组织所谓的地下出警队, 也没有围殴过路妇女和公安民警,现场没有发生任何直接冲突。该 地段安装有多处摄像监控设施,可根据监控录像查清事实”。 上述帖文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网民在未了解事件真相前,往 往一边倒地站在弱势群体一方。这种心态,就是典型的“罗宾汉情 结”。 草根网民深刻影响网络语境 8 “罗宾汉情结”根植于人们的社会行为中 罗宾汉是英国民间传说中的一位侠盗式人物。他武艺出众、机 智勇敢,是一位劫富济贫、行侠仗义的绿林英雄。在英国阿尔斯特 大学进修的新媒体研究学者赖龙威分析,西方文明中有个根深蒂固 的“罗宾汉情结”,也是各民族普遍存在的扶弱抑强的人文关怀。 “罗宾汉情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体现,最著名并广为流 传的就是水浒传中的绿林好汉们。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 “智取生辰纲”之类的故事比比皆是,反映了草根阶层对贪官污吏 的憎恨,对自由平等的向往。 在今日中国,“罗宾汉情结”是指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心态, 只要涉及官民和贫富之间的冲突,往往不辨案情的是非曲直,一边 倒站在弱势群体一方。新媒体时代,新闻跟帖、BBS 以及微博等, 常常成为草根之怒的发布场、“仇官”“仇富”情绪的宣泄口。农 民工、城市下岗工人、摊贩、被强制拆迁的业主等,在网上往往得 到一边倒的同情。 一项研究显示,“劫富济贫”心理可能与生俱来,这就是“平 均主义”的思想根源。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了 一个计算机游戏,用于研究“劫富济贫”心理。参与游戏的 20 个人 被分成 5 组。游戏中,每个人都可以用减少自己的财富为代价,换 取其他人财富的增加。数回合之后,产生了一个显著的格局:富人 遭受了损失,而穷人得到了救助。实验发现,为求平等,人们愿意 9 拿出自己的钱财。研究者指出,平等愿望是一种极其普遍的心理, 它根植于我们许多社会行为当中。 互联网的出现拓展了表达渠道,使人们追求平等公正的愿望得 以在更大范围内释放。数量庞大、无处不在的网民深刻改变了中国 信息传播的结构和模式,以草根网民为主的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各 个领域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教授认为,在社会转型 期,出现了社会阶层的急剧分化,而中国社会结构的形态即以 中底层民众为主体的、大致呈金字塔形的结构,是网络舆论“罗宾 汉情结”的基础,决定了这种情结存在的必然土壤。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高钢教授认为,用“罗宾汉情 结”概括互联网上复杂的草根网民心态也许过于简单,可以肯定的 是,在全新的信息传播环境中,中国公众知情范围不断扩大,表达 空间不断拓展,监督权利不断加强,社会参与机会不断增多,公共 协商机制不断完善。一个尊重公民权利地位、推动公民权利实现的 社会建构更加清晰。 网络产生大量“公民报道者” “罗宾汉情结”蕴含巨大的舆论能量 “网络等新媒体对于底层民众获得更多的表达权、知情权有重 要贡献,民众也有机会宣泄一些不满情绪,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预 警,有利于政府改进工作,也有利于群众情绪的平息,对社会稳定 有积极作用。”陈昌凤说。 10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认为,关怀和扶持弱势群体, 维护社会公正,从来就是党和政府公共治理的努力方向。20 世纪 60 年代有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汶川地震时中央领导人亲临 废墟指挥救援。网民为弱势群体鼓与呼,与政府决策的着力点是一 致的。还在上访的人是相信政府的,还在上网的人是相信法律的。 关键是如何把互联网上的社情民意与政府的施政努力结合起来,形 成合力,推动政府有关部门奋发有为,避免不当作为和不作为。 天涯社区总编辑胡彬认为,罗宾汉式的侠肠道骨、特立独行, 有助于揭开真相,对促使事件朝着合理合法的方向发展发挥作用。 近年来,中国草根网民形成了一股强大力量,通过搜索、微博 等方式找出问题,挖掘真相,发布信息。从 2003 年的孙志刚事件, 到今年年初的官员“艳照门”事件,一批涉及官员腐败等问题的案 件通过网民的揭露浮出水面。如 2008 年“天价烟局长”周久耕的一 张会议照片中的香烟,被网友发现价值昂贵,后经调查将之绳之以 法;2010 年,河北省一起车祸肇事者被曝一句“我爸是李刚”,尽 管这句话可能出自某种特殊语境,但被解读为“官二代”公然挑衅 草根民众,激起无数网友的愤慨和戏谑。这股力量使中国社会产生 了大量的“公民报道者”,他们以各种方式记录着周围发生的事, 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社会,并通过互联网迅速发布信息和评论。 网络时代还颠覆了一些传统观念。“围观”一直被人诟病,而 今却成为一种重要力量。围观把个体微弱的力量汇聚起来,把丑恶 11 的东西暴露在阳光之下。如网民对云南躲猫猫案、杭州飙车案、 “视频裸聊”主任的围观,都促使案件当事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在表达民意、鞭笞腐败、揭露社会丑恶现象的同时,“罗宾汉 情结”也不可避免地带有非理性甚至非法性,这不仅由于罗宾汉式 “侠盗”行为本身的局限,也由于网络参与者媒介素养的缺失。 胡彬认为,由于网络语境的多样化,网络发帖、微博转发的信 息时常真假难辨,不少网民表现得也比较盲目,既缺乏是非观,也 不追求真相和真理,只是围观、起哄、扔砖头而已。 他举例说,2011 年 9 月 18 日,高三学生马文聪打人撞人并高呼 “我爸是市长”的新闻在网上广为流传。几天后,经过央视对真相 的还原,“我爸是市长”只是一个谣言。这句子虚乌有的话被以讹 传讹,引发了现场围堵和网络声势浩大的关注。 无论谣言最初的传播者是希望通过媒体的放大效应更好地帮助 弱者、解决问题,还是仅仅出于对“官二代”、“富二代”群体的 固有成见,都在事实上造成了对社会大众情绪心理和价值判断的严 重误导。 陈昌凤认为,确实有个案被放大,久而久之造成了概念化的 “官民”关系,甚至有人会利用这种概念来“控制”舆论的方向。 而网民在这样的事件中,时常被人为设置的框架牵着鼻子走。其中, 包括网媒在内的部分媒体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网络助力中国社会文明进程 “罗宾汉情结”对社会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12 “罗宾汉情结”的巨大能量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高钢 认为,社会管理者需要深刻认识互联网信息传播环境中社会运行的 特点和规律,并且找到适应这种规律的智慧、有效、能够推进社会 文明与进步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包括尊重人民的知情权,保证人民 全面、及时、深刻地了解自身生存环境的全程信息,扩大民众对社 会运行过程的深度参与,引导和组织民众在民主政治实践中提高自 我管理水平。 2011 年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