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农业产业化政策_第1页
2011年农业产业化政策_第2页
2011年农业产业化政策_第3页
2011年农业产业化政策_第4页
2011年农业产业化政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 宁 夏 回 族 自 治 区 发 展 和 改 革 委 员 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办 文件 宁农(办)发2011125 号 关于印发2011 年推进特色优势产业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 知 各市、县(区)农牧局、财政局、林业局、发改局、科技局、扶贫办, 自治区有关部门: 为实施好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 年)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推进特色优势产业集聚提升,现 2 将2011 年推进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 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2011 年推进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若 干政策意见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 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办 二一一年三月三十日 主题词:产业化 政策 意见 通知 抄送: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审计厅,各市、县(区)人民政 3 府,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办公室 2011 年 3 月 30 日印发 2011 年推进特色优势产业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自治 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 (20082012 年)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升级工程实施意见 实施,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夯实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基础,在认真总结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制定 2011 年推进特色 优势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国务 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深入 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 ”战略思想,按照“三化同 步” 的要求,进一步完善 产业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围 绕“ 三大示范区” 建设 ,以特色精品、 “一优三高”农业为重点,突出 抓好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集约化 经营,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强化龙头和品牌带动,加大市 场开拓,构筑符合宁夏实际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农业发 展新优势,加快我区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二、发展目标 4 紧紧围绕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 年) ,集中推进五大战略性主导产业(枸杞、清真牛羊肉、牛奶、马 铃薯、瓜菜),六大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优质粮食、淡水鱼、葡 萄、红枣、优质牧草、农作物制种),两个地方性特色产业(苹果、 道地中药材)集聚升级。2011 年全区特色优势产业规模、效益继 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力争完成新增枸杞 9 万亩,新 增肉牛 11 万头,新增肉羊 50 万只,新增奶牛 2.8 万头,马铃薯 稳定在 400 万亩,新增设施农业 10 万亩,硒砂瓜稳定在 100 万 亩,优质粮食稳定在 600 万亩,新增适水产业 8 万亩,新增葡萄 6 万亩,新增红枣 18 万亩,新增苹果 3 万亩,多年生牧草更新复 种 100 万亩,新增道地中药材 20 万亩。特色优势产业对主产区 农民人均收入贡献率提高 3 个百分点,达到 38%以上。 三、建设重点 积极扶持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和公 益性支撑体系,不断完善以奖代补与项目带动相结合的激励发 展措施,重点在“一 优三高” 农业(优良品种、高新技 术、高端市 场、高效益)上下功夫,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加强部门协作, 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探索建立财政扶持、农村信贷和农业 保险相结合的互动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和力量参与发展现代农 业,集中力量推进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一)加快标准化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围绕 13 个 特色优势产业,坚持提质、扩量、增效并重,突出企业、合作组 5 织、种养大户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或订单等多种形式开展 集约化经营,优化产业基地布局,培育特色产业板块,提高产业 发展集中度。加快良种繁育,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扩大提 升优质玉米、马铃薯、瓜菜、枸杞、长红枣等制种业规模档次, 建设西部重要的种子种苗基地,不断提高原料品质和供给能力。 (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实力。围绕特色农 业产业链,深入实施龙头企业升级工程,推进同类产品企业联 合与合作,吸引国内外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我区现代 农业建设,鼓励企业向农业产业化示范区聚集,构筑龙头企业 集群,发挥集群效应和互补优势,推动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升 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和综合效益。 (三)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以园博会、宁 洽会和国内主要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为平台,结合“农超对接” , 开展产品推介、产销对接、品牌宣传等市场开拓活动,集中推介 “宁 ”字牌名特优新农产 品,培育打造绿 色、有机和清真品牌;大 力开发高端市场,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型连锁超市、高档饭店 对接,建立直销网络和“窗口” ,不断提高宁夏特色 农产品的高端 市场占有率。 (四)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产业科技水平。进一 步拓展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突出抓好 120 个现代 农业示范基地创建,强化首席专家负责制,增强农业科技支撑 6 能力,使示范基地真正成为现代农业的样板区和先进科技成果 的展示区。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以提升薄弱环节为突破 口,提高农机化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改善特色优势产业生产经 营条件,不断提高特色优势产业综合生产能力。 (五)推进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 优化特色优势农产品品质结构,积极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产业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增 强产业发展的市场竞争力。支持龙头企业开展绿色食品和有 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扶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残检测设 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特色优势产业扶持环节和方式 (一)枸杞产业 坚持提质增效优先、适度扩大规模的发展原则,以标准化 生产、产品研发及精深加工、市场开拓为重点,扶持壮大龙头企 业,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加快建设以中宁为核心、以清水河流域 和贺兰山东麓为两翼的“一体两翼” 枸杞 产业带。 1、新增种植基地 9 万亩,全部纳入国家重点造林工程,除 从国家重点造林工程补助中每亩种苗补助 70 元外,由自治区财 政资金每亩种苗补助 50 元。 2、2010 年中宁县创建 3 万亩枸杞出口基地成效显著,2011 年继续加大扶持,由自治区财政资金给予在生物制剂、农药及 防治措施推广上以奖代补 50 万元。 7 (二)清真牛羊肉产业 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以实 施畜禽良种工程、扩大饲草料加工调制、加 强基础设施建设、推 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为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挥 引领作用,加 快形成以引黄灌区肉牛肉羊杂交改良、中部干旱 带滩羊、肉牛 和六盘山麓肉牛养殖为主体的清真牛羊肉 产业带。 1、良种繁育体系 (1)引进优质肉牛冻精 24 万支,每支补贴 5 元,纳入国家肉 牛良补项目;采购液氮 20 万立升,每立升补贴 8 元。购置液氮 运输车 2 辆,每辆补贴 10 万元。 (2)引进推广肉用种公羊 600 只,每只补贴 2200 元;推广滩 羊种公羊 3000 只,每只补贴 800 元,纳入国家肉羊良补项目。 2、新建标准化规模肉牛、肉(滩)羊养殖场(小区)20 个,肉 牛出栏达到 300 头以上、肉羊出栏达到 3000 只以上,每个以奖 代补 10 万元。重点扶持棚圈、青贮池、环保设施(粪污处理)和 动物防疫设施建设等。 3、中南部建设肉牛养殖示范村 90 个。每村存栏牛 500 头以 上,其中基础母牛占 50%以上,每个以奖代补 10 万元。重点扶 持棚圈、三贮一化池建设,基础母牛选育登记和后备母牛保护 等。新增基础母牛 2 万头,每头补贴 700 元,分三年补助。 4、实施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在中南部地 区选择部分条件好的肉牛养殖示范村,整村推进,规模养殖。 8 (三)奶产业 以保障乳品质量安全为重点,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提高标准 化规模养殖水平,增强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开拓能力,全面提 高奶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建设以银川和吴忠为核心区、中卫和 石嘴山为发展区的奶产业带。 1、引进国内高产奶牛冻精 40 万支,纳入国家奶牛良种补 贴项目;引进国外高产奶牛冻精 4 万支,每支补贴 30 元。 2、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1 万头,每头补贴 50 元。 3、开展奶牛政策性保险,纳入国家奶牛保险试点项目。 4、实施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在引黄灌区 奶牛养殖核心区重点支持奶牛出户入园,进行标准化养殖,提 高养殖水平。 (四)马铃薯产业 坚持加大种薯产业、提高淀粉加工质量、扩大鲜薯外销“三 业并举”的 发展方向,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主攻产业提质增效。 以建设脱毒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培育壮大加工和流通型龙头企 业、开拓种薯和鲜薯外销市场为重点,促进产业上档升级。 1、扶持建立三级种薯繁育体系。引进核心种苗 100 万株, 补贴 50 万元。支持企业、协会、大户参与原原种繁育,繁育原原 种 1 亿粒,经验收合格后,每粒补贴 0.25 元。按照“一村一品、 一乡一代” 的要求,适宜地区建立 马铃 薯种薯繁殖村,繁育原种 1 万亩,每亩补贴 100 元;一级种 15 万亩,每亩补贴 100 元。 9 2、开展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活动。创建国家级马铃薯万亩 高产示范片 10 个,每个补贴 20 万元。 3、实施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重点支持种 薯贮藏窖及脱毒专用商品薯基地建设,1000 吨贮藏窖每座以奖 代补 12 万元,2000 吨以上贮藏窖每座以奖代补 25 万元,脱毒 专用商品薯基地每亩补贴 50 元。 (五)瓜菜产业 以设施农业为重点,坚持“巩固提高、提质增效” 的原则,扶 持蔬菜标准园、集约化育苗中心建设。发挥夏季冷凉优势,扶持 露地蔬菜出口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规模,推进全区瓜菜产业 健康发展。 1、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扶持。对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设施 农业建设每亩日光温室补贴 3000 元、每亩大中拱棚补贴 1000 元、每亩小拱棚补贴 200 元。相关部门通过项目整合等方式,对 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予以支持。 2、蔬菜标准园创建。建设蔬菜标准园 24 个,其中设施标准 园 18 个、露地外销蔬菜标准园 4 个、露地脱水蔬菜标准园 2 个, 每个补贴 1020 万元,重点扶持标准园内优良品种、滴灌水肥 一体化、防雾滴耐老化功能棚膜、防虫网、杀虫灯和性诱剂、粘 虫色板等标准化生产技术补贴。 10 3、集约化育苗中心建设。新建育苗中心 16 个,每个补贴 1020 万元,重点扶持规模化蔬菜育苗中心,补贴高标准育苗 床架,自动与半自动喷灌设施。 4、露地供港蔬菜基地建设。对新增供港露地蔬菜基地 1000 亩以上(有喷灌、滴灌设施),推广优新品种和频振式杀虫灯、性 诱剂杀虫技术的予以补贴 510 万元。 5、预冷库建设。对企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在农产品产地 或设施农业园区建设预冷库,实行以奖代补。按照自治区财政 厅预冷库建设以奖代补政策执行。 (六)优质粮食产业 在稳定面积的前提下,坚持把提高单产、优化品质作为主 攻方向,以良种良法配套、耕作制度改革、全程机械化作业、龙 头企业升级、知名品牌创建为着力点,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 能力。 1、实行良种补贴。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良种补贴 纳入国家良种补贴政策。 2、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对纳入国家万亩粮食高产创建 示范片的,每个补贴 20 万元。 3、实施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重点支持水 稻大棚工厂化集中育秧,计划推广集中育秧插秧 5 万亩以上, 对育秧大棚、喷灌系统、育秧基质及秧盘等给予补贴。 (七)适水产业 11 以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主攻方 向,加快稻田养蟹和适水产业基地开发,加强良繁体系建设,发 展水产健康养殖,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推进 渔业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化经营。 1、扶持“稻蟹生 态种养 ”基地 8 万亩。支持集中 连片 2000 亩 以上的县(市、区),每亩补贴 50 元,重点用于田间工程、防逃设 施及外聘技术人员补助等。 2、扶持建设适水产业示范基地。支持新建集中连片 500 亩 以上的适水产业示范基地 20 个,每个补贴 8 万元,重点用于池 塘开挖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 3、扶持建设水产良种繁育生产场。支持建设年繁育能力 2000 万尾以上的水产良种繁育生产场,繁育鲤、草、鲢、鳙等常 规苗种 4 亿尾,每万尾补助 10 元;培育泥鳅、斑点叉尾鮰等名 优水产苗种 2000 万尾,每万尾补助 50 元;培育黄河鲶大规格苗 种 200 万尾,每万尾补助 500 元。重点用于扶持水产苗种繁育 设施改造完善、亲鱼更新、名优水产苗种培育等。 4、对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开展水体环境监测 20 万亩,年 内监测 4 次,每亩补贴 2 元。 (八)葡萄产业 以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为关键,推进产业扩规模、提质量、 增效益。以推行葡萄原料标准化生产、加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 地理标志保护、贺兰山东麓原产地葡萄酒品牌为重点,把贺兰 12 山东麓建成全国规模较大的以酿酒葡萄为主的生产加工基地。 新增基地 6 万亩,自治区财政资金每亩种苗补助 150 元。 (九)红枣产业 以扩大种植规模为基础,以提高产品保鲜和加工水平为关 键,推动产业发展上层次、上水平。加强基地建设,实行标准化 生产,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发展以中部干旱带制 干红枣基地、灵武鲜食红枣基地为主体的红枣产业带。 新增基地 18 万亩,其中:14 万亩除从国家重点造林工程补 助中每亩种苗补助 70 元外,由自治区财政资金每亩种苗补助 50 元;其余 4 万亩全部纳入国家重点造林工程种苗补助。 (十)优质牧草产业 以促进草畜结合为出发点,扩大人工种草面积;以发展草产 品加工与营销为突破口,推动草产业提质增效,力促南部山区 多年生牧草、中部干旱带一年生牧草、引黄灌区粮经饲“三元” 结 构种植三大优势产区建设。 1、新建饲草料配送中心 10 个,对符合相关条件的,每个以 奖代补 15 万元。重点扶持青贮池及配套设施建设,购买使用青 贮调制剂。 2、更新复种多年生优质牧草 100 万亩,中央草原生态保护 补助奖励政策资金安排。 3、建设牧草种子基地 1 万亩,每亩补贴 200 元。 4、示范推广秸秆和苜蓿青贮 1 万吨,每吨补贴 50 元。 13 5、人工草地生产力监测与评估。全区监测样地 105 个,样 方 315 个,每年测定 3 次,补贴 50 万元。 (十一)农作物制种产业 建立和完善以提高单产为主的繁制种生产技术体系和以提 高种子质量为主的检测管理体系;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带动能力; 培育知名品牌,增强市场开拓能力。 加大繁制种基地建设力度,支持当年新建杂交玉米繁制种 基地规模 1 万亩以上、常规蔬菜制种基地规模 5000 亩以上、杂 交蔬菜制种基地规模 200 亩以上的制种基地 20 个,每个补助 10 万元,重点用于生产隔离、田间作业、烘干、精选、分级、包装 等环节。 (十二)苹果产业 坚持扩量、提质、增效并举的方针,力促产业做大、做强。加 强基地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建成以 吴忠市和中卫市为主的优势产业带。 新增基地 3 万亩,其中:2.8 万亩除从国家重点造林工程补 助中每亩种苗补助 70 元外,由自治区财政资金每亩种苗补助 50 元;其余 0.2 万亩全部纳入国家重点造林工程种苗补助。 (十三)道地中药材产业 根据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要求,加快“安全、 有效、稳定、可控”的中 药材规范化基地建 设,培育壮大龙头企 业,推动道地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 14 1、道地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扶持新建甘草、秦艽、黄 芪、柴胡等道地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 2 万亩,每亩以奖代 补 100 元。 2、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扶持新建甘草、黄芩、板蓝 根、麻黄等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 3 万亩,每亩以奖代补 100 元。 (十四)地方特色产品 按照“优势 互补,全面提升 ”的原则,对 具有一定规模、在县 域经济中占有一定比例的地方特色产品,给予一定扶持,促进 其与主导产业协调发展。 1、中南部山区地方特色产品。建设中南部山区小茴香、西 芹、红葱、胡萝卜、青萝卜、蚕豆、黄花菜和菊芋等地方性特色 产品基地 1015 个,每个基地补贴 1025 万元,重点扶持种 子(种苗)补贴、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环节。 2、生态养鸡。引进示范生态鸡新品种 10 万只,每只补贴 3 元,在重点生态养鸡示范基地试验、示范推广。改扩建标准化规 模养鸡场 3 个,出栏达到 5 万只以上,并符合相关条件,每个补 贴 10 万元。重点扶持引种、设备购置、防疫等环节。 3、生态养猪。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养猪场 4 个,出栏 达到 500 头以上,并符合相关条件,每个补贴 10 万元。重点扶 持垫料、引种、防疫等环节。 4、改造山区杏基地 2.5 万亩,自治区财政每亩接穗补助 60 15 元。 5、建设设施果树、花卉基地 1.5 万亩,自治区财政每亩种苗 补助 200 元。 五、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扶持环节和方式 围绕三大农业示范区建设,以 13 个主导产业为主线,以创 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抓手,以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为重点, 强化科技支撑,创新运营机制、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引领特色 优势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现代农业上水平。 1、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突出区域特色、主导产业、科技 支撑、综合配套、机制创新,整合现有资源,高起点规划、高标 准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对考核验收合格的现代农业示范基 地实行以奖代补,其中:综合型示范基地每个以奖代补 50-100 万元,专业型示范基地每个以奖代补 20-40 万元。重点扶持:(1) 主推 74 个主导品种;(2)推广应用 65 项标准化生产技术;(3)改 建不标准温棚、圈舍、渔池;(4)配套小型机械设备;(5)科技成 果转化应用。 2、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按照“整体规划、逐年 支持、分步实施”的原 则,对列入2011 年全区构建现代农业产 业技术支撑体系实施方案中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园区每 个补助 15-20 万元;对 2010 年确立的林业科技示范园区每个继 续补助 5 万元,2011 年新增 20 个林业科技示范园区,每个补 助 10-20 万元。重点扶持:(1)引进、试验、示范动植物优新品种; 16 (2)试验探索种植、养殖新技术、新模式;(3)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4)新产品研发。 3、构建自治区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专家服务团队工作保 障体系。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自治区科技厅等 部门自治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科技支撑方案的通知精神,安 排 30 个专家服务团队(120 名专家成员)每个指导服务费 7-10 万元,由自治区农牧厅根据各专家服务团队的工作量、工作成 效分配安排。 六、龙头企业扶持环节和方式 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升级工程实施意见,按照 “一个特色 优势产业 ,一个支柱型龙头 企业” 的要求,整合资源、 聚集优势,高强度扶持、超常规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带动我区农 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化、集群化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 产业提质、扩量、增效,打造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新优势。 (一)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升 级工程实施方案确定的龙头企业以及成长性好的自治区龙头 企业使用贷款、引进资金和自筹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投资总额 达到 2000 万元以上,销售收入增长 15%以上,给予以奖代补。 (二)支持龙头企业自建基地。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尊重农民意愿,鼓励龙头企业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 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原料生产基地。对于当年土地流转 3000 亩以上的龙头企业,给予以奖代补。 17 (三)扶持中小型龙头企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对自治区龙 头企业和成长性好的市级龙头企业开展 ISO9000 认证的,每个 补贴 1.5 万元;开展 GMP、HACCP、ISO14000 系列质量体系认 证的,每个补贴 2.5 万元。 (四)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支持龙头企业承担国家和自治区 科技计划和攻关项目,对主持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发明 专利,并发挥效益的,每项给予不超过 5 万元的奖励。 (五)支持龙头企业建立技术研发和质量检测体系。对龙头 企业创建的自治区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通过省部级认证的农 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每个给予不超过 30 万元的以奖代补。 (六)鼓励非农企业投资农产品加工、流通。对参与我区农 产品加工、流通的重点非农企业,享受相关产业扶持政策。 (七)鼓励龙头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大力培育龙头 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在发行债券、上市、 并购重组、股权融资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八)实施名牌战略。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证明商标、地理 标志、国家名牌及自治区名牌产品的企业,纳入自治区名牌创 建奖励政策。 (九)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市场。对积极参加 自治区组织的招商引资会、农业博览会、园艺博览会、产品展销 会、贸易洽谈会,为推介我区农产品作出较大贡献的农业产业 化龙头企业给予奖励。 18 (十)开展龙头企业管理、经营人员培训行动。集中面向国 家和自治区级龙头企业,选择50名企业经理,采取 “送出去” 的 办法,参加国内外企业管理专题培训,提高企业负责人的现代 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 七、公共扶持政策 (一)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建设 以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机械化制约环节为重点,提高农 机装备总量、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增强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扶持农机化示范园区、农机作业服务组 织及马铃薯种收、玉米收获等重点农业生产环节机具。 1、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涵盖全区所有县(市、区)及农垦系统。 补贴对象为符合补贴条件的农牧渔民、农场(林场)职工、农民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直接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2、补贴机具主要为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 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排灌机 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动力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设施农 业设备和其它机械 12 个大类 36 个品种。 3、补贴数量和补贴额度。 (1)继续执行国家补贴不超过机具价格 30%的补贴比例,且 单机补贴额最高不超过 5 万元。100 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 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挤奶机械、大型联合收割机、 19 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烘干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 12 万元;200 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额可提高到 20 万元。凡列 入自治区试验的大型农机具,经自治区财政厅、农牧厅同意,可 在此基础上提高补助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 (2)自治区确定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机作业公司所需机 具,经农牧厅审核确认后,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再累加补贴 20%, 但不得突破单机限额补贴标准。 (3)购买马铃薯种植、收获机具,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再累 加补贴 20%。 (4)购买玉米收获机械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再累加补贴 20%。 (5)自治区确定的秸秆加工配送中心购置 4 吨以上大中型 秸秆加工机械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再累加补贴 20%。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围绕自治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扶持安全农产品标准化基 地建设,从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扶持安全农产品认证、标 志标识推广,扩大安全农产品规模;扶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农残检测手段建设,强化监管。 1、建设安全优质农产品种养殖生产基地 2 个。全国绿色食 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相对集中连片种植同一种作物不少于 10 万 亩(蔬菜不小于 3 万亩);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不小于 5000 亩、自然生长水产面积不小于 10 万亩。达到标准, 20 每个基地以奖代补 20 万元。 2、安全优质农产品及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 产地认定 20 个,每个以奖代补 1 万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200 个,每个以奖代补 3000 元;绿色食品认证 30 个,每个以奖代补 1 万元;有机农产品认证 5 个,每个以奖代补 2 万元;农产品地 理标志认定 20 个,每个以奖代补 1 万元。 3、质量安全标识推广及质量安全追溯条码推广。对农产品 地理标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在包装上加贴,进入超市、商场、 商店销售的给予补贴;对农产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在超市、商场开 展质量安全追溯的条码给予补贴。共补助 1250 万枚,每枚补助 0.04 元。 4、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采集发布系统及质量安全追溯 试点建设。在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构扩展农产品质量 安全信息采集发布系统,补贴 10 万元。新增 6 家超市追溯系统 数据终端,每家超市配备一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数据终 端,每台以奖代补 1.5 万元。新增 11 家生产流通主体接入追溯 系统,每个企业以奖代补 1 万元。 5、农残速测设备配套。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蔬菜配送公 司、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市县级农业部门,建立并推行农产品检 验检测及监测制度。扶持购买农残检测设备 30 套,每套以奖代 补 0.6 万元。 6、畜产品药残速测仪配备。为严查养殖环节使用禁限用兽 21 药及非法添加物的行为,扶持购置畜产品药残速测仪 20 台,每 台以奖代补 3.6 万元。 (三)生态移民产业发展示范村建设 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体思路,结合生态移民村 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化经 营,促进生态移民村经济发展。 1、设施种养。扶持中南部 5-10 个生态移民村农业产业发展, 每个移民村补贴 50100 万元,主要用于种养业优良品种引进、 种养技术示范推广等。 2、产业化经营。扶持生态移民村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 农民合作组织参与移民村产业化经营,给予适当补助。 (四)市场开拓与品牌推介 对自治区和市县政府组织开展的大型招商引资、产品推介、 产销对接、品牌宣传等市场开拓活动,提供资金补助。 (五)招商引资 对在我区投资建厂的外地农产品加工企业,除享受自治区 招商引资有关政策外,同时享受相关产业扶持政策。 八、奖励政策 为了进一步强化激励引导机制,充分调动各地推动特色优 势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特设以下奖励。奖励资金全部用于次年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 (一)产业大县奖励 22 按照提质、扩量、增效的要求,加快发展产业大县。年终对 各县(市、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模、产业经济效益等进行综 合考核(具体考核办法另行制定),分层次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 对先进县(市、区)予以奖励,一等奖以奖代补100万元,二等奖 以奖代补50万元,三等奖以奖代补30万元。 (二)粮食生产先进县奖励 鼓励各县(市、区)稳步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 安全。围绕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针对播 种面积、良种覆盖率、产量水平、人均占有量等指标和高产创建 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具体考核办法另行制定),分层次 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先进县(市、区)予以奖励,一等奖以奖 代补 100 万元,二等奖以奖代补 50 万元,三等奖以奖代补 30 万元。 (三)设施农业建设先进县奖励 按照总量和增量统筹考虑、山川统筹考虑的原则,年终对 各县(市、区)设施农业建设、投入生产、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四 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具体考核办法另行制定),分层次采取以 奖代补的方式对先进县(市、区)予以奖励,一等奖以奖代补 50 万元,二等奖以奖代补 30 万元,三等奖以奖代补 20 万元。 (四)马铃薯脱毒种薯三级繁育推广体系先进县奖励 按照提高种薯质量,加大优质种薯推广力度的原则,年终 对各县(区)优质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